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转瞬而过。
自从夏浩一言定下迁都大典之期,朝廷上下便如同一台庞大而精密的神机齿轮,轰然运转起来。
九天雷霆般的号令,从承天宫层层传下,直抵城中每一条街巷,每一户人家,整个夏京,仿佛瞬息间被点燃了一把火。
礼部诸官最是忙碌,他们是大典的主持者。
自那一日离开金銮殿,礼部尚书便带着群臣彻夜不眠,翻阅古籍、典册,追溯三千年帝王迁都大典的记载,务求做到一丝不苟。
书案堆得比人还高,烛火燃尽又添,学士们面色苍白,眼中却燃着炽烈的光。
“祭天告祖的祭文,需以五龙文笔书写,字字昂扬,令天地鬼神闻之而动!”
“帝登坛之时,鼓钟齐鸣三百六十响,需与天星交应!”
“典仪不可有失,须以龙旌凤幡为前导,方显皇朝气象!”
每一条议定,都被反复推敲,既合天理,又顺祖制。
纸卷飞扬,宛如金龙盘旋,空气中弥漫着墨香与肃穆的气息。
翰林院更是彻夜不息,诸多学士挥毫泼墨,书写大典所需的诏书、祭文,笔锋落处,仿佛金光烙印在宣纸之上,字里行间透着帝国的威仪与盛世的气象。
夜风吹过,灯火摇曳,那些墨迹似乎随风而动,化作隐隐的龙影、凤纹,若隐若现。
工部则在城中大张旗鼓。
无数工匠如潮水般奔走在夏京的大街小巷,白日里敲击声如雷,夜间火光冲天。
承天宫前,耸立起一座足有九十九级的云玉祭坛,玉石堆砌,金线镶边,远远望去,宛如一座金光闪烁的仙山。
宫墙上悬挂的幡旗,被特意以朱雀羽毛和金丝绣制,迎风招展,如同神鸟振翼。
城门前,两根擎天金柱直入云霄,上面缠绕的龙纹似乎活了过来,夜间常有人见其在月光下轻轻游动,口吐灵息。
街道两旁,工匠们布设彩楼,楼阁悬挂水晶灯珠,点亮时如同星辰坠落人间。
青石板路重新铺设,石面被打磨得平滑如镜,映照着行人的影子,如同行走在星河之上。
兵部的动静更是震撼人心。
十日之内,城中五十万甲士日夜巡逻夏京。
每一声号角吹响,仿佛雷霆轰鸣,震得宫阙颤抖。
甲士们身披玄铁重铠,手执龙纹长戟,杀气冲天,隐隐汇聚成一片血色云霓,笼罩在夏京上空。
“迁都大典,乃我大夏立威之日,绝不可有丝毫闪失!”
将军铁骑怒吼,声音如雷贯耳。
无数军士齐声应和,杀伐之气直冲九霄。夜间的操练声震彻长空,犹如万兽齐吼,连群山都在轰鸣。
百姓听得心惊,却又心生无比的踏实与自豪。
禁军更是昼夜巡逻,刀枪寒芒映照星辰。
每一条街道、每一座坊市,都有精锐把守,绝不容许一丝异动。暗中,更有玄甲死士潜行阴影,杀机暗藏,宛如无形的利刃,守护着帝都的安宁。
户部与太仓则是另一番景象。
无数车马自四方郡县而来,载着贡品、奇珍、粮秣,汇聚入夏京。
灵石、圣晶堆积如山,高阶法宝闪烁灵光,满城尽是财富的气息。
“快!将这些西域进贡来的火玉搬入内库!”
“南海灵香不可受潮,务必安置妥当!”
“此乃东荒供奉的青龙角,须入典藏,以显皇朝威仪!”
喊声不绝,仿佛财富之流奔涌不息,化作光辉,映照大夏国运。
百姓所见,皆惊叹于帝国底蕴之深厚,暗道:大夏果真天命所归,盛世无双。
而在这场浩大的筹备中,百姓同样热情似火。
街道巷尾,家家户户悬挂红绸与灯笼,孩童们舞龙舞狮,追逐嬉闹。商贾则趁机设下盛市,贩卖彩幡、香烛、琉璃盏,叫卖声与欢笑声交织,宛如一曲盛世的乐章。
“十日之后,陛下亲登祭坛!”
“到时我们也能在街上观礼,见证我大夏圣朝新都!”
