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 四个科研组的初始困境
地球历2818年,晨光斜斜切进指挥中心,作战沙盘的全息投影里,500艘未来战舰的虚影正缓缓旋转。
暗蓝色的舰体轮廓在光影中流动,护盾的能量涟漪像呼吸般起伏,引擎喷口的蓝光,将沙盘边缘的铭牌"四级低等宇宙文明舰队建设计划"映得发亮。
指挥中心的广播突然响起林轩的声音:"各团队注意,以初级大一统理论为基础的舰队建设攻坚,从今天正式启动。"
这句话像颗投入湖面的石子,在众人心中漾开层层涟漪。
艾丽娅站在作战沙盘前,指尖划过500艘战舰的虚影。
她深知,这些未来的钢铁巨舰蓝图上,眼下缺一件能抵御四级文明大炮的"护身符"。
前一晚,她刚看完第37次模拟实验回放,传统反物质护盾在模拟攻击下像层薄冰般碎裂,能量冲击让舰体装甲熔化出拳头大的洞。
“靠硬堆能量扛攻击就是找死,”她无奈地对泽尔说道,“我们试着把能量输出调大,也试过叠三层护盾,结果不是撑不过10秒就破了,就是能耗太高把引擎憋坏了。得换个法子。”
泽尔盯着屏幕上扭曲的能量波形,突然抬手敲了敲桌面:“可能咱们的思路一开始就出错了。你看这攻击能量,它就像洪水,三级文明的护盾是筑堤坝硬堵,水越涨坝越容易塌;可四级文明说不定是挖河道。与其跟它较劲,不如顺着它的性子给条出路。”
他指尖划过模拟攻击的轨迹,眼睛亮了起来:“就像暴雨天地面积水,硬用板子挡着只会漫得更快,不如在旁边凿个沟,让水顺着沟流走。护盾要是能做到这样,根本不用拼能量强度,只要找对‘导流’的法子就行。”
“小泽,你说说四级低等宇宙文明的护盾该是咋样的?”艾丽娅把模拟数据往泽尔面前一推,屏幕上传统护盾碎裂的画面还在反复播放。
泽尔挠了挠头,指尖在计算板上漫无目的地划着:“这你是专家,我只能瞎猜。但总觉得不该是现在这样,像块硬邦邦的铁板,碰一下就碎。”
艾丽娅挑眉:“哦?那你觉得该像啥?”
泽尔的目光落在窗外漂浮的星尘上,那些微粒在引力场中灵活地绕开障碍物:“或许该跟这些星尘学,碰到攻击就先‘躲’一下。比如说反物质束冲过来的时候,护盾的力场就顺着它的路径弯个腰,等这股攻击掠过去了,再自己恢复原样,压根不用硬碰硬地去扛。”
“这思路有点意思。”艾丽娅指尖在虚拟星图上划过,忽然停在一片扭曲的时空褶皱处,“你看这空间褶皱就知道了,攻击过来的时候,护盾就顺着它的纹路‘滑’过去,等攻击走了,它自己又能合起来。而且这护盾得有点‘记性’,第一次碰到某种攻击,可能得愣一下,01秒才能反应过来;但第二次再遇上,就得在001秒内就变样挡回去,跟咱们身体的免疫系统似的,见过一次的病毒,再想进来就难了。”
泽尔的计算板上立刻弹出几组拓扑模型,他指尖点向模型中流动的能量线:“还得能‘分轻重’。主力舰的护盾不用处处都一样厚实,敌人往哪个方向打,那个方向的护盾就赶紧变结实点;其他地方就不用那么费劲,省下来的能量全用到挨打的地方去。这就跟人打架时,肯定会下意识抬胳膊护着脑袋一个道理。”
艾丽娅看着逐渐成型的构想,轻轻点头:“关键是得找着一种材料,能让力场想变成啥样就变成啥样。这材料得跟橡皮泥似的,能随便捏形状,可又得像钻石那么结实耐折腾。说不定啊……这种材料就藏在那些咱们还没见过的高维晶体里呢?”
两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兴奋。
这不再是硬抗攻击的笨办法,而是让护盾成为与宇宙规则共舞的智慧屏障。
与此同时,卡列斯的实验室正弥漫着焦味。
实验舰的模拟空战画面在屏幕上反复播放,加装初代护盾的战舰刚躲过第一波反物质束,引擎突然发出刺耳的警报,推力表从8500万牛骤降至5000万牛,就像负重的马车突然断了轴。
最终,模拟舰体在第三波攻击中解体,残骸的投影映在卡列斯布满血丝的眼睛里。
"这不是勉强及格,是根本跑不动。"他把初代引擎参数拍在桌上,功率为7亿千瓦,推力只有8500万牛,能量转化率不到55。
卡列斯捏着眉心,盯着屏幕上引擎崩溃的瞬间,畅想着理想中的四级宇宙文明引擎:“这初代引擎就像匹被套上枷锁的野马,明明有劲儿却使不出。真正的四级引擎该是‘会呼吸’的。湮灭能量进来时它就敞开‘喉咙’吸,转化时能顺着宇宙的力场纹路走,一点多余的劲儿都不浪费,哪会像现在这样,一半能量都从裂缝里漏掉?”
