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回妖僧感摄善王钱
断曰:
妖邪作祟终被诛,七圣法术显神奇。
包公决断山门事,万代流传清名立。
东京城的善王太尉是朝中显贵。一日,他在后花园的四望亭上饮酒赏花,左右侍从表演杂剧劝酒。正酣饮时,忽听一声响,众人只见一个弹子飞入花园。那弹子如碾线般转了几圈,竟变成一个和尚,身披烈火袈裟,耳坠金环。太尉与众人见状大惊,太尉知其非凡,便问:“圣僧为何至此?”和尚道:“贫僧是代州雁门县五台山文殊院的行脚僧,听闻太尉素来行善,特来化缘三千贯钱修建山门。”
太尉心想:“此僧定非常人。”于是令左右设斋款待,和尚竟将斋食一扫而空。太尉惊讶许久,说:“我愿舍这三千贯钱,只是你如何带走?”和尚道:“贫僧自有办法。”太尉唤掌库人取来三千贯钱交给和尚,只见和尚从袖中取出一卷经卷抛向空中,顷刻间经上涌下众多行者,转眼将三千贯钱搬得无影无踪。和尚随即告辞,称要返回五台山,太尉送他出花园,暗自欣喜这善款未落空。
次日早朝,太尉在待漏厅遇见开封府包待制,闲聊中提及昨日施钱给五台山和尚之事。包拯听罢暗想:“世间岂有此等怪事?”便记在心上。退朝后,包拯升厅唤来温殿直,吩咐道:“近日郑州知府被妖人所杀,缉拿未获。今早听太尉所言,想必那和尚就是妖人,速差你在城内城外缉捕!”温殿直领命回家,心中忧虑,其心腹冉贵机警,问明缘由后说:“您有许多公人,何不分头缉访?”温殿直依言分派公人满城搜查。
温殿直与冉贵行至相国寺前,见众人围着看把戏——正是京城有名的杜七圣在施法。他将小孩装在板凳上,念咒后“宰剥”小孩,讨得赏钱后再将其救醒,众人喝彩连连。此时那和尚也在围观,为掩盖杜七圣的法术,他先念咒收走小孩魂魄,转身到对门店里吃面,用碟子盖住魂魄。杜七圣收了赏钱欲救小孩时,却怎么也安不上头,慌忙告众人:“哪位收了孩儿魂魄,望乞归还!”此时小孩头仍安不上,杜七圣怒从袖中取出葫芦子撒在地下,喷水后葫芦抽藤、开花、结果,他摘下葫芦一刀剁下,那和尚正在楼上吃面,头忽落地上!和尚忙摸头安回颈上,惊道:“几乎忘了那孩儿!”忙揭开碟子还了魂魄,杜七圣这才救回小孩。
人丛中有人传告,对门楼上和尚头落地竟能安回,法术更胜杜七圣。冉贵听闻,忙告温殿直,二人抢入面店捉妖僧,不想和尚用手一指,满店皆是和尚,真假难辨,竟被他逃脱。温殿直无奈回报,包拯遂出榜:“捉得弹子和尚者赏钱一千贯。”卖青果的李二夫妇得知妖僧住在隔壁,为领赏前来报信。温殿直领人赶去,正遇和尚醉归,当场绑缚解往府衙。包拯令用长枷监禁勘问。
次日狱司来报,和尚竟携枷逃脱,四下无影。正惊疑间,公吏禀称妖僧在街上拍掌而笑。包拯差赵霸领人追捕,见和尚躲入相国寺,遍搜不见。忽听佛殿泥塑八臂哪吒叫道:“我在这里!”赵霸欲打倒塑像,得道僧劝道:“待我祷告三宝,妖僧自出。”祷告后,妖僧果然走出寺门,众人追至河边,见他跳入河中消失。包拯赏李二夫妇一千贯,二人用赏钱做本成了富家。
