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206章 第 206 章
    data-ad-slot="6549521856"</ins

    第206章 第 206 章

    沈寄道:“這些的确都是魏大哥托人查出來的。畢竟, 如果是真的,那就該是公中的産業。”

    衆人點頭,“正是這個理!用公中的銀子賺回來的銀子,自然該屬于公中。”

    沈寄慢條斯理的道:“可是, 萬一二夫人不認呢?說那些根本就不是她的産業。咱們如今誰都不能離開淮陽。她只要把産業轉到心腹或是什麽旁人的名下, 咱們哪裏還去要得回來?只可惜二叔、二嬸藏得太深了。我們也是花費了好大的精力和人情才查出來的。不然早早的派人去查證清楚了, 也不至于現在這個境況。”

    沈寄把二房要把私産轉移的事點明,衆人都覺得是不得不防。

    這要是轉到別人名下去了,可就不是魏家的産業了。

    那還分什麽分?

    而且都離得遠,并不在淮陽本地。

    大多是在富庶的江南,其中還有一個日進鬥金的鹽場。

    這些都是徐茂的幾個大小舅子幫着查的。

    陳家是江南最大的商戶。

    二房的産業既然在江南,少不了要和陳家的産業打交道。

    沈寄如今點了出來, 要怎麽去堵二房轉移産業的門子, 就靠各房的人了。

    她沒有娘家不代表別人沒有。

    所以, 這麽多房人一起使力,怎麽都不是一個二房就能抗衡的。

    老太爺想用分家把二房摘清, 他們就是要讓各房團結起來和二房過不去。

    二房的精力被這件事占住,自然就沒了做其他事的力氣。

    林氏也聽杜嬷嬷說了,各房的嬸娘都去了主院。

    她讓杜嬷嬷去請人過來看看小妞妞。

    衆人也只道家中還有事, 過幾日滿月的時候再來。

    這日到了飯時, 魏楹還沒有回來。

    沈寄便興致勃勃吩咐把飯菜裝到食盒裏,她去給送飯。

    挽翠忍着好笑,提了食盒跟她走。

    原來今日是拖堂了!

    裏外三圈學生圍坐在魏楹周圍,就連魏柏都在。

    在聽他講當初游歷四方的趣事。

    “大哥,你的日子可真是好。真正是讀萬卷書、行萬裏路!”

    “就是, 還有那麽漂亮的大嫂紅袖添香夜讀書。”

    ......

    幾個本家的小孩子話中不無豔羨的說着,魏楹長長吐出一口氣。

    如今功成名就回想當初當然是沒什麽, 很多事情甚至還帶上了一抹詩意.

    但當時的日子哪裏是這些小堂弟們所認為的那麽美好

    小寄和養母日日勞作供養他讀書,一個銅板都要掰成兩個來花。

    他吃白米飯,她們卻只有雜糧充饑......

    魏柏見到來送飯的沈寄,忙起身一揖,“大嫂來了.兄弟們,各自回家吃飯去了。”

    魏楹揮揮手,“今天不小心就拖堂了.大家快回去吃飯吧,記得下午準時過來。”

    “是。”

    一群孩子三五成群的走出來.

    走到沈寄跟前齊齊下揖,有的喊‘大嫂——’,有的喊‘師母——’。

    喊‘師母’的都是魏家各房親戚家來寄讀的小孩。

    沈寄一一應了,“快回去吃飯吧。”

    這些小孩子,十年後也就是魏家的頂梁柱了。

    如果真的能有一兩個成才的,在朝中和魏楹守望互助也是好的。

    有這麽一份師徒情分在,是好過如今朝中那些有事就看不到的魏家人。

    沈寄把飯菜擺在石桌上,“魏夫子,來吃飯了。”

    魏楹坐過去,“今天随口說起當年游學的見聞。他們問東問西的,一不小心就到這會兒了。”

    沈寄想起他那時寄回來的信。

    魏大娘不識字,每每都是自己念給她聽的。

    後來沈寄才知道那信裏有一半的內容,其實就是寫給她看的。

    尤其是各地風情人物與美食。

    魏大娘就是從這些點滴裏發現魏楹打她主意,然後在她耳邊敲警鐘的。

    不過,那些描述是很吸引從來沒有出過遠門游歷的人的。

    方才這些小屁孩兒聽得可是津津有味啊。

    一點不像她以前被啰嗦的老師拖堂時那麽不滿。

    還是當男人好啊!

