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龙图公案 第21到30
    第二十一则裁缝选官

    话说山东有个监生,名叫彭应凤,他带着妻子许氏上京等候选官,来到西华门后,在王婆开的店里住了下来。没想到离选期还有半年,他们想回家,却因为路途遥远,手中又没钱,只能在店里等着。许氏每天在楼上刺绣枕头、花鞋,卖掉后换钱来维持生计。

    当时,浙江有个举人叫姚弘禹,住在褚家楼,和王婆的店隔街相对。他看见许氏容貌美得像桃花一样,就去拜访王婆,问道:“那位娘子是哪里人?”王婆回答说:“是彭监生的妻子。”姚弘禹说:“我想和她见一面,不知道王婆能不能帮忙?”王婆知道姚弘禹的心思,就心生一计,说:“何止是见面,现在彭监生没钱用,愿意把妻子卖掉。”姚弘禹说:“如果是这样,就全听王婆安排,我没问题。”说完就告别了。

    王婆想到彭监生现在没有路费,还欠着房钱,就上楼去看许氏,见他们夫妇正坐在一起。王婆对彭应凤说:“彭官人,你也去午门外帮人写写榜文,找点活计做。”许氏也说:“婆婆说得对,你去吧。”彭应凤听了,就带上一支笔,去午门找写字的活。

    他刚到午门,就被钦天监出来的一个校尉拉住,问:“你会写字吗?”然后把他带到钦天监见李公公。李公公让他在东廊抄写表章。晚上,彭应凤回店对王婆和许氏说:“多亏王婆指点,我在钦天监李公公的衙门里找到写字的活了。”许氏说:“现在好了,你要用心做。”王婆听了,暗自高兴,就对彭应凤说:“彭官人,李公公喜欢勤奋谨慎的人,你明天就去他家写字,一个月别出来,他自然会敬重你,以后选官他也会帮你。娘子在我这里,你不用担心。”彭应凤果然听了她的话,带着儿子去了李公公那里,一直没回店里。

    王婆趁机到姚弘禹住处,说彭监生要卖妻子的事。姚弘禹听了非常高兴,问王婆需要多少聘礼。王婆说:“一百两。”姚弘禹就给了王婆七十两银子作为聘礼,又给了十两谢礼。王婆问:“姚相公现在做什么官了?”姚弘禹说:“陈留知县。”王婆说:“彭官人说等相公的行李装船时,他会派轿子把人送到船边。”姚弘禹说:“我马上启程,到张家湾的船上等。”

    王婆雇了轿子,回去对许氏说:“娘子,彭官人在李公公衙门里住得很好,现在派轿子在门外接你过去一起住。”许氏信以为真,收拾好行李上了轿,王婆把她送到张家湾的船上。许氏下轿后,看到是官船来接她,就问王婆:“彭官人接我去钦天监,怎么到这里来了?”王婆说:“实话告诉你吧,彭官人因为穷,怕耽误了你,所以把你嫁给姚相公了。姚相公现在是陈留知县,又没有前妻,你今天就能做知县夫人,这不是很好吗?彭官人还有八十两婚书在这里,你看看。”许氏看了,低头不说话,只好跟着姚知县去上任了。

    一个月后,彭应凤从李公公那里出来,没看到许氏,就问王婆。王婆却大声喊冤:“你那天派人抬轿子把她接走了,现在想骗我家的钱,假装说没看到娘子来骗我!”说完就去五城兵马司告状。彭应凤因为身上没钱,只能含着泪告别王婆离开。

    又过了半年,彭应凤没什么依靠,就学了裁缝。一天,吏部邓郎中家叫裁缝做衣服,正好遇到彭应凤,他就进府做了半天衣服。邓郎中家的小仆进才递出两个馒头给裁缝当点心,彭应凤因为儿子睡得正香,就把馒头留下,等他醒来吃。进才问:“师傅,你怎么不吃馒头?”彭应凤流着泪把之前的遭遇告诉了进才:“我留着给儿子充饥。”