一日,弹子和尚到李二家化缘,李二惊道:“包太尹正捉你,你还敢来!”欲去告发。和尚怒道:“你靠我才成家,竟敢无理!”口吹狂风,将李二卷上相国寺门首幡竿。李二妻告至包拯处,包拯不信,乘轿查看,果见妖僧立于竿上笑道:“贫僧只化太尉钱,不敢冒犯太尹,乞恕罪!”言罢将李二丢下竿摔死。包拯怒令射箭,却皆不中。忽有道士献计,让用狗羊污血蘸箭射之,果然射中,和尚浑身是血跌落,被公人捉住。
包拯道:“此妖不可留,即刻处决!”温殿直押至市心,和尚讨酒一碗,呷一口喷向空中,化作黑气罩住法场,趁机断索逃脱。温殿直大惊回禀,包拯遂上奏朝廷。后来这和尚参与王则谋反,被官军擒获,斩于东京市,妖患方息。
第四十二回屠夫谋黄妇首饰
断云:
凶徒结伙成祸患,包公断案如青天。
审出案情众人服,街巷儿童乐安然。
话说包拯任韶庆太守时,离城三十里有个宝石村,这里人口密集,其中黄孙长者家境富裕,有很多田园,祖上一直以务农为生。长者有两个儿子,长子叫黄善,次子叫黄慈。黄善娶了城中陈许的女儿琼娘为妻。
琼娘性格十分温柔,自从嫁入黄家门后,侍奉公婆非常恭顺和睦,所以全家上下没有不喜欢她的。嫁过来不到一年,一天,陈家派小仆进安来告诉琼娘:“老官人从庄园回来后偶然染了重病,让你回去照顾他几天。”
琼娘听说父亲生病了,怎么能放心得下?她让进安去厨房吃饭,然后对丈夫说:“我父亲病了,让人叫我回去照顾,你和公婆说一声,我马上就要走。”黄善说:“眼下正是收割的时候,工人都忙不过来,你先等几天再去也不迟。”琼娘说:“我父亲病在床上,盼着我回去,度日如年,怎么能等呢?”黄善一心想阻止她,就是不让她去。琼娘见丈夫阻止自己,心里闷闷不乐。到了晚上她心想:“我父亲只生了我一个女儿,又没有其他兄弟可以依靠,倘若有什么不测,后悔都来不及。不如不告诉他,悄悄和进安回去。等他知道的时候,料想也不会有什么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第二天清晨,黄善早早起来去督促工人收稻子,琼娘起来梳妆完毕,吩咐进安打开后门出去。琼娘在前走,进安在后面跟着,当时天色还早,两人走了几里路,来到芝林,只见雾气弥漫,对面都看不见人。进安说:“太阳还没出来,露水又很重,不如到林子里躲一躲,等露水散去再走。”
琼娘是个机警的女子,她说:“这里道路偏僻,恐怕突然遇到人不方便,我们到前面的亭子里去歇着吧。”进安听从了她的建议。两人正走着,忽然前面来了三个屠夫,他们要去买猪,也赶早来到这里,正好遇见了琼娘和进安。琼娘头上戴的银首饰很多,其中有个姓张的屠夫最凶狠,他私下对两个伙伴说:“这个娘子想必是要进城探亲,只有一个小厮跟着,不如把她戴的首饰抢过来分了,胜过做几天活计。”一个姓刘的屠夫也说:“这话很对。我上前去抓住那个小厮,张兄去把女子的眼睛捂住,吴兄去抢首饰。”琼娘想把首饰藏在袖子里,却被吴九伸手进袖中去夺。琼娘紧紧抱住,哪里肯放手。姓张的屠夫担心遇到人不好办,拔出一把宰猪刀,将琼娘的左手砍下。琼娘忍痛跌倒在地,三人把她的首饰全部抢走了。进安上前来看时,琼娘已经不省人事,满身是血,他连忙返回黄家报信。
当时黄善正和佣工吃饭,听到这个消息,大惊失色地说:“不听我的话,遭此毒手。”他急忙叫了三四个人抬来轿子,来到芝林。琼娘稍微苏醒了一些,黄善把她抱入轿中,抬回家后一看,她左手被刀伤的地方,手掌几乎要掉下来了。黄善一边吩咐家人请医生救治琼娘,一边写了状子带着进安到府衙向包拯哭诉。