人们谈论声不断,眉宇间皆是骄傲与期待。有人甚至提前将自家门口扫得干干净净,铺上青石与彩花,只为在大典那日,迎来帝王车驾时能显出体面。
夜幕降临,夏京城却越发热闹。酒肆灯火通明,文人墨客高声吟诵《颂夏诗》,豪气冲天;市井之中,艺人表演百戏,杂耍、说书、舞剑,应者如云。
远远望去,整个夏京如同一座不眠之城,被万千灯火点亮,与天上星河交相辉映。
这十日里,夏京犹如一座沉睡的巨龙,逐渐苏醒,龙鳞熠熠生辉,龙息蒸腾,直冲九天。
城头上,士兵们整肃甲胄,寒光映照天穹;宫阙内,群臣彻夜伏案,笔落惊鸿;坊市中,百姓欢笑盈门,热烈如火。
整座帝都上下,无论尊卑,皆被卷入这场即将到来的盛典之中。
迁都大典,已不仅仅是一场礼仪,它像是天地间的一次洗礼,一次昭示,昭告大夏的命运将翻开新的篇章。
而在这滚滚人潮、炽烈气息的背后,仿佛有更深沉的力量在暗中酝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苍穹之上,隐隐有雷鸣在酝酿,紫气东来,龙影翻腾。那是天意在注视,仿佛等待着十日之后,那震彻古今的恢宏一刻。
十日之期,将至。
大夏上下,万众屏息。
只待那一声震天的鼓响,迁都大典,便将如洪流般奔涌而出,席卷九天十地。
自举办迁都大典的圣旨颁发至大夏全境后,无数子民都乘坐传送阵前往夏京城观礼。
原本井然有序的传送阵,在这一日却几乎被挤得水泄不通。
各地子民与修士们蜂拥而至,仿佛要将整个夏京城挤爆。
街巷间早已人潮涌动,城门之外更是连成了黑压压的一片,数之不尽的队伍蜿蜒至数十里之外。
负责管理城中秩序的军士们额头渗出了汗水,他们身披铠甲,手执长戟,却仍被这铺天盖地的热情所震慑。
百姓们带着儿女,商贾们牵着马车,修士与世家子弟更是带着弟子随从,人人都想要进入夏京城,亲眼见证这场象征大夏国运腾飞的迁都大典。
“如此下去,怕是城内难以容纳啊……”内阁的几位大臣神色凝重,当即召开紧急会议。
经过商议,内阁立刻颁布一纸公告:自此刻起,传送阵进入夏京城的名额将受到限制,只有部分贵族、修士与代表能够入城,余者暂缓。
然而,公告传出,反倒激起了更多人的热情。
无数子民不顾阻拦,高声呼喊:“大夏昌盛!我要亲眼见证!”
“若不入夏京,怎能对后世子孙言说今日之盛!”
他们眼神中燃烧着狂热,情绪如同火焰般翻涌。
局势愈发紧迫,内阁官员们眉头紧锁,最终只得急奏御书房,将情况呈报给夏浩。
彼时,夏浩正批阅文书,听到奏报后,他微微一笑,眼中却闪过一抹坚定的光芒。
他沉吟片刻,旋即下旨,圣音浩荡,传遍乾元宫殿内外:
“朕意已决!此番迁都大典,不止夏京一城之盛,更是大夏亿万子民之盛。诸卿不必忧虑,朕已命工部与阵法司联手,于大夏疆域各处布设留影镜阵法。大典之景,必将在每一座城池、每一方乡野映照而出!即便不入夏京,亦可共证盛世!”
圣旨传出,内阁大臣们连连叩首称颂。
与此同时,这道圣旨被迅速以符文、传音玉牒散布至大夏各处。
刹那间,原本拥挤在传送阵前的无数子民终于安定下来,虽仍有些不舍,却因皇帝亲口允诺而心满意足。
“皇上仁厚!竟为我等布下留影镜,真乃天子圣明!”
“有此大典,不论身在何处,都能与夏京同欢,吾辈此生无憾!”
人群欢呼,声音如潮。许多原本焦躁的百姓抹着热泪,跪地叩首,心中既感激又激动。
而负责巡逻与管理的士兵们也长舒一口气。此前他们几乎要被汹涌的人流压垮,如今总算稳住局势。许多将士忍不住暗叹:若非圣上英明,恐怕今日夏京城真会被人潮淹没。
城外人群逐渐散去,却并非失望离开,而是迫不及待地回归家乡,等待那一幕幕盛典在留影镜中显现。夏京城内外的空气依旧炽烈,气氛却比之前更加沉稳,仿佛一股无形的力量正在汇聚,等待着那场真正震撼九州的盛事降临。
迁都大典前十日,整个大夏疆域都在沸腾。
……
时间回到迁都大典前夕。
御书房内,烛火摇曳,照亮案几上的一卷卷奏折。
夏浩正伏案批阅,眉宇间满是沉稳与威严。
迁都在即,繁杂政务如潮水般涌来,但他手中笔走龙蛇,落笔如风,未见丝毫迟滞。
就在此时——
一声久违的清脆提示音,骤然在他脑海深处炸响:
【叮!系统任务发布——成功举办迁都大典,并获得天道认可。任务奖励:九焱帝火!】
“咦?”
夏浩猛然一怔,手中朱笔险些滑落。
下一瞬,他眼中浮现出压抑不住的欣喜之色。
自从上一次任务完成后,这系统便如同沉眠一般,再无声息。
无论他如何呼唤、试探,始终不见回应。
久而久之,他甚至怀疑系统是否已彻底消散。
可如今,突然的声音如雷霆般轰入心神,让他心头的某根弦猛然被拨动。
“哈哈……统子哥你终于出现了!”夏浩心中长舒一口气,嘴角勾起一抹笑意,眼底尽是久别重逢般的畅快。
而当他的目光落在“九焱帝火”四个字时,更是心神震荡,几乎忍不住从座位上站起。
九焱帝火!
这是三千大道火焰中,位列前十的无上帝火!传闻九焱帝火由九重焱光叠生而成,火焰之中自成九座焱界,每一焱界皆可焚灭山河,熔炼万物,甚至能够灼烧天地法则,焚断空间壁垒!
此火若是被修士炼化,不仅能大幅度提升肉身强度,使得百毒不侵、万法不灭,更能在修炼火道法则时事半功倍,推演大道之机缘无比顺畅。
更为关键的是,九焱帝火乃是天地间的造化奇焰,融合于体内后,几乎等同于多出了一尊“不灭火灵”,可助战、可护身、可镇压气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