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九到卷四十
    卷三十九 乔势天师禳旱魃 秉诚县令召甘霖

    有诗这样写道:

    自古有神巫,其术能役鬼。

    祸福如烛照,妙解阴阳理。

    不独倾公卿,时亦动天子。

    岂似后世者,其人总村鄙。

    语言甚不伦,偏能惑闾里。

    淫祀无虚日,在杀供牲醴。

    安得西门豹,投畀邺河水。

    男巫女觋这种职业,自古以来就存在。在汉代,人们把他们叫做“下神”;到了唐代,又称呼他们为“见鬼人” 。真正有本事的巫者,能够驱使鬼神,精准预知人家的祸福吉凶,帮助人们趋吉避凶,常常灵验非常。因此,公卿大夫们对他们多有信任,就连朝廷宫闱之中,有时也会把他们召去询问吉凶。这些巫者都有真实的传承,他们的法术并非虚妄,是切实可行的。

    然而世间的事情,有真就有假。一些无知之人,冒充神鬼,胡乱谈论阴阳之事,明明毫无根据,却也能在乡间引起轰动,装模作样地行骗,这种现象古已有之。发展到现在,真正有法术的巫觋已经失传,如今只剩下乡里的村夫和巧舌如簧的老妇,男的自称太保,女的号称师娘,假称可以降神召鬼,以此来哄骗愚昧的人。他们嘴里说着大白话,就宣称神道已经降临。可他们始终摆脱不了乡土气息,信口开河,说的大多是不伦不类的“官话”,还有许多自己编造出来的奇怪词汇。

    正经人听了他们的话,只觉得浑身不自在,忍俊不禁;可乡里人却把这些话当作活灵活现的神道真言,深信不疑。他们也不想想,天下哪有不会说标准官话的神道呢?更可恨的是,当有人带着病人来求助,这些假巫师一开始总会说“救不得”。直到对方苦苦哀求,他们才说出需要供奉牛羊猪狗等祭品的“心愿”,逼着人家脱衣典当、杀生害命,还恐吓说如果不这样做,神道就不肯救人。等到病人病情加重,祭祀也毫无效果时,这些愚昧的人既不怨恨也不怀疑巫师,只觉得是自己心意不够诚,惹得神道不高兴。于是,他们反而烧献得更加频繁。却不知自己花了多少钱财,害了多少性命,最终不过是听这些巫师说些毫无根据的胡话,白白供养他们骗吃骗喝罢了。

    法律上明令禁止师巫邪术,处罚十分严厉,即便如此,还称他们为“邪术”,说明这些骗术好歹还能勉强算作一种“术”。可如今,有些人既没有邪术,也没有真本事,只会一味胡编乱造,却让愚昧的百姓深信不疑,这种风气一旦形成,就像顽固的毒瘤难以根除,只能成为有识之士的笑柄。

    苏州有个姓夏的百姓,看到这些巫师风光无限,便也去拜了师父,希望能学到真正的法术。没想到交了拜师钱后,什么有用的法术都没学到,只学了些花言巧语的话术,而这些话术,竟是师父家里代代相传的“秘诀”。他把这些话熟练掌握后,就准备开张行骗。

    他的邻居范春元,名汝舆,最爱开玩笑。范春元知道夏巫是初次行骗,根本没有真本事,就想捉弄他一番,开个玩笑。于是,范春元找到夏巫,哄骗他说:“你第一次降神,必须显露出一些灵异的本事,别人才会信服。我作为你的邻居,和你商量个办法,帮衬着你,让其他人都感到惊讶,这样才行。”夏巫连忙问道:“相公可有什么好计策?”范春元说:“明天你开始表演的时候,我手里拿着糖糕让你猜,你一下子就猜对,我再大肆赞叹,其他人自然就信了。”夏巫大喜过望:“相公肯这样帮我,真是小人的万幸!”

    到了第二天,远近都传开了,说有新太保降神,来看热闹的人非常多。夏巫登上场子,正装模作样地装神弄鬼,范春元手里捏着一样东西走过来,问道:“你要是能猜出我手里是什么,那才是真神道。”夏巫自信地笑道:“是糖糕。”范春元假意拜倒:“猜得准,果然是神明!”说完,就把手中的东西塞进夏巫嘴里。

    夏巫以为是糖糕,一口接过来,可刚一入口,就尝到一股又臭又硬的怪味,难吃极了。他本想吐出来,但又怕猜错露馅,只好皱着眉头,强忍着咽了下去。范春元见他吃完,突然大声喊道:“好个神明,吃了干狗屎了!”众人一开始看到夏巫吃得艰难,就有些怀疑,等范春元说破,才知道这是一场闹剧,顿时哄堂大笑,纷纷散去。

    夏巫经此一遭,丢尽了脸面。这件事传开后,他再也无人问津,再也干不下去了。像这样虚妄的骗子,就该这样狠狠整治。幸好范春元是个读书人,才能戳穿他的把戏,不然,还不知道他要继续欺骗多少人。

    范春元的事不算稀奇,宋朝时还有个普通人,同样不信巫师,也让巫师当众出丑,闹了一场笑话。华亭的金山庙靠近海边,庙里供奉的是汉代的霍将军。当地流传着一个说法,说是五代十国时期,钱王称霸吴越时,霍将军曾率领阴兵相助,所以人们修建了这座灵宫来供奉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淳熙末年,庙里有个巫师,趁着节日,把县里的人聚集起来,装神弄鬼,说霍将军附体,宣称只要虔诚祈祷,就会有诸多福利。县里的人信以为真,纷纷前来。唯独钱寺正家有个名叫沈晖的仆人,性格倔强,偏不信这一套,还出言嘲讽。有和他关系好的人,担心他触怒神明,好言相劝,让他别这么做。

