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676章 奸人与善人
    “老爹,喏,给你的礼物。”

    李斯府邸。

    刚下值回来的他还没来得及喝口水,就看到李由端着一个白花花的……糕点?

    应该是吧?

    端到了他面前。

    “这是……”

    “给你的寿辰礼物,这可是我好不容易向国师求来的特殊糕点,除了国师府和王宫还没人吃过呢!”李由自豪说道。

    其实国师答应得很爽快,好像只是一件小事一样。

    “不就是国师府制作的蛋糕吗?”

    李斯感觉这孩子越来越不省心了,居然敢小看他。

    他当上廷会官的第一年就在扶苏过生日的时候吃过了。

    当时他还问过大王和国师为何不把此物推广出去,得到的答案是:秦国制作技术不过关,此物又不方便保存太久或卖出高价,国师不喜欢做……

    但后来他知道了,除了技术原因外,更重要的原因是是国师懒得天天回去买。

    现在,科学院已经能做出奶油了,只是和国师拿出来的后世奶油还有些区别,且价格极其高昂不说,保质期还不长,他这个首席廷会官都不想吃。

    “你可还记得,老夫曾下过令,禁止任何官员在我寿辰之时送礼?”李斯看着他。

    “知道啊!”李由理直气壮:“不过现在不是下值了吗?我都没穿官服不是科学院院长了啊,这是在家里,我是你儿子。”

    李斯很想说你这是在诡辩,但身为父亲,这还是有点说不出口。

    谁会拒绝一个孩子的孝心呢?

    小院里。

    李斯坐在石桌边,把蛋糕均匀了的切成了十几小份。

    一旁,夫人和其他几个孩子已经摆好了其他更多的吃食,李斯端起第一份蛋糕,在孩子和夫人之间犹豫了一下,随后还是先递给了夫人。

    “委屈夫君了。”

    “千万别这么说,承蒙夫人不弃我才能有今日,斯多谢夫人了!”李斯真诚道。

    他和夫人结婚时,还只是家乡的一个小小读书人,成亲后他就去求学了,后来在楚国也只是一个小吏,但夫人从未说过任何怨言。

    如何成为首席廷会官的妻子?

    答:在他还只是一个小书生时嫁给他。

    第二份,李斯给了李由。

    “不错,没给爹丢脸!”

    “那是,我保证以后把李家的排面拉得更高!”

    李斯眉头一皱。

    倒不是担心地位再高自家有危险,只是这语气……怎么有种说现在自己还不够的意思?

    “希望你说到做到。”

    之后,李斯按照年纪给所有孩子都发了一份。

    正当众人其乐融融时,一个王宫内侍来了。

    “李廷会,这是大王和国师给您的礼物。大王还让隶臣带话。”

    “受限于最近的氛围寡人不好公开送你,但你的辛劳寡人和秦国将永远记住,希望你能多陪寡人几年。”

    李斯闭上眼,心里满是感动。

    最开始知道历史时,他曾惊慌无比,生怕大王对他有芥蒂;可嬴政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什么叫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什么叫只要你有才我就有心胸。

    ……

    “我说,你早就知道李斯不会大张旗鼓?”

    一侧,看着面前李斯全家谢恩的场面,李缘问道。

    以李斯的地位,他的生日本可以过得风光些,哪怕嬴政都可能会来送礼。

    但李斯没有,他强令下方官员不准送任何礼物,不准说任何恭维的话,真要有那个心思,那就月底向廷会交一份完美的工作报告,别让自己骂人。

    如果不是嬴政说要给李斯来送礼物,李缘都不知道他在自家里其实也会过。

    李缘没准备什么东西。

    但嬴政来找他时,已经给他也准备好了一份。

    “我相信李斯的公心,却也相信他的善良。”嬴政说道。

    两人离开了。

    王宫里,李缘又拿出了一个蛋糕。

    他们只是单纯的馋嘴了。

    “大王!”

    门口,宦者令锦陇走了进来:“关于三川郡十二名官员渎职与非法勾结五国之人的调查报告已出,廷会已经下发了执行文件。”

    这是来问嬴政需不需要例行检查。

    嬴政都呆了一下:“廷会下发了执行文件?”

    李斯在家过生日,阳沐不管事,尉缭只管和军队相关的。

    “哪位廷会官签发的?”

    “李廷会。”

    两人对视了一眼,都有些疑惑。

    “大王,隶臣问过了,李廷会在下值之前就吩咐了值守郎官,若三川郡文件一来,只要核查过后没有问题,先执行了再说,反正那些官员都不干净,无非就是罪大罪小的区别。”

    “……”

    好家伙,这也太“高效”了。

    人在家里,居然还能靠留下的吩咐给别人定罪……

    ……

    赵国南部。

    几个农人正在田地里照顾着麦子。

    “听说秦国有新农种,收成比咱们高了太多。”

    “有是有,但秦人自己都要申请呢。”

    “那也比我们好啊!”

    “就是,听说南边县里今年收成可能会不好,估计会绝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唉,这世道艰难啊!”

