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隋唐演义 第91到第95回
    第91回 延秋门君臣奔窜 马嵬驿兄妹伏诛

    自古以来,贤明的君主与贤德的妃后,无不谨言慎行、修养德行,保持勤俭,上合天意,下顺民心,因此能在祸患未起时防患于未然,在祸福转换之际转危为安,如此才能使四方无忧,万民安乐。反之,若在上者骄奢淫逸,不知敬天爱民,而奸恶庸劣之臣与那些依仗恩宠、作威作福、败坏节操的嫔妃外戚,只顾一己私利,不顾国家大事,就会导致天怒人怨,干戈四起,地方失守,社稷倾危。那些卖国权臣与蛊惑君心的小人固然终难逃诛戮,但万民已遭涂炭,天子也难免流亡。到那时再嗟叹追悔,又有何用!

    且说玄宗听信杨国忠之言,催逼哥舒翰出战,导致全军覆没,主帅被俘。潼关失陷后,河东、华阴、冯诩、上洛等地守将纷纷弃城而逃。唐朝制度规定,各边镇每三十里设一烟墩,每日黄昏放烟报平安,称为“平安火”。此时平安火已三夜未到,玄宗心中惶恐。忽有飞马连报,称哥舒翰兵败失地,贼兵乘胜进军,势不可挡。玄宗大惊,立即召集廷臣商议。

    杨国忠怕人埋怨他催战之过,反而先大声说:“哥舒翰本应早战,乘贼无备出击,只因战不及时,才让贼军生狡计,中了他们的圈套。”同平章事韦见素道:“轻敌致败,悔之莫及。如今之计,应速征各道兵马入援,再命大将督率京中新募丁壮守卫京城。”翰林承旨秦国桢道:“还需速令郭子仪、李光弼等急移兵马,抵御贼军入京之路。”杨国忠却只沉吟不语。玄宗问:“宰相意下如何?”杨国忠奏道:“征兵御贼、督兵守城固然重要,但潼关既陷,长安危殆,贼势正盛,渐逼京师,外兵未能迅速集结,远水难救近火。依臣之见,不如陛下暂幸西蜀,先保圣躬安稳,不受贼氛侵扰,再徐待外兵到来,方为万全之策。”

    玄宗尚未开言,翰林承旨秦国桢出班奏道:“逆贼犯上,虽一时猖獗,岂能敌天朝兵力?如今郭子仪、李光弼、颜真卿、张巡等屡战屡胜,又报东平太守吴王率义师多次大败贼军。听闻安禄山痛骂党羽严庄、高尚:‘你前日劝我反叛,说万无一失,如今我屡被官军逼迫,万全何在?’高、严二人无言以对,安禄山欲杀他们,被左右劝止。可见贼气已挫,不久将被剿灭。我军潼关之败,错在违背众议催战,非尽是哥舒翰之罪。若外兵云集,恢复可期,怎能因一败就想奔逃?陛下若行,京都谁守?难道不为宗庙社稷考虑吗?幸蜀之说,臣以为不可。”玄宗命在廷诸臣各抒己见,众人却唯唯诺诺,只回奏:“容臣等赴中书省共议良策再覆旨。”玄宗闷闷不悦,罢朝回宫。

    看官,你道杨国忠为何忽提幸蜀?原来他曾任剑南节度使,西川是他的熟路。前日一闻安禄山反叛,他就私派心腹在蜀中密营储蓄,以备急难,如今倡议幸蜀,实为图自己方便。当下杨国忠见众论不一,上意未决,心想:“前日天子欲亲征、欲禅位,多亏我姊妹劝止,今日幸蜀之计,也须她们去劝说才好。”于是乘间从便门到虢国夫人府中密议。此时虢国夫人正从宫中宴会出来,与韩国夫人各归私第,每家一队,身着五色衣,车仗仪从辉煌,相映如百花绽放,正下辇步入厅堂。恰好杨国忠慌慌张张赶来,连声道:“快走!快走!”虢国夫人忙问何事,杨国忠道:“潼关失守,贼兵将至,如今之计,唯有劝圣驾速幸蜀中。我们在彼有家业,可保富贵。无奈众论纷纭,圣意不决,须你姊妹急入宫与贵妃一同劝驾。若再迟延,贼信紧急,人心一变,我辈便成齑粉了!”

