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49章 姬昌归国
    帝辛眼见东伯侯和南伯侯已死,便顺水推舟,将他们就地诛杀。这一举动,犹如巨石入水,激起千层浪,整个大商瞬间陷入死一般的寂静。

    帝辛深知此事重大,必须向列祖列宗禀告。于是,他迈步踏入太庙,然而,当他进入太庙之后,却惊讶地发现叶文筝宛如绝世武将一般,手持一杆长枪,正静静地伫立在此地,似乎已经等候多时。

    对于叶文筝,帝辛心中没来由地生出一股亲切感。他礼数周全地向叶文筝打起招呼,而叶文筝显然对帝辛的到来感到有些吃惊。她凝视着眼前的帝辛,只见他气定神闲,一副天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气度,不禁让叶文筝心生崇拜之情。

    叶文筝抱拳回礼,向帝辛介绍了自己的身份和来意。原来,她是来自另一个世界的人,此次前来,是希望能够与帝辛一同进入封神世界。

    帝辛听闻此言,面色顿时变得有些为难。他深知封神世界的凶险,对于叶文筝的请求,实在难以应允。

    叶文筝见状,微微一笑,随即打出一道法诀。刹那间,一道光芒闪过,老君和帝辛的虚影出现在眼前。尤其是帝辛的虚影,那倨傲的表情,让年轻的帝辛看了之后,心中不禁涌起一股不爽之感。

    老君的虚影见状,连忙将事情的来龙去脉简单地说了几分。帝辛听后,略作思索,最终还是决定答应叶文筝的请求,但他提出了一个条件,便是要约定一个时间,让叶文筝自行进入封神世界。

    叶文筝欣然应允,帝辛这才稍稍放心。待一切商定之后,帝辛便转身离开了太庙。出了太庙的帝辛,毫不犹豫地撤掉了所有的守备,这才安然地回宫去了。至于那个投诚过来的北伯侯,帝辛心里可是有自己的小算盘。他才不会让这个北伯侯好过呢,于是便打发他去做一些劳民伤财的事情,比如大兴土木、横征暴敛等等。这样一来,北伯侯就会引起民愤,失去民心,对大商以外的诸侯也会穷尽恶毒之能事,让他彻底失去反叛的本钱。

    而对于西伯侯呢,这个表面上仁义满天下的老狐狸,帝辛可真是有些头疼。这老鬼一不惹事,二不求表现,就专心窝在羐里搞他那推演八卦的事情,简直就是个缩头乌龟。帝辛想找他的麻烦都无从下手啊!

    不过呢,东、南两大诸侯纠集的诸侯联军倒是给了帝辛一个机会。他们开始进攻大商,气势汹汹,来者不善。但是呢,他们在游魂关遇到了硬骨头——人族将领窦荣和彻夫人。这两人可不是吃素的,他们联手防守,那是固若金汤,四十万大军的叛军,竟然连半个兵丁都无法通过。

    这场防守之战一打就是十几年,双方僵持不下。要不是后来姜子牙派金吒和木吒这两个不要面皮的家伙,直接对凡人出手,想要破关,那可真是万万不能的。而且啊,说起来杀死彻夫人的手段更是丢人现眼,竟然是用偷袭这种下三滥的招数。

    窦荣和彻夫人在死后被封为武曲星和月魁星,这无疑是对他们忠义和不屈精神的一种高度肯定。然而,这一切都已经成为了后话。

    与此同时,回到人间的姜子牙却遭遇了一连串的不幸。他无论从事什么行业,都以失败告终,简直可以用一无是处来形容。不仅如此,在同乡兼结义兄弟宋异人的撮合下,姜子牙还娶了扫把星马氏为妻。

    这段婚姻可谓是鸡飞狗跳,姜子牙经常受到马氏的羞辱和责骂。这样的生活境遇实在是糟心无比,但姜子牙却甘之如饴,毫无怨言。

    最终,走投无路的姜子牙只好进入朝歌,摆下一个卦摊,以此来勉强维持生计。尽管姜子牙在修道方面并没有什么天赋,但他对于推演之术却有着极高的造诣。

    按照“皇者不法”的说法,姜子牙拥有飞熊入命的人皇命格,原则上是无法修道的。然而,这只是阐教的一面之词罢了。也正因如此,黄帝与广成子彻底闹翻,由此可见,“皇者不法”这种说法是多么的荒谬可笑。

    且说那元始天尊和广成子,二人虽名为师徒,却并未诚心教授道法。至于他们究竟有何居心,目前尚不得而知。然而,阐教妄图摆弄人皇的心思,却是毫不掩饰。且看那后期,阐教竟直接让姬发接受天子称谓,这无疑是自降身份之举,其目的无非是为了掠夺人道气运。

    再看那姜子牙的卦摊,因其卦术精准,很快便吸引了无数信奉者前来。消息不胫而走,迅速在朝歌远近传播开来。这一日,玉石琵琶精(轩辕坟三妖之一)受了帝辛的旨意,前来与姜子牙接触。

    原来,帝辛对于阐教接走两位王子一事,始终耿耿于怀,意欲追究到底。若姜子牙果真有些真本事,帝辛倒也不妨叫来一问。只可惜,这玉石琵琶精心高气傲,好胜心作祟,见姜子牙的卦摊如此受人追捧,心中不禁起了挑衅之意。

