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523章 提拔
    “当然可以!”

    耿璇明白收购粮食作用何在。

    就算即将开始打仗,他们收购的粮食没那么快用得上,但战争结束后,这批粮食的作用还是很大的。

    一旦打仗了,对粮食的消耗,绝对是极大的。

    容易造成粮食短缺。

    他们在海外的作用,就能体现出来了。

    耿璇又道:“请殿下放心,就算海外的人不肯低价卖粮食,我们抢也能为殿下抢回来。”

    在海外抢点东西,对于他们来说,是件特别简单的事情。

    矿山那么大一个,他们都可以抢到手。

    其他的,更不用说了。

    朱允熥点头满意道:“你们自己安排即可,我只要结果,不过在南洋,没有其他了吧?”

    耿璇摇头道:“没了。”

    朱允熥说道:“我应该知道的都知道了,你先回去吧,别让大姐等太久了。”

    耿璇回来的第一时间,就是进宫见朱允熥,还没回去见朱灵月。

    闻言,他还有些不好意思,道:“臣先退下了。”

    等到耿璇离开,柳六又进来通传。

    “殿下,杨荣在外面求见。”

    “传!”

    朱允熥也想起来了,好像好久没见过杨荣。

    科举结束后,他也没有召见杨荣,不知道吏部那边,有没有给杨荣安排官职了。

    还有三杨当中的杨浦,现在还不知道在什么地方,以后再找。

    一会过后,杨荣走进文华阁,躬身行礼。

    朱允熥说道:“免礼,吏部现在给你什么官职?”

    杨荣躬身道:“五经博士。”

    五经博士,一共有九个人,是正八品官员。

    即使是进士及第,状元榜眼,初入官场,也是从翰林院开始,为翰林编修,比如景清和戴德彝二人,现在就是翰林编修。

    主要负责起草诏书及机密的文件。

    也就杨荣的排名比较高,才能留京,得到这个五经博士。

    其他的读书人,后续都是外派到地方当官的,想要进入中枢,就得看他们未来的政绩,好的话才能一步一步升迁上来。

    朱允熥说道:“也还不错。”

    他记得历史上的杨荣,是一甲进士,现在成了二甲,把他考科举的时间提前了,才会导致如此。

    杨荣又道:“臣是来多谢殿下,给臣这个机会。”

    朱允熥说道:“你是有能力的人,无论到哪里,都会绽放异彩,这样吧……”

    他想到自己的东宫,属官不是很多。

    尽管不是太子,但太孙的作用和地位,和太子差不多,因此朱允熥也有自己的詹事府。

    詹事府差不多就是他的小朝廷了。

    以前的朱标,当然也有。

    朱允熥现在属于全面监国,詹事府里面的官员几乎没有,属官也不多,内部并不完善,但是想把杨荣塞进去,道:“你在我的东宫詹事府兼任主薄,如何?”

    主薄是从七品的,比五经博士还要高。

    杨荣躬身拜道:“多谢殿下。”

    他心里还是欣喜不已,朱允熥这样安排,就是把他当作身边的官员,这是难得的机会,以后就能一直跟在朱允熥身边了。

    朱允熥道:“稍后我再给你旨意。”

    杨荣再道:“臣领命,多谢殿下的恩赐。”

    他本来只是想进来表示感激,又能兼任一个新的官职,是个意外的收获。

    感激完了,朱允熥也安排完了,便让他离开。

    朱允熥不是皇帝,但现在监国,翰林编修在得到朱元璋的授权,还是直接对朱允熥负责。

    让杨荣离开后,朱允熥便让人进来,写一份旨意。

    负责这个工作的,正是景清了。

    景清领了命令,把旨意写完,交给下面的人,站在朱允熥面前,有一种欲言又止的感觉。

    朱允熥好奇地看着景清,这个敢于刺杀朱棣的人,竟然在自己面前欲言又止,好像在怕什么,问道:“你有什么话想说的?”

    景清一惊,没想到还是被看出来了,忙着上前道:“殿下,臣有一个问题,不知道该不该问。”

    朱允熥说道:“有问题,就提出来。”

    景清犹豫着又道:“但是这个问题,可能会让殿下生气,触及到一些秘密。”

    对于此话,朱允熥感到兴趣了。

    到底什么问题,能让自己生气,甚至会触及秘密?

    他道:“你尽管说,哪怕你大逆不道,说了谋反的言论,我也不生气,也不罢免你。”

    景清的胆子,这就大起来了,问道:“请问殿下,南北分榜,是否您一手制造出来的?”

    原来是这事。

    但是,朱允熥对景清能问出这句话,深感意外,反问道:“你是如何看出来,其实是我一手制造的?”

    景清豁出去了,实在不问一问,心里又有些不舒服,道:“臣和戴德彝聊过,他说,张信告诉过他,殿下有过南方人的暗示,臣再根据这段时间的见闻,以及南北分榜的结果,猜出来的。”

    真不愧是个能人。

    朱允熥不生气,哈哈笑道:“你猜得可真准了。”

    竟然是真的!

    景清惊讶了。

    他最感到惊讶的,还是朱允熥大大方方地承认。

    没有遮遮掩掩。

    朱允熥说道:“你觉得,应不应该分榜?”

    景清寻思着,郑重地点头道:“应该!若是按照这样的趋势,就算没有殿下故意制造,南方和北方的对立,早晚也会闹起来。”

    “没有殿下的推动,这一届北人,比上一届的绝对也会少很多,下一届的更少。”

    “到最后,甚至连一个北人都没有。”

    他继续说道:“走到这一步,对立就来了。”

    他的想法和目光都是比较长远,看得出未来可能会发生什么。

    分榜是必然的,对立早晚也会发生。

    朱允熥说道:“我只是提前让对立和分榜都出现,但分榜只是暂时,不可能一直长久用下去,否则南北对立将会越来越严重。”

    景清赞同道:“是的,殿下应该在尽可能调整南北比例后,再取消了分榜。”

    朱允熥笑道:“那么多读书人,或许能看透的,不是只有你一人,但敢对我说出来的,你还是第一个。”

    景清得到如此称赞,有些受宠若惊,解释道:“臣知道了,但憋在心里不说,会难受得很。”

    这个解释,让朱允熥听了,忍不住笑了。

    景清倒是个有趣的人。

    朱允熥又道:“这样吧,你来我这詹事府,当个少詹事,如何?”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