包拯看了状子,发现上面没有贼人的姓名,就问进安:“你认得抢劫的人吗?”进安说:“面貌没认清他们,只觉得他们像买猪的屠夫模样。”包拯说:“我想贼人不会跑远,估计还没进城。”他吩咐黄善去取来琼娘那件血染的短衫,并且不让外人知道。然后叫来值堂公皂黄胜,让他带着一个生面孔的人,吩咐道:“你把这件短衫穿上,到城中各条街巷去喊叫,就说:‘今早经过芝林,遇见三个屠户被抢劫,一个屠夫因为和贼搏斗,被杀死在林中,另外两个伙伴各自逃走了。’”
黄胜依照吩咐,带着一个生面孔的客人,穿着染血的短衫,在全城各处喊叫。走到东巷口张蛮家门口时,张蛮的妻子阿朱听到了,连忙走出门来问道:“我丈夫一大早就出去买猪了,不知道和哪个伙伴一起去的,也没人问个清楚。”黄胜听见了,就在对面的酒店里等着。张屠将近午后才回来,被黄胜上前一把抓住,押来见包拯。包拯随即下令搜查,果然搜出几件银首饰。包拯说:“你说出一同去的伙伴,就饶了你的罪。”张蛮只得供出了吴、刘两个屠夫。包拯立刻派黄胜、李宝分头去捉拿。不多时,吴、刘两个屠夫正好回来,被黄胜、李宝没等他们进门就捉拿回来见包拯。刘、吴起初不知道官府捉他们的原因,等到看见张蛮跪在厅下,惊得哑口无言。包拯也下令搜查,搜出他们各自的几件首饰,让用刑的人严刑审讯。三人抵赖不过,只得一一招供出谋财抢劫的实情。包拯让司吏整理成案卷,判处张蛮等三人都斩首之罪,把首饰归还给黄善。后来琼娘得到名医救治,伤好了之后,仍与黄善团圆。韶庆的百姓都敬慕包拯断案如神。
第四十三回雪廨后池蛙之冤
断云:
蛙群告罪能申诉,小吏违令竟充军。
包公德化施恩广,断案分明不徇情。
话说包拯自断黄善之妻被劫一案后,远近传扬,强暴之徒收敛行迹,百姓安居乐业,谁不敬仰敬畏?他每日坐于府堂,虽则诉讼清简、案牍无滞,但但凡有不明之事诉至台前,皆能顷刻间决断,如日出冰融般清晰,六房小吏哪个敢怀私心?皆执卷侍立,唯听号令。
一日,包拯公事之余,退居后廨铭心亭批阅案卷,廨后紧邻小荒池。时逢梅雨季节,将近黄昏,包拯端坐椅上,左右执烛侍立。检视数宗案卷后略感困倦,便凭几而睡。忽闻小荒池中群蛙相聚,一时间喧闹不止。包拯被吵醒,问左右:“何处如此喧闹?”左右近前回禀:“廨后有小荒池,恰逢夏雨初停,园圃新晴,群蛙聚集喧闹,并非人声。”
包拯听罢道:“这些虫豸何不到远处栖息,却在此嘈扰我?”即刻差人唤来司吏周礼。彼时周礼正在家中与故人饮酒,酩酊大醉,听闻包拯传唤,慌忙赶至廨后拜见。包拯吩咐:“你将我这示帖贴于小圃粉墙,晓谕池中群蛙,再不许在此喧闹,妨碍我在廨后审阅卷宗。”周礼领命,却将包拯的戒谕文书收在房中。他酒醉未醒,直睡到天明才进衙听候,早已忘了晓谕池蛙之事。
过了数日,本道传来文书,命本府审录重犯解京奏请定罪。公吏禀报包拯,包拯吩咐打扫后廨,当夜秉烛在厅上审卷。他执笔看卷,不觉捻须三叹,面色怆然。黄胜、李宝在旁见状,上前禀问:“公相为何看卷停笔?有何缘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