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504章 第 504 章
    data-ad-slot="6549521856"</ins

    第504章 第 504 章

    這份旨意當然不是随時都能去請的, 破例也不能破多了。

    魏楹選在他從中周旋,說動邱成明與他下屬陣前倒戈的時候,可謂正當時。

    這個驚喜太大了,汪氏一時嘴唇都有些顫抖。

    沈寄小聲道:“娘, 跟我一起謝恩!”

    謝完恩, 沈寄把汪氏扶起來, 然後将三封聖旨拿去供着。

    回頭婆母受封的聖旨和禮服要派人送回淮陽去。

    至于汪氏受封忠義夫人的聖旨,則由她自己捧着。

    沈三叔這輩子都沒有看到過聖旨,兩眼敬畏的看着。

    沈寄小聲道:“你怎麽也不說一聲?”汪氏現在還沒有回魂呢。

    魏楹笑笑,走到汪氏跟前跪下,“娘,您的救命之恩、養育大恩, 兒子沒齒不忘。”

    他做這事自然不是為了至孝的好名聲, 是發自內心的感激汪氏。

    沈寄也跪了下去, 如果不是遇到魏大娘,她不知會被什麽人買去, 又是何種際遇。

    但是,十之八、九沒有被賣到魏家好。

    小芝麻三姐弟不用人招呼,在後頭跪成一排, 口稱‘祖母——’。

    “快起來、快起來, 你們這是做什麽?”

    沈三叔的店子賣南來北往的雜貨,生意實在太小了。

    所以那些想跟魏楹拉關系的人家,就是想捧場也不方便。

    譬如說容家、阮家,他們能來這樣的雜貨鋪麽,只能派了管事來送上賀禮。

    所以那天沈三叔的賀禮着實收了不少。

    最終他看中沈寄手裏的一棟宅子, 先付了三成,一家子搬進去, 然後等銀子湊手了再給。

    他是想全給的,沈寄說他初到京城還是多留些銀子進貨的好,執意不肯收。

    裴先生被官學聘去做先生了,那裏頭的都是博學鴻儒。

    他笑着拍魏楹的肩膀,說是沾了他的光。

    魏楹躬身道:“沒有先生,怎有學生?”

