data-ad-slot="6549521856"</ins
第183章 第 183 章
後來聽岚王回來說, 穆王常年在外征戰,和一平民女子生了個女兒。
城破之時讓淩先生先行帶走了。
可惜後來淩先生被叛軍追殺,孩子弄丢了。
這些年他一直在找。
皇家知道了自然也想找回來認祖歸宗。
可是又沒什麽明顯胎記。
實物憑證的話,三歲的娃娃身上能留得住什麽好東西?
事關皇家子嗣, 雖然是外室生的、又只是個女兒, 可穆王再沒別的孩子了。
這一滴血脈就尤為珍貴了。
但是沒有根據也是不能亂認的, 總得查證清楚了。
不過太後心底倒是待沈寄多了一分親切。
之後的問話就帶了份疼惜,聽到沈寄說起從小賣身魏家做丫頭,滿臉的不忍。
沈寄自然感受到了,不過想了想歸之于太後念佛、信佛,悲天憫人。
聽到這些自然是要不忍一下的。
而且這些老佛爺都是這樣的。
看《還珠格格》裏頭的老佛爺就知道。
滿嘴的菩薩心腸,可是賜死人的時候也不帶半點猶豫的。
于是她依然小心謹慎的回答着太後的詢問。
只是有點奇怪太後怎麽對她小時候的事這麽感興趣。
難道因為她夠慘, 所以聽了講了這麽悲憫一下表現自己的慈悲?
聽說沈寄八歲以前的事都忘完了。
太後詫異, 怎麽可能八歲了還不記事?
“嗯, 臣婦那時候跪地賣身葬父,餓暈了摔下去磕着頭。後來醒了就什麽都不記得了。”
沈寄面不改色的撒謊。
反正當時的事也只有魏大娘知道。
她之前就這麽跟魏大娘解釋過, 後者當時也沒留意。
這話說的次數多了,魏大娘也就說她當時頭是磕到了,要不怎麽什麽都忘了呢?
太後想了一下, 九年前, 河南确實鬧過一次很大的饑荒。
而沈寄什麽都不記得,就只有一個當時的同村人,在魏大娘買薄棺時說了一下她爹叫沈二牛。
其他什麽訊息都沒有留下就離開了。
因為當時魏大娘根本就不關心也沒有多問。
所以沈寄到底是不是那個沈二牛的親生女兒,也無從查證。
滿河南去找一個九年前帶着女兒逃難的、叫沈二牛的農夫,也跟大海撈針一般。
那時候十室九空, 很多村子都沒活人了。
又沒有具體地址要找到很難。
沈寄也說了,魏楹當官後一直在幫着她找, 可是也沒找到她老家到底是河南哪裏。
這麽一說就說了大半個時辰,竟和之前那些老诰命相當了。
不過旁邊的王嬷嬷也沒有提醒。
太後問了這麽多,她也聽出來了。
太後這是有些疑心這是穆王的遺孤呢。
只是穆王也是自己看着長大的。說像吧,還真不大像。
要說不像吧,好像眉眼間又有那麽一點像。
太後本意不過是見一見、說兩句話就打發出去。
見到王嬷嬷不露痕跡的瞥了眼鐘漏,也就明白她的意思了。
“你可會寫字?”
沈寄點頭,“太後,臣婦會。”
“那寫來哀家瞧瞧。”
“是。”
宮人擺上文房四寶,沈寄揮筆寫了‘風調雨順’四字。
宮女拿過去給太後看,太後驚訝的看了一眼,“沒想到你小小年紀,又一直在操勞家計,居然也把字練得這樣好!是你夫婿教的?”
沈寄點點頭,沒有詳細解釋。
她也覺得太後召見自己的時辰有些長了。
反常即妖啊,這是怎麽回事?
太後便命沈寄回家後給自己抄寫佛經。
指定了抄哪些,抄好了再送到宮裏來。
沈寄一一拿筆記下。
太後又賞了不少的東西,才命她告辭。
沈寄還要往貴妃處去。
太後賞的東西自有人拿去記檔,然後送到宮門處相關機構。
回頭她自己出宮的時候去領就好了。
“這魏夫人的童年這麽凄慘,聽着讓人傷心。”王嬷嬷在沈寄告退出去後輕聲感概。
太後笑笑,“世人多悲苦,她也不過是芸芸衆生中的一個。不過這孩子現在的樣子,倒是看不出來是那麽個過往。瞧着不比那些大家子養出來的女兒差。”
如果真的是金枝玉葉卻這個樣子長大,确實是可憐了些。
“太後,這個樣子的成長經歷,還能帶了這麽一份貴氣,那會不會真的是穆王遺孤?”王嬷嬷揣測道。
太後合上眼道:“這個沒有證據可不能亂說,皇家血脈絕不容混淆。不過,讓人依着她方才說的查一查吧。這事,就交給豫兒去辦好了。”
貴妃對于沈寄在太後那裏足足呆了近一個時辰,也有些詫異。
太後晚年好靜,很少留人留這麽久的。
除非是長公主回宮來。
她對沈寄自然也是親切有加,表達對她救了自己兒子的感激。
不過,知子莫若母。
從那日岚王進宮來請她下懿旨的急切,她就猜出了一些內情。
現在眼見沈寄果然長得一副好相貌,心頭便有些敲警鐘,
打算把岚王妃叫進宮來問問。
貴妃事忙,外頭還有不少人等着回話,便只留沈寄略坐了坐。
這還是因為她在太後那裏坐了許久。
貴妃想着既然她投了太後的眼緣,那也不能太輕忽了的緣故。
當然又給了不少賞賜。
沈寄跪下謝恩然後由宮女領着順原路出宮。
貴妃之前也派人去打聽,沈寄留在太後那裏那麽久是在做什麽。
可是聽說只是聊家常,然後還讓她寫了字,吩咐她回去抄佛經不由納悶。
這事兒哪個宗室女子做不得,要找個五品的外命婦來做?
