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四百二十三章 敢露头角
    李子书傻了。

    一旁的朱赫也傻了。

    “那不是你府上的管家?”

    “这到底什么情况?”

    这样的问题李子书没法回答,扫视了一圈之后,李子书最终将自己的眼神落到了那景玲珑的身上。

    看着那景玲珑双眼之中露出了一副挑衅的眼神,那脸上的笑也十分的得意,李子书顿时露出了一副无语的表情。

    看来自己眼下也没什么好说的了,没想到自己千防万防还是让那女人给得逞了。

    想到这里李子书只觉得一阵阵的抓狂,生怕夏淳逸在这会上做出什么非人的举动。

    但仔细想了想,那夏淳逸平日里的所作所,李子书就觉得他根本就不是这样的人,于是便心里默默的暗挺了起来。

    如果到时候真的出了什么问题,自己还得站出来,虽然李子书将管家之职交给了那夏淳逸。

    但是李子书自始至终都没有把他当成下人,而是当成了自己的朋友,兄弟。

    很快,各国使团的人纷纷走上了属于自己的那张桌子,直到李公公一声令下。

    “开—试—”

    在场的众人纷纷坐了下来,一时之间,整个大殿之中响起了哗啦哗啦的翻纸的声音。

    李子书的心中忐忑,一旁的朱赫也忍不住小声的询问。

    “所以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他怎么会在使团的队伍之中?”

    李子书苦笑着摇了摇头,一时之间竟然不知道自己到底该如何回答朱赫的这个问题。

    “朱大人,我说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你信吗?”

    朱赫不是个傻子,刚刚李子书的眼神落到了那景玲珑身上的时候,他也意识到了那景玲珑的表情不对。

    自然也就知道李子书这一次可能是被耍了,想到这里朱赫露出了一副可怜李子书的表情,小声的开口。

    “到时候要是出了什么问题?本大人替你兜着,谁让我罩着你呢!”

    看着那朱赫一脸诚恳的表情,李子书只是悻悻的点了点头,心里默默的希望能够不连累到其他人。

    在这场笔试之中,并没有出现任何的意外,那夏淳逸也自始至终伏案桌上,甚至连抬头与李子书对视的意思都没有。

    香炉之中,三根硕大的线香燃烧着,那烟雾飘散在这大殿之中,李子书只觉得心头燥热,愈发的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不知过了多久,香炉上的最后一丝灰烬燃尽,那李公公的声音也再次响了起来。

    “封—笔—”

    此言一出,所有的考生也都纷纷放下了自己手中的笔,那御前侍卫也一个个的走了上来,将那试卷一张一张的收了上去。

    夏淳逸等人方才起身退到了一旁,等待着宣判。

    此时,夏淳逸才露出了一副抱歉的眼神看向了李子书,只是李子书却不知该如何回应这样的眼神。

    长叹了一口气,试卷便分发给了各路使臣以及大夏朝廷的各路大臣,一直浏览一遍之后,最后所有的事情全都汇总到了皇帝的手中。

    看着那上面的回答,皇帝露出了一副得意的表情,没想到自己的大夏臣民竟然如此的有才华。

    最后,皇帝的眼神落到了那最后一张试卷上,直接将其拿了出来,紧接着交到了李公公的手里。

    “诸位,寡人倒是觉得这份试卷多有不错,尔等可再细看一遍,如若觉得寡人说的没错,那今日这文试第一就是此人的了!”

    皇帝很是觉得兴奋,因为这份试卷他仔细的看了三遍,觉得和李子书治国理政的那些政策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似乎甚至于觉得李子书又重新登回到了那状元大殿之上,只不过这些事情皇帝只是藏在了自己的心里,并没有多说什么。

    片刻之后,使团的众人也再次传阅了一遍,纷纷露出了一副赞叹的表情。

    此人的书卷写的十分合理,根本没有丝毫的错误,文词通晓天地,乃博学之人。

    很快,大殿之中的众人一个个的评论了起来,那夏淳逸似乎很是自信,觉得这份试卷一定是自己的。

    不知过了多久,试卷重新回到了皇帝的手中,片刻之后,皇帝便拆封了那试卷的封名。

    “夏淳逸?哪一位呀?”

    此言一出,夏淳逸缓缓的走了出来,看到面前这人之后,皇帝微微皱了皱眉,因为他依稀记得此人是那景玲珑所送上来的人。

    但是看着夏淳逸这副面孔又像是自己大夏之人,于是便再次问了一句。

    “寡人问你,你是哪个国家的人?”

    “回禀陛下,我乃大夏臣民!”

    刚刚的那些赞叹不已的使臣,一个个又露出了一副鄙夷的表情,显然没有想到这皇帝竟然用了这样一招背刺。

    “寡人问你,你这诗文学问,师从何人?”

    此言一出,朱赫继续开口。

    “启禀陛下,无师自通!”

    这更是让那些使团的人露出了一副鄙视的表情,无师自通,那就是野路子,在这个时代最讲究正统二字,每个国家虽然都是以使团的身份来的,但是使团的人也都无不自封为正统之人。

    如今他们听到这野路子出身的夏淳逸,自然充满了不屑。

    那皇帝的眉头也微微的皱了皱,但还是硬着头皮继续问了几个问题。

    没成想,那夏淳逸回答的不仅无比的有理有据,而且自始至终对答如流,甚至连磕巴都没有,就像是提前准备好了的一样。

    这更是让那使团的众人很是觉得不妥。

    片刻之后,便有人直接站出来反驳。

    “夏公子,我觉得你所言的治国理政需靠王道之策,着实不妥,王道乃天道,这天道难不成要分为数十个国家吗?”

    “那这位大人以为如何呢?”

    夏淳逸并不在意,反而沉着应对。

    “治国理政,当行霸道,天子王驾,臣民跪服,心中有敬意,方才能让那天下归一!”

    此言一出,夏淳逸冷笑了一声,继续回应。

    “好一个霸道之策,但是这霸道能喂饱臣民的肚子吗?臣民吃不饱饭,不会造反吗?”

    “那你这王道就可以了?”

    “王道,不仅是彰显帝王之气,更怀爱天下万民之柔,心中有万民,便为万民立策,又怎么可能会吃不饱饭呢?”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