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隋唐演义 第41到第45回
    第41回 李玄邃穷途定偶 秦叔宝脱陷荣归

    有词写道:人在世间漂泊,如蓬草般身不由己,缘分却能在瞬间将彼此牢牢系住。可笑的是,有人因此结下冤仇,四处设下陷阱。仔细思量,切莫放纵自己的野心。(词牌“如梦令”)

    自古以来,朋友间的结交,夫妻间的姻缘,皆是前世注定的孽缘。真正的朋友,不会因对方贫贱而疏远;真正的亲人,不会因生死而改变心意。然而,也有冤家路窄、仇深似海的情况,有人心怀算计,有人命丧刀下,这一切都是上天早已安排好的,早一刻不行,晚一刻也不行,恰巧在某一时刻相遇,才成了人们口中的故事。

    且说王伯当、李玄邃、邴元真三人与孙安祖分别后,日夜赶路,离瓦岗寨还有二百多里。这天,他们早早出发,走得又饥又渴,忽见山坳里有一户人家。门前竹林茂密,一旁水亭斜立,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景致清幽宜人。王伯当说:“前面到客店还很远,我们不如在这儿找点东西吃,再走也不迟。”众人都觉得可行。

    李玄邃正要进门询问,忽见一个十七八岁的女子,手中提着一篮桑叶。她身着一件干净整洁的蓝布青衫,腰间系着素雅的绸裙,头上包着一方黑绢。见到生人,她既不惊慌失措,也不扭捏拘谨,宛如天外来客,令人眼前一亮。这女子究竟有多出众?有一首《谒金门》词可以形容:她的美无可估量,无需胭脂水粉雕琢。肌肤白皙,气质清新脱俗,连莺燕见了都自愧不如。她不仅容貌出众,举止间还透着文雅含蓄的韵味。偶然相遇,便让人惊叹不已,再大的雄心壮志,在此刻也仿佛烟消云散。

    女子迈着小巧的步伐,缓缓走了进去。李玄邃见状,惊叹道:“奇怪!这里又不是苎萝山下,怎么会有如此美丽的女子?”王伯当劝道:“天下美丽的女子多得是,眼下可不是我们考虑这些的时候。”正说着,屋内走出一位老者,见三人站在门口,便拱手问道:“诸位从何处来?”王伯当答道:“我们赶路匆忙,没吃早饭,如今饥肠辘辘,想在您这儿吃顿饭,定会酬谢。”老者热情地说:“既然如此,请到屋里坐。”

    众人来到草堂,重新行过礼。老者谦逊道:“我这儿只有粗茶淡饭,恐怕招待不好各位贵客。”说完,老者进屋取来一壶茶和几个茶碗,带着众人到水亭坐下。李玄邃问:“老伯贵姓?家中有几位令郎?”老者回答:“我姓王,原本住在长安,因世道混乱,才搬到这太平庄,至今已有四五年。家中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邴元真又问:“令郎从事什么营生,现在在家吗?”老者长叹一声:“别提了!昏君又要开凿运河,又要修筑城墙,两个儿子都被抓去做工,两三年了都没回来,也不知是死是活。”说着,老者不禁落下泪来。

    众人正感叹时,只见对岸走来一个大汉。老者远远喊道:“好了,你可算回来了!”众人问:“这是您儿子?”老者说:“不是,是我侄子。”只见大汉走进水亭,见到老者便磕头行礼。这大汉身高九尺,红发红须,面容威严,身材魁梧,威风凛凛。王伯当仔细一看,惊喜道:“原来是大哥!”大汉也十分高兴:“原来是贤弟!”

    李玄邃忙问这是何人,王伯当解释道:“他叫王当仁,早年我在江湖做生意时,与他认作同宗,交情很深,没想到分别多年,今日才重逢。”王当仁询问二人姓名,王伯当一一介绍。得知李玄邃的身份后,王当仁大喜,赶忙拜倒在地:“小弟久仰公子大名,一直无缘相见,今日相遇,定是天意!”李玄邃回礼道:“我不过是侥幸活命之人,怎敢劳烦兄长相念。”

    老者带着王当仁进了屋,不一会儿,端出一大盘菜肴,又捧着一壶酒说:“荒村野地,没什么好东西招待各位英雄,还请不要嫌弃。”众人连忙道谢,围坐在一起。王伯当问王当仁:“大哥,这些年你都做些什么?去了哪些地方?”王当仁感慨道:“我四处漂泊,走遍天涯,却始终没找到一个能让我托付真心的地方。”李玄邃问:“你都去过哪些地方?”王当仁说:“近处的张金称、高士达,远处的孙宜雅、卢明月,他们都占据城池,但都没经历过大战,不过是苟延残喘罢了。不知诸位从何处来,又要往何处去?”

    王伯当便将李玄邃等人犯罪被押解,在店里设计逃脱的事,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王当仁恍然大悟:“怪不得五六天前,有人说梁郡白酒村陈家店里,七八个解差被蒙汗药迷倒,四个重犯逃走,现在连店主人都不见了。地方上报官府,正在发文缉捕,原来就是你们!那你们接下来打算去哪儿?”王伯当又说起翟让在瓦岗寨聚众起义,想邀请李玄邃一同共谋大事。王当仁立刻表示:“如果公子愿意聚众起事,小弟虽然没什么本事,也愿追随左右!”