维兰娜俯身调出能量流动的模拟图,指尖划过那些紊乱的轨迹:“得让它和周围的空间‘处好关系’。就像鱼在水里游,身体摆动总能顺着水流的方向,不做一点无用功。引擎的湮灭点该嵌在时空的褶皱里,借那儿的力场把能量放大,而不是傻乎乎地在三维空间里硬烧燃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伊芙突然一拍桌子,眼里闪着光:“还要有‘弹性’!现在这引擎就像块硬邦邦的石头,能量输出要么猛冲要么骤降。理想的该像根弹簧,负荷大了就多输出点,负荷小了就收着点,还能把多余的能量存起来,等需要的时候再‘弹’出来,就像骆驼的驼峰,既扛得住长途跋涉,又不会浪费一点养分。”
卡列斯闻言点头,在草稿上画了个循环的箭头:“最关键是得‘懂配合’。护盾要能量时它能立刻调过去,武器要发力时它也能跟上节奏,就像交响乐团里的指挥,整个舰体的能量流转全由它来协调,哪会像现在这样,护盾一启动,引擎就跟被抽了筋似的?”
就在三人对着空荡的设计图沉思时,实验室中央的全息屏幕突然泛起柔和的蓝光。智能程序“华夏之智”已悄然捕捉到他们的对话碎片,将那些零散的构想编织成一幅动态轮廓。
引擎核心是团流转的“力场漩涡”,四大基本力不再各自为战。
强核力像坚韧的丝线,将能量牢牢拢在漩涡中心;弱核力化作细密的筛网,精准过滤掉紊乱的波动;电磁力如灵动的纽带,牵引能量沿着预设轨迹流转;引力则像无形的手掌,轻轻托住整个力场,让它们像咬合的齿轮般协同运转。
漩涡外围环绕着层叠的“维度缓冲带”,当负荷陡增时,缓冲带便舒展如花瓣,从额外维度中汲取储备的力场能量;负荷减轻时又收拢如叶片,将多余能量压缩回高维空间,整个过程不见丝毫滞涩。
最令人惊叹的是它与宇宙规则的呼应,引擎运转时,周围的时空泛起涟漪,仿佛在跟着力场的节奏轻轻呼吸。
当护盾需要能量,漩涡便微微侧倾,一缕由四大基本力共同编织的能量流顺着涟漪滑出,既不干扰主推力,又能精准补足护盾需求;武器充能时,它像调琴师般拨动力场的频率,让输出的能量与主炮的谐振完美合拍,不见半分浪费。
这轮廓没有生硬的管道,没有轰鸣的机械,更像一个与宇宙本源共振的生命体。
它不与力场对抗,而是顺着规则起舞;不执着于单一力的强度,却能让四种力像交响乐团般默契配合,总能在最需要的时刻,以最省力的方式释放恰到好处的能量。
卡列斯三人望着这团流动的光,一时都没说话。屏幕上的轮廓明明是程序生成的,却像是从他们心底最深处捞出来的模样。
武器实验室里,马洛克把三级战术武器的测试报告递给泽尔,“咱们这武器,打10万公里都费劲,还打什么仗啊?”
泽尔的计算板上立刻弹出两组模型,“所以啊,咱得在战术武器上搞出‘引力谐振炮’,能在15万公里外精准锁定敌舰,靠共振直接拆了它。战略武器就得做‘超维湮灭弹’,用能控制的正反物质爆炸,把对方的星球防御彻底掀翻。”
通讯实验室中,维克斯正把三级文明的中微子通讯报告拍在桌上。
演算分析结果显示,实验舰的编队指令如果在10光年外会延迟2分钟,引力波信号在强磁场中甚至会出现"串线"。
“三级文明的设备虽说能传消息,但就跟拿个破喇叭喊口令似的,又乱又不清楚,”他指着泽娜显微镜里蜜蜂跳舞的样子,“你看蜂群,靠翅膀振动的频率传递消息,既不容易受干扰,又准得很。咱们得在中微子和引力波的基础上,学这种生物级的精准稳当劲儿。”
四大团队的攻坚任务,在2818年的晨光中同步启动。
242 核心技术的逐一攻克
泽尔的计算板上,正滚动着近百种异常材料的勘探记录。
“你是想让攻击直接没影儿?”他忽然停在一组数据前,“上个月,无名星球734号地区发回过重力异常的报告,那边3000米深的矿脉区,碎石总在固定地方飘着,跟被啥东西托着似的。”
艾丽娅立刻调阅行星探测日志,放大矿脉的地质扫描图,岩石断层处隐约有暗蓝色反光。
“把勘探机器人调过去,重点查这个反光区域,”她指尖在屏幕上圈出坐标,“仔细扫扫周围的重力场数据,看看这暗蓝色的东西到底是什么来头,让机器人实时传数据回来。”
第三周,勘探机器人在无名行星的3000米矿脉里,传回了震撼照片。
暗蓝色的晶体像冻结的星空嵌在岩石中,周围的碎石违背重力,悬浮成一圈光晕。
泽尔飞快调出星际矿物数据库,指尖在屏幕上滑动比对,突然停在一行标注着红色星标的记录上:“这是……暗宇结晶?”
他的计算板瞬间弹出密密麻麻的参数,数据流像沸腾的水花般翻滚,“数据库里说这东西极其罕见,它的引力场强度,居然是已知最强材料的3倍!”
两人带着采矿机器人钻进矿脉时,艾丽娅的靴底蹭到一块结晶碎末,腕表上的引力指针突然疯狂打转。
“就是这玩意儿了,”她蹲下身,“给战舰装上用这东西做的护盾,反物质炮打来的攻击,只会绕着船身飞过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