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的嗒嗒声刚落,东边突然传来带鳃人的喊声:“冒芽了!海草冒芽了!”
大家赶紧往盐碱地跑,远远就看见淡蓝色的水洼里,钻出点点嫩绿的芽尖,像撒在水面的绿星星。带鳃的人正蹲在水边,用指尖轻轻拨开水草,鳃片因兴奋而快速开合:“比预想的早半个时辰!”
李煜杰蹲下来,看着海草芽在咸水里轻轻摇晃,根须竟已扎进了盐碱土——之前这片地连杂草都不肯长。“能活。”他拍了拍那人的肩膀,“下午让赵叔给你们搭个简易棚,免得被飞鸟啄了。”
带鳃的人立刻从水里捞起个空心海螺,递给李煜杰:“这个能当哨子,海草有动静就吹它——比铃铛还响。”海螺壳上带着细密的花纹,对着阳光看,能看见里面泛着虹光。
星坠举着他的齿轮装置跑过来:“我把这个挂在棚子上!海草也能听着声音长!”他刚把装置挂好,齿轮就随着海风转起来,嗒嗒声混着海螺被风吹出的呜呜声,倒像是给海草唱的摇篮曲。
莫耶的“海草小队”木牌也送来了,她特意在牌上刻了波浪纹:“这样就像在海里一样啦!”带鳃的人接过木牌,小心地插在水洼边,指尖在波浪纹上摸了摸,眼里泛起点湿光——大概是想起了深海的家。
回到试验田时,张婶正对着玉米苞笑:“刚没注意,玉米尖已经黄透了!再有两天就能摘。”她用手指弹了弹玉米苞,发出“咚咚”的实响,“听这声音,颗粒肯定饱满。”
陈阳把海草芽和玉米苞画在了同一张画板上,中间用条波浪线连起来,像条看不见的纽带。孟晓则在本子上添了新记录:“海草芽32颗,玉米苞周长18厘米——今天是双丰收!”
午后,带鳃的人送来半筐海草嫩叶:“能当菜吃,用清水焯一下就行。”王奶奶接过去,往锅里倒了点晶核油:“我给大家做海草炒蛋,配玉米饼正好。”油香混着海草的清甜味飘出来,星狐蹲在灶台边,尾巴摇得像朵花。
李煜杰咬着海草炒蛋,突然听见营地门口传来欢呼——是种植园的男人在喊:“番茄种子发芽了!冒白芽了!”他跑过去一看,木盆里果然钻出点点嫩白的芽尖,裹着种皮,像群刚睡醒的小娃娃。
“我就说能长。”星坠把玻璃温室罩在木盆上,“这样长得更快!”玻璃上还贴着他画的小太阳,阳光透过玻璃照在芽尖上,暖融融的。
夕阳西下时,东边的海草又长高了寸许,带鳃的人正用海螺给它们“吹歌”;试验田的玉米苞在暮色里泛着金,铃铛偶尔响一声;番茄芽在温室里悄悄舒展,连空气里都飘着生长的甜味。
李煜杰站在营地中央,看着这一切——从一颗玉米种子开始,到海草、番茄,到从海里来的新朋友,这片曾是废墟的土地,正慢慢长出烟火气。远处的机械声、欢笑声、海螺声混在一起,比任何时候都让人踏实。
星狐叼来颗刚成熟的野果,放在他手心。他捏着野果,突然觉得这末世就像颗埋在土里的种子,只要肯用心,总有一天能破土而出,长出满世界的希望。
