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20章 没事,烧几张银票玩玩
    门外突然冲进来五十个手持弓弩的壮汉,齐刷刷地对准了屋内。

    贾铨也迅速站到忠顺亲王面前,镇定地说道:

    “王爷别担心,我作为镇抚使,一定会保护您免受流矢之害!”

    “呵,呵呵,哈哈哈!好一个贾铨!难怪屋里还摆了这么多画卷。”

    “王爷谬赞了,做人嘛,总得小心一些。”

    贾铨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

    “那长史官其实没什么大碍,只是个误会罢了。现在误会解开了,回头就把他放了。”

    “至于王爷提到的琪官,我还真没听说过,难道又是个误会?”

    忠顺亲王盯着贾铨,呵呵笑道:

    “看来确实是个误会,既然如此,本王就不多打扰了。”

    “恭送王爷。”

    “呵,走吧,这些画既然送给你们了,想来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对吧,贾镇抚使?”

    贾铨眯着眼睛笑了笑,点了点头,

    向忠顺亲王行了一礼,目送他带着两名亲卫离开,

    屋里还剩下两幅看不出价值几何的画...

    等到忠顺亲王的背影彻底消失,

    贾铨捻了捻扳指,低声骂道:

    “老狐狸,还说送我一把椅子,分明是想给我个高位。”

    “这是红楼梦,不是水浒传!”

    “还抢了我的位置坐,对主位这么执着,怕是心里有鬼。”

    “话里一点破绽都不露,这么谨慎的人,怕是一直在打皇权的主意。”

    “真是的,现实世界比书里复杂多了!”贾铨无奈地揉了揉太阳穴。

    《红楼梦》里对贾府以外的世界描写得太少,这让贾铨对当下的局势和各人物的立场感到难以捉摸。

    正因为这样,他才一直努力团结开国一脉的人。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虽然开国一脉里二货不少,但汇总起来的消息对自己还是很有帮助的。

    比如,北静王和冯紫英其实是宁王的铁粉,这事儿书里根本没提,但大家心里都有数。

    “老三!”贾铨喊了一声,“那把椅子拖出去烧了,我记得下午有个三品大员要来,找人去打听打听。”

    “是!”老三应了一声,立刻去办。

    贾铨继续在纸上勾画着计划。

    超市这个想法他早就有了,只是手头只有637人,人手实在不够,只能在九边的小城做些小生意。

    不过,几年的经验积累下来,也勉强能应付。

    超市的商品大部分要靠薛家的商路和商铺供应,普通商品还好说,但奢侈品就得靠自己了。

    “玻璃制品、香水这些还好办,只要把控好厂子就行。”贾铨自言自语道,“哎,我果然是个天才!”

    “哎呀,这亲兵真是人手不够啊,厂子里不放几个亲兵,心里总是不踏实。”贾铨皱着眉头,满脸忧虑。

    其实,这年头已经有了镜子,但那可是王公贵族的专属奢侈品,就连贾家这样的大家族,也不是每个房间都能配上穿衣镜的。

    而且,现在的镜子照出来的效果,跟后世的比起来,简直差远了。

    至于玻璃制品,那更是稀罕物,王熙凤的一个玻璃炕屏就能让她在众人面前炫耀一番,可见这玻璃制品在当下有多金贵。

    而贾铨手里掌握的低成本镜子制作技术,一旦推广开来,势必会彻底取代铜镜。

    甚至可能影响到整个经济体系,毕竟在这个时代,铜可是主流货币。

    “大人,大人!户部的人来了,正在呆呆院等着呢。”仆人急匆匆地跑来禀报。

    “嗯,请他们进来吧。”贾铨应了一声,抬头看看天色,太阳已经快落山了。

    他随手将一张写满简体字的纸扔进火盆,看着它化为灰烬。

    就在这时,户部侍郎江大人走了进来,正好看到最后一簇火苗在跳动。

    “贾镇抚使,你这是在做什么?”江大人疑惑地问道。

    “哦,没事,烧几张银票玩玩。”贾铨笑着回答。

    “呃,这个玩笑可一点都不好笑。”江大人愣了一下,眉头微皱。

    “哈哈,放心吧,烧的不过是些自己胡乱涂鸦的东西。”贾铨摆了摆手,轻松地说道。

    江大人四十多岁,捋着胡须,笑着摇了摇头,坐了下来:“贾镇抚使,今日能都抄完吗?我看外面已经堆了不少箱子,不如先搬走一些?”

    “不行,必须核对好数目,一起搬走才行。哦对了,我抽了五万两银票。”贾铨语气坚定。

    江大人一听,顿时一愣,原本他还以为贾铨至少会抽个十万两呢。

    今天可是个大阵仗,五千人马齐上阵,

    五十个百户互相配合,效率简直惊人。

    也只有军中的精英才能做到这样,

    要是换做以前的锦衣卫,

    恐怕三五天都搞不定这么多家。

    不过,五千人总得吃饭吧?

    再说,锦衣卫已经大半年没领到薪水了,

    新来的就更别提了。

    而且,锦衣卫历来有截留一成现银的惯例,

    连太祖、高祖和太上皇都默认这个规矩,

    所以江大人对贾铨拿这么少的银两感到很意外。

    “江大人,账簿上都记得明明白白,陛下也看得到,我不会让你为难。”

    “镇抚使还在账簿上留了记录?”

    “当然,该拿的、陛下赏的,我都不会推辞,但也不会瞒着陛下。”

    “果然是少年英才,难怪年纪轻轻就封了伯爵。”

    “江大人过奖了,主要是我不懂这些字画值多少钱,不然早就卖了!”

    江大人哈哈大笑,没想到这位在京都闹得沸沸扬扬的贾铨竟然这么有趣。

    “内务府的人也快到了,到时候字画、古董这些东西都交给他们就行。”

    “内务府?不是应该由户部转交吗?”

    “五皇子说他没来过镇抚司,想来看看新鲜。”

    “江大人,我突然想起有急事要处理,您先在这里等会儿,失礼了!”

    贾铨二话不说,转身就往外走,

    一边走一边对老三吩咐道:

    贾铨把所有的财物都整理得井井有条,账目也和户部的弟兄们核对得清清楚楚。

    “明白了!”手下应了一声。

    “盯着东西都搬完,要是有什么问题,直接找张群,那时候他们也都回来了。”贾铨吩咐道。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