    这时,老者举起酒杯说:“请诸位英雄喝杯酒,我有句话想说。我有个女儿叫雪儿,今年十七岁,还未嫁人。她从小不喜欢女工,偏爱读书写字,聪明伶俐,还懂音律。我想把她许配给李公子,不知公子意下如何?”李玄邃连忙推辞:“承蒙老伯厚爱,但我四处漂泊,居无定所,哪有心思考虑成家之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老者笑着解释:“话不能这么说。自古以来,英雄豪杰哪有不娶妻室的?当年晋文公与狄女有十年之约,与齐女分别五年,最终都团圆美满,成就了佳话。小女眼光高,不肯轻易嫁人,刚才采桑回来,见到诸位,进来说穿绿衣服的公子仪表不凡。我知道她看上了公子,所以才冒昧相告。”

    众人这才明白,老者说的正是刚才见到的女子,纷纷劝道:“既然老伯一番好意,李兄就别推辞了。”王当仁也说:“公子留下一件信物当作定亲,等方便的时候再来迎娶小妹就行。”李玄邃没办法,只好解下腰带上的一双玉环交给老者。老者收下后,拿出雪儿头上的一只小金钗,送给李玄邃,又说:“小女终身就托付给公子了,我也不多说了。今晚请各位在此留宿一晚,明日再走如何?”众人碍于王当仁叔侄的热情,只好答应。

    第二天五更,众人便起身告辞。老者和王当仁送了二三里路,王当仁对李玄邃说:“我本想随你们一同前往,但两个弟弟还没回家,等有一个回来,我立刻星夜赶往瓦岗寨与你们相聚。”说罢,众人洒泪而别。正所谓:大丈夫不得志时,漂泊无依,就像雪地上的泥迹。

    暂且按下李玄邃投奔瓦岗寨翟让一事不表。再说秦叔宝担任来护儿的先锋,用计智取了浿水,暗中渡过辽河,大军攻入平壤,斩杀高丽大将乙支文礼。来护儿上表奏报,等待大军前来合围平壤,一举踏平高丽。炀帝接到奏章后大喜,下旨褒奖,将来护儿晋爵为国公,封秦琼为鹰扬郎将,同时下令催促总帅宇文述、于仲文火速进军鸭绿江,与来护儿会师,合力攻打高丽。

    高丽谋臣乙支文德得知宇文述、于仲文贪图利益,便送去胡珠、人参、名马、貂皮等两份厚礼,假意投降。宇文述信以为真,同意受降,还许诺让高丽国王亲自捆绑自己,献上一国地图。谁知乙支文德一出营,便设下计谋,在中途扎营,致使隋军水陆两军无法相互照应。宇文述这才发现中计,急忙带着儿子宇文化及、宇文智及,率领一队人马作为先锋,前去追赶乙支文德。

    乙支文德假装战败,将宇文化及兄弟引入白石山。刹那间,四周伏兵尽出,将宇文化及等人团团围住。双方激战正酣时,突然一阵鼓响,林中卷起一面红旗,上面赫然写着“秦”字。只见一员大将身穿白袍,手持双锏,冲入高丽军阵。他左冲右突,高丽士兵纷纷逃往山谷。乙支文德见状,只好舍弃宇文化及,迎战秦叔宝。他早已疲惫不堪,哪里是秦叔宝的对手,只得丢下金盔,混入士兵中仓皇逃命。

    秦叔宝缴获了乙支文德的金盔,还斩获许多敌军首级,向来护儿总管报捷请功。宇文化及在一旁也忍不住称赞:“好一员猛将,多亏他解了我的围!”这时,一名家将凑上来道:“小爷,这人可是咱们的仇人!”化及大惊:“怎么会是我家仇人?”家将解释:“当年元宵节夜里打死公子的,就是他!”智及也惊道:“没错!虽然今日打扮不同,但容貌和之前画的画像一模一样,用的兵器也一样,肯定是他!”

    两人回到营中,将此事告知父亲宇文述。宇文述皱眉道:“他如今在来总管麾下,怎么才能除掉他?”智及眼珠一转,献计道:“孩儿有个主意。明日父亲可派官员带着百两银子,去犒赏那厮的部下。他必定会来道谢。他前日在阵上夺了乙支文德的金盔,父亲就说他早就与夷人暗中勾结,故意放跑敌将,到时立刻将他斩首。等到来护儿得知消息,他与父亲同朝为官,犯不着为一个死人争执。”宇文述点头称是:“此计可行。”

    次日,宇文述果然派了一名旗牌官,带着百两银子到叔宝营中,夸赞他协同作战有功。按照规矩,叔宝可获得八两花红银,其余百两由他自行分配,用于置办酒肉犒劳部下。叔宝当即把银两分给众人,设宴款待差官。他心里清楚与宇文述有旧怨,但以为对方未必知晓,再说受人犒赏哪有不谢的道理?第二天,他便让朱猛留守营寨,自己带着赵武、陈奇两名把总,前往宇文述营中致谢。

    此时隋军正在白石山下扎营,商议攻打平壤之事。叔宝因宇文述派人犒赏,便先到其营中。营门口士兵通报后,一名旗牌官飞奔出来传达:“元帅有令,秦先锋不必穿戎装、戴冠带相见。”原来宇文述怕叔宝身着盔甲、携带兵器,难以近身,这才特意传令。叔宝为人正直,以为这是宇文述对他的优待,便卸下盔甲,换上官服进见。

    他走进帐中,只见宇文述端坐上方,两侧站着他的两个儿子,下边则是一众身着盔甲的将领。叔宝与赵武等人近前行参拜礼,递上手本,宇文述却端坐不动,冷冷问道:“听说有个使双锏的叫秦琼?”叔宝答了声“是”,只听宇文述大喝一声:“给我拿下!”话音刚落,帐后冲出一群武士,如鹰抓雁般扑向叔宝。叔宝虽勇,却寡不敌众,尽管力大无穷,却被众人按在地上,绳索断了好几次。他一边挣扎一边大喊:“我何罪之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