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济公全传第31回第40回
    济公全传第三十一回

    孟四雄挥刀砍向济公禅师,罗汉爷翻身坐起,抬手一指,口中念出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哞敕令赫。"瞬间用定神法将贼人定在原地。济公一脚踹醒苏禄,一脚推醒冯顺,大声喊道:"不好了!有贼人要杀人!"苏禄和冯顺猛然睁眼,只见孟四雄、李虎二人手持利刃,直挺挺地僵立在床边,仿佛被施了定身咒一般。

    两人慌忙跳下床,跌跌撞撞往外跑,边跑边在院中大声呼救:"抓贼啊!杀人啦!救命啊!"此时,巡夜的官兵正巧经过。本汛千总刘国斌正为前街兴隆缎店的抢劫案发愁——此前贼人明火执仗抢劫,砍伤更夫,抢走五十匹缎子和一千两银子,案件一直未破。听闻店内有人喊贼,刘国斌立即下令兵丁登梯翻墙入院,打开大门。

    刘千总带人冲进院子,第一眼看到苏禄,便不由分说命人将其锁住。苏禄急忙辩解:"大人!我不是贼!贼在屋里呢!我们三人从临安来寻人,昨晚住在这里,刚才有人持刀要杀我们!"官兵却道:"之前绸缎店捉贼时,就因为轻信喊人的是良民,结果让贼人趁机逃脱。这次说什么也不能再上当了。"

    苏禄无奈,只得恳求:"那你们先去屋里看看贼人,顺便找找我们的同伴,一个是老头儿冯顺,还有一个是和尚济公。"兵丁们进入上房,见孟四雄、李虎及伙计刘大、李二四人呆立不动,便上前缴了他们的刀具,用锁链一一捆绑。随后,众人在店内四处搜寻冯顺和济公。

    众人找了一圈,各处都不见人影,正着急时,忽然听见马槽底下传来呻吟声。走近一看,原来是冯顺蜷缩在那里。冯顺被扶出后,讲述的情况与苏禄一致,官兵这才解开苏禄的锁链。接下来找济公,众人搜遍各房都不见踪迹,最后在厕所里听到鼾声如雷——只见济公倚着墙睡得正香,仿佛完全不知道外面发生了惊天动地的一幕。

    冯顺急忙上前推了推济公,焦急地说道:“济公师父,您怎么还在睡觉!官兵已经到了,把那些贼人都抓住了!”济公慢悠悠地睁开双眼,突然装作惊慌失措的样子,大声喊道:“不好啦!有贼啊!快来人救命!”苏禄一脸疑惑地看着济公,忍不住问道:“师父,明明有贼人要行凶,您怎么还能睡得着?”济公挠了挠头,笑嘻嘻地解释:“可能是刚才太闹腾,闹着闹着我反倒睡着了。”众人无奈,只好催促道:“先别多说了,快到上房去拿你们的东西吧。”

    三人来到北上房,眼前的景象让他们大吃一惊——原本放着银子的地方,此刻只剩下一堆石头。苏禄瞪大了眼睛,震惊地问济公:“师父,这些银子怎么一下子都变成石头了?”济公却只是神秘地笑了笑,并不回答。

    随后,官兵将济公、苏禄和冯顺三人一起带到了武汛衙门。在衙门里,冯顺详细地向千总刘国斌讲述了从临安出发后,借宿孟家老店遇到贼人,再到官兵抓捕的全部经过。刘国斌仔细询问了三人的姓名和来历,整理好相关文书后,决定将济公等三人连同被抓获的贼人,一起押解到余杭县衙门处理。

    此时,余杭县的知县正为高国泰的案子愁得焦头烂额,迟迟找不到破案的头绪。就在这时,殷家渡武汛千总押解着济公等人来到了县衙。知县传令先带济公上堂问话,只见济公穿着破旧的僧袍,一副疯疯癫癫的样子站在堂下,既不跪拜也不行礼。

    知县见状,脸色一沉,厉声问道:“你是哪里来的和尚?到本县有什么事?见了本官为何不跪?”济公却毫不在意,哈哈大笑起来,说道:“老爷,我是西湖灵隐寺的济颠和尚。西湖边上有座城隍山,好多人都去那儿拜我。这次我是为了寻找高国泰才来到这里,没想到却要在您的公堂上喊冤。”

    知县一听“济颠和尚”的名号,态度立刻变了,连忙说道:“原来是圣僧,弟子有眼不识泰山,来人,快给圣僧看座!”济公大大方方地坐下,把在孟家老店投宿,发现黑店阴谋,再到官兵抓捕的经过,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苏禄和冯顺也在一旁磕头行礼,佐证济公所言属实。

    听完陈述,知县下令:“把贼人带上来!”衙役们很快将孟四雄押到堂前,孟四雄战战兢兢地跪在地上,不停地磕头。知县一拍惊堂木,问道:“孟四雄,那孟家老店是你开的吧?”孟四雄连忙回答:“回老爷,是小人开的。”知县紧接着追问:“你为什么要开黑店害人?开了多少年了?一共害了多少人?从实招来!”孟四雄却装出一副无辜的样子,狡辩道:“老爷明鉴,小人一向本分做生意,从来不敢害人。昨天晚上店里进了贼,小人拿着刀去追贼,正巧被巡夜的官兵误会,把小人当成贼抓了!”

