妲己在寝殿中缓缓地睁开双眼,意识逐渐恢复。她的目光首先落在了眼前那个虎背熊腰、高大健硕的男人身上——帝辛。
回想起之前因为与肉身的融合尚未完全,导致一丝妖力不慎泄露,从而遭受反噬的情景,妲己的心中不由得一阵慌乱,额头上也冒出了一层细汗。
尽管她知道自己手中还有一张王牌,那就是女娲委派的任务。如果将此事告诉帝辛,或许可以换取一个相对较好的死法。然而,又有谁会心甘情愿地去送死呢?更何况,就算她真的说出了女娲的计划,帝辛是否会相信她呢?
正当妲己胡思乱想之际,帝辛似乎察觉到了她的苏醒,猛地转过身来,一双锐利的眼睛紧紧地盯着她,仿佛能看穿她内心的恐惧和不安。
帝辛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安心执行你的任务,我成汤江山即便要败,也必须由寡人亲自操刀!”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决然和霸气,让妲己不禁为之一震。
与此同时,关于“凤鸣岐山”的传闻已经在天下间传得沸沸扬扬。一些心怀不轨之人,企图趁着这个机会从中谋取私利,于是纷纷半推半就地涌入大周的疆域之内,期待着能将自己卖个好价钱。然而,那些消息灵通的妖族在听闻凤鸣岐山之后,却做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举动——他们惊慌失措地逃离了。这是因为在妖族内部,一直流传着一句古老的祖训:“人族大战,妖族大殇”。这句话深深烙印在每一个妖族的心中,成为他们默默坚守的生存哲学。
于是,这些妖族毫不犹豫地远离了人族的纷争,选择在人迹罕至的地方繁衍生息。在这些偏远之地,妖族的发展可谓是平稳而迅速。他们避免了与人族的冲突,得以专注于自身的成长和壮大。
相比之下,那些喜欢掺和人族事务的妖族族群,命运就截然不同了。许多这样的族群早已在历史的长河中销声匿迹,甚至连它们曾经存在过的痕迹都被彻底抹去。还有一些妖族虽然勉强存活下来,但也遭受了巨大的创伤,实力大不如前。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例子,便是四海的龙族。曾经,四海的龙族称霸四海,威风凛凛,无人能敌。然而,当它们发动大洪水之后,便遭到了尧和大禹的严厉惩戒。尧和大禹不仅在四海之中各钉下一根钉子,堵住了四海的海眼,断绝了四海的灵气来源,还对龙族进行了沉重的打击。
如今,四海的龙族早已风光不再。曾经的准圣龙王们境界跌落,实力大减,而底下的虾兵蟹将们,也只能勉强修炼,成为四海兵力的主要来源。比他们强大的多的多的猎食形生物却只能以妖兽的形式存在,可见混的有多惨。
妲己绞尽脑汁也没有想明白帝辛的意有所指,但是却是乖巧的拜服在地,恭敬的称是。帝辛对此并没有任何说明,转身离开寝殿。
帝辛进入处理政务的大殿,看着一个个忧心忡忡的文武,这些都是他从底层提拔起来的人才。遍及大商疆域内的底层将市井流言和监视得来的讯息一条条的传进这座大殿文武的府邸,让他们对于现在国内的老旧贵族的行动洞若观火,他们将帝辛稳如泰山的表情和行动理解为胸有成竹。可是,即便如此,一个四处漏风,处处皆敌的局面对于这些底层文武的冲击还是超出他们的阈值,神情无论如何也缓和不下来。
帝辛说道:“诸位不必紧张,一切还没有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你等只要记住,人族合则昌隆,分则必将被个个击破!现在的困难不过是暴风雨之前的平静,只有准备充分的人才能从中好好的活下去,按部就班探查,没有我的命令,不可做出任何反应!“
底下文武惊悚,那些老旧贵族都是有私兵的,放任他们媾和,岂不是就要酿成大祸?
