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553章 长安城下的小规模交手
    “越过渭河,再走四十里便可抵达长安城下!”

    经过一天时间行军,傍晚的时候,刘绍率领唐军来到渭河北岸。

    长安城并不直接建在渭河边上,而是建在渭河的一条支流潏水边上,这也是为什么唐军越过渭河以后还要再向南四十里左右的缘故。

    刘绍并不打算让大军越过渭河,到渭河南岸去扎营宿夜,而是直接在北岸扎营宿夜,明日一早再跨过渭河继续朝长安城进军。

    原因很简单,冰冻的渭河河面无遮无拦,唐军斥候更容易警戒南岸之敌突袭。

    虽然长安城内匈奴守军胆敢突袭唐军的概率很低很低,但再低的概率,该防范也还是要尽力防范,不能因为概率小就疏忽大意。

    另外,距离长安城只有四十里左右,这样的距离,前出最远的唐军斥候的身影已然先大军一步出现在长安城附近。

    有在城外巡视的匈奴骑兵便不止一次碰上唐军斥候。

    唐军斥候人数少,且只是来查探情况的,所以碰上匈奴骑兵,他们都毫不犹豫主动避退,非逼不得已,不与匈奴骑兵直接在长安城附近厮杀。

    唐军主动避退,匈奴骑兵也自然而然展开追杀。

    但匈奴骑兵往往只追七八里地,不敢死咬着不放,害怕追得太远,遇上唐军大部队,反倒丢了自己的性命。

    从下午还有一个多时辰天黑,到天色完全黑下来,总共四个唐军斥候小队出现在长安城附近,三个小队碰见匈奴骑兵之后能及时避退,另一个小队却不得不与匈奴骑兵正面厮杀了两个来回。

    只因这个十人唐军斥候小队在一处过于空旷的位置,被一群足有五十多骑的匈奴骑兵碰见,匈奴骑兵统领立刻毫不犹豫分兵从三个方向合围上来,而第四个方向又是长安城。

    这个唐军斥候小队想要退走,便只能选择其中一个方向正面强行杀出去。

    “该死的汉羊,十个人也敢直接出现在长安城下!”这名匈奴骑兵统领是一名百骑长,而且是匈奴本部出身,四十岁年龄,曾经跟随过匈奴一代雄主刘渊。

    也就是经历过匈奴汉赵伪朝最辉煌的时代。

    如果说在匈奴汉赵伪朝明显衰微的当下,还有一群人死忠匈奴汉赵伪朝,愿意死保匈奴汉赵伪朝,那么便也就类似眼下百骑长这样的人了。

    虽然昨天清晨唐军才歼灭左冯翊郡一万匈奴军队,加上夏阳的两万多匈奴军队一点消息都没传到长安城直接就没了,以及唐军这两三年连连攻击羯赵,多次打败羯赵,歼灭羯赵几十万大军,从羯赵手中夺取洛阳、兖州、青州、豫州、徐州等地,有脑子的都应该想得到唐军战斗力绝对不一般。

    但是眼下这名匈奴百骑长,他手上足足五十多骑,超过五倍于唐军斥候,以及这里是长安城附近,随时能得到支援。

    唐军骑兵战斗力再不一般,他都有十足信心将这十名唐军斥候全部围歼!

    “杀!”

    匈奴百骑长一马当先,满面凶狠,誓要亲手砍杀一两名唐军骑兵,消解这些年眼睁睁看着高祖刘渊一手建立的王朝一年比一年衰微,以至于如今即将被唐军兵临长安城下的郁闷。

    十名唐军斥候突围的方向是北面,这个方向迎面只有十八名匈奴骑兵。

    看似唐军斥候只需要突破十八名匈奴骑兵的拦截就可以突围,然而三个方向的总共五十多名匈奴骑兵不愧是跟随过刘渊的匈奴老兵一手训练出来的。

    东西两个方向的匈奴骑兵,看到唐军斥候已经确定了朝北面突围,距离最近的东面方向的另外十八名匈奴骑兵立刻往北面横叉。

    以他们的距离和速度,完全能赶在北面十八名匈奴骑兵与十名唐军斥候迎面碰撞的时候,在北面十八名匈奴骑兵的背后二三十米位置形成第二道拦截线。

    西面方向的十七名匈奴骑兵虽然距离比较远,无法赶过去形成第三道拦截线,但是他们可以包抄唐军斥候的右侧翼。

    哪怕唐军斥候能连续闯过两道拦截,在唐军闯过第二道拦截线的瞬间,他们也能赶到,对闯过来的唐军斥候进行侧击。

    届时剩下的唐军斥候又不得不被他们的侧击拖住一小会。

    而一小会时间,又足以让之前被唐军斥候闯过的两道拦截线的两队匈奴骑兵一同包围过来,那时将是对剩下唐军斥候最后的剿杀。

    如此策略,哪怕是羯赵那些跟随石勒、石虎曾经打下过大半个北方,身经百战的最精锐羯族本部骑兵,都有九成以上概率会被全部拦截下来,全军覆没。

    要知道,若如果没有常建新帮助大唐崛起,羯赵那些身经百战的精锐骑兵,便应该是这个时空这个时代最精锐,战斗力最强大的骑兵。

    羯赵百战精骑都顶不住,鲜卑骑兵、东晋骑兵、羌氐骑兵更加顶不住。

    正常情况下,这个时代的其他所有骑兵面对这种形势,都是一个死局!

