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536章 闲一日逛街
    一茶楼上,穿青布长衫的茶客刚抿了口茶,放下茶盏便冲邻桌叹道:“前儿听说张璁包庇下属、郭勋勾连李福达的案子有了结果,原想着京里得吵翻了天,怎这几日倒没动静了?”

    旁边穿短打的酒保正提着铜壶添水,笑着接话:“客官您是这两日没多打听吧?那两桩案子的结果刚出来,大伙儿的眼就被另外两件事勾走了!”

    角落里摇着折扇的商人放下账本,凑过来搭话:“小哥说的是孔府田亩案吧?我昨儿听府衙的人讲,曲阜孔家强占了百姓上千亩良田,地方官怕得罪圣人后裔,压根不敢管,最后闹到御前,圣上都下旨要严查呢!”

    刚坐下的书生端着茶碗接话:“不止这个!还有件更要紧的 —— 圣上让吏部拟官员转迁改革的旨意,听说要改从前按年头升迁的规矩,以后看实绩定调动。这可是关乎满朝官前程的事,谁不盯着?”

    青布长衫茶客摸了摸下巴:“难怪没人提张璁、郭勋的事了,比起孔府田亩和官员转迁,那两桩官儿徇私的案子,倒真不算啥了!”

    酒保笑着点头:“可不是嘛!孔府沾着圣人的光,田亩又关乎老百姓吃饭;官员转迁更是动了官场的根儿,哪件不比那俩官儿犯事更让人上心?”

    话音一落,众人又是你一言,我一语的聊了起来。

    人群中一中年男子,身着一道袍,悠闲的喝着茶,而对面坐着的男子则警惕的看着四周。

    那中年男子笑着对男子道:“你紧张个什么?”

    男子笑道:“臣我不紧张不行,除了太祖爷,哪个还行这‘白龙鱼服’之事?”

    正是朱厚照和夏助。

    朱厚照手中又抓起一把瓜子嗑了起来:“你前后调了五十个侍卫出来,怕什么。”

    夏助则道:“小心驶得万年船,您这般行事,被他们知道了,不得又规劝”

    朱厚照吐出一瓜子皮道:“你没见他们聊的哪些?都挠头怎么诓骗我哩,还规劝”

    朱厚照觉着没啥了,便起身向外走去,走之前从怀里取出十几枚铜子而递给夏助道:“我请客!”

    夏助双手接过铜子,摇头笑笑,便对着柜台喊道:“结账。”

    “好嘞,客官。”

    夏助结完账,快步跟上,落了朱厚照半个身子,问道:“爷,咱去哪儿?”

    朱厚照悠哉悠哉道:“去郭勋家。”

    夏助闻言便道:“行,我叫随从去打个招呼”

    “不用,”朱厚照又摆摆手道,“就这样悄摸着去。”

    夏助闻言暗道:“这不得把他吓死?”

    朱厚照揣着手走在街上,这会日头已经上来了,把屋檐下的幌子染得透亮。临街的绸缎庄正卸着新到的杭绸,青碧、绯红的料子从木箱缝隙里露出来,裹着苏木与红花的染料腥气,混着伙计身上的皂角味飘过来。穿比甲的妇人伸手摸了摸料子,鬓边银质丁香簪晃了晃,袖口露出的青布水袜蹭过柜面。

    隔壁药铺飘来当归与甘草的混香,和斜对过胡饼铺的焦香缠在一处。

    胡饼铺摊主用长竹筷翻着铁板上的饼,芝麻粒在火上蹦跳,穿短打的脚夫围着摊子,腰间搭膊里塞着铜钱与汗巾,脚下蒲鞋沾着街面泥点,攥着铜子儿等刚出炉的热饼。

    茶汤担子前,老汉正用长柄铜勺舀茶汤,撒上芝麻、花生碎,穿长衫的书生递过铜钱:“多搁些糖桂花!” 老汉笑着应:“您常来,错不了!” 铜勺撞得茶汤碗叮当响,蒸腾的甜香里,还混着不远处卖艾窝窝老汉的吆喝:“热乎的艾窝窝 —— 解腻又顶饿!” 竹屉里的艾窝窝裹着芝麻糖,引得路过孩童直拽母亲衣角。

