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回 长生殿半夜私盟 勤政楼通宵欢宴
佛家教义十分看重誓愿。人若发愿立誓,冥冥之中便有神鬼见证,无论今生来世,都必要实现誓言才行。不过,这也得看所立誓愿是否合理、可否依从,难道不合理、不可依从的誓愿也一定要实现吗?大抵人生的誓愿,以男女之间为最多,而山盟海誓往往源于幽期密约,其中既有正当的,也有不正当的;有始终不变的,也有发生改变的。
再说玄宗听信安禄山的建议,将三镇险要之处尽换番人戍守,韦见素进谏也无济于事。一日,韦见素与杨国忠在玄宗面前奏事,高力士侍立在侧。玄宗说:“朕年纪渐长,对政事感到疲倦,如今将朝事交付宰相,边事交付将帅,还担忧什么呢?”高力士上奏道:“陛下所言极是,但听闻南诏反叛,朝廷屡次损兵折将。而且边将拥兵过重,朝廷必须加以制衡,才能免除后患。”玄宗说:“你先不要说了,宰相自会调度。”
原来南诏就是如今的云南地区,南蛮人称其王为“诏”,原本有六诏,其中蒙舍诏地处最南端,故称“南诏”。其余五诏都很微弱,只有南诏强大。其王皮逻阁向边臣行贿,请求合并南地六诏为一,朝廷应允,赐名“归义”,封他为云南王。后来南诏自恃强大,举兵反叛。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率兵迎战,被南诏击败,士卒死伤众多。杨国忠与鲜于仲通交好,便掩盖败绩,仍为他叙功。之后又命剑南留守李密率七万大军征讨,再次惨败,全军覆没。杨国忠依旧隐瞒败讯,反而上报捷报,还继续调发大军征讨,前后战死的人数不计其数,却无人敢进言。高力士偶然提及此事,杨国忠连忙掩饰:“南蛮反叛,王师征讨,自然会平定,陛下不必忧虑。至于边将拥兵过重,力士说得对,就像安禄山控制三大镇,兵强势横,大有异心,不可不防。”玄宗听后,沉吟不语。
韦见素上奏:“臣有一策,可暗中消除安禄山的异心。如今若将安禄山提拔为平章事,召他入朝,再派三位大臣分别镇守范阳、平卢、河东三镇,如此一来,安禄山的兵权被解除,奸谋自然受阻。”杨国忠说:“此策甚好,请陛下采纳。”玄宗嘴上答应,心里却犹豫不决。
退朝回宫后,玄宗将此事告诉杨妃。杨妃虽极希望安禄山入朝再叙,但又担心他到京后被杨国忠谋害,于是密奏玄宗:“安禄山并无反叛迹象,为何外臣都说他要反?他如今在外掌握重兵,无故频繁征召,只会引发他的疑惧。不如先派中使去观察,若真有可疑之处,再召他入朝,看他如何应对。”玄宗依言,派内侍辅缪琳携带几种极美的果品赐给安禄山,暗中观察他的举动。
辅缪琳奉命来到范阳,安禄山早已得知宫中消息,明白他的来意,于是厚待辅缪琳,又送他金帛宝玩,托他在玄宗面前美言。辅缪琳收受贿赂,一口答应,星夜回朝复旨,极力称安禄山在边境忠诚为国,毫无二心。玄宗信以为真,召杨国忠入宫说:“国家待安禄山不薄,他必定会尽忠报国,决不会辜负朕,朕可以担保,你们不必多疑。”杨国忠不敢争论,只能唯唯而退。
从此,玄宗认为边境无事,便安心享乐。他自思年纪渐老,正需及时行乐,于是日夜与嫔妃内侍、梨园子弟征歌逐舞,十分快活。杨妃与韩国夫人、虢国夫人等人也愈加骄奢。华清宫中新增十六所香汤泉,都极为精雅,供嫔妃侍女随时洗浴。奉御浴池用文瑶宝石砌成,中有玉莲温泉,还用文木雕刻凫雁鸳鹭等水禽,缝上锦绣,漂浮在泉水上供人戏玩。
