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37章 业务员老黄
    一

    这一周的行程安排是老黄去瑞昌的长江流域,刘经理带小何去波阳的潘阳湖流域,其他都往南去赣江流域。志平戏称他们都是鱼了,必须有水域。

    志平和姜姚去九江区下辖的人口大镇搜集第一手资料,渔业在全镇的经济总量占比,市场交易量,鱼产品的深加工企业等等。

    在九江火车站广场,姜姚去看了那些卖手机,寻呼机通讯产品的门店,移动,联通的广告密密麻麻塞满了一条路。志平感觉像是大学城后门的早点摊一样密集,两人在里面逛了几家,姜姚说价格都很贵。

    志平问不是有bp机了吗?怎么又要看。姜姚说这个破bp机还是数字的,自己想买个手机,现在话费还是双向收费。手机是买得起,却用不起,看看还是没有合适的。

    两人又聊到这次买呼机的事,说到刘新兵的狂妄,也说到老马的怂包。

    姜姚很开心,觉得他们就要这么乱才有意思,志平却觉得刘新兵有点过分,又觉得老马像是个拉破车的,前面只有夕阳。

    两人坐车去了沿江镇,果然是三面环水的沿江大镇,看看已是下午了,便先住下来又找了黄页电话本,开始搜集所有关于渔业的信息。

    下午姜姚收到手机店的传呼,回了个电话,吃晚饭的时候他告诉志平,他有事要回九江一趟,剩下来几天,他联系了老黄,让志平就跟老黄跑瑞昌吧。

    第二天姜姚坐车回分公司,志平联系了老黄,买了张去瑞昌的车票。

    老黄在瑞昌县城底下做调查,就要比姜姚目的性强多了。他看过几个大镇,只要是渔业占比的比例不高,他一律不跑。

    黄为军是老业务员了,他看到这边发生的事情就清楚这里的人际关系。

    刘经理买了汉显呼机后,老马的情绪对立这些老黄一点不感兴趣,他只觉得刘新兵一定有他们业务员不知道的力量在支撑,

    于是他对志平说:“那些踏实的人,不敢越雷池一步的,恰恰说明他没有后台,但凡有人撑腰,谁不会享受摆阔气呢?”

    志平听到这话,不禁对老黄深感佩服,果然老业务员更喜欢摸清人际关系。他忍不住告诉老黄刘新兵是刘二哥的亲戚。老黄说这就对了嘛,刘二哥现在是高总眼前的红人,有能力靠能力,有关系找关系,这就是做业务的基本准则啊!

    两人转到下午的时候,便去旅馆住了下来。志平坐了半天车,又转了一大圈市场,早已疲惫不堪了。

    “什么都没做,你就累了。”老黄笑着问志平。

    志平夸张地哎哟着,就躺在床上不想动了,拿着遥控器调换电视节目。老黄点了支烟,坐在沙发上吞云吐雾,悠悠地说:“业务员要能吃尽千辛万苦,走遍千山万水,走进千家万户,说尽千言万语,四千万呀!

    志平觉得新奇而贴切,忙忙的让他再说一遍,并准备记下来,老黄只是笑而不答,志平只好又去看电视。

    “等会去找家饭店吃饭,吃饭的时候问问老板,这里跟渔业有关的大概情况。” 老黄还说,只要跟渔网有关的信息,我们都要问身边的人,掌握当地信息,这一点很实用。

    志平惊讶,放下遥控器转过身来问老黄你是巢州人还是瑞昌人?怎么感觉你是回老家了啊。

    “那你就不懂了吧?所有的业务都是聊天聊出来的,也就是四千万中的最后一千万,说尽千言万语最重要。老板让我们搞一手资料,一手资料都是不准确的,除了能查阅到的统计年鉴。但官方数据都是有水分的,高总让我们深入一线去重点城镇上面跑,也是让我们实实在在的跑一手数据呢。”

    老黄的一席话,让志平沉默下来,他觉得十分有用。

    那天晚饭就在旅馆楼下的一家小饭店吃的,胖胖的老板娘炒的回锅肉很有特色,猛火热油时将蒜苗,青椒丝和切成薄片的回锅肉,往锅里一倒,滋啦冒青烟,再哗啦哗啦颠勺两次,少许佐料均匀撒开,淋上一小勺醋,咣当一声大铁勺装盘,酸辣爽口的青椒回锅肉片成了,色香味俱全啊!

    黄为军赞口不绝,说以后来瑞昌就定在这里吃饭,楼上是旅社,听到叮当咣当就下楼吃回锅肉了。说的志平笑起来,回头看看老板娘正用力颠勺,热气沸腾的肉片装盘。想想老黄说的胖姐回锅肉真是名副其实。

    老黄是多年的业务员,已经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熟络劲头了。他不管身在何处,都能把衣食住行安排妥当,也能在聊天的话题中左右逢源,很轻松自在的找到话题。

    二

    第二天,他们计划先去物资大厦看看渔需物资的采购情况,再适当介绍下环湖渔网。至于收集那些数据,老黄说跟业务不相干的,不作为工作重点,他们应该多跑销售渠道,只有掌握了销售渠道,才是销售员的王炸。

