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隋唐演义 第96到第100回
    第96回 拚百口郭令公报恩 复两京广平王奏绩

    从来能施恩者,未必望报,而能图报者,方不负恩。战国时的侯生,对信陵君说得好,道是:“公子有德于人,愿公子忘之;人有德于公子,愿公子无忘之,无忘之者,必思有以报之也。” 孔子曰:“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夫报德不曰以直,而曰以德者,报德与报怨不同,报怨不可过刻,以直足矣。且怨有当报者,有不当报者,有时以报为报,有时以不报为报,皆所谓直也。若夫德是必要报的,不可不厚报的,说不得个他如此来,我亦当如此答。一饭之恩,报以千金,岂是掂斤估两的事?我当危困之时,那人肯挺身相救,即时迫于事势,救我不成,他这段美意,也须终身衔感。况实能脱我于患难之中,真个生死而肉骨,我到后来建功立业,皆此人之赐。此等大恩,便舍身排家以报之,诚不为过。推此报恩之念,其于君臣之间,虽不可与论报施。然人臣匡君定国,勘乱扶危,成盖世之奇勋,总也是不忘君恩,勉图报效而已。却说肃宗自灵武即位后,即令郭子仪为武部尚书,灵武长史李光弼为户部尚书、北都留守并同平章事。又特遣使征召李泌。那李泌字长源,京兆人氏,生而颖异,身有仙骨。幼时常闻空中有仙乐来相迎,其身飘飘欲举,家人共相抱持。后来每闻音乐,家人即捣蒜向空泼洒,自此音乐渐绝。至七岁,便能吟诗作赋,更聪慧异常。

    上皇开元年间、下诏召集京中能谈佛老者,互相议论。有一童子姓员名亻叔,年方十岁,与众问答,词辨无穷,上皇嘉叹,因问员椒:“外边还有与你一般聪慧的童子么?” 原来员椒乃是李泌的姑娘所生,与李泌为中表兄弟,当下便奏说:“臣母舅之子李泌,小臣三岁,而聪慧胜臣十倍。” 上皇即遣中使召之,李泌应召而至,朝拜之际,礼仪娴雅。其时上皇方与燕国公张说弈棋,遂命张说出题试之。张说使赋方圆动静。李泌请言其略,以便措辞。张说指着案上棋枰说道:

    方着棋局,圆着棋子,动若棋生,静若棋死。

    说罢,张说还恐他年太幼,未能即解,又对他说道:“此是我借棋以为方圆动静之喻,汝自赋方圆动静四字,不可泥棋为说也。” 李泌道:“这晓得。” 即信口答道:

    方若行义,圆若用智,动若骋才,静若得意。

    张说听了,大为惊异道:“此吾小友也!” 因起身拜贺朝廷得此神童。正是:

    堪使老臣称小友,共夸圣主得神童。

    上皇厚加赐赉,命于翰林院读书。及长,欲授以官职,李泌再三辞谢。乃赐与太子为布衣交,太子甚相敬爱。李林甫、杨国忠都忌之,李泌因遂告归,隐居颖阳。至是肃宗思念旧交,遣使征至行在,待以宾礼,出则联骑,寝则对榻,事无大小,皆与商酌。欲命为右相,李泌固辞,只以白衣随驾。

