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念力操控初期的尝试与挑战
这一年,林轩的念力修行迈入全新阶段——物质操控。
修炼舱的合金舱门缓缓滑开时,托尼正在调试能量环模拟器,淡蓝色的能量流在第一道环的核心盘旋,映得他鼻尖泛着冷光。
林轩站在舱口,指尖无意识地摸着掌心的能量纹路,目光落在悬浮于环中央的金属小球上。
“没成?”托尼抬下巴示意,语气里带着几分关心。
林轩没说话,只是闭上眼。
意识流如细流漫过小球的能量场,顺着第一道环的力场纹路缓缓攀升。
他试着用分形念力网包裹小球,按感知阶段掌握的能量轮廓调整共振频率,就像九年前操控那枚金属薄片时一样。
“嗡——”
小球突然在环中稳定悬浮,能量流的蓝光骤然明亮,却带着细微的震颤。
托尼刚要吹口哨,就见小球猛地向左一歪,擦着环壁飞过,激起一串紊乱的光斑。
“哎!”埃隆举着刚拧好的螺丝冲过来,眼睁睁看着小球在环内来回碰撞,最后“哐当”一声砸在舱底。
亚瑟眼疾手快地扶住差点被弹起的小球砸中的检测仪,两人盯着在地面滚动的金属球,脸上的表情像被冻住的黄油。
“控制精度……差太多。”林轩额角渗着细汗,指尖的频率波动明显不稳。
单环的能量场虽比金属片复杂,但最棘手的是环壁力场的弹性反馈,就像用手托着装水的碗,稍不平稳就会引发连锁震荡。
他花了两个月反复校准分形网频率,才让小球首次无碰撞穿过第一道环,验证了“动态耦合”的基础逻辑。
托尼蹲在地上捡起小球,直咧嘴:“老林头儿,你这哪是操控,是拆环吧?再这样试两次,咱们修炼舱的能量发生器就得提前退休了。”
埃隆突然嘿嘿笑起来:“我就说嘛,哪能一直顺风顺水。托尼,亚瑟,咱要不要再开个赌局?赌咱老林头儿多久能让这些铁疙瘩乖乖听话,我赌十五年!”
托尼踹了踹地上的能量环基座,眉头却挑得老高:“我赌八年!别忘了老林头儿突破感知阶段只用了两年。”
亚瑟正用扫描仪检查受损的环壁,闻言头也不抬地接话:“十一年。输了我包修所有被他撞坏的设备。”
三人的目光同时落在维修间墙角的工具箱上,那里已经贴满了泛黄的便签,每一张都记录着林轩打破常规的速度。
2860年初,修炼舱已升级为两道能量环,环间力场频率固定在02赫兹。
林轩尝试引导小球穿越双环时,总因两环力场的微小对冲而偏离轨迹。
“就像用双手同时画两条平行线,力道稍不均就会歪斜。”他盯着全息屏上的力场干涉图自语,直到发现分形网的节点需像“双摆”般联动,才能抵消交叉干扰。
当年秋,小球首次无碰撞穿过双环,动态响应延迟控制在005秒内,亚瑟在工具箱上贴了张新便签:“双环初通,耗时八月”。
52 多环进阶中的突破与大伙儿的关注
林轩修炼念力的事,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悄悄传到了伊瑟拉星球上维克斯那伙人的圈子里。
维克斯正对着舰载系统的能量参数皱眉,忽然抬头冲不远处调试力场发生器的泽娜扬声:“哎,听说了吗?老林头儿在修炼念力呢!”
泽娜手里的校准仪顿了顿,侧过脸挑眉道:“这你才知道?前阵子瑟兰长老传讯时提过一嘴,说他早闯过第二级了。”
“是吗?”维克斯眼里闪过些讶异,指尖在控制台上敲出个惊叹号,“那这念力到底有多少级?”
“谁知道呢。”泽娜重新低下头调试设备,语气里带着点漫不经心,“上次听瑟隆长老随便聊天时说,他们几个在念力这方面钻研了很多年,到现在也才只有四级的水平而已。”
泽尔刚给第7艘战舰的力场导流板做完分子级校准,手里还捏着发烫的量规,闻言凑过来:“四级?那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摸到的门槛。前阵子无意间看到瑟兰长老的修行日志,光是稳定第三级的念力波动,就得磨上五六十年,老林这才多久?”
