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公全传第十一回
赵斌躲在暗处,看着那持刀的壮汉闯进屋子,要对屋内主仆二人不利。文弱的公子吓得浑身发抖,“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声音发颤地哀求道:“好汉息怒!请容我慢慢把话说清楚!”一旁的老管家也跟着跪倒在地。
壮汉厉声喝道:“快说!你们到底是什么人?”老管家慌忙解释:“这位大爷,我家公子姓徐名志平,老家在建安县。他父亲徐占魁,生前和秦相府花园的总管韩殿元是好友。韩殿元有个女儿,和我家公子同岁,两家还定下了娃娃亲。后来我家老爷去世,家中又遭遇大火,万贯家财烧得精光。我只好陪着公子,来这里投奔韩殿元。可他见我们衣衫破旧,就嫌弃我们贫穷,想反悔婚约。表面上留我们住下,让公子在花园读书,背地里却派您来害我们!”
壮汉听完,脸色一变:“原来是这样,我事先并不知情!”说着,他从怀里掏出那一百两银子,放在桌上:“这些钱给你们,赶紧逃命去吧!找个地方安心读书,等科举考试时,还能去求取功名。这里不能再待了,不然他还会害你们。”
赵斌在外面听得热血沸腾,一时忘了自己是在偷听,忍不住喊了声:“好!这事办得漂亮!”屋内的壮汉听到声音,立刻提着刀冲了出来,朝着赵斌的脑袋就砍。赵斌眼疾手快,用切菜刀挡住,两人便交起手来。
几个回合下来,赵斌心里犯起了嘀咕:“奇怪,他的刀法怎么和我的这么像?”壮汉也觉得不对劲,猛地跳出打斗圈,用刀指着赵斌喝问:“先住手!你叫什么名字?住在哪里?这刀法跟谁学的?来这儿干什么?”赵斌大声回应:“我叫赵斌,江湖人称‘探囊取物’!你要是识相,就别来送死!”
壮汉一听,“当啷”一声扔掉刀,激动地说:“原来是贤弟!真是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一家人啊!”赵斌一愣:“你到底是谁?”壮汉说:“我是尹士雄啊!贤弟,你把哥哥都忘了?”赵斌这才想起来,八九岁的时候,尹士雄跟着自己父亲学艺,算起来已经十几年没见了。
赵斌收起菜刀,赶忙上前行礼,两人激动地叙起旧来。尹士雄说:“我之前在东路保镖,后来听说师母和贤弟来了京都,就一直想找你们,可没找着。我在三顺店养病时,腿上长了个疮,正巧店东韩殿元,也就是秦相府花园的总管,他给我治病,还把我接到花园养伤。今天他给了我一百两银子,让我来杀他的仇人。我来了一问,才知道是这么回事。贤弟,你怎么也在这儿?”
赵斌便把自己这些年的经历,以及奉济公之命来盗五雷八卦天师符的事,简单说了一遍。尹士雄说:“幸好你遇上我了,不然这符可不好盗!咱们先把徐志平主仆救走,我再帮你盗符。”
两人走进屋子,对徐志平说:“赶紧收拾东西逃命,这一百两银子给你们当路费。”徐志平问了尹士雄的姓名,老管家徐福“噗通”一声给尹士雄磕头:“多谢恩公救命之恩!”随即慌忙收拾琴剑书箱。徐福发愁地说:“尹恩公,这大晚上的,我们能去哪儿啊?京城到处都有巡夜的,要是被抓了可怎么办?”
尹士雄觉得有理,便对赵斌说:“贤弟,你有没有地方安置他们?先找个地方躲一晚,明天再找客栈。”赵斌说:“尹兄长稍等,你们主仆跟我走。”说着,带着两人往花园角门走去。
赵斌本想把他们带回自己家,可刚出园门没多远,就看见济公站在前面。赵斌又惊又喜:“师父,您怎么来了?”接着,他把徐志平主仆的情况说了一遍。济公点头道:“好,我就是为这事来的。我在书房陪他们喝酒,借口出来上厕所,就到这儿来了。你赶紧去办你的事,这两人交给我。”
徐志平见是个衣衫破旧的和尚,便问:“这位大师怎么称呼?”赵斌介绍道:“这是灵隐寺的济公长老。”徐志平一听,连忙行礼。济公带着两人来到李国元家,让徐福把担子放在院子里,又领他们进了书房。
此时,赵文会和李国元正在喝酒,见济公带进来一主一仆,连忙起身问:“师父,这两位是?”济公便把徐志平的遭遇讲了一遍,李国元这才明白。济公接着说:“你借几间屋子给他们,让徐志平在这儿安心读书。要是出了什么事,有我和尚担着。”李国元见徐志平举止文雅,便答应下来,还热情地邀请他们一起喝酒。
夜里三更时分,外面突然传来一声大喊:“吾神来也!济公长老在上,吾神将五雷八卦天师符盗来!”济公赶忙出门查看,只见房顶上站着赵斌和尹士雄。原来,赵斌把徐志平主仆交给济公后,又返回花园,和尹士雄一起去找阁天楼。