    “可我听说,那县里的事不是天灾,是人祸,要不是县里那些官员和那个王族的侯爷前几个月征发徭役,地里也不至于……”

    “慎言!”

    有人立刻制止道:“这不是我们这帮老百姓能谈的!”

    “什么老百姓,也就秦国把我们当百姓看,你看这赵国朝廷在乎我们吗?”

    “那我们也是百姓,总有一天会……”

    农人忽然停住了。

    其他人正在疑惑之际,却都听到了一阵声响。

    “什么声音?”

    一人刚问出来,顺着声音方向往东南方向看去。

    远处出现了一片“乌云”。

    几个年老的农人顿时面无血色,哆哆嗦嗦了一阵后,才有人颤声道:“虫……虫灾来了!”

    “这……”

    众人还没回过神,那片乌云已经飘了过来,当着众人的面开始啃食地里还未完全成熟的粮食。

    遮天蔽日的田地里,这些人的身影与低矮的麦子毫无区别。

    有农人大喊着试图惊走他们。

    有人拿着棍子大肆挥舞,想要打落一些飞虫。

    只有几个老人,默默的流泪,却毫无动作。

    对于古时百姓来说,除了战争和徭役,最大的灾难就是虫灾,也就是蝗虫。

    几分钟后。

    当这片乌云飞走后,只剩下这十几个无助的农人呆呆的站在田地里。

    “完了……”

    有个老人哭着道:“南边肯定起了虫灾,吃完我们这里,虫灾会越来越大的,赵国南边、甚至整个赵国今年的粮食都完了!”

    其他人默不作声。

    也许,是连开口的心气都失去了。

    一天后。

    蝗灾的事传到了邯郸。

    朝堂震动,百姓哗然!

    相国府里。

    郭开将报告轻飘飘的投入火堆。

    “相国,您这……”

    前来汇报的大臣一脸愕然。

    “大王在干什么?”

    大臣停顿了一下:“没在干什么,王宫还是什么消息都没传出。”

    “那就是还在享乐咯?”

    “是。”大臣说:“可是相国,我等不是还在吗?您也在啊!”

    “在此时此刻,本相估计虫灾已经到西部边境了。”郭开闭上眼:“虫灾所过之处,粮食已然绝迹,百姓已成定局,朝廷又能如何?”

    大臣张了张嘴。

    他很想说您什么时候也变成这样了?

    “相国,此次受灾七县,西部估计也有几县会受灾,涉及百姓可有……”

    “有多少人都没关系。”

    郭开沉默了一下:“朝廷还有粮吗?还有赈灾的实力吗?就算发了钱粮下去,以如今赵国官场,你觉得有几成能到百姓手中?”

    “本相别的不说,你想贪墨几成?”

    “我……”

    大臣正要辩解,郭开却抬手打断了他:“我没有责怪你的意思。”

    “只是本相知道,这个时候,不赈灾对百姓才更好。”

    大臣沉默了许久,默默行礼告退。

    等他走后,金能面色复杂的走了进来:“相国真打算坐视不管?”

    郭开没说话,只是手放在前方的火堆上。

    直到他浑身感觉有点热了,这才后退了几步。

    “真是一个好机会啊!”

    郭开自言自语的说着。

    金能心里有些寒意。

    几个月前,郭开让玄衣卫以秦国名义在赵国南部贿赂了一些人,加大力度盘剥百姓。

    当时,他以为郭开只是想要点钱财。

    但他没想到,这居然会引发虫灾……

    “你想到了?”

    “没想到。”

    “那你……”

    “我只是想在南方激起民变,让赵国来一次内战。”郭开语气平静,仿佛只是在诉说着一件家常之事:“只是天意如此,战乱没来,虫灾来了。”

    “但你可否想过,一旦引发战乱,死得人可能会更多;况且现在引发了虫灾,虽然死得人可能没内战那么多,可波及范围或更广,甚至影响到秦国。”

    “这我知道。”

    郭开居然露出了一丝笑容:“可是这样,才能让百姓们更加直观的看到秦国和赵国的差距,不是吗?”

    金能欲言又止,这倒是事实。

    可你这轻飘飘的几句话,会给百姓带来多少苦难知道吗?

    他相信郭开是知道的。

    以郭开的智商,他估计在几个月前就想过除战争外,也可能引发虫灾。

    可他依旧这么干了。

    只是因为这样对秦国有利……

    “相国聪明绝顶!”

    金能只能这么说道。

    只是聪明。

    但毫无良心……

    ……

    当赵国的虫灾飞过国境,越过黄河,让一些秦人也受到影响后,秦国也震惊了。

    按照道理来说,除非是绝对的大旱之年,否则这个时候不应该有蝗灾。

    但为什么不仅有,还波及这么广?

    当两个县的百姓受灾后,秦国的动作终于来了。

    三个野战军同时开动,带着所有的火炮、拿着地方府衙准备一些织网,开始围着蝗虫群可能的路线围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