    一日,肃宗与李泌并马而出,巡视军营。军士们窃相指道:“黄衣的是圣人,白衣的是山人。” 肃宗微闻此语,因谓李泌道:“艰难之际,不敢以官职相屈,但且衣紫,以绝群疑。” 遂出紫袍赐之,李泌只得拜受,肃宗即令左右为之换服。李泌换服讫,正欲谢恩,肃宗笑道:“且住,卿既服此,岂可无称?” 乃于袖中取出敕书一道,以李泌为参谋军国元帅府行军长史,李泌犹固辞,肃宗道:“朕非敢相屈,期共济艰难耳。候贼平,任行高志。” 李泌拜受命。肃宗欲以建宁王亻炎为大元帅,李泌道:“建宁王杲堪作元帅,然广平王居长;若建宁王功成,岂可使广平王为吴泰伯?” 肃宗道:“广平王系家嗣,何必以元帅为重?” 李泌道:“广平王未正位东宫,今艰难之际,人心所属在于元帅,若建宁大功既成,陛下即欲不以为储贰,彼同立功者,其肯已乎?太宗、上皇即其事也。” 肃宗点头道:“卿言良是,朕当思之。” 李泌退朝,建宁王迎谢道:“顷传闻奏对之言,正合吾心,吾受其赐矣。” 李泌道:“殿下孝友如此,真国家之福也。” 于是肃宗以广平王亻叔为天下兵马大元帅,郭子仪、李光弼等所部之军,俱属统率。

    时李光弼驻防太原,其麾下精兵俱调往朔方,在太原者仅万人。贼将史思明等共引兵十余万人来攻城,诸将皆议修城以待之。光弼道:“太原城周四十里,修之非易,贼垂至与兴役,是未见敌而先自困也。” 乃令士卒于城外凿濠以自固,掘坑堑数千,及贼攻城于外,光弼即令以坑堑中掘出的泥土,增垒于内,为守御。贼围攻月余,无隙可乘。光弼访得钱冶内有铸钱的佣工兄弟三人,善穿地道,以重赏购之,使率其伙伴,掘地道以俟贼。有贼将于城下仰面侮骂城上人。光弼即遣人从地道拽其足而入,缚至城上轿之,自此贼行动必低头视地。光弼又作大炮,飞巨石,每一发必击死几十人,贼乃退营于数十步外。光弼遣使诈称城中粮尽,与贼相约刻期出降。史思明信以为真,不复为备。光弼暗使人穿地道,直至贼营,支之以木。至期使二千余人,走马出城,恰像要去投降的一般。贼方瞻望喜跃,忽然营中地陷,压死者无数,贼众惊乱,官军鼓噪而出,斩杀万计。史思明乃引众纷纷遁去。光弼上表奏捷。广平王正以太原要地被围,欲遣兵往救,因得捷报而止。郭于仆以河东居两京之间,得河东而后两京可图。时贼将崔乾佑守河东,郭子仪密使人入河东,与唐宫陷于贼中者,约为内应,内外夹攻。崔乾佑不能抵敌,弃城而逃,子议引兵追击,斩杀其众,乾佑仅以身免。河东遂平。正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从来郭李称名将,战守今朝各奏功。

    肃宗任命郭子仪为天下兵马副元帅,正筹划收复东西两京,忽然接到奏报,说永王李璘在江陵起兵反叛,擅自称帝。原来永王李璘出镇江陵后,自恃地方富庶强盛,态度傲慢,对朝廷不够恭敬。当他听说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便与部下将领、属官等人私下商议,认为太子既然仓促之间自立为帝,自己也可以占据江表地区,独自在一方称帝。正在谋划起兵之事时,肃宗厌恶他的傲慢,下诏书让他罢去镇帅之职返回蜀地,永王竟然不奉诏命,至此举兵反叛,自称皇帝。

    永王想要招纳有名望的士人,来获取民众的拥戴。他听说李白退居在庐山,那里距离江陵不远,就派使者去征召李白。李白推辞,不肯应召前往。永王便派人等候他外出时,在路上拦劫,把他劫持到江陵。永王想要授予李白官职,李白坚决拒绝,不肯接受。永王不能使他屈服,只好把他软禁起来,不让他返回庐山。

    肃宗听说永王作乱,一方面上表奏闻上皇,另一方面派遣淮南节度使高适、副使李成式,共同领兵前往征讨。当时内监李辅国暗中依附宫中,张良娣专权用事。那投降叛军的内监边令诚,因为被叛军猜忌,就从叛军那里逃到肃宗的行在,依托李辅国图谋重新得到任用。李泌进言说:“边令诚作为宦官,蒙受皇恩被委以重任,在外掌管兵权,在内掌管宫禁,可是叛军一到就投降了,并且把宫城的钥匙交给叛军,如此叛逆行为,罪不容诛!” 肃宗于是下令将边令诚斩首,以此警示那些投降叛军的人。