每当天气暖和或酒后,池中水温适宜,玄宗与杨妃便穿单衣乘小舟在池中游荡。游到幽隐处,或炎热难耐时,就让宫人扶杨妃随处洗浴。宫眷浴罢后,池中水流入御沟,常常有遗珠残环随水流出,路人不时能捡到,其奢靡可见一斑。
杨妃身体丰腴,最怕热,夏日里即使穿轻薄的纱衣,让侍儿扇风,依旧挥汗不止。奇怪的是,她的汗与常人不同,红腻且芳香,擦在巾帕上,颜色如桃花,真是天生尤物。她又有肺渴之疾,常含玉鱼儿润喉取凉。一日,杨妃偶患齿痛,无法含玉鱼儿,便手托香腮,闷闷地坐在窗前。玄宗见她这般模样,更觉妩媚可怜,说:“朕恨不得为妃子分担疼痛!”后人有《杨贵妃齿痛图》,冯海粟题诗道:“华清宫一齿动,马嵬坡一身痛。渔阳鼙鼓动地来,天下痛。”
天宝十载夏天,玄宗与杨妃在骊山宫避暑。宫中有座长生殿,极为高爽凉快。七月七日夜,乞巧之时,天气炎热,玄宗与杨妃坐在长生殿纳凉,直到二更后才回寝室同卧,宫女也都散去歇息。杨妃怕热睡不着,便拉着玄宗到庭前乘凉,也不叫宫娥侍女伺候。
二人坐到深夜,天热未眠,手挥轻扇,仰望星斗。此时万籁俱寂,夜景清幽,坐了一会儿,渐渐感到凉爽。玄宗低声说:“今夜牛郎织女相会,不知他们有多快乐?”杨妃说:“鹊桥渡河的说法,不知是否真有其事;若真有,天上的快乐,自然不比人间。”玄宗笑道:“论起他们聚少离多,倒不如我和你朝夕相伴。”杨妃说:“人间欢乐终有散场,怎如天上双星,永久相伴。”说罢,不觉怆然叹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玄宗深受感动,说:“你我如此恩爱,怎忍分离;今夜就在星光下,我们密相誓愿,但愿生生世世,长为夫妇。”杨妃点头:“阿环同此誓言,双星为证。”玄宗大喜。后来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咏及此事:“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后人有诗讥刺玄宗溺宠偏爱、私心妄想:“皇后无端遭废斥,今生夫妇且乖张。如何妃子偏承宠,来世还期莫散场。”也有诗讥笑杨贵妃:“长生私语长成恨,空自盟心牛女前。若与三郎永配合,禄山密约岂无缘?”
玄宗自从与杨贵妃在长生殿立誓后,对她越发恩爱。这年秋九月,蓬莱宫中的柑橘结了果实。这种柑橘是开元年间江陵进贡的,味道极为甘美。玄宗命人将几颗种在蓬莱宫中,以往只开花不结果,有时甚至连花也不开,今年却忽然结了二百多颗,与江南及蜀中进贡的味道毫无差别。玄宗十分欣喜,亲自去查看,命人摘下赏赐给各位朝臣。
杨国忠率领众官上表祝贺,跪在金阶下。表文大致说:“天生的植物不会改变固有特性,旷古未有的事才称得上非常祥瑞。柑橘移植后南北异名,只因陛下德风正纪,天下统一。雨露均匀,遍布天地,草木有灵,凭借地气暗中相通,所以江外珍果在宫中结出佳实。绿蒂含霜,芳香流于绮殿;金衣灿烂,色彩丽于彤庭。臣等欣荷宠赐,无以为报,不胜景仰,谨此上表。”
