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四部分第111回第120回
    第四部分第111回驰奏章元帅报捷论战绩武宗加封

    徐鸣皋安排一枝梅、狄洪道、卜大武带领一千精锐继续驻守桶冈,等待元帅指示,自己则率领其余部队返回大营复命。抵达大营后,门官立刻进去通报。王守仁听闻喜讯,满脸喜色,马上传令召见。

    徐鸣皋等人进入营帐,向王守仁行过参见礼后,王守仁对他们一番嘉奖慰劳。徐鸣皋随即将留兵驻守桶冈、收编新降喽啰等情况,详细禀报,并说明一切听候元帅安排。王守仁当即下令,让一枝梅等三人继续驻守桶冈,待南安、横水两处贼巢剿灭后,再合兵回营复命;所有投降的士兵,编入队伍,仍由卜大武统领。命令下达后,随营差官立刻快马加鞭前往传达。

    在大营休整三天后,王守仁调兵遣将:命徐庆、徐寿、狄洪道率领三千精锐进攻南安;徐鸣皋、周湘帆、罗季芳统率三千精锐攻打横水,并规定一月内必须剿灭两处贼寇,先回营的队伍记头功。徐庆、徐鸣皋等人领命后,用一天时间筹备物资、整顿队伍,次日便各自带队出发,分赴战场。

    战事进展顺利,不到一个月,南安、横水两处贼巢被彻底捣毁。官军斩杀贼首八人,歼灭贼兵两千余名,招降一千余人。徐庆率领的队伍率先回营缴令,王守仁记他头功;徐鸣皋晚一天归来,功劳也被详细记录在册。至此,江西境内贼寇全部平定,王守仁心中大喜,暂且按兵不动。

    第二天,王守仁传令全军将士以及驻守桶冈的一枝梅等人,告知将上奏朝廷报捷,待接到圣旨确定班师日期后,再拔营启程。同时严令各营:必须严格约束士兵,禁止骚扰百姓、强抢财物,杜绝买卖不公、横行霸道等行为,违者一律按军法斩首示众。各营将士领命后,严守军纪,对百姓秋毫无犯,专心等候班师旨意。

    这边王守仁写好奏捷表章,派遣差官快马加鞭送往京城。明武宗朱厚照接到奏章,展开仔细阅读。奏章中,王守仁详细汇报了剿匪经过:七月领命后,他即刻率领徐鸣皋、慕容贞等将领及大军日夜兼程,八月初六抵达江西、湖广交界处。因南安等地地势险要,他兵分多路:派徐鸣皋、杨小舫攻打浰头寨,慕容贞、王能进攻漳州寨,包行恭、徐寿攻打华林寨,自己则亲率大军进攻贼首池大鬓盘踞的大庚寨。

    在大庚寨作战初期,因地形不熟,官军屡战不胜。后来,王守仁经隐士王远谋指点,获得详细的山路地图与进攻策略,改用火攻,一举攻克。徐鸣皋从浰头赶来支援后,众人合力斩杀池大鬓等贼首,收降卜大武等一干人。此后,包行恭传来华林寨告捷的消息,待各路队伍会合,大军直指南安。卜大武主动请缨作为内应,王守仁派徐鸣皋等人乔装配合,里应外合之下,成功剿灭桶冈贼寇,斩杀贼首谢志山。最后,分兵攻打南安、横水,均大获全胜。

    奏章末尾,王守仁如实上报各将士奋勇作战的事迹,特别提及卜大武弃暗投明、立功心切的表现,恳请朝廷嘉奖有功之人,并请示下一步行动。武宗读完奏章,龙颜大悦,当即朱批:加封王守仁为兵部尚书,徐鸣皋等人升任游击将军;卜大武因投诚立功,封为指挥,继续留在军营效力,日后有功再行升赏;命王守仁即刻班师,军队听候后续调遣。

    正当武宗准备下发圣旨时,黄门官又呈递来一份奏章。武宗展开一看,脸色瞬间大变,露出惊愕神情。究竟是什么内容让皇帝如此吃惊?且听下回分解。

    第四部分第112回击杀命宫宸濠造反奉旨征讨守仁督师

    明武宗朱厚照接过黄门官呈上的奏章,刚展开阅读,脸色瞬间变得惨白。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原来,宁王朱宸濠得知南安等地的贼寇已被王守仁、徐鸣皋等人尽数剿灭,觉得起兵时机已到。这天恰逢朱宸濠生日,都御史孙燧、兵备副使许逵等人,虽然明知他心怀不轨意图谋反,但碍于他藩王的身份,还是不得不前往王府祝寿。当日,二人亲自到王府贺寿,朱宸濠也设宴款待了他们。

    第二天,孙燧和许逵前往王府答谢。殊不知,朱宸濠早已在府中埋伏好武装士兵,计划先杀掉这二人,再正式起兵。听闻二人前来谢宴,朱宸濠立刻命人将他们传进府内。孙燧、许逵刚到大厅,正准备向朱宸濠道谢,就见朱宸濠突然下令,重重关闭前后门。二人不明所以,问道:“王爷为何让人关门?”

    朱宸濠一声冷笑,壁橱中埋伏的甲士们手持长刀鱼贯而出,将他们团团围住。朱宸濠指着孙燧、许逵喝道:“本藩奉太后密旨,说你们为官不法,命我将你们捉拿归案!”孙燧毫不畏惧,反驳道:“太后若真有密旨,巡抚大臣怎会毫不知情?王爷莫要假传懿旨!若真有密旨,请拿出来给我们看看!”朱宸濠不再辩解,大喝一声:“还不动手!”甲士们一拥而上,将孙燧按倒在地,用绳索捆绑起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许逵见孙燧无辜被抓,立刻明白朱宸濠要造反,破口大骂:“逆贼!你密谋造反已久,以为我们看不出来?昨日给你祝寿,不过是看在你是皇室宗亲的份上!你不思报国,反而假传圣旨、拘禁大臣。我们是朝廷命官,岂容你随意处置?你说有密旨,倒是拿出来!拿不出来,就是蓄意谋反!圣上待你不薄,你如此行事,死后有何面目去见太祖、太宗?”

