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在朝歌的帝辛,正端坐在朝堂之上,处理着国家大事。突然间,他毫无征兆地浑身一颤,仿佛被一股无形的恐惧所笼罩,汗毛也根根竖起。
就在刚才,他还收到了闻太师传来的战报,上面说三霄娘娘已经前来助阵,打得阐教的人哭爹喊娘,眼看胜利在望。然而,帝辛心中却涌起一丝不安。
毕竟,经过前面几次阐教出手,他已经察觉到对方派出的人员规格在一步步提升。从最初的普通弟子,到后来的金仙,再到如今的三霄娘娘,这显然不是一场简单的战争。
帝辛深知,若要攻破三霄娘娘的大阵,恐怕一直隐藏在幕后的元始天尊也不得不亲自出马了。一旦元始天尊现身,那么整个大商恐怕就难以支撑下去了。
“天命归周”的谶语,也会因为圣人的直接参与而成为现实。想到这里,帝辛的脸色变得愈发凝重,他挥手示意大殿内的众臣退下,只留下了费仲一人。
费仲看到帝辛神色上的郁气,心中一紧,知道肯定有什么了不得的大事发生了。他正想开口询问,却迎上了帝辛那如同死人一般的眼神,顿时吓得不敢再多言,只得乖乖低头,默默地退出了大殿。
待众人都离去后,帝辛缓缓站起身来,将腰间的人皇剑横放在双手手心,然后紧闭双眼,静心感受着人道气运的变化。过了很长时间,闻仲才缓缓地睁开眼睛,嘴里嘟囔出一句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话来。说完这句话后,他就像被施了定身咒一样,直挺挺地站在原地,一动也不动,仿佛时间都在他身上凝固了。
而此时,闻仲的亲兵们好不容易从绝龙岭逃了出来,却没想到刚出龙潭又入虎穴,被阐教的人一网打尽。这些亲兵们本以为自己死定了,一个个都面如死灰,绝望到了极点。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突然来了一个人。只见这人仙风道骨,气质不凡,一出现就引起了阐教众仙的注意。众仙见到他,都纷纷尊称一声“大师兄”。
这位大师兄看了看被俘虏的亲兵们,然后对着阐教众仙说道:“上天有好生之德,这些人不过是些凡人,就把他们放了吧!”阐教众仙对这些凡人本来就没什么兴趣,既然玄都大法师都开口了,那自然是顺水推舟,把这些亲兵都给放了。
亲兵们如蒙大赦,一个个都感激涕零。其中有一个人留了下来,对着玄都大法师深深地鞠了一躬,表示感谢。而其他的人则不敢有丝毫耽搁,立刻策马狂奔,朝着朝歌的方向疾驰而去。
留下来的那个亲兵看着同伴们远去的背影,心中感慨万千。他突然单膝跪地,泪流满面地哽咽问道:“大帅他……他怎么样了?”玄都大法师看着他,叹息一声,缓缓说道:“天命难违啊!你的大帅已经羽化登仙了!”
闻仲的亲兵听到这个消息,如遭雷击,身体猛地一颤。他突然站起身来,对着阐教的金仙们狠狠地吐了一口口水,然后拔出腰间的佩刀,满脸怒容地作势就要砍向众仙。
然而,玄都大法师却不慌不忙,只见他伸出一根手指,轻轻一点,那亲兵就像是被施了定身咒一样,瞬间动弹不得。玄都大法师看着他,摇了摇头,说道:“此乃命数,不可强求。你还是放下屠刀,莫要再造杀孽了。你既得了活命机会,好生爱惜才是!罢了,此乃人教令牌,一并带给陛下,让他识天数,顺天心,不要负隅顽抗了,这也是人教的意思,何必人族内讧,妄造杀孽!”
亲兵对于玄都的话简直就是左耳进右耳出,完全没有听进去一个字。然而令人惊奇的是,尽管如此,他却仿佛对玄都说的每一句话都心知肚明。不仅如此,此时此刻的他竟然已经与其他亲兵们会合,一同马不停蹄地朝着大商疾驰而去。
他们根本没有时间停下来进食,只能将身上所有能够舍弃的重物统统丢弃,以减轻负担,加快行进速度。若不是因为不进食就无法支撑他们赶回朝歌,他们恐怕连手中的干粮都不会去碰一下。毕竟,他们都不再年轻,体力和耐力都大不如前。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亲兵逐渐跟不上大部队的步伐。他们深知自己已经无力继续前行,但他们并没有选择拖累其他人,而是毫不犹豫地将身上剩余的所有干粮都交给了其他同伴,并说道:“送信,自然只要一个人就够了!”话音未落,他们便毅然决然地拔剑自刎,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有了第一个人做出这样的决定,就会有第二个、第三个……眼看着越来越多的亲兵选择以死明志,最年轻的那个亲兵心急如焚。他深知如果再这样下去,恐怕能够回到大商的亲兵不会超过十人,而真正能够抵达朝歌的,恐怕就只有他一人了。
于是,他不顾一切地以死相逼,恳请其他亲兵不要放弃,一定要坚持到最后。在他的苦苦哀求下,剩下的亲兵们终于被打动,咬紧牙关继续前行。
终于,经过漫长而艰难的跋涉,他们终于回到了朝歌。当他们叫开城门时,闻太师的将令如同一道圣旨,让整个天下都不敢有丝毫怠慢,纷纷大开城门,迎接他们的归来。他们一个个衣衫褴褛、面容憔悴,宛如乞丐一般缓缓地走进城中。然而,就在他们踏入城门的瞬间,令人震惊的一幕发生了——其中两人突然毫无征兆地倒地身亡,仿佛生命在瞬间被抽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站立着的亲兵们目睹这一幕,眼中的悲痛之情如同一道深深的沟壑,被沿途的风沙无情地侵蚀着,一层又一层地堆积起来。这道沟壑深深地刻在他们那枯瘦如柴的面庞上,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而那倒下的两位亲兵,脸上却挂着一种如释重负的微笑。他们的泪槽早已干涸,只剩下黑褐色的血斑点缀其中,仿佛诉说着他们曾经遭受的苦难和折磨。他们双脚上的鞋子早已磨损得破烂不堪,血肉都已消失不见,透过鞋底的破洞,可以清晰地看到森森的白骨从里面露了出来。
亲兵们默默地将倒毙的两位同伴挪移到城外,那最年轻的亲卫此时心急如焚,但无论他怎样以死相逼,都无法让其他亲兵再往前迈出半步。他张开嘴巴,却发不出一丝声音,只能用眼神和手势告诉他们:“你快去!大帅正看着你呢!”