    從前可以四方游歷,在外頭做官可以有不少見聞。

    在家守孝也能到族學教書,日子多好啊。

    魏楹吃着飯菜,很輕易就發現了沈寄親手做的兩道。

    于是筷子便比較集中往那兩道菜夾去。

    看沈寄眼中有些羨慕便道:“等這一年過了,我們就到任上去。到時候你想做什麽都可以。”

    沈寄撇撇嘴,還不是在被人劃定的圈圈裏頭。

    魏楹把飯吃了。

    沈寄看這裏四面通透倒是個說話的好地方。于是說道:“我已經把二房的産業都透給她們了。估摸着接下來會有一場好戲。”

    魏楹點點頭。

    可惜老總管一離開便沒了下落,而且要撬開他的嘴也不容易。

    他有旁的可以令二老爺名譽掃地的辦法,只是母親的名聲要恢複卻不好辦。

    如今,各房再次聯手,預備要把二房在外置下的私産弄回公中瓜分,夠他們喝一壺的了。

    魏楹、沈寄把風聲放了出去,就不再過問。

    因為他們的本意本就不是為了銀子。

    小厮來報,說四老爺、四夫人下午要上二房要銀子去。

    讓沈寄和魏楹也過去。

    另外三房、五房、六房、七房、十五房都要去。

    不過,這個銀子不是說的二夫人在外頭的私産,而是二房欠下的六千兩銀子的喪葬費用。

    之前老太爺的喪事辦了大半。

    四夫人把賬本拿出來,銀子不夠了。

    召集各房開家庭大會商量對策。

    喪事辦了大半,總沒有草草了結的道理。

    當兒子媳婦的便都只有說不夠的各房再拿銀子出來添補。

    分家的時候嫡出的得雙份,這會兒便也得出雙份。

    四夫人估算了一下,大約要超支三萬兩。

    也就是說長房、二房要出六千兩,其餘各房三千兩。

    那個時候外頭還有賓客在,自然沒有拖拖拉拉的道理。

    魏楹領頭爽快的從賬房點出了六千兩銀子,送到四房備用。

    其餘各房雖有不滿也只有照辦。

    只有二房說他們沒有分得銀子,如今也拿不出這個錢來,一直拖着。

    而當初就是二夫人把喪儀的格調定得偏高。

    導致後來預留的六萬兩銀子都不夠花,需要各房再添。

    所以二房這麽說,各房自然不服。

    只是當時還在辦喪事,總不能幾弟兄就鬧了起來。

    于是,四房作為管事的,咬牙把這六千兩墊上了。

    二夫人說有了銀子再還,還打了欠條言明三年還清。

    如今鬧出私産的事,四房怎麽還能耐着性子等二房三年還清?

    于是,今天下午便要過去讨要了。

    各房因為私産的事,自然是要過去壯聲威的。

    沈寄便問:“都是咱們家自己的人麽?有沒有請兩位老太爺并老太太,還有太公那些族老?”