    这番痛骂让朱宸濠恼羞成怒,当即下令甲士斩杀许逵。许逵直到断气,仍骂声不绝。孙燧见状,也开始怒骂朱宸濠,同样惨遭杀害。

    随后,朱宸濠带着邺天庆、殷飞红等亲信,率领一千多名护兵,直奔布政使胡濂、按察使杨璋的衙门。胡濂和杨璋得知孙燧、许逵被杀,自知无力抵抗,便开城投降。朱宸濠又拉拢了退休官员李士寔、在籍举人刘养正,让他们担任左右副参谋。得手后,朱宸濠带着众人返回王府,军师李自然出门迎接。

    朱宸濠落座后,让李士寔、刘养正与李自然相互认识,随后问道:“我去布政使、按察使衙门,胡濂、杨璋主动投降,接下来该如何行动?”李自然献计道:“依臣之见,应先派将领带兵打开省内各处监狱,放出囚犯充作士兵;同时搜刮府库钱粮作为军饷。完成这两件事后,再分兵夺取周边州县,建立根基。拿下南康最为关键,此地一旦到手,我们便占据主动,进可攻、退可守,还有充足的物资补给,大事可期。”

    李士寔也附和道:“李军师所言极是!南康钱粮富足,富商众多。占领南康后,先将府库洗劫一空,若还不够,就按资产摊派,逼那些富户‘报效’。钱粮充足,兵饷不愁,便可长驱直入,成就大业!”朱宸濠大喜,当即下令:命波罗僧带五百护兵,在城内劫狱、搜刮钱粮;雷大春率领众将攻打丰城、进贤等周边州县;邺天庆带兵进攻南康。各路人马领命后,分头行动。

    短短十天内,湖北、安徽巡抚便得知消息,一边传令军队加强防备,一边联名写奏章向朝廷告急。南康府的探子也送来情报,称本省官员被杀的被杀、投降的投降,贼军正朝着南康杀来。南康知府立刻增兵守城,并派人快马加鞭向京城奏报。

    武宗接到的这份奏章,正是湖北、安徽两省巡抚的告急文书。看完奏章,武宗震惊不已,对满朝文武说道:“没想到逆贼朱宸濠竟敢造反!据湖广、安徽巡抚奏报,他假传太后旨意,在王府杀害孙燧、许逵,布政使胡濂、按察使杨璋也已投降。如今他分兵攻打南康和南昌周边州县,十分猖獗。各位爱卿有何良策,速速奏来!”

    武英殿大学士杨廷和出班奏道:“朱宸濠起兵叛乱,杀害朝廷命官,四处攻城略地。京城距离南昌路途遥远,即便立刻派兵,也远水救不了近火,拖延下去只会让叛军势力壮大。南康若失,局势将更加危急。臣建议,火速派王守仁率领大军就近平叛。他刚打了胜仗,士气正旺,此时出击定能事半功倍。不知陛下意下如何?”

    武宗点头赞同:“爱卿所言正合朕意!”随即下旨:加封王守仁总督军务,命他即刻率领所部,连夜赶往南昌剿灭朱宸濠,务必迅速歼灭叛军,一个都不能放走;所需粮饷器械,可从湖广、安徽两省就近调拨;同时责令两省巡抚提前筹备物资,听候王守仁调用。圣旨交由兵部发出,以每日八百里加急,派人快马加鞭送往各地。

    没过多久,圣旨便送到王守仁大营。王守仁得知有圣旨到来,立刻摆好香案,跪地迎接。读完圣旨,他才知道一道是加封官职的旨意,另一道则是命他前去平叛。其实在此之前,王守仁已听闻朱宸濠叛乱的消息,如今接到圣旨,丝毫不敢耽搁。打发走传旨的差官后,他立刻召集众将,先是宣读了加封的旨意,众人纷纷遥拜朝廷,感谢皇恩。

    接着,王守仁又传达了朱宸濠造反、自己奉旨平叛的消息。徐鸣皋等人听后,气得咬牙切齿,齐声骂道:“朱宸濠这逆贼,不思报国,竟敢造反杀官!等我们大军一到,定要将他碎尸万段,为百姓除害、为朝廷除奸!”骂完后,众人问道:“元帅打算何时出兵?”

    王守仁神色凝重地说:“叛军来势汹汹,已在攻打南康。若再拖延,南康一旦失守,局面将一发不可收拾,百姓也会遭殃。我既奉旨火速进兵,打算明日就拔营出发,诸位意下如何?”徐鸣皋提议道:“元帅心系家国,此计甚好!末将还有个建议:元帅可率大军直取南昌,端了叛军老巢;我愿与慕容将军带三千精兵,抄小路星夜驰援南康。只要守住南康,叛军即便占据南昌,也会因钱粮不足而难成气候。不知元帅觉得此计可行吗?”

    王守仁会采纳徐鸣皋的建议吗?后续战况又将如何发展?且听下回分解。

    第四部分第113回徐鸣皋分兵驰救邺天庆督队进攻

    徐鸣皋提出分兵驰援南康的建议,向王守仁请示。王守仁点头认可:“将军此策甚妙,可即刻与慕容将军挑选精锐,火速前往!”当晚,徐鸣皋与一枝梅(慕容贞)便从军中挑选出三千精锐,连夜向南康进发。与此同时,王守仁亲自统率大军,朝着南昌方向疾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