    忽闻车轴吱呀响,一队骡车从对面过来,赶车人鞭梢裹着红绸,甩响时喊着 “借光 —— 漕运的粮车来喽!” 车辕上 “顺天府漕运” 的小旗晃悠悠。

    朱厚照停步看时,两个穿圆领袍的小吏凑着墙根说话,折扇时不时敲着掌心。瞥见朱厚照身上的暗纹绫罗的道袍,小吏虽没行礼,却悄悄往旁让了让 —— 寻常富商穿不起这般料子。

    走到牌楼底下,印刷铺的伙计正贴告示,纸上印着 “新刻《三国》,每本纹银二钱”。旁边锔瓷匠蹲在墙角,手里金刚钻 “吱呀” 钻着破瓷碗,旁边摆着锔好的金缮瓷瓶。卖花姑娘挎着竹篮走过,脆生生喊 “买茉莉哟 —— 鬓边戴,香三日!”

    夏助跟在身后,见朱厚照盯着巷子里的鸟笼出神 —— 老槐树枝桠上挂着的画眉笼,缠着红绳,鸟儿蹦跳着叫。朱厚照指了指鸟笼笑:“这鸟儿叫得比宫里的还欢,倒有几分野趣。”

    说话间,夏助指尖碰了碰袖中铜子儿,宣德通宝的字样磨得发亮,还沾着方才接钱时的汗湿。

    君臣二人又往前踱了半盏茶的工夫,忽闻前方人声嘈杂却少了寻常集市的喧闹,倒多了几分小心翼翼的议论。抬眼望去,不远处的皇店前围满了人,大半是穿短打的百姓,只敢踮脚往里瞧,唯有几处站着衣饰光鲜的身影 —— 穿绫罗长衫的富商、腰系玉带的勋贵家仆,才敢往前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街边槐树底下的老者捋着胡须探头,见着那鎏金匾额 “内承运库皇店”,便轻叹:“这地方的东西,咱小老百姓也就瞧个新鲜。” 门旁穿皂衣的护卫比别处多了两重,目光扫过人群时,对富商勋贵家的人多了几分客气,对寻常百姓则更显警惕。

    人群正中,穿宝蓝圆领袍的年轻男子站在台阶上,手捧紫檀木托盘,明黄锦缎上托着江南云锦、宣德青花小盏与西洋琉璃珠串,声音洪亮:“今儿按内府定价减一成!云锦限一匹,瓷盏、珠串各限一件,不许商贾囤货转卖!”

    话音落,穿短打的脚夫往后缩了缩,搓着手跟同伴嘀咕:“云锦呐!宫里娘娘的衣料,咱就算凑够钱,也没这福气穿 —— 买回去也不敢显眼!” 旁边卖花姑娘挎着竹篮,小声接话:“听说一匹云锦要二十两银子,抵咱小半年的营生呢!”

    倒是穿长衫的富商立刻往前迈了步,手指轻点托盘里的青花盏,语气笃定:“这宣德瓷我认得,去年琉璃厂仿品都要五两,今儿内府价减一成,倒算实惠。给我留两件,送知府老爷做生辰礼。” 身后勋贵家的仆役也上前,掏出腰牌晃了晃:“我家夫人要两匹云锦,做秋装的罩面,再要三串西洋琉璃珠,给小姐们玩赏。”

    年轻男子笑着应下,让伙计展开碧色云锦,缠枝莲纹上的金线在阳光下闪着光,又拿起琉璃珠串对着阳光照:“您瞧这珠串,透光见七彩,是西洋使节进贡的,寻常铺子根本寻不到。” 富商与仆役凑近细看,不时点头,寻常百姓则只敢远远观望,眼里满是羡慕。

    朱厚照站在人群外,瞧着这光景,冲夏助低声笑:“倒应了你的话,寻常百姓也就瞧个热闹,真能买下的,还是这些富商勋贵。”

    夏助轻声道:“珍品本就贵重,百姓生计要紧,自然不会轻易购置。不过皇店减价流通,倒也让他们见识了大明的宝贝,也算显了天恩。”

    正说着,那勋贵家仆已付了银子,伙计用锦盒仔细装好运走;富商则捧着青花盏,小心翼翼地交给随从,人群里的百姓纷纷让开道路,目送他们离开。

    喜欢我是正德帝请大家收藏:()我是正德帝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