    进才回府把这事告诉了夫人。邓郎中也是山东人,夫人听了后,让进才把裁缝叫到屏帘外,详细询问情况。彭应凤又把妻子被拐的苦情哭诉了一遍。夫人说:“监生你别做衣服了,就在衙里住下,等相公回来,我跟他说你的事,让他帮你选官。”

    不久,邓郎中回府,夫人对他说:“相公,今天的裁缝不是普通人,他是山东来听选的监生,因为妻子被拐,没钱回家,才学手艺谋生,您看在同乡的情分上,帮他一把吧。”邓郎中把彭应凤叫来,问:“你既然是监生,把文引拿来看看。”彭应凤从胸前口袋里拿出文引,邓郎中看了后,确认是真的,就说:“你的选期在明年四月,你明天写一份告远方的状词,我就能帮你选官了。”

    彭应凤非常高兴,写了状词送到吏部。邓郎中随即任命他为陈留县县丞。彭应凤领了委任状,到王婆家辞行。王婆问:“彭相公恭喜啊,现在选了哪里的官职?”彭应凤说:“陈留县县丞。”王婆听了,心里惶恐不安,假装热情地说:“相公在我家住了好几年,我怠慢你了。现在我找了一件青布衣给你穿,还把五色绢片编在你儿子头上的发髻里。相公什么时候启程?”彭应凤说:“明天就走。”说完就告别离开了。

    王婆叫来亲弟弟王明一,说:“之前彭监生得官,邓郎中托他带五百两金子回家,你快去杀了他,把人头拿来给我看。劫来的银子,你拿两份,我拿一份。”王明一答应了,连夜赶到临清,追上彭应凤,喊道:“汉子休走!”拔刀就砍。奇怪的是,刀却向后砍去,王明一觉得不对劲,问:“你这汉子,在京城得罪了什么人吗?”彭应凤哭着把王婆的事告诉了他。王明一也把王婆要杀他的事说了,然后割下孩子头发上的发髻,彭应凤又把王婆送的衣服给了他,就离开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王明一回来对王婆说:“彭监生被我杀了,这是发髻和衣服做证。”王婆看了,高兴地说:“祸根终于除掉了!”

    彭应凤到陈留上任几个月后,他的儿子在外面玩,跑到了姚知县的衙门里。姚知县的夫人(也就是许氏)看到孩子,心想:这孩子和我生的一样,怎么会在这里?正好姚弘禹安排宴席,请两位官长相聚,许氏在屏风后偷看,果然是丈夫彭应凤,她立刻跑了出来。

    彭应凤看到许氏,两人相拥大哭,各自诉说了原因。姚知县吓得说不出话来。夫妇二人回到县衙,母子终于团圆。

    彭应凤向开封府告状,包公大怒,上奏朝廷,判姚知县充军到武林卫,又派张龙、赵虎去京城西华门捉拿王婆。王婆被抓到后,先打了一百大板,然后拷问,她如实招供,最后被押往法场斩首。大家知道这件事后,都觉得非常痛快。

    第二十二则厨子做酒

    话说包公在陈州完成赈济饥民的事务后,忽然有守门的公吏进来禀报,说外面有一位妇人,左手抱着一个小孩子,右手拿着一张状纸,悲悲切切地称自己含冤。包公听了后说:“我如今到这里,不只是为了赈济这一件事,正打算体察民情,不要阻拦,让她进来。”公吏随即出去,领着那妇人跪在阶下。

    包公于是出案查看那妇人,她虽然面带凄惨之色,但实则是个美丽佳人。包公问:“你有什么事来告状?”那妇人说:“我家离城五里,地名叫莲塘。我姓吴,嫁给张家,丈夫名叫张虚,很懂诗书。近来因为结交了城中孙都监的儿子,名叫孙仰,往来久了,便以为是知己之交。有一天,我丈夫因为去远处探亲,孙仰来到我家,我念及丈夫受他关照,便亲自出来接待。没想到孙公子起了不良之心,用言语调戏我,当时就被我呵斥走了。过了一两天,丈夫回来,我把孙某的不良意图告诉了丈夫,于是劝他与孙某绝交。

