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回 真命主南牢身陷 奇女子巧计龙飞
有词云:“何事雄心自逞,无端囗里羁国……”(词牌“锦堂春”)哲人即便有预知未来的本事,能趋吉避凶,终究难逃命运定数。当年郭璞与卜诩都精通易理,一日郭璞对卜诩感叹:“我不如你,但你最终难免死于兵祸。”卜诩道:“我四十一岁当上卿相时,就会遭难;但你也未必能善终。”郭璞说:“我的灾祸在江南,平素经营也未见免祸之兆。”卜诩道:“你不当公职可免祸。”郭璞道:“我不能不任公职,就像你不能不做卿相一样。”后来卜诩成为刘聪的军将,败死于晋阳;郭璞也因公职被三郭所杀。由此可知,命运既定,不仅古代帝王无法避免,即便精通易理之人,也难以逃脱。
且说夏王窦建德回到乐寿,曹后迎入宫中,行过礼后说道:“陛下军旅劳顿,幸得逆贼已诛,名分正了,从此声名当高于唐、魏两国。但隋皇泰主仍在东都,不知陛下是否已派大臣上表奏闻?”窦建德道:“我已派杨世雄带着表章去了。宫中彩币绫锦、宫娥彩女,均分为四份,两份赐给功臣将士,两份酬谢唐、魏两家同谋灭贼之功,我只留存国宝珍器图籍。”曹后道:“陛下处置得当,还有个‘活宝’在此,不知陛下想如何安置?”窦建德道:“御妻勿把我看作宇文化及之流。我自起兵以来,东征西讨,天下虽广,却未有一处可让我安身,哪有闲暇考虑享乐之事?我带萧后来,是怕她留在中原再遭他人羞辱,所以让女儿一同接来,自会安排她去合适的地方。”曹后道:“我并非妒妇,只是为国家考虑;若能如此,实是宗庙之福。”
过了一夜,窦建德即派凌敬送萧后等人前往突厥义成公主处。萧后本是好动之人,昨夜受了曹后诸多讥讽羞辱,已知她容不得人,如今听说要送到义成公主那里,心中暗喜,想道:“倒是去外国混几年好,强过在此受气。”于是催促凌敬启程。众人下了海船,一路顺风抵达突厥。凌敬派人带着书信财礼向义成公主通报。启民可汗因前往祝贺高昌王囗伯雅寿辰,不在国中,义成公主便命王义牵驼马去迎接萧后,又派文臣请凌敬到驿馆款待。
萧后在船上见到王义下船叩见,真是他乡遇故知,不禁泪湿眼眶,问道:“王义,你为何在此?”王义道:“臣本是外国人,受先帝深恩,怎忍再侍奉新主?所以护持赵王与沙夫人在此。先帝不听臣劝谏,轻易丢了江山。如今娘娘到这里,都是至亲骨肉,尽可安心生活。公主派臣来接娘娘,快到宫中相见。”萧后上岸,骑上一匹极好的逍遥骏马,来到宫中。义成公主与沙夫人出来迎接,行过礼后,三人抱头大哭。萧后对沙夫人道:“你们倒是一窝儿到了这里,只丢我一人受尽苦楚!”沙夫人道:“我们又听说娘娘重新正位昭阳,还指望您设计除掉逆贼,日后召我们回去光复故土;不想又生变故。”
正说着,只见薛冶儿与姜亭亭出来朝见。萧后问沙夫人:“还有几位夫人,想必都在这里?”薛冶儿答道:“一同出来的狄、秦、李、夏四位夫人,已削发为尼,遁入空门了!”萧后长叹一声,又问沙夫人:“夫人既在此,赵王为何不见?”沙夫人道:“他刚才带孩子们打猎去了。”萧后道:“我倒时常想念他。”沙夫人道:“等会儿回来见了母后,必定格外欢喜。”不一会儿摆上宴席,不过是山禽野兽、鹿脯驼肉之类。此时王义已在突厥任侍郎,姜亭亭被封为夫人,薛冶儿做了赵王保母,众人坐定,各自倾诉衷肠。
天色渐晚,小内侍进来禀报:“小王爷回来了。”萧后两年未见赵王,如今见他一表人才,身材高大,猎获许多野兽,喊着“母亲,孩儿回来了”走进来。望见屋内摆着酒席,忙要退出去。沙夫人道:“你大母后在这里,快过来拜见。”赵王停住脚步,薛冶儿与姜亭亭忙上前对赵王说:“这是你父皇的正宫萧娘娘,是你的嫡母,自然该去拜见。”赵王听了,只得走上前,朝上作了两个揖。萧后刚开口说:“儿两年不见,不觉长这么大了。”只见赵王作揖后,飞快往外走。沙夫人道:“这该行大礼才是,怎么就走了?”薛冶儿忙要去拉他回来。赵王道:“保母,你不知当年在隋宫,她是我嫡母,自然该行大礼。如今听说她又归附许氏,母亲被休则与宗庙断绝,母子恩情已断;何况她又是失节之人,连这两揖,看在沙氏母亲面上不好违逆,已算过分了。”说完,挣脱薛冶儿的手,径直出去了。