    虢国夫人闻言慌张,忙约韩国夫人一同入宫,见了杨妃,将杨国忠所言述了一遍。姊妹三人同见玄宗,力劝幸蜀,你一言我一语,继以涕泣,玄宗不得不从,遂密召杨国忠入宫共议。杨国忠又极言幸蜀之便,且说:“陛下若明言幸蜀,廷臣必多异议,延误事机,今宜虚下亲征之诏,一面竟起驾西行。”玄宗依言,下诏亲征,任命京兆尹魏方进为御史大夫兼置顿使,少尹崔光远为西京留守将军,命内官边令诚掌管宫门锁钥,又特命龙武将军陈元礼整饬护驾军士,给与钱帛,选闲厩马千余匹备用,一切都不让外人知道。当日玄宗秘密移驻北内。

    次日黎明,玄宗只与杨妃姊妹、皇太子及在宫中的皇子、妃主、皇孙、杨国忠、韦见素、魏方进、陈元礼及亲近宦官宫人出延秋门而去。临行时,玄宗想召梅妃江采苹同行,杨妃劝道:“车驾宜先发,余人可另日徐进。”玄宗又想遍召在京的王孙王妃同行,杨国忠道:“若如此,既延误时日,又让外人知晓,不如陛下先行,再降密旨召他们到行在。”于是玄宗启程,梅妃及在外的诸王孙妃主都未能随行。车驾出发后,人们还不知情。百官仍来上朝,宫门紧闭,仍闻漏声,三卫仪仗俨然。待宫门一开,宫人乱出,嫔妃奔窜,喧传圣驾不知去向,中外扰攘。秦国模、秦国桢料定玄宗必幸蜀,飞骑追随,其余官员士庶四出逃避,小民争入宫禁及官宦之家盗取财宝,甚至有骑驴上殿的。公子王孙一时无法逃避的,在路旁号泣,后来杜甫作《哀王孙》诗记此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且说玄宗仓猝西幸,驾过左藏,见许多军役手持草把伺候,玄宗停车询问,杨国忠奏道:“左藏积财甚多,一时无法运走,恐为贼所得,臣想尽焚之,不留给贼。”玄宗惨然道:“贼若无所获,必更苛求百姓,不如留此给他们,勿再困我百姓。”遂叱退军役,驱车前进。才过便桥,杨国忠就派人焚桥以防追敌,玄宗听闻后道:“百姓各欲避贼求生,为何绝其生路?”乃敕高力士率军士速去扑灭。后人说玄宗在患难奔走时仍有此二件美事,所以后来能归故乡,终享天年。

    玄宗车驾抵达咸阳望贤宫时,地方官员早已逃散,直到正午时分,众人仍未进食。有百姓献上粗米饭,里面混杂着麦豆,王孙贵族们纷纷用手捧着吃,很快就吃完了。玄宗给了百姓丰厚的报酬,好言抚慰,百姓大多失声痛哭,玄宗也泪如雨下。人群中有位白发老翁,名叫郭从谨,流着泪进言说:“安禄山包藏祸心早已不是一天了,当时有人到朝廷举报他谋反,陛下却往往将其杀害,这才让他的奸计得逞,导致陛下流亡至此。所以古代圣王务必广纳忠良,以增广见闻。还记得宋璟做宰相时,多次进献直言,天下得以安宁。然而近年来,大臣们都忌讳进言,只知阿谀奉承,因此宫外之事,陛下都无法知晓。我们这些草野之人,早就知道会有今天了。只是皇宫深邃,我们的心意无法上达,若不是事情到了这地步,又怎能面见陛下倾诉呢?”玄宗顿足叹息道:“这都是我不明智,后悔也来不及了。”他温言谢过并送走了郭从谨。随行的军士缺乏食物,玄宗便允许他们分散到各个村庄寻找食物。当晚,众人住在金城馆驿,条件十分简陋。