    然而,这姜子牙又岂是等闲之辈?他一眼便识破了玉石琵琶精的妖身。不仅如此,他更是巧妙地借算卦需要摸骨为由,拿捏住了对方的命门。说时迟那时快,只见姜子牙手起砚落,一砚台狠狠地砸在了玉石琵琶精的头上,当场将其打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后面更是狂言朝歌城内有妖精,妲己又苦苦哀求帝辛搭救,这才被召入宫中,姜子牙更是一把火将琵琶记烧出原形,彻底恶了妲己。更是表明自己阐教身份,让帝辛打心底里厌恶不已。

    于是随便打发了一下下大夫的散官,就将姜子牙赶出宫廷。

    等姜子牙出了宫,原本千娇百媚的妲己立刻仪容肃正,安静退下,帝辛招来心腹说道:“给我看住此人,让他在朝歌不能有半分自在,最好尽快赶他出城!“

    对于这样的命令,众人不解也不问,就径直安排起来。

    在此之后,比干与帝辛之间的矛盾愈发尖锐。比干身为老臣,代表着老旧贵族的利益,他的周围聚集了一群因帝辛改革而失去权力、利益,或两者皆失的人。这些人对帝辛任用底层官员甚至底层奴隶进入朝廷要枢的政策深感不满。

    他们不断地将东南两大诸侯反叛的事情与帝辛的政策联系起来,还经年累月地收集一些捕风捉影、牵强附会的所谓证据,然后一一摆在比干面前。这些所谓的证据让比干心如刀绞,因为他心系成汤江山,不愿看到国家陷入混乱。

    然而,帝辛却很少向比干解释自己的政策。这并非是因为帝辛不知道比干的忠心,而是因为他深知比干的忠诚可能会导致关心则乱,从而干扰他的布局。此外,那些推崇比干的老贵族之所以看重比干王叔的身份,就是希望通过他从王室内部削弱帝辛的根基。然而,比干的贤名对于决心推倒重建的帝辛来说,简直就是一剂致命的毒药。帝辛越是想要维持各方势力的平衡,这种腐朽的现象就会越发根深蒂固,最终必然会断送成汤的千秋基业。

    与此同时,在朝歌城内,帝辛所扶植的新的文武班底已经开始毫不留情地抢夺那些顽固不化的老臣手中的权力。这些所谓的朝廷大员,虽然其中也不乏有真才实学之人,但更多的不过是些擅长搞内部平衡的高手罢了。

    他们对于各种利益的瓜分可谓是轻车熟路,无论是何种势力的平衡,哪怕是恐怖的平衡,他们都能应对自如。然而,他们所做的这一切,无非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攫取更多的利益并巩固自身的地位。

    对于大商而言,这些人虽然不能说完全没有用处,但也仅仅只是一群蚀骨之蛆罢了。只要成汤的基业尚未被他们挥霍殆尽,他们就会永远显得光明、伟大,而规劝起帝辛来更是头头是道、滔滔不绝。然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他们的所作所为简直是毫无底线可言,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敲骨洗髓这个词在他们身上并非仅仅是一个形容词,而是实实在在的行为。那些奴隶们所遭受的悲惨境遇,与他们相比,简直就是天壤之别,他们的所作所为更像是妖魔鬼怪,而非人类。

    尽管如此,比干在这些人中却算得上是少有的忠臣。他一直尽心尽力地辅佐着帝辛,为国家的繁荣和稳定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然而,随着新生力量的崛起,他们为了逐步夺取权力,与老臣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作为老臣中的代表人物,比干不可避免地再次与帝辛产生了冲突。

    更糟糕的是,比干被老旧贵族私下里传言拥有圣人的“七窍玲珑心”。这一说法无疑是为了抵御新生势力的进攻而故意散布的谣言。然而,帝辛对此却感到十分无奈。毕竟,比干不仅是他的叔叔,还是真心实意辅佐他的老臣,他实在难以在两者之间做出抉择。

    然而,这种天生异象的神秘力量,本应是只有王者才能公开宣扬的特权,却被老旧贵族硬生生地安插在了比干身上。从那一刻起,比干和帝辛之间的决裂便已注定,再也没有丝毫回旋的余地。

    帝辛对西伯侯姬昌可谓是恨之入骨,但又无可奈何。这个西伯侯就像一个幽灵一样,明明已经被关押在羐里,却如同假死一般,让人摸不透他的真实状况。更让帝辛恼火的是,比干这个王叔竟然还多次去探望姬昌,这种行为完全与他的身份和地位不相符合。

    比干作为帝国的王叔,本应维护王室的尊严和权威,然而他却对一个被囚禁的诸侯如此殷勤,这无疑是在向世人宣告他对比干的支持。无论他们之间在羐里说了什么,都可能被有心人曲解,进而传成比干对于帝辛醢尸东伯侯、赐死南伯侯等行为的一种抗争。

    当时的朝廷虽然不会将四大诸侯尾大不掉的问题公开讨论,但这毕竟是一个众人皆知的事实,无法通过装聋作哑来掩盖。而比干与姬昌的频繁接触,无疑是将这个问题暴露在了光天化日之下,这让帝辛感到无比愤怒。

    内臣勾结诸侯,这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杀头的大罪。比干不仅公然犯禁,而且还做得如此张扬,生怕别人不知道他的所作所为。更糟糕的是,还不时传出姬昌和比干惺惺相惜的故事桥段,这让原本经过一番精心筹谋就可以将姬昌置于死地的计划最终破产。为姬昌作保的人竟然如此之多,除了比干之外,就连和帝辛一同长大的黄飞虎也掺和了进来。这无疑是少壮派与老臣派之间的一次激烈交锋,而结果却是少壮派的彻底失败。帝辛瞪着出列的黄飞虎,心中的愤怒简直难以抑制,他真恨不得立刻给黄飞虎一巴掌,让他知道自己的错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