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大唐狄公案 71到80
    第四部 迷宫案 第十一章

    马荣心想,既然要让吴峰看出自己是官府的人,乔装打扮就没必要了,于是只把差官戴的黑帽换成了百姓常戴的尖顶小帽。陶甘则换了一顶黑色轻纱弁帽。

    出发前,两人在值房里仔细商量对策。

    马荣说:“我想让吴峰知道我是县衙派来监视他、防止他离开酒店的,这事不难,难的是不知道他会有什么反应。要是他离店外出,还想在途中甩掉我,该怎么处置?”

    陶甘摇头道:“依我看,他不至于这样。你想,吴峰不知道你具体领了什么命令,在他看来,只要他外出,官府肯定会起疑心,你就会当场抓他,这个风险他绝对不敢冒。我唯一担心的是他根本不想逃,而是乖乖待在店里不出门。不过万一他真溜出来了,你也别担心,他就算有七十二变,也逃不出我的手心。”

    二人计议妥当,出了县衙。马荣在前,陶甘在后,拉开一段距离,径直往永春酒店走去。洪参军之前把去酒店的路给马荣讲得很清楚,两人很顺利就找到了地方。

    马荣到酒店门口时,看见店内酒坛摆放整齐,两盏彩纸灯笼高悬梁下,照得酒坛上的红色标签闪闪发亮。掌柜正低头给客人打酒,两名闲汉靠着柜台,酒还没到就先伸手抓起盘中的咸鱼吃了起来。

    酒店对面有一所宅院,门廊高大,大门漆黑,一看就是殷实人家。马荣走上前,倚着门廊站定。他抬头望去,酒店楼上灯火通明,窗纸上有个人影来回移动——显然吴峰正在楼上专心作画。

    马荣探身朝街两头望了望,没看见陶甘的踪影。他笼起双手,打算在廊下久候。

    这时,那两名闲汉喝完一壶酒正要离开,忽见马荣身后的大门突然开了,一位老翁由家奴搀扶着走了出来。老翁看见马荣,问道:“朋友,你在这儿干什么?莫非想见我?”

    马荣没好气道:“谁想见你!”说完转身靠在门柱上。

    老翁恼了:“这是我家宅院,你要是没事,就请让开!”

    马荣高声反驳:“宅子是你的,可这条街不是你的,谁不能站?”

    “你要是赖着不走,我就叫更夫把你送衙门见官!如今狄老爷为民做主,还怕你撒野?”

    马荣早就想发作,见老翁非要自讨没趣,便破口骂道:“你这老东西好不识抬举!爷就在这儿站着,你有本事赶我走啊!”

    此时,两名闲汉正背靠柜台,托着下巴津津有味地看热闹。楼上的窗户开了一扇,吴峰探出头高声煽风点火:“老丈,这口气怎么能咽下去?别看那家伙撒野,其实色厉内荏,别便宜了他!”

    家奴问:“主人,我去把家丁都叫来?”

    马荣毫无惧色,吼得更凶:“叫你那帮杂碎全来,爷奉陪到底!”

    老翁见马荣身材高大、一副好斗的架势,心想来者不善,不如自认晦气、忍让一步。于是说道:“自古君子动口不动手,让他在那儿站到骨头烂吧!”说完拂袖而去,家奴“砰”地关上门闩。吴峰见状大失所望,缩回脑袋关上了窗户。

    马荣摇摇晃晃走到酒店,两名闲汉连忙在柜台边给他让出道。马荣瞪了他们一眼,冷冷问:“你们莫不是对面那家的家丁?”

    一人答道:“好汉别误会,我们住在隔壁街,对面那个老学究是开私塾的,最无礼了。”

    另一人说:“我们才不是来听他之乎者也的,只认得这柜台,每晚来喝一盅消消乏。”

    马荣朗声大笑,拍拍袖中碎银对掌柜喊道:“掌柜的,好酒好肉尽管上,一会算账!”

    掌柜连忙上前招呼,斟满三盅酒,又添了一盘五香牛肉和一碟咸菜,问道:“客官从哪儿来?”

    马荣一饮而尽,等掌柜续上酒才说:“我主人王掌柜是京城春茗茶庄的店主,我们从兴安运来三车上等砖茶,打算去河西边界外卖,今天下午刚到。主人念我一路辛苦,赏了三两碎银,让我好好逍遥。我本想找个地方歇歇脚,没想到走错了路。”

    掌柜说:“客官说得是,这方面小店帮不上忙。不过此地倒有两处风月场所,只是离小店远。”没等马荣开口,掌柜又奉承道:“但依我看,这里的女子多是山野村姑,哪配得上您这京城来的贵客?您走南闯北见多识广,定有不少趣闻,不如讲讲路上的奇事,让我们开开眼界。”

    掌柜的邀请正中马荣下怀——他显然是看上了马荣袖中的三两银子。掌柜请马荣进店,还说:“第一巡酒算我请您的,分文不取。要是味道不好,只管说,我另开新坛。”

    两名闲汉正想白吃白喝,见状立刻来了兴致,一人对马荣说:“您这么一条好汉,路上不知打跑了多少响马!”