玄宗看了表文大悦,下旨批答。柑橘中有一个是合欢的,左右呈上来,玄宗见了更喜,与杨贵妃互相把玩。玄宗说:“这果实早知人意,我与妃子同心一体,所以结出合欢果,我们共食以应吉祥。”于是催她同坐剖开,交口而食,还命画工绘制合欢柑橘图流传后世。杨国忠又献联词,称这是非常祥瑞,陛下应颁布恩诏庆贺。
玄宗听了杨国忠的阿谀之词,降旨因宫中出珍果祥瑞,赐百姓大酺(聚饮)。于是选吉日,率嫔妃及诸王登勤政楼,大张声乐,陈设百戏,任人观看,与民同乐。京城百姓士女聚集楼前,十分热闹。
教坊有个王大娘,擅长舞竿。她将一丈八尺长的大竹竿顶在头顶,竿上缀着一座木山,形如瀛洲方丈,让一个小儿手扶绛节在其中出入歌唱。王大娘顶竿旋舞不停,与小儿歌声节奏相应。玄宗及嫔妃诸王看了啧啧称奇。
当时有神童刘晏,九岁聪颖过人,被朝臣举荐入朝,任秘书省正字。这天玄宗召他在楼中侍宴,命王大娘舞竿,让刘晏作诗。刘晏应声吟道:“楼前百戏竞争新,惟有长竿妙入神。说说绮罗偏有力,犹嫌轻便更着人。”诗中暗含谐谑,众人赞叹。杨贵妃抱他坐膝上,亲自为他梳发。
梳完,玄宗拉他近前,握着他的手问:“你小小年纪任正字,正了多少字?”刘晏答:“其他字都正,只有‘朋’字未正。”这话说中朝臣结党难以纠正,暗合“朋”字偏而不正之意。玄宗连称善,说:“这孩子不仅聪慧,见识也异于常人,将来为官必有所成。”众人称贺,玄宗赐他牙笏锦袍,说:“我知你将来必能自立,不傍人门户。”
欢宴到傍晚,楼上挂起各色花灯,光彩夺目。玄宗正赏玩,楼下人声鼎沸,玄宗问原因,内侍奏说百姓争看花灯拥挤喧哗。玄宗想让官员弹压,刘晏奏道:“人已聚集众多,不可轻责,陛下与民同乐,不如让梨园乐工奏乐,百姓喜听新声,自然安静。”玄宗称善,命内侍传旨,随后梨园子弟锦衣花帽,持乐器到楼头。
高力士说乐工中李谟的羌笛最擅名,让他先吹一曲。李谟领旨,当楼吹奏,笛声响彻云霄,楼下众人都定睛侧耳,寂然无声。
说起李谟的笛艺为何如此精妙,因玄宗通晓音律,丝竹管弦无不精通,有时自制曲调,清浊疾徐自然合节奏。他不喜琴声,闻琴便换乐“解秽”,最爱羯鼓与笛,视为八音领袖。宫中私宴,玄宗常亲自击鼓或吹玉笛和乐,杨贵妃也善吹玉笛。
天宝初年二月,一次玄宗晨起梳妆完毕,宿雨初晴,内殿庭中柳杏将发芽。玄宗闲坐四顾,忽然起身说:“对此景物,怎能不‘判断’一番?”便命杨贵妃先吹玉笛,自己临轩击羯鼓,曲名《春光好》是玄宗自制。鼓音刚歇,庭前柳杏竟已叶舒花放,玄宗大喜,对嫔妃说:“这事可称我为‘天工’吧!”众人叩首称万岁。
又一日,玄宗在玉清宫昼寝,梦见几位仙女从天而降,容貌美丽,手持乐器歌舞,笛声尤为绝妙。仙女说:“这是神仙之乐《紫云回》,陛下通晓音律,可传授去。”玄宗醒来乐音犹在耳,便吹笛习之,尽得节奏。
过了两三天,月明之夜,玄宗与高力士换衣微行,在宫墙外大桥上看月,忽闻远处笛声嘹亮,正是《紫云回》。玄宗惊讶,这是梦中刚谱的新曲,从未传授他人,为何外间也有?便让高力士查访。
次日,高力士按笛声找到李家,召来吹笛少年。少年姓李名谟,说前两夜在桥上步月,闻宫中笛声新异,用心暗记,回家试吹。玄宗喜他聪慧知音,命为押班梨园之长,常伴左右。这正是“连昌宫词”所云“李谟压笛傍宫墙,悟得新翻数般曲”。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