    阿彪哥歸來後,接回了父母妻兒。一家子重新将食肆開了起來,日子安穩富足。

    在這樣熱鬧的氛圍裏,皇帝封印了,百官休年假了。

    不過,衆人都還在翹首以待,盼着班師回朝的林元帥。

    終于,滿載而歸的林元帥在二十七這天趕回到了京城。

    據說運回了上百車銀子。

    不是因為這些銀子吃重,而且沿途得小心,肯定還得早些日子回來。

    小權兒和阿隆卻無緣回京。

    因為北方的寧王餘孽有些逃進了深山,他們要趁着嚴冬圍追堵截。

    十五叔一家三口本是指望進京能見到小權兒,現在不得不失望了。

    好在他十天半月的就有信送來。

    芙葉和丹朱也注定失望。

    除夕宮宴安排在中午,晚上宗室留下過節,朝臣各回各家。

    一大清早,沈寄便穿戴好她的新禮服進宮去朝拜。

    這回她的位置又往前靠了不少。

    她前頭的全是白發蒼蒼的老诰命,身旁也多是年歲足以當她娘的同級诰命。

    衆人對她的态度潤物細無聲的改變着。

    朝拜過後,徐五尋了機會過來和沈寄說話。

    她如今也是當家主母侯爺夫人了,正三品的诰命。

    可看着沈寄還是打從心底羨慕。

    勳貴之家多是非。家中小妾通房不少,頭上還有太夫人,日子過得也辛苦。

    兩人聊了幾句林夫人離京的事,又聊了聊各自的兒女。

    然後芙葉、丹朱過來找沈寄,她就和徐五道別了。

    丹朱臉上帶着淺淺的笑容,她其實還沒有從哥哥斷臂的事裏走出來。

    可今天是進宮過年,自然得歡歡喜喜的。

    方才一衆宗室坐在一處,不少人對她們母女明嘲暗諷。

    如果不是阿隆的戰績卓著,今天她們可真的是無立足之地了。

    丹朱已經學會了微笑面對生活的苦難,芙葉要反唇相譏也被她拉住了。

    不用她們出聲,也會有人替她們鳴不平的。

    太子妃殿下就為她們說了公道話。

    當然,還有十四舅舅。

    太後今日召見沈寄很是誇了她幾句。

    皇後自然跟随太後,只是眼底多少有些勉強。

    席間自然少不了捧林子欽夫人的人。

    他這回可真的是蓋世之功,在軍中威望一時無二。

    所以林夫人今日也是炙手可熱的。

    沈寄沒去湊這個熱鬧,她身邊也圍了一群人。

    今日最出風頭的便是林夫人與她了。

    小親王要留在宮裏過年,沈寄和魏楹用過宮宴後便出宮了。

    回去的時候十五嬸、小芝麻正同方媽媽等人一起包素餡餃子,這是要送去半山寺的。

    小包子坐在旁邊擀面皮。

    他每年都幹這個活兒,如今也算是個熟練工了。

    至于小饅頭,他也在擀面皮,他擀的專供娴姐兒使用。

    娴姐兒表示嫌棄,讓小包子給她擀。

    小包子對家中女性一向好脾氣,何況娴姐兒還是長輩。于是挪過去給她擀面皮。

    小饅頭一直等着娴姐兒又包了一個,結果還是歪歪扭扭的,才出聲:“小姑姑,事實證明是你的問題呢。”

    小包子道:“你擀得也不怎麽樣。”

    “哥哥教我。”小饅頭笑呵呵的。

    他聽說哥哥以前擀的面皮也很醜的,完全是熟能生巧。

    娴姐兒便叫道:“小芝麻——”

    十五嬸笑道:“反正也不缺你們幾個小勞力,都過去吧。”

    讓人把他們四姑侄挪到旁邊的案板去。

    沈寄回來就看到小芝麻在手把手的教娴姐兒,小包子則在教小饅頭。

    一屋子的熱鬧,其樂融融。

    挽翠告訴沈寄,之前下人還包了幾種餡兒的共四百個。已經送到紅袖招去了。

    沈寄點點頭,她回屋換過衣服,也過來動手。

    除夕夜的餃子,魏家的傳統是人人動手參與。

    當然,魏楹來不了。

    今天他春風得意被人灌得有點多,已經乖乖的去睡覺了。

    十五叔是個百無禁忌,這會兒在旁邊揉面團呢。

    他的手勁做這個比誰都好。

    到了申時,兩千個素餡餃子完工。二十個蒸籠摞起來放。

    十五叔帶着下人趕着兩輛馬車往半山寺送,力求平穩。

    這是送給伽葉大師等人與那五十名武僧的。

    沈寄和十五嬸這才過去看幾個小家夥包的。

    一邊捏出各種動物造型的自然是小芝麻的手筆。

    另一邊大肚的、癟肚的,站不穩的、趴着的,到最後能看的,是娴姐兒一下午的工作成果。

    小饅頭擀的面皮經過調教,看着也很不錯了。

    沈寄笑笑,“得,回頭王爺回來了,小饅頭、娴姐兒再給他做一頓。省得他又絮叨沒吃到年夜餃子。”

    這是得到認同了,小饅頭和娴姐兒都很高興。

    後來小親王一回來,就被他們姑侄倆拉到小廚房。

    娴姐兒更是豪氣的說:“王爺,你吃多少個?你吃多少我們都給你包。”

    正月間自然是到處拜年到處走親戚。

    因為年前那場兵臨城牆的虛驚,正月衆人都過得格外喜慶。

    窅然樓和寶月齋又重新開張了,那個熱鬧勁兒就別提了。

    今年府裏除了大門口和大書房的春聯是魏楹動手寫的,別的地方都是小包子和小饅頭動筆。

    來客紛紛贊之家學淵源。

    尤其小饅頭小小年紀、已初見風骨的字備受誇獎。

    小饅頭不由有些飄飄然起來。

    沈寄笑着對他說:“別被好話糊弄暈了,人家誇的是你爹的小兒子。不記得你上街賣春聯的事了?”

