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回酒合欢义结邓九公话投机演说十三妹
上回说到安老爷来到褚家庄打听十三妹的消息,正和褚一官闲聊时,听闻邓九公回来了。只见褚一官顿时慌了神,急忙和华忠以及众庄客迎了出去。安老爷心中暗想:“这邓九公被大家说得如此难相处,究竟是怎样的人物?我且先瞧瞧。”他戴上帽罩,走到角门后,悄悄向外张望。
这时,邓九公正从东边屏门走进来。他头戴一顶旧窄沿毡帽,上面钉着一个加高放大的藏紫色菊花顶,垂着一撮不长的凤尾线红穗子;身穿一件紧身的驼绒箭袖棉袄,系着青绉绸搭包,双股扣儿垂在身前;外面套着一件倭缎镶边、带有巴图鲁坎肩样式的绛色小呢对门长袖马褂,竖着领子,纽扣敞开;脚下蹬着一双薄底快靴。邓九公身材高大,足有六尺多。他长着一张红脸,剑眉星目,高鼻大耳,下巴上的银须连鬓过腹,足有二尺多长,被风一吹,飘飘荡荡,几乎遮住半边身子。虽说八十多岁了,看上去却只有六十来岁的模样。他一手搓着两个铁球,大步流星地嚷着进了庄门。
只听他边走边说:“你们这些孩子怎么不听话!我再三叮嘱,说这几天心里有事,不舒服,不管谁来,都回说我不能见客,不相干的人也别放进来。结果倒好,门口围满了车辆牲口,这成何体统?姑爷,你住这儿,这儿就成你的地盘了?我连个主意都做不得?”褚一官赶忙解释:“老爷子,您这话说的,叫我怎么接呢?您是一家之主,您说的话谁敢不听?可今儿来的不是外人,是我大舅那边的亲戚,按礼数也不能不让人家进来喝口茶吧?”
邓九公哼了一声:“哦,舅爷的亲戚!舅爷来了,我邓老九还能慢待?谁家没个烦心事,难道因为舅爷的面子,我就不能说句话了?不是我计较,舅爷的亲友,该请到他自己府上,偏在这时候来打扰我,这是什么道理?”华忠一听,暗叫不妙:“这是冲我来的。”连忙赔笑:“亲家爹,您听我说,要是普通不相干的人,我断不会请进来。可这位是我家主人。您这么英明,肯定明白……”
邓九公眉毛一拧,眼睛一眯:“什么主人?谁是主人?我邓九靠天地养活,受父母养育,吃皇王水土,我就是主人!哪来的什么主人?这‘主人’能值几个钱?”褚一官怕安老爷听见不好,赶忙阻拦:“老爷子,这话可别说了。”邓九公见他阻拦,转过身冲他嚷道:“怎么,我错了?就你们亲,欺负我老了?要不,咱们爷儿俩比划比划!”说着,挽起马褂袖子,挥起拳头,眼看就要动手。
安老爷在门后见状,心道:“这要真打起来,事情可就糟了!”急忙快步上前,深深一鞠躬:“九公老人家,且慢动手!听晚生说句话。”邓九公正挥着拳头,忽见一个人从西角门出来劝阻。他定睛一看,来人穿着一件旧灰色带三朵菊图案的库绸缺襟棉袍,外面套着天青色荷兰雨缎厚棉马褂,袖口露出双银鼠毛边,头上戴着蓝毡帽罩,看不清帽子样式,也看不出有没有顶戴。邓九公握着拳头打量一番,问褚一官:“这又是谁?”华忠怕再生事端,连忙说:“这就是我们老爷。”安老爷赶忙喝止:“你这人怎么说话的!”随即对邓九公说:“晚生路过此地,遇见华忠,这才结识褚一爷。听他说起,得知九公也在此处。晚生久仰您的大名,一直想拜见。他们二人再三推辞,是晚生冒昧,执意要等候瞻仰您的风采。这事与他们无关。既然九公不想见,晚生立刻就走,可别因为我这个外人,伤了自家和气。”说完,又是一鞠躬。
邓九公见安老爷这番谦逊有礼的模样,心里先有了三分好感,说道:“且慢!我听说舅爷跟着的是个当官的。这样,你先报个姓名来听听。”说话间,他一只手仍不停地搓着铁球,攥着拳头的那只手却慢慢放了下来。
安老爷答道:“不敢,晚生姓安,名学海。”刚说完,邓九公两眼一瞪,“哈”了一声:“你叫安学海?莫非是那个在南河当知县,被谈尔音冤枉参奏的‘安青天’安太老爷?”安老爷点头:“晚生确实做过几天河工知县,如今已经辞官了。”
邓九公一听,猛地一拍手,对众人喊道:“我就说你们这些小子没用!”褚一官问道:“老爷子,又怎么了?”邓九公瞪大眼睛说:“这位安太老爷的来历,你们恐怕都不清楚。他可是京城的名门望族,在南河当官时,不贪朝廷一分钱,不让百姓受一点苦,是个清正廉明的好官,那可是响当当的人物!这是其一。再说,我是淮安府本地人,他在那儿当知县,就是我的父母官。今天人家到了咱们家,就像太阳照进屋子一样难得。你们倒好,连大厅都不开,把人往角落里引?这都是你们干的好事!”褚一官心里无奈,嘴上应道:“我们办事不力,还得您老人家操心。”说着,偷偷向庄客们使眼色,说:“走,快去收拾大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邓九公这才客气起来,请安老爷到大厅喝茶。安老爷摘下帽罩交给华忠,进了屋子。邓九公赶忙把铁球揣进怀里,对安老爷说:“老父母,子民邓振彪拜见!恕我腿脚不便,不能行全礼。”说完,深深一鞠躬。安老爷也郑重回礼。此时,安老爷已经看出邓九公是个性情豪爽、重情重义、口直心快又争强好胜的老人,便说道:“九公,我安某今日初次登门,见您这般英雄气概,这么大年纪还精神矍铄,果然名不虚传。能结识您这样的人物,实在是人生一大快事!受我一拜!”说着,借着回礼的动作拜了下去。邓九公慌忙跪地还礼,说道:“老父母,您可别折煞我了!”还礼后,他用大巴掌握住安老爷的胳膊,另一只手架住安老爷的腋窝,把他搀了起来。看他起身、下拜的利落劲儿,比安老爷还灵活几分。
安老爷站起身来,真诚地对邓九公说道:“咱们先把话说清楚,‘父母官’‘子民’这样的称呼,不过是官场上的老套子。如今的地方官,又有几个真能对得起百姓,担得起‘民之父母’的名号?况且我已经辞官,你也不是官场中人,要是非得这么称呼,反倒显得俗气。论年纪,你比我大三十多岁,如果不嫌弃,我今日就认你做老哥哥,怎么样?”