萧后听见,忽然良心发现,放声大哭。回想隋炀帝从前对自己何等恩爱,后来与宇文化及又是何等亲热,如今却弄得东飘西荡,儿子不认母亲,节义不成节义,欢乐不成欢乐,一切苦恼皆是自己招致。越想越哭,越哭越伤心,竟像华周杞梁之妻那般,哭得肝肠寸断。幸亏义成公主与沙夫人等人百般劝慰,才渐渐止住。从此萧后便安心住在义成公主处,暂且按下不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再说秦王李世民回到长安,朝见唐主李渊。李渊说起三处敌军来势汹汹。秦王道:“利害不足为惧!但刘武周与萧铣占据西北,王世充盘踞中央。儿臣想派人送信,先与王世充结好,使其不致首尾兼顾,然后进兵专攻刘、萧二处,必能攻克。不知父皇意下如何?”李渊称好,当即修书一封,派杨通、张千送往洛阳王世充处。二人领命出发。谁知王世充看了书信大怒,撕毁来书,将杨通斩于阶下,割去张千双耳放其回长安。张千抱头鼠窜,逃回长安,哭着向唐主禀报。李渊大怒,欲亲自领兵征讨王世充。秦王道:“父皇不必动怒,儿臣自有安排:派李靖为行军大元帅,领兵十万扼制刘武周;儿臣率一支军队,誓必扫灭王世充,回来复命。”李渊大喜,命秦王率十万大军向洛阳进发。
秦王每次出兵,西府幕僚如杜如晦、袁天罡、李淳风、侯君集、姚思廉、皇甫无逸等,秦王平日以师礼相待,所以但凡出兵,他们无不在军中出谋划策。秦王命殷开山为先锋,史岳、王常为左右护卫,刘弘基为中军正使,段志玄、白显道为左右护卫,自己率一军断后,长孙无忌、马三保等护卫车骑,水陆并进,抵达洛阳。王世充探知消息,也率军在睢水列阵迎敌。秦王屯兵睢水北岸,两军交战,王世充怎敌唐军兵精将勇,被杀得大败,仓皇进城,紧闭城门,不敢出战。
次日,唐营中摆设宴席犒赏三军。酒过三巡,秦王乘着酒兴问当地百姓:“这附近有什么风景优美的地方可供游玩?”百姓回答:“城北十里外有座北邙山,方圆百里内,古代帝王的陵墓、忠臣烈士的坟墓星罗棋布,山中珍禽异兽出没,苍松古柏繁茂,景色绝佳。”秦王听后兴致大增,说道:“我正想到那里射猎一番。”李淳风赶忙劝阻:“今日晨起推演先天卦象,殿下恐怕有百日之灾,不宜开弓走马游玩;况且您面带青色,还是不去为好。”秦王却道:“我每日在弓马间驰骋,只觉得神清气爽,能有什么危险?”随即换上软甲轻衣,带上雕弓利箭,与马三保等十余名骑兵一同前往北邙山。
抵达山内后,秦王环顾四周,不禁长叹道:“想那前代君主,坐镇中原,坐拥百万大军,何等英雄豪迈,如今却只有几座石人石马相伴。眼前荆棘丛生,狐兔乱窜,怎不令人叹息!日后唐家天子,恐怕也不过如此。”正感慨间,忽见西北方窜出一只白鹿,迎面奔来。秦王弯弓搭箭,一箭射中鹿背。白鹿带箭向西逃窜,秦王纵马追赶,追了数里,转过山坡,白鹿却消失得无影无踪。秦王四下寻找,不知不觉来到一片开阔的平川旷野,只见前方旌旗蔽日,戈戟如林,一座新城的城门上,“金墉城”三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秦王惊道:“这不是李密占据的城池吗?”马三保急忙说道:“正是!殿下快走,若被他们发现,就难以脱身了。”
两人正欲返回,却被守城士卒望见,赶忙禀报魏主李密。李密疑虑道:“这必定是李世民的诱敌之计,不可追击。”程知节却跃跃欲试:“主公,此时不擒更待何时?”说罢,手提大斧,跨上青鬃马,如离弦之箭般出城追击。秦叔宝担心程知节有失,紧随其后。
秦王正准备调转马头,忽听身后有人大喊:“李世民休走!”秦王横枪立马喝问:“你是何人?”程知节答道:“我乃程咬金,特来捉你!”秦王笑道:“就凭你这贼子,能奈我何?”程知节挥斧劈来,秦王挺枪迎战。两人激战三十余合,此时马三保被秦叔宝拦住,秦王渐落下风,拨马败逃,马三保也抵挡不住,跟着逃走。程知节紧追秦王,眼看就要追上,秦王搭箭射去,正中程知节盔缨。见没射中,秦王心中慌乱,策马狂奔,前方恰好出现一座古庙,匾额上写着“老君堂”三字。秦王暗想:“有此庙宇,不如进去躲避片刻。”急忙冲进庙门,反手关门,搬来一条大石条顶住,将马拴在庙廊下,对着老君神像匆匆作揖祷告:“神圣在上,若能救我李世民脱离此难,日后定当重修庙宇,再塑金身。”祷告完毕,便躲到神座之内。
说来也奇,老君神像果然灵验,念及真命天子有难,当即刮起一阵旋风,将秦王的马蹄痕迹尽数吹散,又让蜘蛛网和灰尘布满庙门,营造出久无人至的景象。
程知节追至三岔路口,不见了秦王踪影,四下张望,只见前方有一片茂密的树林,便拍马追入。登上山岗后,发现山背后有座古庙。程知节赶到庙前,用力推门却纹丝不动,只见门上蛛网密布,灰尘飞扬,像是许久无人出入。他只好拨转马头,再次上山岗观望。这一次,他仔细往庙中看去,不禁大吃一惊:只见屋脊上盘着一条大黄蟒蛇!程知节暗想:“听说汉刘邦斩了芒砀山的大蟒蛇,后来做了皇帝,我也是条汉子,难道还怕这孽畜不成!”随即下马,搬起一块大石撞开庙门,再看屋脊,蟒蛇却已不见踪影。他心道:“这孽畜必定游进殿内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