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22章 阅稿人李小雅
    “老师,你看看这几篇稿子,写下乡知青农村生活的,我觉得很有意思。”李小雅拿着她刚刚发现的新稿子,找到安澜,递过去。

    安澜从容接过。

    看着看着,神情从轻松,变成了严肃。

    现在,知识青年下乡建设农村,是时下最热门的话题。可是,由于回城的知青们,一个个被饿的,被累的,精神状态都不是很好,所以慢慢地,大家也就不再配合。

    为了躲避下乡,买工作、逃跑、或是凑合着结婚的,比比皆是。

    甚至现在的知青办,都需要用强硬的手段,才能送走一些知青。

    但事实上,无论是城里还是农村,都有好人和坏人的区别,大多数农村人都是质朴的,虽然会讲一些酸话,但那也是因为知青劳动能力确实不行,分摊了他们不少的口粮。

    这也是人之常情,即使在工厂上班,因为一个人的失误,带累全场吃不上午饭,不一样,也会得到谴责和埋怨吗?

    只不过大多数的人,喜欢把事情严重化,甚至区别对待,把原因归咎于城里和农村这个大环境上。

    这几篇文章,更多的,是讲述她在乡下,受到村里人的庇护,开心快乐的生活。

    安澜可以预想到,别的不说,上面的领导一定会喜欢这样的题材。

    “整理一下,排版吧。”

    “好的。”李小雅很开心。

    她现在在报社的职位是阅稿人,就是在众多投稿作品中,选出适合刊登的作品。

    而像她这样的人,没有十个,也有八个。

    那么,如何能看出他们这些阅稿人哪个更优秀呢?

    自然就是一双能发现好作者的眼睛。

    谁手下的作者出品好,那谁就会是优秀的阅稿人。

    因为李小雅入行比较晚,大多数有名,有经验的作者,都已经被老员工收编。她能做的,也只能是在茫茫稿件中,寻找那几篇勉强看得上眼的。

    毕竟,投稿的人真的很多,其中大部分都是知青们,他们身处农村,因为干活能力不行,分的粮不多,为了能生活的更好,就会想要赚一些外快。

    但虽然都是中学或高中毕业,水平却参差不齐,这也可以理解,即使是一个班的,也有学习好坏之分。

    今天这几篇文章,是她最近一个月以来看到过写的最好的了,水平不输多年经验的老作者。

    如果可以将他(她)笼络到自己的阵营里,那她在报社也算有了一席之地。

    有了这样的信念,李小雅工作更起劲了。

    她回到工位上,先将下一期的文章排版,然后开始给肖青予写回信。

    部队家属院——

    将第一篇稿件寄出去以后,肖青予就开始了新的构思。

    这一次,她想写个长篇小说,可以连载的那种。

    之前为了更好地写作,她去废品回收站买了不少往期报纸,研究了一下这个时代文学的大方向,发现上面也是有连载故事的。

    如果她的连载小说可以收获一定的读者,那她的稿件在报社里也会跟着有一定的地位,以后就不愁会投稿失败了。

    有着这样的信念,她写作的热情更加高涨。

    这天中午,张延清正好没事儿,就想回家看看肖青予在干什么?

    进屋找了一圈,没有人。

    他眉头皱的皱,脸上带着疑惑,随后像突然想起什么一样,出门拐到旁边,进了书房。

    果然,肖青予正趴在桌上奋笔疾书。

    也不知道在写什么,连屋里进来人都不知道,他记得肖青予以前警觉性,可是很高的。

    但他也没有打扰,而是默默坐在旁边的木制沙发上,拿起面前同样木制茶几上的报纸,看了起来。

    他知道,思路这种东西,一旦被打断,半天都回不来。所以他只能安静的等着。

    这一等,半小时就过去了,肖青予依旧没有抬头。

    张延清看了看手表,他到时间该走了,可是回家一趟,不跟媳妇说些话,心里总觉得少了些什么。

    就在他纠结的过程中,肖青予总算抬起了头。

    “咦?你什么时候回来的?”肖青予疑惑。

    自己的精神力睡着了吗?连进来人了都没发现。

    精神力……

    有没有可能,是我太过专注的,把精力都放在了文章上?

    “回来有一会儿了,看你写的认真,就没有打扰。”

    “嗯,刚才有些新思路,想的出神了点。”

    “没事儿,你吃饭了吗?”

    “还没……早上吃的晚,还不饿。”

    “那也得吃饭,一日三餐必须要定时,不然对身体不好。”

    “知道啦。”肖青予知道张延清是为她好,她很享受这种被关爱的感觉。

    “午休时间快过了,那我先回去了,晚上见。”

    “好,我送你。”

    “嗯。”

    两人一起走到门口,肖青予目送着张延清的背影越走越远。

    “小青啊,今天怎么有空出来溜达?”

    这时,邻居陈艳琴从外边回来,看到肖青予,热情地打招呼。

    她是司务长的妻子,平时就负责在家做做家务和带孩子。

    她有一儿一女,大的叫大娃,是个男孩。小的叫二妮,是个女孩,现在才五岁,正是呆萌可爱的年纪,肖青予见过一次,挺喜欢的。

    “艳琴嫂子,这是出去买东西了?”

    肖青予看着她胳膊上拐着小筐,就猜到了她应该刚回来。

    “是啊,我们家老冯想吃饺子,我出去给他买点肉。”

    “嫂子可真贴心。”

    “嗨!他们男人在外边保家卫国,挣钱养家。咱们女人在家里,伺候他们吃饱喝好,这不是应该的嘛!”

    “还是嫂子的觉悟高,也难怪冯司务长把你捧在手心里。”

    其实这个观点,肖青予并不赞同,但是她也不觉得有跟陈艳萍理论的必要。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不同,想法自然也不同。

    尊重每一个个体的想法,是她认为很正常的事情。

    “你这丫头,说什么呢?”

    陈艳琴有些不好意思,现在的人都很含蓄,没有谁会将这样的话拿在明面上说。

    即使她听得很高兴。

    “不跟你说了啊,孩子还在家呢。”

    “嗯,嫂子,你忙。我也要回家去了。”

    “嗯,好,有时间在一起唠嗑。”

    “好的嫂子。”

    说完话,两人各回各家。

    喜欢末世女穿书:拒绝炮灰人设请大家收藏:末世女穿书:拒绝炮灰人设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喜欢末世女穿书:拒绝炮灰人设请大家收藏:末世女穿书:拒绝炮灰人设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