    “回大奶奶,單是咱們家自己的人。”

    “怎麽也不鬧大一點?好了,你去回複一聲我們一準到。”

    沈寄轉過頭看着魏楹,“四叔、四嬸怕是不想鬧大。要給他們一個機會,自己把産業交出來充公再分。可是二房又不是傻的,會肯才怪了。全是店鋪,還都是賺錢的。”

    其實,這份産業就算是挪用祖産的銀子賺的,那倒也是二夫人的本事。

    要讓她全部充公沈寄覺得不公道。

    可是誰讓二房跟他們是仇人呢。

    當然是要幫着其他想分一杯羹的叔嬸,一起去鬧讓他們充公了。

    魏楹點頭,“嗯,四叔是不想人說祖父屍骨未寒,而且老人家生前就分好了家業,結果還是鬧起來。可是,二房怎麽可能乖乖把私産交出來?這一次,還真是多虧了徐默的媳婦兒。不是她娘家幫忙,我們真的查不出來。居然從頭到尾都是挂在別人名下的,也虧得他們居然放心。”

    “那人肯定是捏在他們手裏在。不然,對親兄弟尚且如此的人,怎麽可能無緣無故對外人如此放心?”

    沈寄想了想,“還有七天小妞妞就要滿月了。雖然孝期一切從簡,但自家人還是要請過來聚一聚。還有旁支二老太爺三老太爺家的人也要請過來。三弟妹的娘家人也是要請的。我今天過去正好請客。人大都在就省得一處處去通知了。老三和他媳婦最近時常貼着耳朵商量事,你看會不會就在滿月宴上提出要跟咱們分家?”

    魏楹靜默了一陣,忽然出聲:“來人,把那對贖回來的藍田玉镯給二老爺、二夫人送去。”

    “什麽藍田玉镯?”

    “祖傳的寶貝,可惜被老三拿去送給了包養的粉頭。我知道了自然是要去贖回來的。那東西好在不是長房的,是二房的。不過都是魏家的東西。這樣一來,我看誰還會站出來支持他分家産。”

    這種連祖傳的東西都拿出去送給粉頭的人,家産到了他手頭,會怎麽個敗落法還真是不好說。

    長兄、長嫂帶着一起過日子才是正理。

    沈寄嘆道:“可惜暫時不能一勞永逸。”

    按她的想法分幾萬兩的家産給老三,然後讓他們搬出梨香院,大家各過各的。

    可是魏楹說即便如此,日後老三惹出什麽事來,還不是要他們出頭替他承擔。

    還不如把人拉在一起過,慢慢的讓他失去繼承家業的機會。

    如今大家在同一個屋檐下,老三兩口子身邊除了有數的幾個人都是長房的人,完全拿捏在他們手中。

    估計二夫人現在也後悔了。

    長房完整的家業她肯定是想要的。

    畢竟祖産加上婆母的嫁妝價值十七八萬兩呢。

    可是如今魏楹作為嫡長子獨占了婆母的價值四萬兩的産業。

    又占去魏家分下來的祖産的三分之二。

    那麽能落到魏植頭上的也就只是四五萬兩了。

    為這幾萬兩豁出個兒子,對于賺錢手腕了得的二夫人實在是不值。

    要知道在她的如意算盤裏,長房家産盡歸魏植。

    而且頭上沒有父母沒有兄嫂,人也住在二房。

    那就等于還是她的兒子。

    可如今,兒子成親後就去了長房。兒子、媳婦一起被人拿捏在了手裏。

    只是,雖然如今兩方都希望魏植幹脆回二房去吧,但宗法不允許。

    還是只得如此。

    對此,唯一稱快的大概也就只有魏楓和宋氏了。

    二夫人聽說是魏楹讓人送來的東西,于是立即打開了紅木镂空雕花的小匣子。

    裏頭用黃色的綢緞包着,看形狀是一對镯子。

    她想起前些時日被魏植撒嬌讨去的一對镯子。

    之前以為他是要送給懷孕的媳婦便給了他。

    可是後來一直不見林氏戴過,問魏植他說是打算等孩子生下來再給林氏。

    後來又說他想了想這東西大嫂是知道的,就叮囑媳婦不要戴出來刺激到大嫂。

    二夫人也就沒再過問。

    <span本站無彈出廣告,永久域名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