    知县冷哼一声,说道:“先把他带下去!”然后传讯抓捕的官兵,详细询问捉贼的经过。官兵们把如何听到呼救声、翻墙进院、误锁苏禄,以及发现孟四雄等人持刀僵立的情形,都一一禀报。知县听完,再次下令:“把李虎带上来!”并特意叮嘱,不准让孟四雄和李虎私下串通口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李虎被押上堂后,知县上下打量着他。只见李虎三十多岁,满脸横肉,眉毛粗短,眼睛又圆又凶,一看就不是善茬。知县严肃地说道:“李虎,刚才孟四雄已经全招了,你还不老实交代?”李虎心想孟四雄都招了,自己也瞒不住了,便说道:“老爷,既然他说了,我也如实招了吧。我和孟四雄都是殷家渡本地人,从小就结拜成兄弟。这座店是我们一起开的,到现在已经十多年了。只要遇到独自住店、行李又多的客商,我们就下蒙汗药把人迷倒,谋财害命,前前后后一共害了三四十个人……上个月二十六号,店里来了三个从山东蓬莱岛来的人,都是绿林道上混的……”

    为首的名叫周殿明,江湖人称净江太岁,还有他的两个徒弟,分别是翻浪鬼王廉和破浪鬼胡方。这三人因购买缎子与兴隆缎店发生口角,争执之下动起手来。当晚,他们邀约孟四雄等人一同抢劫兴隆缎店,抢走缎子五十匹、银子一千两,还用刀威胁并砍倒了更夫。孟四雄等四人参与抢劫后,因分赃不均,周殿明赌气离开。此次见济公带着两人住店,他们见其携带银两较多,便派伙计暗中加害,不料被官兵抓获。李虎坦言:“这些都是实情,小人不敢撒谎。”

    知县审问清楚后,又传讯伙计刘大、李二,二人也如实招认。随后将孟四雄带上堂对质,确认了全部案情。接着,知县命人带高国泰、李四明、冷二上堂,让招房书班宣读供词,证实抢劫兴隆缎店一事与高国泰、李四明无关,当即下令释放二人。

    冯顺见到高国泰,连忙说道:“先生许久未见,我们都是为寻你而来。”高国泰退到堂下,见冯顺上前施礼,便将此前经历从头至尾讲述了一遍。此时,堂上判冷二打四十大板,戴枷示众;孟四雄打四十大板,连同李虎和两名伙计一同戴上镣铐,押入大牢。

    济公见案件了结,起身谢过知县,下堂与高国泰等人相见。李四明提议:“先请高兄和济公师父及两位管家到我家歇息,明日再启程。”济公应允。众人行至西门外,济公问高国泰:“王成壁接济你的银两,被何人偷去?”高国泰答道:“弟子不知,圣僧莫非知晓?”济公大笑,手指前方。

    只见从李四明院中走出一名二十多岁的男子,面色青白,眉小眼短,两腮无肉,头戴牛心发髻,身穿青布夹袄和中衣,脚穿白袜青鞋,眼神如篱鸡般东张西望。李四明认出此人是冷二的妻弟夏一跳,平日专在街市偷摸行窃,是个白日贼。当日高国泰在钱铺换银子时被他撞见,他便假意进城,故意撞翻高国泰,偷走银子,两夜之间在赌场挥霍殆尽。此次他来找冷二借钱,得知冷二因官司入狱,刚一出门就遇见济公等人。济公手指夏一跳,夏一跳见状惊呼:“众位看我,今日报应临头!”随即自打耳光,狂奔至河边投水自尽,浮上水面后很快气绝身亡。地方官得知后,上报无名男子溺亡,经当地官员验尸后就地安葬。

    李四明请众人到家,置办酒席款待济公。高国泰对李四明说:“贤弟,你明日到南门外找王成壁,将我的事如实相告,替我谢过他的救命之恩。”李四明应道:“明日我便前往。”当夜,济公留宿李四明家中。

    次日清晨,济公带着高国泰、苏禄、冯顺从余杭县出发,沿大道前往临安。一日,行至一座名为云兰镇的集镇,只见街市上人烟稠密,商铺林立。行至十字街时,见东边路北有一户人家,大门内搭起一座三丈六尺高的法台,台上摆放法桌法椅,悬挂五色彩绸,分东西两侧布置。济公见状,掐指连击三掌,叹道:“善哉善哉,我和尚既遇此事,岂有袖手旁观之理?且慢,需如此这般行事。”

    据书中交代,这户人家主人姓梁名万苍,家财万贯,膝下仅有一子梁士元。梁员外为人乐善好施,常修桥铺路、斋僧布道、修建寺院、刻印经文。此前有个老道来此化缘一百两银子,称要修缮佛殿,不料梁员外去西街拜客时,竟见该老道从烟花场所走出。员外回家后对家人说:“我施舍的钱财,竟被这老道用于寻花问柳,今后再也不能轻易施舍了。”家人梁修德提议:“员外一向行善,如今本地连年歉收,米价高昂,何不设立粥厂,赈济乡邻,也是一件善事。”梁万苍闻言大喜,当即禀明当地官府,择日开设粥厂,每日清晨施粥,领粥者除可食用一份粥外,另给一百文钱,以便其购买种子耕种。梁员外每日在门口照料施粥事务。

    半月后的一天晌午,梁士元在门口闲立,忽见一名老道从西边走来。此人年约五旬开外,头戴青布道冠,身穿青布道袍,脚穿白袜青鞋,背负斜插宝剑,手持蝇拂,面色黑如乌金纸,黑中透亮,浓眉大眼,满脸连鬓落腮胡。老道一见梁士元,眼中闪过一丝恶念。正所谓:妖人暗生害人计,罗汉长怀恻隐心。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济公全传第三十二回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