    然而,放在唐军斥候身上却不是什么死局。

    所谓斥候兵便类似于后世的侦察兵,能做斥候兵的本身就都是老兵,战斗经验、战斗力都要超过普通士兵。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不敢说十名唐军斥候骑兵,综合战斗力能比得上二十名普通唐军骑兵,至少也相当于十五名普通唐军骑兵。

    而一名身穿钢制甲片盔甲,配备钢制兵器的普通唐军骑兵,可是能与羯赵百战精骑打出超过一比二的战损比。

    十名唐军斥候相当于十五名普通唐军骑兵的话,那么便相当于超过三十名羯赵百战精骑!

    此刻这种形势,对于十名羯赵百战精骑来说几乎是死局,可若是对于三十名羯赵百战精骑来说,那可就不是什么死局了!

    “咻!”

    “咻咻!”

    双方近距离接战之前,有弓箭的都先朝对方射过去一箭。

    ……

    十名唐军斥候不仅横刀、马槊一短一长两种兵器齐全,还全部配备有弓箭,所以唐军斥候朝迎面的第一道拦截线十八名匈奴骑兵射过去的便是十支箭矢。

    相较而言,第一道拦截线的十八名匈奴骑兵,只有四成左右拥有弓箭,也就是只有五人拥有弓箭。

    人数虽然多了近一倍,但能朝唐军斥候射过去的箭矢却只有五支!

    双方都不是完全没有经验的新兵,当然不可能让对方射过来的所有箭矢命中,唐军斥候射出的十支箭,只有四支命中,匈奴骑兵射出的五支箭则只有两支命中。

    双方弓箭的性能相差不大,中箭的距离也在五十米以内。

    “噗!”

    “噗!”

    匈奴骑兵被射中,身上有盔甲的瞬间被破甲,身上没有盔甲的更是直接被射穿血肉之躯。

    有两名匈奴骑兵当场坠马,另两名匈奴骑兵则只是痛呼一声,强撑着仍能骑在马背上继续往前冲。

    唐军骑兵被射中,只要是射中盔甲上的钢制甲片,被破甲的概率便很低,除非被射中没有甲片防护的地方,比如面门,比如一些关节位置,才会受伤。

    两名中箭的唐军骑兵,身上盔甲的甲片都没有被射穿,没有唐军骑兵受伤,更没有唐军骑兵坠马。

    射出一箭以后,双方距离最近的已经不到十米,不可能有时间再射出第二箭。

    所有唐军骑兵全部换上马槊,狠狠捅向自己迎面的匈奴骑兵。

    匈奴骑兵同样换上兵器,不过相比较唐军斥候长短兵器齐全,匈奴骑兵要么只装备有一杆长兵器长枪,要么只装备有一柄短兵器弯刀,长短兵器齐全的只有匈奴百骑长一人。

    另外两队匈奴骑兵虽然能射箭,但是唐军斥候马上与第一道拦截线的匈奴骑兵撞在一起,为必避免误伤,他们不敢胡乱射箭。

    双方迎面交会。

    匈奴百骑长正好是这第一道拦截线的十八名匈奴骑兵之一,他握紧手中长枪,想要直接捅下来一名唐军斥候。

    然而,唐军斥候小队的队长也盯上匈奴百骑长,他亲自对付匈奴百骑长。

    两人手中长兵器都直接瞄准对方身体捅。

    一般这样正面直接捅的话,对方只要是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兵,都不容易被直接捅中。

    两人在交会前的瞬间,都感受到了对方不好对付,如果仍然尝试直接捅的话,那么谁都没有五成以上把握捅中对方。

    于是,两人瞬间都转直接捅为横扫。

    “锵!”马槊与长枪交击,两人相互架住对方兵器的同时,战马交会而过,谁都没有受伤。

    其他唐军斥候与匈奴骑兵就没有这么势均力敌了。

    有长兵器的匈奴骑兵只有六人,而九名唐军斥候却个个都有长兵器,骑兵交会的第一时间,长兵器肯定比短兵器更占便宜。

    有一名匈奴骑兵被正面捅中。

    “噗!”

    马槊直接穿透这名匈奴骑兵身上的盔甲,将他连人带甲捅了一个对穿。

    三名匈奴骑兵被马槊横扫击中。

    虽然不是正面捅中,但马槊两面开刃,且是钢制的,依然足以扫破匈奴骑兵身上的盔甲,更何况其中一名匈奴骑兵身上连盔甲都没有。

    两名只是被马槊扫中的匈奴骑兵同样坠马。

    唐军斥候也有一人被一名匈奴骑兵手中长枪扫中右肩,不过长枪却并没有能扫破唐军斥候身上盔甲的钢制甲片,只是让这名唐军斥候原本手中的马槊脱手抛飞,并且整个右臂发麻,一时之间没有力气立刻拔出腰间横扫,短暂丧失战斗力。

    双方全部交会而过。

    匈奴骑兵的第一道拦截线,算上迎面交会之前弓箭杀伤,唐军斥候以将五名匈奴骑兵斩落坠马,与击伤两名匈奴骑兵,总共杀伤七名匈奴骑兵,而自身只有一人受伤的代价闯了过去。

    这样的伤亡比,唐军斥候自己没有觉得有任何不对,可却让匈奴百骑长满脸铁青,其他十名匈奴骑兵目光惊恐。

    刚冲过连同匈奴百骑长在内十八名匈奴骑兵的第一道拦截线,十名唐军斥候又面临另外十八名匈奴骑兵组成的第二道拦截线。

    这第二道拦截线的匈奴骑兵,没有经验丰富的匈奴百骑长在内拦住唐军斥候小队的队长,让唐军斥候小队的队长能够发挥自身武力,将一名匈奴骑兵捅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