    第二天,车驾来到马嵬驿,将士们饥饿疲惫,心中满是愤怒。恰逢河源军使王思礼从潼关逃来,玄宗这才得知哥舒翰被俘。于是任命王思礼为河西陇右节度使,让他立即前往军镇收集散兵,等候向东征讨。王思礼临行前,秘密对陈元礼说:“杨国忠引发祸乱,罪大恶极,人人都痛恨他。我曾劝哥舒翰将军上表请求杀了他,可惜他不听我的话。如今将军为何不杀了这个奸贼,以顺应民心呢?”陈元礼说:“我正有这个想法。”于是他与东宫内侍李辅国商议,正打算秘密禀报太子。恰巧有二十多位吐蕃使者,因为前来商议和好之事,跟随车驾同行。这一天,他们拦在杨国忠的马前,诉说没有食物。杨国忠还没来得及回答,陈元礼就大声喊道:“杨国忠与吐蕃使者勾结谋反,我们为何不杀了这个反贼!”于是众军一起鼓噪起来。杨国忠大惊失色,急忙策马逃跑。众军蜂拥而上,乱刀齐下,很快就将他砍倒,分割了他的肢体,片刻之间就把他分食殆尽。军士们用长枪挑着他的头颅挂在驿门外,还杀了他的儿子户部侍郎杨暄。

    杨国忠刚被杀,恰巧韩国夫人乘车到来,众军一起上前,也将韩国夫人砍死。虢国夫人与其子裴徽以及杨国忠的妻子孩子,都逃到了陈仓,被县令薛景仙率领吏民追捕,也都被诛杀。

    玄宗当天听说杨国忠被众军杀死,急忙走出驿门,用好言安慰众军,让他们各自归队。但众军只是喧闹不止,围住驿门不散。玄宗传问:“你们为何还不散去?”众军哗然道:“反贼虽然被杀,但贼根还在,我们怎么敢散去?”陈元礼上奏说:“众人的意思是,杨国忠已经被诛杀,贵妃不应该再侍奉陛下,等候陛下圣断。”玄宗惊讶失色道:“妃子深居宫中,杨国忠即便谋反,与她有什么关系?”高力士上奏说:“贵妃确实没有罪,但众将士已经杀了杨国忠,而贵妃还在陛下身边,他们怎么能安心呢?希望陛下深思,将士们安心了,陛下的安全才能得到保障。”玄宗默默点头,转身回驿,不忍心进入行宫,只在驿旁的小巷中,倚着拐杖垂首而立。京兆司录韦愕,即韦见素的儿子,当时正侍立在一旁,于是跪奏道:“众怒难犯,安危就在片刻之间,希望陛下割舍恩情,忍受悲痛,以安定国家。”

    玄宗这才步入行宫,见到贵妃,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抚摸着她哭泣,门外的喧哗声越来越大。高力士说:“事情需要尽快决断。”玄宗拉着贵妃,走到驿道北墙口,大哭道:“妃子,我和你从此永别了!”杨妃也哭泣着说:“愿陛下保重,我罪孽深重,死而无憾,请允许我礼佛后再死。”玄宗哭道:“愿借助佛力,让妃子在善地投生。”他回头对高力士说:“你可以把她引到佛堂,好好处置。”说完,大哭着进入行宫。杨妃上佛堂礼佛完毕,高力士奉上罗巾,催促她在佛堂前的一棵果树下自缢,杨妃时年三十八岁,这一年是天宝十五载六月。

    杨妃死后,高力士立即走出驿门,对众人宣布说:“妃子杨氏,已经奉圣旨赐死了!”众军还不肯相信,高力士奉玄宗之命将杨妃的尸体用绣衾覆盖在榻上,放在驿庭中,命令陈元礼率领众军将进去查看。陈元礼揭开半边被子,抬起杨妃的头给众人看,于是众人才知道她确实死了,都脱下铠甲,放下武器,叩首高呼万岁后退出。玄宗命令高力士迅速准备棺椁收殓,草草将她葬在西郊之外、道北的土坎下。刚安葬完毕,恰好南方进献荔枝的人到来。玄宗触物思人,放声大哭,立即命人用荔枝在杨妃墓前祭奠。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