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294章 以退为进
    不必多问谢婉柔便知晓这个“他们”是谁了。

    她觉得衡王一行人不该这么冒险,“眼下京中京外局势谁都清楚,齐王一旦身死衡王获益最多,他怎会兵行险招?”

    即便杀了齐王就能为太子,可是得位不正,会被后世诟病死。

    “所以衡王不会让此事和他有任何牵连。”

    正如昭华所推测,衡王要让自己在此事上,从天下人视线中隐身。

    宝仪给他出的计谋是:以退为进。

    “我们之前都大意了,以为只要在父皇跟前证明哥哥储君之能,却忘了父皇最忌惮的就是兄弟阋墙。现在父皇已经明确齐王为储,那么哥哥就顺势而为便是。只要让父皇相信,哥哥没有争储之心便可。”

    宝仪对侧坐着的正是衡王。

    他两日未曾安眠了,眼底都是红血丝。

    天知道宝仪对他说出父皇改立齐王时,他有多不甘心。

    若一开始就知道无能无力便罢了,可储君之位离他只有一步之遥了,得知自己所做皆是徒劳,没有人能做到不悲不喜。

    只要有一线希望,他绝不会放弃。

    不管用什么办法。

    他抬起疲惫的眼皮子,看向妹妹,“好。”

    紫宸殿。

    永丰帝一连数日收到许多封老臣乞骸骨的折子。

    还都是衡王的部属。

    他没憋住火,让衡王前来紫宸殿。

    “你就这么不满你五弟为储?为此不惜令这许多大臣联名上书请求辞官?”

    也不怪他发怒,这么多大臣同时来辞官,就跟逼迫似的。

    这些官员,官位有大有小,可几乎都是实权在握。

    一旦都撂挑子了,必定会影响朝纲。

    他很难不怀疑这是衡王在向他表示不满。

    “儿子在父皇心中就是如此不堪之人?”

    衡王抬眼,脸上尽是泪痕。

    他颤抖着奉上一封请封的折子来。

    看清上面的内容,永丰帝诧异地看向自己这个儿子,不太敢相信。

    “你要自请封地?为什么?”

    他虽然要立太子了,可衡王是他心头所爱,也舍不得这个时候就赶他去封地的。

    衡王矮身跪下去,长泪纵横。

    “父皇,儿子知道您心意已决,五弟仁厚,必定会做好大邕太子。可儿子和五弟斗了这么久,双方僚佐早已深恨对方,与其待我离开后留他们战战兢兢,不如现在令他们辞官。一来提前给他们安身立命,二来也是杜绝五弟日后因此为难。而儿子前往封地,五弟便可一心于社稷,辅佐父皇您。”

    闻言永丰帝又是心疼又是叹气,“这么多官员同时请辞,你这不是为我分忧,是叫我平添烦恼。”

    衡王哽了一下,似乎是没有想到这么做的后果,一下子清醒过来,垂首请罪。

    “是儿子弄巧成拙了,本想着不能让父皇因我兄弟二人之事烦忧,却反倒令父皇不高兴了。”

    永丰帝吹胡子瞪眼没说话。

    “父皇,那这封地……”

    永丰帝一把扯过那折子,搁在一旁,“容后再议。”

    他还在,皇贵妃就不可能跟着衡王去就蕃。

    他也不可能让衡王一个人孤零零地去京外。

    何况,他打量着家老五也不是不能容人的性子。

    紧接着,皇贵妃也十分自然地给齐王的生母魏嫔请封。

    魏氏本是才人,因着唐衍封王追封了魏嫔。

    “既然是要做太子的,生母位份便不能低了,若能给个封号就更好了。”

    对于皇贵妃这番安排,永丰帝深觉熨帖。

    他近来忙着处理朝政,有些事便搁置了。

    皇贵妃此时提起来,正和他意。

    “那追封什么位置好呢?”

    “妾身想,不如就贵妃吧?封号妾身想了一个,陛下看看可否?”

    翌日大朝会上,永丰帝就将追封魏氏为敏贵妃之事诏告群臣了。

    庄敬聪慧曰敏。

    这是个极好的封号。

    又听永丰帝说此乃皇贵妃提议所出,朝臣们对皇贵妃母子二人感观又好了许多。

    而永丰帝则是切切实实觉得衡王等人已放弃对太子之位的追逐,一连好几日高兴得与皇贵妃同寝同出。

    此时,京城一处驿站,窗棂处停下一只信鸽。

    有人迅速上前取了信纸送出去。

    艾艾步履匆忙地进了内殿,“主人,齐王殿下来信。”

    昭华在探知衡王计划的时候就迅速将消息传了出去。

    其实最好的是齐王直接回京,不要逗留。

    可圣旨已下,别无他法。

    谢婉柔这时也进了门,“如殿下所料,衡王一派是真的完美隐身了。”

    那么接下来,齐王出任何岔子便不能有人将锅甩在他身上。

    即便真的有,永丰帝就是第一个不干的。

    现在的齐王,才是真的危险了。

    “谢九传信回来了吗?”

    谢婉柔点头,“谢九已经率领几十位身手好的人潜伏到齐王身边了。”

    衡王等人既然想了这么一招,便不会再派遣大批刺客前去刺杀齐王,没那个必要。

    那么齐王最有可能受到的威胁,就是来自那几窝山匪以及申州官场。

    为防宝仪后手,昭华则另外修书一封至梁州刺史府。

    一切无恙最好,若是宝仪等人要下死手,他们也好提前有个准备。

    梁州。

    刺史府衙内,周复山背着手踱步,一会儿笑一会儿愁的。

    他不是别人,正是当初长公主过梁州时的那个刺史。

    这么多年了,他都没调任成功,但也没往下掉。

    属下见他这样,甚是奇异,“大人,自打京中来了这么一封信您就这样了,到底是谁来的信啊?”

    “昭华长公主。”

    一听这名头,下属惊得险些跳起来。

    “您居然还和长公主有来往?!”

    四年前长公主从渝州返京,还从梁州经过玩了许久。

    当时还遇上了刺杀,梁州官府不可谓不记忆犹新。

    梁州这些年也没有错过消息啊。

    从四年前的湖州平盐案,万民伞,三年前假死惑太后,再到近年改革女官制度,兴办女子学院。

    这一桩桩一件件,已是天下闻名。

    更别说她极受陛下信重,又是齐王的智囊,女中侯冯昭林之事不也是她摆平的嘛?

    下属看自家大人的眼神已经崇拜起来了。

    当年匆匆一面,还是个小丫头的长公主竟然就被自家主公慧眼识珠押上宝了吗?

    “您有这层关系怎么不早说?早用起来您还当什么梁州刺史啊,早升迁了!”

    周复山暴起,“你以为老子不想用?这不是长公主第一次联系我嘛!”

    并且一联系他就给他出了一个难题。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