阁天楼足足有二十五间,面积很大。他们用火折子一照,发现中间有个悬空的佛龛。尹士雄爬上去,打开里面的一个硬木匣,果然就是五雷八卦天师符。赵斌说:“师兄,拿到了,咱们快走吧!”尹士雄却摇摇头:“就这么走了,麻烦可就大了!他可是当朝宰相,传家之宝丢了,肯定会找官府要人。到时候官府一追查,不知道要牵连多少人。不如一不做二不休!”说着,他掏出火折子,点燃了阁天楼的窗纸。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两人跳出楼阁,转眼间,阁天楼便火光冲天。火势借着风势,迅速蔓延开来,浓烟滚滚,整座楼阁瞬间被大火吞噬。有诗为证:“凡引星星之火,勾出离部无情,随风逐浪显威能,烈焰腾空势猛。只听忽忽声响,冲霄密布烟生,满天遍地赤通红,画阁雕梁无影。”
赵斌和尹士雄翻墙出了相府,施展轻功来到李宅,在房顶上喊道:“吾神来了!”济公出来接过天师符,又拿出一个小黄布口袋,里面装着五百文钱、一香炉米和五碗点心,说:“老韦,这是主人家的谢礼,拿去吧!”赵斌接过东西,大声喊道:“吾神去也!”便和尹士雄一起回家去了。
济公把天师符拿进书房,李国元仔细一看,确实是自家丢失的那幅。他赶紧派可靠的家人,把符给好友李春山送回去。众人喝酒聊天,一直热闹到天亮。济公准备告辞,李国元要送金银表示感谢,济公附在他耳边小声叮嘱了几句,说:“你要是真想谢我,就按我说的做,好好照顾徐志平读书。”李国元连连点头。
济公刚走没多远,一个家丁模样的人拦住他:“济公师父,您这是要去哪儿?”济公问:“你是谁?”家丁说:“我家店东挨了四十大棍,伤得很重,听说您有仙丹妙药,求您救救他吧!”济公又问:“你家店东是谁?”家丁回答:“是三顺店的韩殿元,他也是秦相府花园的总管。昨晚相府花园的阁天楼失火,秦相大发雷霆,说他看管不力,打了他四十大棍,现在疼得受不了。”
济公跟着家丁来到三顺店,走进柜房,只见韩殿元躺在床上,不停地呻吟。几个伙计在一旁着急地劝说。众人见济公来了,赶忙说:“大师父,您有仙丹妙药,救救他吧!”济公看着韩殿元,哈哈一笑,伸出手指点道:“妙药难治冤孽病,上天速报狠心人。”
韩殿元听了,心里“咯噔”一下。他暗想:“这和尚不简单,看来是知道内情。昨晚我派尹士雄去杀徐志平主仆,到现在也没消息。他们主仆不见了,阁天楼又莫名其妙失火……”想到这儿,他急忙说:“圣僧,我错了!求您救救我!”济公问:“我把你治好了,你肯把女儿嫁给徐志平吗?”韩殿元连忙说:“我答应!等我好了,就把徐志平接回来,把女儿许配给他,绝不再反悔!秦相已经把我赶出来了,我哪还敢有别的心思?要是食言,就让我天诛地灭!”
济公掏出一块药给韩殿元服下,他的棒伤立马就不疼了。济公让他去李国元家接徐志平,韩殿元连连点头。
济公离开三顺店继续往前走,远远看见前方围了一大群人,里三层外三层,挤得水泄不通,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怨气。济公掐指一算,脸色一变:“阿弥陀佛!看来又有事情发生了,我怎能不管?”他赶紧分开人群挤进去。这一次,又会遇到什么惊人的事情呢?且听下回分解。
济公全传第十二回
济公好不容易分开人群挤进去,只见里面站着一位穷书生。他头戴一顶破旧的文生巾,上面还烧了个窟窿;身上穿着一件旧文生氅,前前后后打着七块补丁;怀里紧紧抱着一个小孩。这位书生三十多岁的模样,脸色枯黄憔悴,站在那儿向周围的人说道:“各位乡亲,我怀里这个孩子才一岁零两个月大。他娘已经去世三天了,我实在没钱雇奶娘,再这样下去孩子非得饿死不可。要是有哪位好心人愿意收养,就把他抱走吧。”
原来,这位书生名叫马沛然,老家在常州府常熟县。他从小在家读书,娶了妻子周氏。可他只知道埋头读书,不懂得经营生计,渐渐地,家里的一点家业全被坐吃山空。到后来,他上无片瓦遮身,下无立锥之地,身边仅有这么一个年幼的孩子。无奈之下,他带着妻儿外出逃难,一路来到临安,暂住在钱塘关外吴伯舟家里。
吴伯舟在西湖靠出租船只营生,西湖游人多的时候,大家都爱雇他的船,他手下有一百多条船。吴伯舟和马沛然原本就是旧相识,知道马沛然是个读书人,就留他在船上帮忙管账。马沛然每天能挣个二三百钱,勉强够一家三口糊口。可谁能想到,时运不济,西湖边上出了四个恶霸,他们经常在湖边强抢民女,闹得人心惶惶,再也没人敢来游湖,吴伯舟的船自然也租不出去了,马沛然也就没了这份差事。
马沛然的妻子周氏是个贤良淑德的人,见家里没了收入,就劝他说:“咱们总不能在这儿干等着挨饿吧?你在家照看孩子,我出去给人做点针线活,多少能挣点钱维持生计。”说了好几遍,马沛然却一声不吭。周氏只好把孩子留在家里,自己出门找活干。
马沛然一个人坐在屋里,越想越觉得窝囊:“我堂堂男子汉,连老婆孩子都养活不起,还要靠媳妇出去做工挣钱,这算什么事!”他越想越绝望,实在走投无路,就抱起孩子打算投西湖自尽。可转念一想:“这孩子才来到世上一年多,就这么死了太可惜了。不如先把他送给别人,我再寻死。”于是,他抱着孩子来到十字街头,大声吆喝着要把孩子送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