野果的汁水顺着指缝往下淌,甜丝丝的。李煜杰刚要擦掉,就见带鳃的人举着个贝壳跑过来,贝壳里盛着些透亮的胶质:“这是深海琼脂,能让玉米饼更软糯。”他把贝壳递过来,琼脂在夕阳下泛着淡粉的光,“王奶奶说想试试做玉米糕。”
王奶奶果然在灶台边等着,见了琼脂眼睛一亮:“正愁没黏合剂呢!”她往玉米面里加了勺琼脂,又掺了点南瓜泥,“这样蒸出来的糕又甜又弹,孩子们肯定爱吃。”面团在她手里揉成个圆团,像颗巨大的玉米种子。
星坠趴在灶台边看,突然指着面团:“王奶奶,给面团刻个玉米印吧!就像莫耶的木牌那样!”王奶奶笑着应了,用梳子在面团上压出纹路,还真像个迷你玉米苞。
这时,赵叔扛着新做的竹筐过来,筐里铺着软布:“给玉米准备的‘新家’,摘下来直接装进去,不会蹭掉玉米粒。”他把竹筐放在试验田边,对着玉米苞比了比,“大小正合适,就等它熟透了。”
带鳃的人突然指着玉米苞:“你们看,玉米须都干成褐色了!”大家围过去一看,果然见玉米须像晒干的丝线,轻轻一碰就往下掉,玉米苞的表皮黄中透金,连纹路里都泛着光。张婶掐了掐玉米尖:“明天早上摘正好!夜里再上点糖心,吃着更甜。”
莫耶立刻把“最大奖杯”挂在玉米藤最显眼的地方,奶凶地宣布:“明天谁也不许抢!要让李哥先摘第一颗!”星狐像是在附和,对着玉米苞“嗷”了一声,尾巴扫过竹筐,带起阵玉米叶的清香。
第二天一早,营地的人几乎都涌到了试验田。李煜杰握着玉米秆轻轻一掰,“咔嚓”一声脆响,玉米苞就落在了手里——沉甸甸的,黄澄澄的玉米粒像排着队的金珠子,还沾着新鲜的浆汁。
“熟了!真熟了!”孟晓数着玉米粒,数到最后跳起来,“342颗!比我算的还多!”陈阳举着画板,连玉米粒上的浆汁反光都画得清清楚楚,旁边画了个举着玉米笑的小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带鳃的人捧着玉米,指尖在玉米粒上轻轻蹭了蹭:“比深海的珍珠还亮。”他突然往试验田跑,回来时手里攥着把海草嫩芽,“给玉米当‘伴手礼’,以后它们就是好朋友了。”
王奶奶把玉米放进蒸笼时,整个营地都飘着甜香。等玉米糕和蒸玉米端出来,大家围坐在一起,连带鳃的人都学着用手掰玉米,金黄的玉米粒沾在指尖,甜汁顺着指缝流,却没人舍得擦掉。
李煜杰咬着玉米粒,看着东边海草田的方向——那里的绿芽已经能连成片,番茄苗也钻出了玻璃温室,连远处新翻的土地上,都冒出了小麦的新绿。星狐叼着半根玉米棒跑远了,大概是要去跟海草田的海螺“分享”。
带鳃的人突然吹起海螺,呜呜的声音里带着笑意。海草在风里晃,玉米叶在阳光下摇,连番茄苗都像是竖起了耳朵——这末世的歌谣里,终于有了粮食的甜,有了生长的暖,有了比晶核更实在的,关于明天的约定。
海螺声还没散去,星坠突然举着个铁皮盒跑过来,盒子里装着刚剥好的玉米粒,颗颗饱满:“李哥!我让莫耶刻了个玉米形状的模具,能把玉米粒压成饼!”他献宝似的打开模具,上面的纹路和真玉米一模一样,“这样烤出来的饼,连玉米粒的形状都有!”