後來才聽說了太後讓岚王去查查沈寄的确切身世。
因為太後有些懷疑她是穆王那個丢失了的女兒。
如果是真的倒是不錯。
至少可以斷了自家兒子的念頭。
穆王當年在軍中威望很高。
如果他的遺孤找了回來,對皇上也有用處。
而且現在她跟自家兒子走得近,對豫兒奪位也有好處。
只可惜,不好查證啊。
沈寄出去,跟着宮女到指定的地方,畫押領走今日得的賞賜。
那些人見賞賜的格外貴重,對她便十分的熱心。還一個個起身幫她拿東西。
沈寄便也出手大方,個個都有好處送上。
她今兒帶了不少東西出門。
出了宮門,眼見顧媽媽有些急的迎上來,沈寄比了個稍安勿躁的手勢給她看。
後者看着又得了這麽多賞賜,心頭微松。
忙讓下人接過都搬到轎子裏去。
她是真的有些擔心萬一沈寄哪裏應對不當,在裏頭挨罰了。
眼見她平安無事的出來才放下心來。
回去以後,沈寄把太後和貴妃召見的情形說了一下。
顧媽媽也疑惑,不過得了太後的歡心這是好事不是壞事。
沈寄還是覺得反常即妖,便寫信一一告訴了魏楹。
這樣子分居兩地真是不方便。
兩個人在一處,有什麽事立馬就可以商量多好。
而岚王府裏,岚王面對突如其來的消息頗有些瞠目結舌。
皇祖母覺得小寄給人的感覺有點像穆王叔,讓他查查小寄的身世。
他好容易動回心,總不能是動到親堂妹身上去了吧?
不就是有那麽一點像麽。
而且皇祖母還說其實也不太像,就是看着感覺像。
尤其又跟穆王叔小時候一樣,會舞刀弄槍的。
岚王覺得老太太七十多了,是不是有些老糊塗了,這種事也能憑感覺?
他可以找出一大把真正長得像穆王叔,年紀又合适的。
不過既然老太太吩咐了,還是要找一找那個沈二牛的老家的。
同時要找機會讓淩先生也來認上一認。
他至少要能夠證明小寄不是穆王叔的女兒。
不然就算不牽涉別的,父皇和皇祖母也是絕不容他對小寄有想法的。
淩先生聽了岚王說的,點頭答應幫忙辨認。
只是他也沒把握,找了這麽多年也不過是盡人事、聽天命罷了。
這些年他也遇到過一些長得像穆王,年紀又合适的。
有的有自己的親生父母,有的沒有。
他所做的,也只是在暗中觀察一陣。
然後盡力讓該名女子生活過的好一些。
他和皇家不同,他的作為只是為了彌補當年的過失,讓自己心安。
所以凡是有可能是的,他都去關心。
而皇家卻是要找到确鑿的證據。
這都十五年了,又沒有明顯胎記要怎麽去找?
沈寄自然不知道這些。
四夫人知道她回來,便過來閑話。
之前魏柏已經參加了殿試,也順利的擠入進士行列。
如今四老爺、四夫人還有魏氏族人正在積極活動,要替魏柏弄一個合适的官職。
四老爺不久也要回去了。
他把族裏事務托給了人,但也不能離開多久。
何況家裏還有一個病得不知道幾時就要撒手人寰的老父。
四夫人會繼續留下來,直到魏柏得官。
沈寄也覺得他們一家住在這裏挺好的。
免得還有人說這府裏連個正經長輩都沒有,質疑她獨居、不守婦道什麽的。
四夫人看到桌上擺了許多新的佛經,詫異的道:“大侄媳婦,你要看佛經?”
沈寄笑笑,“都是剛買回來的。不是看,我要抄。”
“嗯?”
顧媽媽喜滋滋的說:“四夫人,太後娘娘說我們奶奶的字寫得好。讓她回來給抄佛經,抄好了再送到宮裏去。”
四夫人的字其實寫得比沈寄還好。
畢竟她是書香門第,練了三十多年了。
只是,沒有這樣的機會展現啊。
怪不得方才看着這主院的人個個面帶喜色。
她還以為只是又得了賞賜的緣故呢。
她收斂住心神,沈寄得太後喜歡那是大好事。
京城中的貴婦圈子會徹底向她打開。
屆時要請她幫着魏柏物色個媳婦兒,也就方便多了。
“大侄媳婦一大早就起來進宮了,此時無事不妨歇歇。咱們自家人你不用拿我當客待,我這就走了。”
沈寄确實是有些累,于是也不推辭,“那我送四嬸出去。”
四夫人把她按坐到椅子上,“不用、不用。”
沈寄在太後處呆了将近一個時辰,末了又得了不少賞賜,太後還讓她給自己抄佛經的話傳出來,邀她赴宴的帖子便像雪片一樣飛來。
首先便是岚王妃設宴給她發了請帖。
沈寄此時不好再推了,便收下了帖子,準備三日後去赴宴。
她現在每天花兩個時辰來給太後抄寫佛經。
抄之前要淨手焚香,用的筆墨自然也是最好的。
這些細節不注意,很可能落了旁人口舌,說她對太後不敬。
她也去問了問林夫人,可是林夫人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她自己是三品诰命,也只是遠遠的跟在人群後頭磕頭。
對太後所有的了解都來自于聽說,也只能是讓沈寄好好的抄經。
<span本站無彈出廣告,永久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