艾丽娅抱着一摞能量耦合测试报告从通道口拐进来,听见这话笑了笑,指尖点了点报告上的数据:“你们是没见着他当年的狠劲。练基础念力时对着合金薄片琢磨,那股子钻劲……”
她顿了顿,想起什么似的补充道,“当然,练念力那段我也是听埃隆那哥仨说的,说他能一整天就琢磨怎么让念力穿透三层分子结构,指尖的能量纹路烫得发红都不挪地方。”
地球历2861年,能量环加到三道,频率范围扩展至01-03赫兹,且环间会随机出现002秒的频率跳变。
这要求念力网具备“预判性调整”能力,在力场变化前001秒就完成节点参数切换。
林轩借鉴战舰引擎的“提前量校准”逻辑,在分形网中加入“频率梯度预警”模块,通过分析前10次跳变规律预判下一次波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经过半年磨合,三道环的通过率从12提升至78,年底时已能连续10次稳定穿过,动态响应延迟压缩至0035秒。
亚瑟又添了张便签:“2860年底,三环初通”。
商务舰上,悬浮载具的测试仍在继续,残骸冒着青烟,仿佛在预示着这场新的突破,注定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惊心动魄。
林轩立刻激活中微子引力波全息通讯设备,淡蓝色的光影中,瑟兰长老正展开分形念力网的动态演示。
无数缕能量丝线如同有生命的藤蔓,在高维坐标系中层层分岔,既保持着主意识流的统一节律,又能针对不同物质的能量场做出精准微调。
“操控的关键在于‘网眼’的动态适配,”瑟兰长老指尖轻划,网阵突然收缩,“就像用不同孔径的筛子过滤……”
话未说完,林轩突然抬手示意:“我明白了!分形网不只是过滤,更是‘动态耦合器’!”
他快步走到悬浮载具旁,指尖悬在引擎残骸上方,“复杂物体的能量场像湍急的河流,念力网不能硬去拦截,得像渔网随波起伏,每个节点都跟着能量流速实时调整共振频率,就像您的分形丝,既能整体同步,又能局部自适应!”
瑟兰长老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抚掌轻笑:“正是如此。寻常修行者要在无数次碰撞中慢慢磨出这种‘弹性’……”
“我这就试试嘿!”林轩迫不及待地中断通讯,意识流瞬间沉入分形结构的构建。
2862年初,修炼舱升级为四道环,新增的第四环引入弱核力特征的力场湍流,频率跳变速率加快至015秒/次。
湍流会扭曲念力网的能量纹路,就像在湍急的河水中保持渔网形状。
林轩将分形网的节点密度从12个增至18个,用更细密的网格抵御湍流冲击,同时借鉴泽尔的“拓扑同胚不变量”,让节点在扭曲中保持核心连接关系。
五个月后,他首次完整穿过四道环,虽耗时比三道环多了12秒,但验证了“高密度分形网+拓扑稳定结构”的有效性。
又过了三个月,能量环升级至五道,第五环加入强核力脉冲,模拟实战中的突发干扰。
脉冲会瞬间撕裂念力网的薄弱节点,林轩受瑟兰长老“分形丝弹性缓冲”启发,让节点具备“先收缩再回弹”的韧性。
在脉冲到来前001秒主动收缩能量,脉冲过后快速舒展修复。
他用三个月时间训练意识流的“条件反射”,从每次脉冲必崩解3-5个节点,到能仅靠2个节点的临时代偿维持网的完整性。
11月中旬,他成功穿过五道环,虽最后一环仍有轻微碰撞,但已满足升级标准。
53 六道环的阻滞与长期攻坚
地球历2862年底,修炼舱的全息投影中,正式升级为六道能量环,频率范围扩展至01-05赫兹,跳变速率达01秒/次,第六环更是集合了前五环的力场特征。
启动的那一刻,蓝光在环间翻涌如风暴,林轩望着悬浮载具,指尖的能量纹路因兴奋微微发亮。
他指尖悬在悬浮载具上方,额角青筋微跳,意识流如绷紧的钢丝,试图让分形网的24个节点同步匹配载具与六道环的能量波动。
意识流刚锁定第三环的参数,第四环的力场就已骤变,载具像被无形的浪头拍中,猛地偏离轨迹撞在环壁上,蓝光瞬间炸裂成紊乱的光斑。
“又错了……”他喘着气收回手,掌心的能量纹路因强行控场而泛起刺目的红,这已是本周第三十七次失败。
问题出在“动态响应延迟”。
当能量环的力场频率在01秒内完成跳变时,他的分形网节点需要同步调整共振参数,但意识流在高维空间的传导总会慢上003秒,就像用滞后的舵盘操控疾驰的船,稍不留意就会撞上暗礁。
更麻烦的是,六道环的力场源自不同维度的空间褶皱,每个环的能量场都带着独特的“维度印记”,分形网必须同时适配六套完全不同的振动模型,这比之前的三道环难了不止十倍。
难度跳变的关键,除了延迟,“维度印记”这个新变量的出现,让六道环的挑战从单纯的精度问题,变成了对高维力场本质的全新认知。
激活全息通讯时,瑟隆长老的影像刚稳定,就见林轩调出失败瞬间的力场分析图:“您看这里,第三环的空间曲率突然增加02个单位,我的念力分形网还没完成维度参数切换,载具就失控了。”
瑟隆长老指尖划过屏幕,调出自己年轻时的训练记录,那是一组布满杂乱线条的图谱,失败次数密密麻麻标了上千次。
“这就是操控阶段的门槛。低阶修炼靠悟性,高阶就得拼‘维度感知速度’。”他指向其中一段相对平滑的曲线,“我们花了五十年才把响应延迟压缩到001秒内,你现在003秒,已经很快了,但还不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