最后,这位亲兵双膝跪地,朝着城外的同伴们重重地磕了三个响头,然后像发了疯似的拼命朝太师府跑去,他的身影在风中显得如此单薄和无助。城门的将领远远地就看到了太师的将领,他心中一紧,立刻派人快马加鞭地赶往太师府去通报这个消息。
太师府的人得知消息后,如临大敌,赶忙飞奔出来接应。他们心急如焚地在大街上张望,终于看到了那一步步艰难地向这边挪动的亲兵。
只见那名亲兵面色苍白如纸,身体摇摇欲坠,仿佛风一吹就会倒下。他的步伐踉跄不稳,每走一步都像是用尽了全身的力气。
当太师府的人看到亲兵时,他们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他们纷纷单膝跪地,紧紧地抱住这名亲兵,生怕他会突然倒下。
然而,已经气若游丝的亲兵却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将他们用力推开。他的手颤抖着从怀里摸出了一封血书,然后用手指着王宫的方向,眼神中透露出绝望和不甘。
做完这一切后,亲兵的脑袋猛地一歪,便晕死了过去。
顿时,人群像炸开了锅一样,乱作一团。人们惊慌失措地呼喊着,有人赶紧去叫大夫,有人则手忙脚乱地将亲兵抬回太师府。
沿途的百姓们看到这一幕,都不禁暗暗叫苦,一个个面露悲戚之色,心中为太师的安危担忧不已。
而太师府的府兵们更是心急如焚,他们满头大汗,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大颗大颗地滴落下来。但他们强忍着悲痛,没有发出一点哭声,只有满心的焦急。
太师府内的老少、郎中、侍女们也都纷纷涌出府门,焦急地等待着亲兵的到来。
当亲兵终于被抬进大门时,管家才稍稍松了一口气。他赶忙上前,详细询问起具体的事情经过。
当得知还有亲兵没有选择进城,反而退出城门时,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仿佛整个世界都在瞬间崩塌。来不及多想,他心急如焚地带着府兵们如疾风般冲出朝歌城,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阻止这可怕的事情发生!
一路狂奔,终于抵达城门,然而眼前的景象却让他瞠目结舌。守城的将领早已站在城门口,面无表情地看着这一切。没有丝毫犹豫,他毫不犹豫地带着管家径直朝着城外的密林飞奔而去。
当他们气喘吁吁地赶到时,眼前的一幕令人毛骨悚然。亲卫们正默默地安葬着那些倒毙的同僚,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绝望和哀伤。他们围坐在一起,手中紧握着仅有的匕首,毫不犹豫地朝着对面的亲卫心口刺去。
然而,这些亲卫们早已虚弱不堪,他们的身体如同被抽走了生命力一般,毫无还手之力。尽管他们拼尽全力,却只能让匕首在对方皮包骨的身体上划出几道浅浅的痕迹,根本无法刺破那脆弱的皮肤。
看着这惨不忍睹的场景,管家的脑子仿佛在一瞬间被炸开了。他瞪大了眼睛,想要呼喊出声,却发现自己的喉咙像是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一样,发不出一丝声音。亲卫中,一个面容沧桑、皱纹如沟壑般深邃的老者,眼神如鹰隼般锐利,死死地盯着管家。那目光仿佛有千斤之重,压得管家喘不过气来。管家的喉咙像是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紧紧捏住,任凭他如何挣扎,都无法发出一丝声音。
就在这时,那名亲兵缓缓收回了目光,仿佛刚才的一切都与他无关。然而,当所有亲卫都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身体刺穿时,那名亲兵却强忍着剧痛,坚持着爬了起来。他的身体摇摇欲坠,仿佛随时都会倒下,但他还是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力,顺着某个特定的方位,双膝跪地。
管家等人见到这一幕,心中顿时掀起了惊涛骇浪。他们面面相觑,一时间不知所措。最终,在那名亲兵的带动下,他们也噗通一声,纷纷双膝跪地。他们所跪的方向,正是那名老兵所跪的绝龙岭方向。
亲卫中,现在最为年长的老君,用他那沙哑得如同被砂纸磨砺过的声音,缓缓说道:“大帅!等等俺们啊!”这声音虽然不大,却在这寂静的氛围中显得格外清晰,如同一把重锤,狠狠地敲在每个人的心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