    小饅頭摸摸鼻子,“娘你真會掃人興。”

    今年過年前十天,小包子和小饅頭學了沈寄當年的樣子,寫了春聯差人上街去賣。

    至于小芝麻,她如今是大家千金,閨閣筆墨不能流傳在外。

    便只能做旁觀者。

    攤子擺在繁華熱鬧處,四母子在在窅然樓的包間裏看着,生意寥寥無幾。

    這裏可是京城,不是沈寄練了幾個月就能去賣春聯、賺贖身銀子的小市集。

    随着魏楹的地位逐步提升,日後幾姐弟耳朵裏能聽到的,多是阿谀奉承的聲音。

    難有逆耳忠言。

    所以沈寄特地策劃了這次的事。

    讓他們知道一下離了父親的權位,他們本身尚什麽都不是。

    至于府裏到處貼着的春聯,自然是沒能賣出去,自家消化的。

    如今被人這樣交口稱贊,不啻于冰火兩重天。

    人家只當魏楹看重兒子的字,所以滿府都貼上了。

    殊不知是沈寄鼓動兒子匿名上街賣春聯,賣不出去的剩貨。

    翻過年,小芝麻十二歲了,小包子十歲,小親王九歲,娴姐兒九歲,小饅頭七歲。

    魏楹給衆人另尋了先生。

    小芝麻之前的琴棋書畫老師也陸續回到京城重新開課。

    娴姐兒便跟着她一處上課,琳姐兒也被沈寄接了過來一處。

    魏楹失陷東昌的事情裏,魏柏一開始什麽都沒做,還有些怕被連累。

    不像小權兒一直在奔走,事後多多少少和這邊府裏有些疏遠。

    如今一直在找機會重新拉攏兩家的關系。

    尤其如今魏楹的官是越做越大,前途越來越好。

    魏柏卻這樣、那樣的原因至今仍是個六品小京官。

    以至于王氏到如此也只是個六品的敕命夫人。

    如今連小權兒都是正五品的偏将軍了。

    眼瞅着這次圍剿寧王餘孽又立了功,還要往上升。

    他們二人有些急了。

    魏楹私下同沈寄說,小權兒的軍功是自己打下來的,往上升也是應該的。

    而魏柏,缺少官場需要的剛柔并濟,才具又平平。

    所以一直在那個位置上。

    論資排輩的時候人家看自己的面子才給他升了兩級。

    如果是能重用的,他巴不得提拔呢。

    不過,看在他這麽些年為官還算本分,把他提上一級到從五品也可以。

    但要指望他這個吏部尚書大哥關照更多,卻不能了。

    倒是信哥,書讀得還不錯。

    王氏問的時候,沈寄便委婉的把這層意思說了。

    還讓王氏勸勸魏柏,息了外放之類的心思,就安心做學問得好。

    留在京城有魏楹在,他日子自然好過。

    要是外放實缺,很容易着了人的道。

    王氏也清楚魏柏的實力,能往上升一級也很不錯了。

    倒是信哥得了魏楹稱贊,她更看重些。

    信哥就要考童生試了,她便設法勸服了魏柏放棄外放的心思,在家指點信哥讀書。

    官場是講究連坐的。

    魏柏學識夠,才具卻略有不足。

    魏家怕他拖魏楹後腿,也是只希望他老實做學問就好。

    就是他父親代族長四老爺也會勸阻的。

    而魏柏也算是能聽勸的人,升到從五品後想想自己的确不擅那些實務,也就作罷了。

    小親王的院子裏每日有不少名角登門唱念做打,也是熱熱鬧鬧的。

    他每日用半天的時間上文課武課,抽一個時辰培養興趣愛好。

    沈寄并不拘着小包子、小饅頭。

    因此時日長了,他們三個就能在家裏的戲臺子上票一出戲。

    偶爾宴客,他們也上臺客串一場。

    <span本站無彈出廣告,永久域名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