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部分第171回用奇谋官军纵火施奋勇贼将亡身
邺天庆从西山一路疾驰赶回樵舍,远远望去,岸上二十四座营盘烈焰腾空,热浪滚滚,根本无法靠近。为了保命,他只能急切地寻找宁王宸濠,打算一同逃亡。
而另一边,徐鸣皋在二十五日与宸濠水师短暂交锋后便收兵回营。到了初更时分,王守仁再次调兵遣将,命徐鸣皋、卜大武、徐庆、包行恭、狄洪道等人率领军队渡湖。三更过后,接近四更时,船队抵达对岸。徐庆和包行恭当即分出一半兵力,前去焚烧岸上的贼寨;徐鸣皋、卜大武和狄洪道则继续率领水师快船,从下游向上游进发。
此时,伍定谋在西山成功烧毁敌军粮草后,驾船悄悄绕到上游,来到宸濠水师方阵后方。正值黎明时分,西北风呼啸而起,他立刻将四十艘装满鱼油、干草,并撒上硫磺、焰硝的快船一字排开,点燃引火之物,借着风势,朝着方阵猛冲过去。刹那间,贼军水寨方阵陷入一片火海,火借风势,风助火威,红色的火光照亮水面,浓烟遮天蔽日。宸濠的船只因被铁锁相连,无法拆解,将士们无处可逃。宸濠心急如焚,一边焦急地盼着岸上的士兵驾船来救,一边回头张望,却见岸上营寨也是火光冲天,熊熊大火蔓延天际。他想逃上岸,却被宽阔的湖水拦住去路,根本无法跳下船。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雷大春斩断一艘小船,奋力划桨疾驰而来,大声喊道:“千岁莫慌!雷大春在此,快下船上岸!”宸濠见有人来救,稍稍镇定,连忙逃上小船。雷大春催促水手拼命划船。
小船没驶出多远,只见下游一艘战船迎面撞来,船头立着一员大将,手持大刀,高声喝道:“逆贼休走!大将徐鸣皋在此!”宸濠见状,吓得肝胆俱裂,慌忙躲进船舱。雷大春毫不示弱,大声喝道:“来将休得张狂,看箭!”随即拈弓搭箭,一箭射向徐鸣皋。原本这一箭是瞄准徐鸣皋咽喉而去,却不料被风一吹,箭矢上扬,正好射落了他的盔缨。徐鸣皋大吃一惊,担心对方还有第二箭,不敢大意,全神贯注防备。就在这一瞬间,雷大春迅速转动船舵,小船借着风大水急的势头,向下游疾驰而去。
徐鸣皋想要追赶,却已来不及,只好调转船头向上游划去。他抬头望去,上游的方阵已是烈焰飞腾,炽热的气浪让人无法靠近,阵中传来的哭喊声震天动地。徐鸣皋心中盘算:“贼寨水师已被烧毁,我何必再往上流去?况且宸濠向下游逃走,必然会上岸躲藏,我不如追上岸去!”于是,他将船停靠岸边,弃舟登陆,开始追寻宸濠的踪迹。正巧,他遇见了从贼军旱寨后面杀来的一枝梅。徐鸣皋大声喊道:“慕容贤弟,可见到宸濠?”一枝梅听到有人呼喊,定睛一看是徐鸣皋,便回应道:“大哥来得正好!我没瞧见宸濠,咱们会合一处,先去杀散他的大队人马吧!”徐鸣皋摇头道:“只杀小兵无济于事,自古道‘擒贼必擒王’,只有抓住贼首,敌军才会溃散。”一枝梅点头赞同:“既如此,我便与你一同寻找逆贼,这里有李武等人留守即可。”徐鸣皋又说:“徐庆、包行恭也快过来了,贼寨已被烧毁,敌军大乱,有他们五六人在此,足以抵挡。”说罢,二人放下长兵器,拔出利刃,施展飞檐走壁的功夫,沿着下游方向追赶而去。