邓九公听了,惊喜万分,嘴上却假意推辞:“这可使不得!老父母你是什么身份地位!我邓老九不过虚长几岁,算得了什么,哪敢高攀!”安老爷连忙说:“快别这么说!咱们男子汉大丈夫行事,四海之内皆兄弟。”说着,又深深拜了下去。邓九公也急忙磕头回礼,起身拉着安老爷的手,哈哈大笑道:“老弟,你这番情谊我可就收下了!劣兄今年八十七岁,再过三年就九十了,天下十七省,差不多走了个遍,也结交了无数朋友。今日能结识你这样的人物,这辈子也算没白活!”他兴奋得手舞足蹈,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一旁的褚一官等人见状,也跟着高兴起来。
邓九公转头对褚一官说:“既然如此,咱们就‘恭敬不如从命’,该有的礼节可不能少。姑爷,你也过来见见你二叔。”褚一官赶忙走上前来,重新向安老爷行礼。安老爷笑着将他扶起。这时,华忠机灵地拿过一把绸掸子,要给安老爷掸去衣裳上的尘土。安老爷笑道:“这怎么好劳烦舅爷呢!”华忠强忍着笑,一边掸土一边说:“这里头可没我的事儿。”安老爷便吩咐他:“去把大爷叫来。”邓九公一听,说道:“原来少爷也在这儿。你们旗人都叫‘阿哥’,快请!快请!”
安公子在另一边早就得知了这边的情况,听到父亲召唤,便带着戴勤、随缘儿走了过来。安老爷指着邓九公对公子说:“这是九大爷,快请安。”安公子恭恭敬敬地行了个请安礼。邓九公高兴地双手将他扶起,说道:“老贤侄,大爷可不和你客气了!”又望着安老爷感慨道:“老弟,你好福气!看这孩子的模样,将来必定前途无量,说不定能坐上八抬大轿呢!”
不一会儿,褚一官用漆木盘端来三碗茶。邓九公一看,立刻皱起眉头,不满地说:“姑爷,你看看,怎么能用这种茶具给你二叔倒茶?显得咱们太不懂待客之道了!把前日九江客人送我的御制诗盖碗拿出来,听说上面有当今皇上作的诗,还有苏州总运二府送的那个什么蔓生壶,再泡上咱们的雨前春茶,都拿出来。”褚一官刚要去拿,安老爷连忙拦住:“不用这么麻烦,我向来不太喝茶。我这会儿倒想要一样东西,老哥哥可别笑话我没出息,只怕你这儿还不一定有。”
邓九公一愣,问道:“老弟,难道你还抽鸦片不成?”安老爷连忙摆手:“不是不是!我生平没别的爱好,就爱喝点绍兴酒,也不知老哥你家里有没有?”
邓九公一听,双手往桌子上一拍,身子往前探了探,两眼放光:“怎么,老弟你也爱喝酒?”安老爷笑着说:“算不上多会喝,就是贪杯罢了。”邓九公追问道:“哦哦哦,那你能喝多少?”安老爷回忆道:“年轻时喝酒没个节制,也不知道什么是醉。现在不行了,喝个二三十斤就有些上头。”
邓九公激动得差点跳起来,大声说道:“幸会!幸会!太有趣了!真没想到今天能遇到这么个知己!我就爱喝点酒,可身边的人总在我耳边唠叨,说喝酒伤脾湿,还说什么酒能让人开心,也能让人迷失本性。这都是什么话!我喝了八十年酒了,也没见有什么问题。你见过喝醉的人打自己、骂自己的吗?这都是那些不会喝酒的人瞎编的谣言!”说着,他转头对褚一官说:“既然这样,别忙着弄茶了。家里不是有前日得了的四大坛花雕吗?今天咱们开一坛,我要和你二叔好好喝一场!”
褚一官连忙推辞:“得了吧老爷子!你让我干什么都行,就是这酒我可不敢碰。回头你又嫌酒没倒好,一会儿说晃了酒瓤,一会儿说温得不对,我又不会喝酒,也不懂这些讲究,可别到时候说不清。我把你女儿叫来,你自己跟她说吧。再说了,二叔来了,也该让她出来见见。”邓九公点头道:“这话在理,你快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