莫耶抱着她的昊天神魔锤跟在后面,奶声奶气地补充:“我还在模具上刻了‘摘星’两个字!烤出来的饼都带着咱们基地的名字!”她踮起脚想看看蒸笼里的玉米,被王奶奶笑着拦住:“刚蒸好烫得很,等凉点给你留个最大的。”
带鳃的人看着玉米粒,突然从水里捞起几颗圆溜溜的海石子:“我们能用这个给玉米脱粒,比手剥快。”他把石子放进竹筐,轻轻摇晃,玉米粒果然随着晃动滚下来,落在布上像撒了把金豆子。“深海里脱海藻籽就这么弄。”他眼里闪着光,像是找到了能帮忙的事。
李煜杰捡起颗脱好的玉米粒,放进番茄苗的木盆里:“当肥料,让番茄也长长见识——看看玉米有多饱满。”番茄苗像是有感应,嫩茎轻轻晃了晃,新叶还沾着晨露,在阳光下亮闪闪的。
张婶正带着妇女们翻垦新的土地,铁犁划过地面的声音里,混着她的笑声:“这片地种大豆,那边种红薯——等收了玉米,就该轮到它们长了。”带鳃的人路过时,顺手往土里撒了把浮游生物粉末,“这个能让大豆根长得壮,不容易生病。”
午后,王奶奶的玉米饼烤好了,金黄的饼面上印着玉米纹路和“摘星”二字,还带着淡淡的海草香——是她特意加了点海草粉。大家围坐在试验田边,手里捧着饼,嘴里嚼着玉米,连铁械组的电磁炮都停了工,雷耀和周野端着饼蹲在栅栏边,吃得满嘴是渣。
“等大豆熟了,我给你们做豆腐。”王奶奶看着空了的蒸笼,又开始盘算,“再用玉米粉做窝窝头,就着海草炒蛋,比吃压缩饼干强百倍。”李叔在旁边接话:“我给你做个石磨,磨豆浆快得很——就用带鳃兄弟给的那块深海石头。”
带鳃的人捧着玉米饼,第一次露出放松的笑,鳃片随着咀嚼轻轻动着:“以后我们种海草,你们种玉米大豆,我们换着吃。”他突然想起什么,往海边跑,回来时举着个巨大的海带叶,“这个能晒干当菜,还能当绳子捆玉米。”
星狐叼着片海带叶,追着卵蛋跑,海带叶扫过玉米藤,带起阵金粉似的玉米须。陈阳把这幕画进画板,连海带叶上的纹路都清晰可见,孟晓则在本子上写:“今日收获玉米342颗,玉米饼18张——大家说,这是末世里最好吃的一天。”
夕阳把所有人的影子拉得很长,玉米藤虽然空了,却还挺直着茎秆,像在等待下一季的生长。李煜杰摸着兜里剩下的几颗玉米种子,突然觉得这才是真正的胜利——不是打赢了尸潮,而是让这片土地重新长出了粮食,让一群来自不同地方的人,能围在一起分享同一锅玉米饼。
带鳃的人吹起海螺,这次的声音里没有了初来时的警惕,满是轻快的调子。海草田的绿,试验田的黄,新垦土地的褐,在暮色里融成一片温柔的颜色。星坠的齿轮还在转,嗒嗒声像是在数着日子——等着大豆发芽,等着红薯长藤,等着下一次,粮食堆满仓库的声音。
齿轮嗒嗒转着,星坠突然从兜里摸出颗玉米粒,小心翼翼地塞进齿轮缝隙里。“这样转起来,就像玉米在跟着跳舞。”他盯着玉米粒随着齿轮轻轻颤动,突然拍手,“李哥!我想到了!可以做个玉米脱粒机,就用齿轮带动——比带鳃兄弟的海石子还快!”
带鳃的人正好路过,听见这话眼睛一亮:“我们深海避难所有水力装置,能帮你带动齿轮!”他往海边指了指,“那边有个旧水闸,修修就能用——脱粒时还能顺便给海草田浇水,一举两得。”
周野立刻扛着工具箱站起来:“我去看看水闸!能用上的零件都拆回来。”雷耀跟着起身,电磁手套泛着微光,“我能给齿轮充能,转得比水力还快。”两人说着就往海边走,脚步轻快得像踩着风。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