他们顺着河岸搜寻许久,却一无所获。这时,周湘帆率领军队从水路赶到并登岸。一枝梅见状,大声喊道:“周贤弟,你来迟了!水陆二寨都已攻破!”周湘帆解释道:“并非小弟故意来迟,实在是风向不顺。既然水陆二寨已破,逆贼可曾捉住?”一枝梅摇头道:“我正和徐大哥追寻逆贼下落。”周湘帆连忙问:“二位可见那贼往何处去了?”徐鸣皋答道:“我见他乘一只小船向下游逃去。”周湘帆思索片刻说:“我来时,见有一只小船扯着风帆,速度极快,在夹湖口进了港门,不知是不是宸濠的船?”徐鸣皋追问:“那船是什么样子?”周湘帆回答:“是一只矮篷的飞划。”徐鸣皋肯定地说:“没错了!贤弟既见他进了港口,我们就去那里搜寻!”说罢,他带着周湘帆的兵卒,风风火火地朝着夹湖方向赶去。
再说伍定谋用四十艘火船烧毁贼寨水军方阵后,正在四处拼杀,忽见雷大春带着宸濠逃出水寨,赶忙派王能、徐寿驾船追赶。然而,湖面浓烟滚滚,遮蔽了视线,很快就跟丢了目标。二人无奈将船靠岸,准备上岸继续追捕,却迎面撞上了从西山赶回的邺天庆。双方二话不说,徐寿、王能便与邺天庆激烈厮杀起来。邺天庆一心寻找宸濠,无心恋战,边打边退。徐寿、王能紧追不舍。
正打得难解难分之时,一队兵马从对面杀来,军中齐声高呼:“莫要放走逆贼!”徐寿、王能一听,知道是己方援军,顿时斗志倍增。原来,这是徐庆、包行恭率领的军队赶到了。徐寿、王能见状,高声喊道:“徐大哥、包贤弟,一同杀敌!”话音未落,徐庆大手一挥,所部兵马迅速将邺天庆团团围住,如铁桶一般。此时的邺天庆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奋力挥舞着方天画戟,戟影翻飞,如怒龙搅海,左冲右突。徐庆、包行恭、王能也毫不示弱,与他展开殊死搏斗,战场上血肉横飞,沙尘漫天。尽管邺天庆勇猛异常,但终究寡不敌众,渐渐体力不支。他大喝一声,画戟横扫,杀出一条血路,猛夹马腹,朝着东南方向落荒而逃。徐庆等四人紧追不舍。邺天庆被追得急迫,突然拈弓搭箭,等徐庆等人追近,一箭射向徐庆。徐庆等人只顾追赶,没提防冷箭,肩头中箭,不得不停下脚步。包行恭等三人见徐庆停步,知道他中箭受伤,也只好停下,眼睁睁看着邺天庆逃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邺天庆骑马朝着东南方向狂奔,一心想要找到宸濠。正跑着,斜刺里突然冲出一队步兵,拦住去路。为首的正是徐鸣皋、一枝梅、周湘帆三人。他们搜寻宸濠无果后折返,正巧遇上邺天庆。双方没有半句废话,各自举起兵器便战作一团。此时的邺天庆早已精疲力竭,面对这三位生力军,根本无力抵挡。但退路被堵,他只能咬牙死战。三人在步下灵活腾挪,上下跳跃,专朝邺天庆要害处砍刺;邺天庆在马上竭力招架,左闪右躲,既要护人又要护马,使出浑身解数。然而,即便他勇猛过人,战马却支撑不住了。突然,马匹失蹄跪倒,邺天庆向前一倾,从马头上栽倒在地。一枝梅、徐鸣皋、周湘帆三人眼疾手快,飞身上前,举刀一阵乱砍,邺天庆瞬间没了动静。徐鸣皋上前割下他的首级,众人纷纷说道:“这个贼将今日伏诛,就算宸濠暂时逃脱,他也没了得力帮手!”众人欣喜不已,带着首级返回。
此时已是中午时分,众人回到樵舍,只见水陆两寨大火已灭,但眼前一片狼藉,灰尘漫天,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臭味,令人触目惊心。这一场大火,让宸濠的军队死伤惨重,被杀的、被烧的不计其数,只有两三千小卒侥幸逃脱,四散奔逃。李自然也葬身火海。唯独雷大春和宸濠不知去向。
