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入市井的叶文筝如同一条灵动的鱼儿,轻盈地穿梭于人群之中,最终来到了朱雀街那热闹非凡的酒肆前。
抬眼望去,只见眼前人头攒动,摩肩接踵,来来往往的人们川流不息,仿佛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在她面前徐徐展开。耳畔传来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宛如一曲激昂澎湃的交响乐。
街头巷尾,小商贩们各具特色的叫卖声响彻云霄。有的扯着嗓子大声吆喝着自家新鲜的蔬果;有的则用婉转悠扬的腔调夸赞着手中精美的手工艺品。此起彼伏的叫卖声此起彼伏,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不远处,几位身背刀剑的侠客迈着大步匆匆走过。他们身姿矫健,步伐稳健,身上散发出一种冷峻而又豪迈的气质,引得路人纷纷侧目。
再看那边,一群身着儒身常服的学子们正佩剑而行,昂首挺胸地走在大街上。他们时而高声谈笑,时而吟诗作对,意气风发,好不潇洒。其中一人看到好友,更是兴奋地招手呼喊,引得周围众人一阵哄笑。
街道中央,几名道士头戴道冠,手持拂尘,缓缓地游街巡走。他们面容慈祥,目光深邃,仿佛洞悉世间万物。偶尔与路过的行人点头示意,更显仙风道骨。
突然,一个穿着奇装异服的外族男子低着头,小心翼翼地赶着一辆独轮车从叶文筝身边穿过。车上装满了各式各样的货物,他一边吃力地推着车子,一边还不忘向两旁的店家赔着笑脸。
与此同时,一名和尚手持钵盂,一路化缘而来。他面带微笑,口中念念有词,每到一家店铺或摊位前,都会轻声说道几句祝福的话语,逗得施主们眉开眼笑,纷纷慷慨解囊。
就在这时,一阵马蹄声由远及近传来。原来是一位骑着高头大马的军装武人。只见他紧紧地攥住缰绳,努力控制着马匹前进的速度,以免惊吓到路上的行人。尽管如此,那匹骏马还是时不时地打着响鼻,似乎在展示自己的威风。
而在酒肆内,跑堂的伙计们更是忙得不可开交。他们一边用尖锐的嗓音高喊着为顾客点菜,一边双手稳稳地端着五六盘菜,犹如杂耍艺人般在桌椅之间灵活穿梭,将美味佳肴准确无误地送到客人桌前。
这一切构成了一幅生动鲜活的市井生活图卷,充满了浓浓的人间烟火气。一丝丝、一缕缕,无不触动着叶文筝的心弦。她静静地站在那里,深深地陶醉其中,感受着这份喧嚣与繁华带来的温暖和慰藉。此时此刻,她觉得自己仿佛重新活了过来,心头的重压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和愉悦。那种感觉就像是回到了母亲的怀抱一般,让她如痴如醉,无法自拔。即便是肩头仍然扛着那份沉甸甸的负担,但在这一刻,所有的束缚都已烟消云散,她尽情享受着这片刻的自由与欢乐。
一路走来,此刻最是开心。
……
许久,华灯初上,整个长安并没有因为夜晚的降临陷入死寂,炊烟袅袅而起,一时间饭香、菜香、酒香、肉香将整个长安烘的暖洋洋的。
有些灯笼成串的高楼更是人声鼎沸,姑娘的软语,粗汉的调笑喝骂,老鸨子的自吹自擂,包间内的推杯换盏,一时间整个长安如同沸腾一般,让见惯高楼大厦的叶文筝倾心不已。后世鸽子笼一样的高楼大厦隔绝的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在没有宵禁的后世,对比宵禁严格的现在,少的何止又仅仅是人气?烟火气、亲情、见闻、包容等等都被割裂。想到这,叶文筝心头一颤,这就是鸿钧植入的自毁程式的效果和威力吗?猜忌和互不信任越发严重的后世对比现在陌生人碰面一句“兄台!贤弟”,就直接进入热聊模式。看对眼就彼此把臂同游的书生意气,叶文筝一下子冷汗淋漓。
这样庞大的历史大势就在面前,如何将鼎盛的大势维持下去?逐步让他可以回到月亮之上提前唤醒三清,她要好好谋划一番了。
漫无目的的走着,忽然听到一阵喝彩,一个身着华丽的醉鬼,七歪八倒的往自己嘴里灌着酒,在高高的阁楼之上,衣摆翻飞着朝着凭栏猛冲过去。一时间莺莺燕燕巧笑艳艳,相熟众人“李兄小心!”“太白”的呼喊声不断。
酒鬼没有意外的撞在凭栏上,转身合唱诗句不绝,一时间喝彩声连绵不绝,气氛差点掀翻屋顶。
叶文筝看去,呐呐地道:“这不会就是一人诗才压大唐的那个酒鬼吧?太白,李太白?”