    庙中的巫师却扬言:“将军非常恼怒,要降下灾祸。”沈晖毫不畏惧,和他争辩道:“人生的祸福是上天注定的,哪里是一个将军能随意摆布的?就算将军真有灵验,也绝不会附在你这样愚蠢的人身上,说什么祸福!”两人正争得不可开交时,沈晖突然一跤跌倒,口流涎沫,当场晕了过去。

    同行的人见状,急忙跑去他家报信。沈晖的妻子赶来,看到这副模样,认定是丈夫得罪了神道,慌忙向庙巫磕头求饶。庙巫见状,越发装腔作势:“悔悟得太晚了,将军盛怒之下,已经拘走了你丈夫的魂魄,押到酆都去了,眼看就要没命,救不了啦!”

    庙巫见沈晖晕过去不醒,心中暗自得意,正好借此机会大肆恐吓众人。沈晖的妻子惊慌失措,对着神像不停地叩头,又苦苦哀求庙巫。庙巫见此,把话说得更加严重。妻子无奈,只能抱着沈晖的尸体痛哭。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相互告诫:“神明如此厉害,可不能随便戏弄啊!”庙巫也越发得意,觉得自己把戏演得十分成功。

    就在这时,沈晖突然在地上跳了起来。众人都以为是他的魂魄被神灵驱使,吓得纷纷后退。只见沈晖从人群中冲出来,一把扭住庙巫,连打了几巴掌,大声喝道:“我打你这个胡说八道的东西!别慌,我什么时候去酆都了?”妻子惊讶地问:“你刚才到底怎么回事?”沈晖大笑着说:“我看这些人都信他的鬼话,故意装成那样逗他玩,哪有什么神道!”

    庙巫这下尴尬至极,灰溜溜地走出庙门躲了起来。庙里的人见状,也都纷纷散去。从那以后,这个巫师再也骗不下去了。

    看看这两件事,你说巫师的话到底该不该信?所以说,聪明正直的人,从来不会被这些骗子迷惑,只有那些愚昧无知的人才会轻信他们的鬼话。接下来我要讲的这个故事,说的是一个极其会装腔作势的巫师,碰上了一个毫不示弱的官员,结果闹出了一场大快人心的事,比起西门豹惩治巫婆的故事,还要精彩离奇。正所谓:

    奸欺妄欲言生死,宁知受欺正于此?

    世人认做活神明,只合同尝干狗屎。

    唐朝武宗会昌年间,晋阳县有个县令姓狄,名维谦,他是当初力主恢复李唐江山、反周复唐的名臣狄仁杰的后代。狄维谦为官清廉,心性刚正,做事向来秉持正道。不管多么强横的人,他都毫不畏惧;就连上级官员,也大多会让他三分。在他的治理下,晋阳治安良好,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百姓们对他感恩戴德,无不称赞。

    然而,天灾降临,晋阳也未能幸免。尽管有这样的好官坐镇,却依然遭遇了严重的旱灾。从春天到夏天,四五个月的时间里,没有下过一滴雨。放眼望去,只见:

    田地里裂纹纵横,井底积满灰尘。滚滚热浪升腾,处处都是刺眼的晴光;微风轻轻吹拂,带来的却是阵阵暑气。辘轳不停地转动,却只能打上来半桶泥浆;水车日夜不停地戽水,却不见一丝活水。人们虔诚地供养着掌管五湖四海降雨的龙王,可老百姓们却只能忍饥受渴,为生计发愁。天空中只有一轮炽热的红日高悬,却始终不见四野升起阴云。

    这场旱灾让晋阳数百里之地土地干涸、山峦焦枯,河港干涸、泉水枯竭,草木无法生长,禾苗全部枯萎。狄县令心急如焚,他摒弃了侍从仪卫,光着脚在城隍庙中虔诚祈祷,却没有得到丝毫回应。他一方面减少膳食,禁止屠宰,每天焚香,夜夜露天祈祷;另一方面,凡是能想到的抗旱办法,他全都尝试了一遍。

    事情分两头来讲。当时,本州有个无赖之人,名叫郭赛璞,从小就喜欢研习符咒之术。后来,他结识了一位从并州来的女巫,二人结为伙伴。表面上,他们以师兄师妹相称,实际上,私下里却如同夫妻一般。两人一唱一和,花言巧语,哄骗乡民不在话下。郭赛璞在外四处招摇,女巫则在暗中蛊惑人心。不仅普通百姓被他们迷惑,就连官宦大户人家也有人找上门来。有的希望他们祷除灾祸,有的想祛除疾病,还有夫妻关系不和睦的,想让他们施展法术使夫妻和好,妻妾相互嫉妒的,也想借助他们的魇魅之术解决矛盾,各种各样的请求都有。这两人把太原州地界搅得七颠八倒,混乱不堪。

    本州的监军使是太监出身,这类人对这些旁门左道的迷信程度更是超乎寻常。当时,监军使正要前往京城,由于朝廷也看重这些邪门歪道的法术,郭赛璞和女巫便盘算着跟随监军使一同进京,希望能碰碰运气,谋些好处。监军使也有意扶持他们,便同意带他们一起前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