    于是李辅国上奏说:“原任翰林学士李白,现在是叛逆藩王永王李璘的主谋,应该下诏让刑官将他列入叛党名单,等事情平定之后,按照法律治罪。” 你知道李辅国为什么突然有这样的奏请吗?只因为李白当初在朝的时候,放浪形骸,寄情诗酒,品格高尚,完全不把这些宦官放在眼里,所以这些人都不喜欢他。如今李辅国趁机弹劾上奏,一来是出于私怨,二来是迎合朝廷公开诛杀叛党的心意,三来是怨恨李泌奏请斩杀了边令诚。他现在弹劾李白,是想表明那些文人名士,即使受过皇恩宠爱,也不免会追随叛逆,不要只是说宦官不好。

    当时肃宗批准了他的奏请,传旨给司法部门。这很快惊动了郭子仪,他心想:“当年李白救过我的性命,大恩还没有报答,今天怎么能坐视不理?” 于是连夜起草表章,第二天就跪在宫殿前上奏。表章的大致内容是说:“臣看到原任词臣李白,过去蒙受皇恩知遇,原本将要被破格提拔任用,他却竟然辞去荣耀归隐,在庐山高卧,从这一点就可以知道他的为人。如今不幸被叛逆藩王逼迫,臣听说他起初拒绝应聘,接着就被劫持,叛军多次授予他伪职,他都坚决不肯接受,虽然身体被囚禁,但是志向却没有丝毫改变;可是议论的人就说他是叛人的主谋,这也太过分了。臣请求用全家百口人的性命来担保他没有其他企图。李白过去对臣有恩,但是臣不敢因为私人恩情就来游说。等事情平定之后,会有大家都能看到的证据可以用来佐证。如果不像臣所说的那样,臣和全家百口人甘愿接受国家法律的制裁。”

    肃宗看了表章,命令司法部门备案,等到事情平定之后再考察清楚做出决定。后来永王李璘兵败自杀,当地的官府拘禁了追随叛逆的人,等候圣旨处决,李白也被囚禁在浔阳的监狱里。朝廷因为郭子仪曾经为他担保求救,特地派遣官员调查核实。官员回奏说李白是被逼迫胁迫的,和主动追随叛逆的人不同,罪行应该减轻。皇帝下旨将李白长期流放到夜郎,其余追随叛逆的人,全部处死。到了乾元年间,皇帝下诏大赦天下,李白才得以放归,他行至当涂县界,在船上对着月亮饮酒,大醉之后,想要捉取水中的月影,结果堕水而死。当时江畔的人们,恍惚间看见李白乘着鲸鱼升天而去,这是后话了。

    此事暂且表过不提。且说肃宗既然让广平王担任元帅,就想要立他为太子。李泌说:“陛下在灵武即位,只是因为军事形势紧迫,急需处理罢了。如果要立太子,应该向上皇请示,不然后世怎么能知道陛下是出于不得已的心意呢?” 广平王也因此推辞说:“陛下还没有在早晚侍奉上皇,臣怎么敢担当储君之位呢?” 肃宗因此暂时停止了立储的事情。

    建宁王私下对李泌说:“我兄弟都被李辅国、张良娣所忌恨,这两个人内外勾结做坏事,我应当早点除掉这一祸害。” 李泌说:“这不是臣子应该听的话,暂且放下不要谈论。” 建宁王没有听从,多次在肃宗面前,直言不讳地陈述这两个人的许多罪恶。于是这两个人就互相进谗言诬陷建宁王,诬告建宁王想要谋害广平王,急于夺取储君之位,激怒了肃宗,肃宗立即传下圣旨,赐建宁王自杀。李泌想要进谏阻止,已经来不及了。可惜一个贤能的王子,被谗言害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