    丈夫是读书人,听了我的话后发怒,想要见孙公子,要和他理论。我又考虑到孙某是官家之子,又有势力,我们奈何不了他,从此便只是不再理睬他罢了。从那以后,丈夫就断绝了和他的往来。过了一个月,到了九月重阳节,孙某派家人请我丈夫到开元寺中饮酒,哄骗说有事情要商议。到了晚上丈夫才回来,刚进门就喊腹痛,我扶他进房,他面色变青,鼻孔流血。他对我说:‘今天孙某请我,一定是中了毒。’拖延到三更,丈夫就死了。没过一个月,孙某派媒人重重贿赂我的叔父,要强娶我。我想要向本府告状,他又叫人在四处拦截,说我如果不肯嫁给他,就让我死无葬身之地。昨天听说大人来这里赈济,特意来诉说。”

    包公听了后,问道:“你家还有什么人?”吴氏说:“还有七十二岁的婆婆在家,我只生下这个两岁的孩儿。”包公收了状子,让吴氏在外面的亲戚处等候。然后秘密召见当坊里甲,问道:“孙都监为人怎么样?”里甲回答说:“大人不问,小里甲也不敢说。孙都监专门害人,只要是他喜欢的就会被他夺去。就是本地的官府也让他三分。”包公又问:“他儿子的行事如何?”里甲说:“孙某倚仗父亲的权势,近日侵占了开元寺肥沃的田地一顷,时常带妓女到寺中取乐饮酒,在乡村横行霸道,奸宿农家妇女,哪一个敢不顺从他?寺中的僧人对他恨之入骨,只是奈何不了他。”

    包公听了,叹息了很久,退入后堂,心生一计。第二天,包公扮成一个公差的模样,从后门出去,秘密前往开元寺游玩。正走到方丈室,忽然有人报孙公子要来饮酒,大家都要回避。包公听了心中暗喜,正打算追查这个人,却好他来到这里。包公立即躲到佛殿后,从窗缝里看,只见孙某骑着一匹白马,带着几个小厮、几个军人、两个城中出名的妓女,还有一个心腹随侍厨子。孙某走到廊下,下了马,和众人一起进入方丈室,坐在圆椅上,寺中的几个老僧都来拜见。不一会儿,军人抬过一席酒,排列的食物十分丰盛,两个妓女陪坐歌唱服侍,那孙某昂首挺胸,得意洋洋,料想在西京权势高的只有自己一人。

    包公看见后,怒火中烧,怎么能忍得住!忽然一个老僧从廊下经过,看见包公在佛殿后,便问:“客人是谁?”包公说:“我是本府听候差遣的,明天府中要请包大尹,让我来叫厨子去做酒。我正不知道厨子的名姓和住处。”老僧说:“这个厨子姓谢,住在孙都监门首。如今府中让此人去做酒,好没道理。”包公问:“这个厨子有什么缘故?”老僧说:“我不说你怎么会知道。前日孙公子同张秀才在本寺饮酒,就是这个厨子服侍的,等回去后听说张秀才第二天就死了。包老爷是个好官,如果叫此人去,倘若服侍不周,有这样的失误,本府该怎么办?”包公听了,立即抽身出了开元寺,回到衙中。

    第二天,包公派李虎径直前往孙都监门首,提那谢厨子到阶下。包公说:“有人告你用毒药害了张秀才,从实招来,饶你的罪。”谢厨子起初不肯承认,等到用长枷把他收下狱中,狱卒审问,谢厨子想要洗清自己的罪名,只得招认了用毒害死张某的情由,都是由孙某指使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