    这平感叹,思路如此清晰,真是个人精。

    可是他们在县城跑得效果并不理想,瑞昌县城地处幕阜山余脉,这里又出产铜矿,物资大厦附近就成了县城最繁华热闹的场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在物资大厦的五楼,老黄滔滔不绝地介绍了环湖渔网,当然说了全国知名的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和坐落两岸上百家成规模的渔网厂。又说到九江承接华东市场,自己以后就是这边的负责人了。

    老黄说了半天,经理才轻描淡写地说那以后有机会去你们九江公司看看呗。

    欢迎欢迎,老黄立即热情相邀,顺便掏出一本通讯录,让经理留了号码,经理懒洋洋地写下办公室号码,然后写了个龙飞凤舞的“熊”字。

    老黄掏出自己的名片,恭恭敬敬的递上去。熊经理接过瞄了眼说来过了,把名片往桌上一扔,正好落在另一张一模一样的名片上面,志平凑上去一看,正是姜姚的。

    志平很尴尬的说不出话来,老黄也很意外,却从容地说以后他就负责这片区域了。

    熊经理说,没事的,谁负责效果都一样。于是两人下楼。

    中午吃盒饭的时候,老黄说瑞昌市场姜姚跑过了,估计效果不理想。然后又说码头镇是人口最多,渔业最丰富的乡镇,他们决定明天去码头镇看看,而且要早一点去,仿佛是避开上班的早高峰,也避开姜姚的名片。

    如果价格有优势,就直接把渔网卖到码头镇,这比卖给县物资大厦更有性价比。这种抄了物资大厦底的销售方法,志平是第一次听到,但老黄信心满满。

    两人晚上在胖姐回锅肉里加了翻倍的肉片,也开了一瓶“稻花香”酒。酒肉穿肠过,两人喝的晕晕乎乎,什么也不管不问了,爬到楼上倒头就睡。

    第二天一大早,志平背了个大包,里面全部是渔网的样品,结网,棕丝和各种目数的网,几乎把所有能卖的产品小样都带过来了。

    两人坐在县城到码头镇的中巴车上,看到很多乡下人好奇的听着他们操着外地口音说话,然后小声的说他们是江北人。

    乡下人又不清楚这两个人去码头镇做什么,只是上上下下打量着他们,仿佛他们是探子被包围了。

    两人到达码头镇时,老黄早已问清楚了菜市场左边就有卖鱼网的店铺。两人赶过去时,果然是个很大的店,老黄随意转了转,不仅种类齐全,而且很多鱼药和钓具。

    老黄等店里顾客不多的时候,才上前跟老板搭话,递上一支“金圣”香烟。这是本土的王牌香烟,犹如“金皖”在安徽市场那样有面子。老板立马接过烟,脸上笑成一朵花,问需要什么。

    老黄就单刀直入,说自己是环湖九江集团公司的负责人,现在开辟市场,他们要下沉到一线,找一些优秀的大店合作。

    说完,让志平拿一些小样过来给老板看。老板很诧异,半天才反应过来两个是推销渔网的,他很少看到渔网销售员上门推销产品,他们这些年一直都是在县城物资大厦进货,也有保障。对于送上门的货,除了不敢买,其他什么都好。

    俗话说上门难买上门难卖,别说质量,价格,种类了,开店的老板习惯从县城拿货,任凭老黄磨破嘴皮地劝说,老板的意见像大山一样岿然不动。

    志平只好收拾样品,背着小包出门,看着十字路口人来人往的。这里是镇上最热闹的菜市场,左边就是长江的支流傍街而过。

    老黄见说不通,就跟志平两人在菜市场附近的一个茶馆里喝茶,也商量着下一步该怎么做。

    虽然还有另外一家卖渔网的商店,考虑到刚才这家店老板的反应和顾虑,他们想到价格实惠只是跑市场的第二步,相互信任才是业务的第一步。

    不想办法突破第一步取得信任,以赊欠铺货的方式进入市场,以后的业务怕是很难进行。

    老黄做不了主,两人考虑半天,决定不再这样跑市场。回去把市场反应在销售会议上提出来,看看有什么集思广益的好办法,两人又跑了几家,但收效甚微。

    下午两人在路边拦了一辆回县城的中巴车,车子颠颠簸簸开到瑞昌县城南苑广场。此时太阳早早的落山了,早春江城傍晚的空气湿润而微凉,暮色四合的县城像是蒙上一层轻纱,街上人影绰绰,一切都模糊不真实。志平他们今天一大早信心满满的出发,现在又毫无收获的回来,一天的心情像是过山车一般的大起大落。

    三

    第二天两人起的都很晚,跑不出来业务的时候,只会昏天黑地的蒙头大睡。而那些每周都有新客户的业务,才会让两个人像打了鸡血,仿佛是精力旺盛一刻也停不下来的陀螺。

    志平躺在床上,不停的看bp机,除了时间和前两天办公室打来的电话号码,啥也没有。自嘲这bp机就当电子表了,自己给王欢的信,告诉了她bp机号,但从来没有出现过0565的电话号码,心中怅然不已。

    有时候志平整天忙忙碌碌,反而心情平静,但有了bp机就盼望着有老家发来的呼叫。犹如寄出去的信,就等着回信了,既是甜蜜的幸福,又是焦躁人的不安。

    志平看到老黄也醒了,便说昨天的第一家不知道该不该努力一把,或者把另外一家也铺货入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