这时,伍定谋从湖内登岸,与众人会合。在场的伍定谋、徐鸣皋、徐庆、一枝梅、罗季芳、狄洪道、周湘帆、包行恭、杨小舫、王能、李武、卜大武、徐寿共十三位将领,唯独少了焦大鹏和伍天熊。原来,焦大鹏正在沿途护卫圣驾,伍天熊则留守大营,与王守仁一同守营。众人相聚,纷纷说道:“虽然让宸濠和雷大春逃走了,但能获此大胜,不愁宸濠再成气候。”伍定谋分析道:“我料宸濠逃不远,哪几位将军愿分头搜寻?”徐鸣皋、一枝梅、徐庆、周湘帆四人立刻应声:“我等愿往!”伍定谋点头安排:“四位将军即刻出发,守住各处要隘,明察暗访。我们先将喜讯禀报王元帅,让他放心,就请他继续驻扎南昌等候圣驾。我们暂在此屯兵,与南昌形成犄角之势。待圣驾到来,或是擒获宸濠后,再合兵一处。”说罢,徐鸣皋等四人便离开樵舍,踏上了搜寻宸濠和雷大春的征程。宸濠究竟何时会被擒获?且听下回分解。
第六部分第172回觐天颜元帅辞功奏这状娄妃引罪
徐鸣皋、一枝梅、徐庆、周湘帆四人领命后,各自前往不同方向搜寻宸濠的踪迹。这边伍定谋则将各部士兵集结起来,安营扎寨,又派遣王能、李武渡过鄱阳湖,前往南昌向王守仁报捷。
王守仁见到二人归来,得知前方大捷,难掩欣喜,赶忙询问火烧敌军水寨、旱寨的详细经过。王能、李武将战斗过程细细道来,又提到宸濠与雷大春趁乱逃脱,目前徐鸣皋等人已分头追踪。王守仁听罢,虽为胜利高兴,却也懊悔未能当场擒获逆首,随后命二人先去休息。
再说武宗自荆州启程后,一路马不停蹄地赶路,这日已临近南昌。探马迅速将消息传入城中,王守仁得知圣驾将至,立刻下令全军将士前往南郊迎接;同时派人快马加鞭,赶往樵舍,调回伍定谋所部军队。
圣驾抵达南昌后,王守仁率众人迎接,恭请武宗以宁王府为行宫,武宗欣然应允,一行人浩浩荡荡入城。此时的宁王府早已重新修缮,焕然一新。武宗进入行宫后,百官行过朝见大礼。
武宗迫不及待地询问王守仁:“如今宸濠可曾擒获?”王守仁如实奏报:“启禀陛下,宸濠与雷大春仍在逃。臣已命徐鸣皋、周湘帆、一枝梅、徐庆四人四处明察暗访,誓要将其捉拿归案。他们已出发六七日,目前尚未传回消息,人也未回营。”
武宗神色凝重地说:“宸濠不仅叛国谋逆,还暗中派刺客行刺朕,罪大恶极!若不是爱卿派焦大鹏救驾,朕险些命丧他手。如此逆贼,绝不能让他逃脱!”王守仁连忙宽慰:“陛下放心,臣既已派人全力追捕,谅他插翅难逃。”
武宗又问:“宸濠的家眷,还有宜春王拱梌,如今还在监禁中吗?”王守仁答道:“这些都是重犯,臣不敢擅自处置,一切听候陛下圣裁。”武宗想起一事,问道:“朕听闻宸濠有个娄妃,贤良淑德,爱卿可曾听说过?”王守仁点头:“臣也有所耳闻。”武宗追问道:“那娄妃也被监禁了?”王守仁回禀:“宁王府众人,现已全部分别监禁,等候陛下旨意发落。”
武宗感慨道:“爱卿这两年多来转战各地,未曾有过片刻休息,朕记挂于心。”王守仁谦逊道:“为陛下分忧,是臣分内之事。况且臣才能有限,全靠众将士冲锋陷阵、不辞辛劳。”武宗却道:“将士们固然劳苦,但更离不开主将运筹帷幄,爱卿此次功劳巨大。”
王守仁连忙推辞:“臣不敢居功,此次火烧樵舍、大破敌军,全赖吉安府知府伍定谋精心谋划,他谋定而后动,才能一鼓作气取胜。伍定谋胆识过人,智谋更在臣之上。”武宗闻言,对伍定谋颇为赞赏:“听爱卿所言,这伍定谋倒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王守仁肯定道:“他不仅有才智,更有过人的胆魄。”武宗又问:“伍定谋如今在何处?”王守仁回奏:“他目前还在樵舍屯兵,臣已派人调他前来,尚未抵达。”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