帝辛像是看穿了他们的心思,说道:“他们现在犹如脓疮,不挤破永远好不了,但是脓疮最开始的时候挤得话,很痛,病灶也没有彻底发出来,即便挤出血来,还有余毒未消,便是早晚要在此发作得。现在,就让寡人给他们添一把火,如何?“
费仲作为这些人得头人,赶紧近前一步说道:“陛下雄才,只是我的该如何应对呢?这些老旧贵族树大根深又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要是等他们发作,整个朝歌怕是难逃兵祸,甚至闹出启代伯益之事,也非不可能!陛下,按照祖制乃是兄终弟及,他们连大义名分都不缺啊!“
“哈哈哈哈~“帝辛闻言大笑道:”说的有理,也正是因为他们盘根错节,乌泱泱得全部搅合在一起,因此应对的唯一对策就是让他们自己跳出来,至于他们所谓的大义名分,只要在外的闻太师一日不归,就成不了气候。“
帝辛缓声,严肃下令道:“费仲,立即传旨四大诸侯来朝歌议事,我要他们先把我的大义名分坐实,让这些心怀叵测之辈,狗急跳墙!“
就在帝辛召集四大诸侯进京的消息不胫而走之后,整个殷都都被这一事件所震撼。人们纷纷猜测这一举动背后的深意和可能带来的影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首先,那些仍在殷的老旧贵族们开始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串联。他们聚集在一起,在帝辛的眼皮子底下,展开了漫长而喋喋不休的讨论。这些贵族们各抒己见,分析着这件事情的利弊得失,试图揣摩帝辛的真正动机,以及四大诸侯进京后可能产生的种种后果。
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尽管他们讨论得热火朝天,但却没有一个人敢于站出来直接提出造反的想法。这让那些得到情报的文武官员们都瞠目结舌,觉得难以置信。他们原本以为这些老旧贵族会对帝辛的决定表示强烈反对,甚至可能采取极端行动,但现实却完全出乎他们的意料。
这些官员们一个个义愤填膺,觉得自己之前的忧虑都白费了。他们在朝堂上争论不休,口干舌燥,却始终无法改变这些老旧贵族的态度。除了一些车轱辘话外,他们似乎找不到其他更有效的方法来应对这一局面。
消息最终传到了帝辛那里,他只是微微一笑,并没有发表太多意见。对于这些老旧贵族的反应,他似乎早有预料,并且并不在意他们的讨论结果。
然而,就在众人都以为这场风波即将平息的时候,一个神秘的人物悄然出现。这个人将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让人看不清他的真实面目。他趁着夜色,潜入了老旧贵族的会议现场。
在会议中,这个神秘人没有过多废话,直接给出了一个破坏四大诸侯进京的方略。他的计划详细而周密,让在场的老旧贵族们都为之震惊。然而,还没等他们来得及详细询问,这个神秘人便迅速退了出去,仿佛他从来没有出现过一样。
之后,无论怎样寻找,都再也找不到这个神秘人的踪迹。他就像一个幽灵,在完成任务后,瞬间消失在众人的监视之中,留下了一堆惊愕和疑惑他的出现毫无征兆,仿佛从天而降一般,令人猝不及防。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那些老旧贵族们却像是突然找到了主心骨一样,开始认真地制作起方案来,而且还积极地付诸实践。这一变化,让得到消息的帝辛不禁眉头紧皱,心中暗自思忖:这些老旧贵族究竟是怎么了?
帝辛对四大诸侯的生死并不在意,他真正关心的是如何让这些老旧贵族上钩,落入他精心设计的陷阱之中。然而,这些老家伙们却像泥鳅一样滑不溜手,无论帝辛如何引诱,他们就是不上当,这让帝辛感到十分无奈,心中犹如吞下了一口苦水。
与此同时,后宫之中也不平静。四大诸侯之一姜桓楚的女儿,早年嫁给了帝辛,被封为皇后。她得知帝辛要召见四大诸侯入京,心中顿时一紧。作为一个自幼在诸侯势力中长大的长女,她对政治的敏感度远超常人,自然明白这其中的利害关系。
于是,姜皇后毫不犹豫地找到了帝辛,言辞恳切地说道:“陛下,臣妾的父亲年事已高,身体状况大不如前,实在经受不起长途跋涉的辛劳。还望陛下看在臣妾的薄面上,免去父亲入京之苦。”她的语气中透露出对父亲的担忧和关切。
姜皇后心里很清楚,如今的四大诸侯势力庞大,早已不是当初的模样。帝辛此番召见,恐怕不会有什么好事。以帝辛一贯强横的处事风格来看,这次召见必然会伴随着一场腥风血雨。作为四大诸侯名义上的大哥,东伯侯姜桓楚对于其他三位诸侯渐渐显露出来的不臣之心选择了默许。不仅如此,他还与西伯侯保持着长期的良好关系。然而,如今却传出了天命归周的说法,这无疑给他们四人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一旦他们踏入朝歌,若不与西伯侯翻脸,恐怕难以通过这一关;但若是翻脸,那岂不是真的要公然对抗天命吗?姜皇后的这番言辞,让帝辛感到左右为难,不知该如何应对。最终,帝辛选择了摔袖离开,并下令封禁后宫,将姜妲己推到了台前,开始了一场露骨的恩爱秀。
姜皇后因这一变故,在后宫中失去了权柄,这对她来说简直是无法接受的打击。在极度的痛苦和无奈之下,她心生一计,决定将自己的儿子殷洪和殷郊偷偷送出朝歌,最终送回东伯侯国。
为了实现这个计划,姜皇后摆出一副贞洁烈妇的姿态,慷慨陈词,对妲己进行了严厉的斥责。她将妲己贬斥为妖妃,指责她祸乱朝纲,给国家带来了灾难。
殷郊和殷洪的出逃计划尚未实施,便已被内廷识破。负责策划此事的姜桓楚的部下,竟敢直接行刺帝辛!然而,他们尚未近身,就被帝辛轻易击倒。在严刑拷打之下,这些部曲毫无保留地供出了所有细节。毕竟,此时申公豹已入朝为官,要揭露此事对他来说易如反掌。
面对如此局面,姜皇后却面不改色,反而摆出一副大义凛然的姿态,继续猛烈抨击帝辛的失德行为。她指责帝辛宠溺妖妃,导致朝纲动荡不安,并以死相逼,毫不犹豫地从城头跳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这一出死谏的戏码,让帝辛瞬间陷入了极为不利的境地,这是他完全始料未及的。更令他意想不到的是,他和儿子殷郊、殷洪竟然被阐教弟子直接闯入朝歌,将他们接走了。这个消息迅速传播开来,还传出了帝辛“虎毒食子”的谣言,使得帝辛在舆论上进一步陷入被动。这则消息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朝廷内外引起轩然大波。一时间,包括比干在内的众多朝廷文武官员,纷纷对帝辛进行口诛笔伐,言辞之激烈,令人咋舌。而那些老旧贵族们,则在私下密会时,弹冠相庆,似乎看到了帝辛倒台的曙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