别问,问就是叶文筝犯花痴了,赶紧快步走向那个高楼,仔仔细细的打量起这个放荡不羁的酒鬼,恨不得将自己的眼睛摘下来挂在酒鬼身上。
酒鬼打了一个酒嗝,长出一口气,醉眼朦胧的偏头看向叶文筝,稍微安静片刻又狂放的抱起酒坛喝了起来,一时间宾朋尽欢。犯花痴的叶文筝紧紧跟随,可以说是亦步亦趋。
。。。。。。
欢乐的时光如何留的住,眨眼间除了一些勾栏酒肆还是灯火辉煌,整个长安城终究还是安静下来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确认了眼前的酒鬼就是李白,李太白的叶文筝这是也从花痴阶段退了出来。因为,她清清楚楚的看着原本醉意盎然的青莲居士此刻正在直勾勾的望着自己,嘴里虽然一言不发,眼里全是千言万语。
叶文筝心慌如麻,被发现了?怎么办?在线等,急!
然而事实上,李白真的发现了吗?未必,不然狂放如他,哪里忍得住到现在一言不发,说不定都抱上,来一句:“云想衣裳花想容……”来和叶文筝打招呼了。然而并没有!
叶文筝最终无奈退出开,离开李白开始了进入长安的历史进程,经过和女帝和太白二人,她知道,自己应该除了主动现身以外不会被任何人察觉。是不是历史名人都会对她的存在会有所感应,她会去设法验证,现在他的主要任务就是阻止‘安史之乱‘的发生,让国力强盛的大唐尽快进入高一等级的文明形态,之后送自己去往月球唤醒三清。
几个月后,进入营州地界的叶文筝看着现在乖巧的安禄山的父亲,在他清澈的眼中看到如朝阳一般的锐气,这和历史上那个残暴嗜杀的是同一个人种?当他靠近安禄山的父亲,对方倒是对叶文筝的到来无感,这又让叶文筝疑惑起来。不管了,下不去手,回长安了。
有几个月后,弄明白一些事情的叶文筝又回到长安,试着找寻太白的踪迹,不在话下,进入酒肆的时候那个狂放的身影一如既往。
三次出手机会,没得选了,是他,就是他!李太白,你可以的!
叶文筝将手搭在李白肩上,时间停止一般沸腾的长安安静下来,一推,李白看到眼前的叶文筝没有丝毫的意外,说道:“终于舍得现身相见,不知仙家有何指教?”
“你不意外?”叶文筝反倒意外的问道。
“你可知在下缘何号青莲居士?”李白反问。
“愿闻其详!”叶文筝一愣,不知就里。
李白大笑道:“我感应到教主法宝的气息,某若猜的不错,是教主的青萍剑吧?”
叶文筝更是大吃一惊,回道:“你口中的教主,可是通天圣人!你又如何知道青萍剑在我手里?”
“不错,早先我就感应过一次青萍剑,那次你未现身,某便不好计较。此番尊驾既然现身,当是有大事,还请慢慢道来。”李白潇洒的卷动衣袖,一屁股坐了下去,随后将腿复又伸展开来,说不尽的放松和惬意。
看着如此放荡不羁的李白,表面有点不喜,内心都被揉化一般的叶文筝无奈说道:“既如此,我也就直说了。青萍剑,原来如此。那我想你也应该份属三教,而今三教如何?此番前来走马观花,对天下大势可能还没有你理解的透彻。还请告知。”
李白摇头晃脑一番,说道:“既然你有教主的青萍剑,在下自然无不相告。封神量劫之后三教圣人全部隐世不出,仙、神人间也是几乎绝迹。此时……”
从李白那如江水般滔滔不绝的言辞之中,叶文筝仿佛穿越了时空的迷雾,洞悉到了封神之后三教错综复杂而又波澜壮阔的大致格局。
其一,与她前世所知毫无二致。在封神大战末期那场惊心动魄的量劫末期,表面上已经反目成仇的三清最终在服下陨圣单后反戈一击。然而,这场激烈的交锋并没有产生绝对的胜者,三清和鸿钧最终同归于尽般的消失于世间。
其二,尽管三教的势力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远离尘世的喧嚣,但它们所传承的道统却宛如星星之火一般,在人间顽强地延续着。其中,人教一脉在东周时期由于孔丘横空出世,他凭借着卓越的智慧和深邃的思想创立了儒门。此后,经过漫长岁月的沉淀和积累,尤其是在大汉王朝的繁荣昌盛之际,儒门不断发展壮大,最终演变成了影响深远的儒家教派,并在世间独树一帜,成为众人敬仰的存在。儒家学派以其博大精深的学说,肩负起守护人间文脉的神圣使命。
与此同时,汉代的天师道则将太上老君奉为道家至高无上的神灵加以尊崇。然而,随着历史的演进和教义的变化,道家内部也经历了多次的演变与调整。最终,元始天尊取代了太上老君,被确立为道家的至高神只,从而构建起了一个全新的道家体系。这便是阐教在人间的正统传承,它如同一座巍峨的灯塔,照亮并守护着华夏文明的源远流长。
值得一提的是,张家与孔家作为分别承载人教和阐教根基的两大世家,千年来声名显赫、齐名天下。他们世世代代坚守着先人的教诲和使命,为传承和弘扬三教文化不遗余力。
至于截教,一旦天下大乱,群雄并起之时,纷纷化作将星、名臣辅助人间天子混清宇内,一统八荒,确保汉家天下。为保汉家江山,三国时期,人、阐、截各有帝星降世,人教刘备一个仁字,聚的天下英才,几乎复兴了汉室。截教曹操一个雄字,天下英豪纷纷来投,最是霸道。阐教孙氏三人,从根上唯我独尊的作祟下,行事还是如同封神时期一般,恩义不行,终被世人耻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