    马荣不理会他们的吹捧,说话间四人进店在八仙桌边坐下,马荣特意选了面对楼梯的座位。掌柜也来凑趣,四人围坐一桌,顿时杯盏交错、酒酣话多。马荣绘声绘色讲起恐怖故事,三人听得毛骨悚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几个故事讲完,吴峰从楼梯口下来,走到半路停下,用锐利的目光扫了马荣一眼。掌柜见状说:“吴相公,来陪我们喝几盅,这位客官讲的故事可有趣了。”

    吴峰答道:“我正忙着,失陪了。不过夜深我要下楼吃夜宵,别忘了留酒菜!”说完又上楼去了。

    掌柜介绍道:“这是我的房客,风流倜傥,等他下楼你们见见。”说着又斟满四盅酒。

    另一边,陶甘见马荣走进酒店对面的门廊,便猫腰钻进一条黑洞洞的背街小巷,迅速脱下衣袍反穿在身上。

    陶甘的这件褐色夹袍构造奇特,外层是上等绸缎,十分华丽,内里却用粗麻布拼接而成,上面有几处污渍,还缝着歪歪扭扭的粗布补丁。他的帽子也很特别,摘下来一拍就变得扁平,和乞丐常戴的小帽几乎没什么区别。

    陶甘把自己扮成乞丐后,来到酒店后院墙外,在地上找了个破酒坛,滚到墙根立起来,自己站上去,双肘刚好能搭在墙头上。他把下巴枕在交叉的手臂上,不慌不忙地观察着酒店。

    酒店楼下的店堂后墙没有窗户,楼上的窗户透出光亮。院子里有许多空酒坛,分成两排整齐堆放着。二楼窗外有个狭窄的阳台,上面摆着一排盆花。下面是酒店灰泥砌成的后墙,一扇小角门虚掩着,门旁有个抱厦,估计是小厨房。陶甘心想,如果吴峰从阳台爬下来逃跑,确实不费什么力气。

    陶甘耐心等待着。果然不出所料,不到半个时辰,房间的后窗慢慢打开了,吴峰探出头来向四周张望。陶甘一动不动地趴在墙上——他周围一片漆黑,吴峰从亮处是看不见他的。

    吴峰见周围没动静,便从窗台上爬下来,蹑手蹑脚地沿阳台走到抱厦上方,翻过栏杆跳到抱厦屋顶,又趴在房上往下看,在酒坛间选好落点后轻轻跳下,落到两排酒坛之间的空地上,快步钻进酒店和邻居之间的小过道里。

    陶甘跳下酒坛急忙追去,刚绕过院墙角落,就和吴峰撞了个满怀。陶甘骂骂咧咧,吴峰却像没听见一样,头也不回地朝大街走去。陶甘隔着一段距离跟在后面。街上行人很多,陶甘不用特意躲在暗处;而且吴峰的幧头样式古怪,陶甘跟着他,不怕被甩掉。

    吴峰一直向南走,突然拐进一条行人稀少的小街。陶甘紧跟不舍,同时解开小帽中间的纽扣,帽子立刻变成了百姓常戴的尖顶高帽。他又从袖筒里取出一根一尺左右长的竹管,三抽两拽,把套在里面粗细不同的四根小竹管节节拔出,变成了一根手杖。陶甘拄着手杖,摇身一变成了个老者,稳步向前,一直走到离吴峰很近的地方。

    吴峰又拐弯进了一条小巷。陶甘见巷子里空无一人,意识到他们已经到了离东城墙不远的地方。吴峰似乎对这一带很熟悉,只见他一闪身又拐进一条岔道。陶甘在转弯处定睛一看,原来是条死巷,尽头是一座小庙的山门,木门已经没了,庙内一片漆黑,显然是座荒庙。

    吴峰径直走向破庙,到庙前停下,回头朝巷内看了一眼。陶甘急忙缩回脑袋。等他再探头时,吴峰已经进了庙。陶甘又静候片刻,才从藏身处出来,悄悄走向寺庙。到庙前抬头细看,见山门上方的砖墙中用琉璃瓦嵌着三个字,虽然历经风雨侵蚀,仍能依稀辨认出是“三宝寺”。

    陶甘上了台阶进庙,只见大雄宝殿空空荡荡,房顶有几处塌陷,抬头能看见天上的星星。他踮着脚尖走到大殿深处,没看到吴峰的身影。走到后门,刚探出头又缩回来躲到门柱后——原来大殿后门通向一个有围墙的荒园,园中央有个小池,水很清澈,吴峰正独自坐在池边的石凳上,双手托腮,对着水池出神。

    陶甘心想:“原来这里是他秘密约会的地方!”他找到一个洞窗龛坐进去,从那里能看见吴峰的一举一动,吴峰却看不见他。陶甘定了定神,闭上眼睛竖起耳朵细听,不敢一直盯着吴峰——他知道很多人对被暗中观察很敏感。

    吴峰起初静坐不动,后来偶尔从地上捡几块石子投进池里消遣,又起身在园里踱步。他显然有心事,像是在等人,等了很久没等到,显得坐立不安。过了一会儿,吴峰闷闷不乐地离开小园朝大殿走来。陶甘连忙缩进窗龛,身子紧贴着石墙。

    吴峰匆匆按原路返回,走到酒店所在的小街时,停在街角朝街心张望,见马荣不在,便大步钻进酒店和邻居之间的夹道里。陶甘长舒一口气,返回县衙。

    此时酒店里依旧笑语喧哗,热闹非凡。马荣讲完故事后,掌柜也讲了几则,两个闲汉听得眉飞色舞,不停地拍案叫绝。最后吴峰下楼入座,大家一起喝酒。

    马荣向来酒量很大,虽然喝了两壶酒,头脑仍很清醒,心想如果把吴峰灌醉,说不定他会酒后吐真言。主意已定,他开口道:“听说吴先生也是长安人,这么说我们还是同乡。有道是‘有缘千里来相会’,今日一见如故,必须喝个一醉方休!”大家都表示赞同。于是众人觥筹交错,划拳行令,开怀畅饮,这场热闹的酒局惊动了街坊四邻,几个月后仍是附近居民街谈巷议的话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