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5章 (总第183章)陨星峡谷处科技造物的初对决
    51 陨星峡谷布赛场,抽签分组定对手

    陨星峡谷横亘在星际尘埃带中央,两侧是千米高的暗红色陨石岩壁,岩壁上布满深褐色的冲击坑,有些坑洞里还嵌着泛着金属光泽的小行星碎块。

    仅在峡谷顶部边缘,偶尔有淡紫色的暗物质流顺着岩壁缝隙漫入,在坑洞间绕出细碎的光痕,而峡谷底部因岩壁环绕与自身引力缓冲,无暗物质流及陨石碎屑干扰。

    峡谷底部恰好处于区域引力平衡点,地表是亿万年来星尘沉积形成的浅灰色“星绒层”,质地致密且平坦,全域高低差不足05米,天然承载力可轻松支撑重型星舰。

    底部全域散布着37处天然磁石矿脉,形成稳定的环形磁场,能替代人工引力锚为星舰提供精准停泊定位。

    峡谷底部天空因岩壁遮挡与尘埃带过滤,恒呈澄澈的淡靛色;底部边缘环绕着低矮的硅质结晶林,既能进一步遮挡星际乱流,又不会阻碍星舰起降动线,天然适配大型舰队的密集停泊需求。

    这日清晨,华夏舰队就停靠在这样的峡谷深处,500艘银灰色战舰如列阵的钢铁星辰,在暗紫色的星云背景下铺展开上百公里的壮阔阵列。

    舰队间隙织成微光闪烁的“银网”,与峡谷岩壁的暗物质流相映成趣。

    最核心的旗舰“华夏号”格外醒目,数百米宽的舰体上,红色的“华夏”二字在星光下格外鲜明,舰桥的观测窗透着暖黄灯光,像这片冷寂峡谷里的“心脏”。

    指挥舱内,林轩和众人围着中央的全息操作台,半空中悬浮着暗物质流的三维动态模型。

    淡紫色的暗物质如绸缎般在陨石间流淌,数据流顺着模型边缘不停滚动,屏幕上的引力波动曲线、粒子密度数值实时跳动,每个人的目光都紧盯着数据变化,连呼吸都跟着慢了半拍。

    rob1号的机械音在指挥舱里响起:“报告,已完成场地全域扫描。大气浓度、重力系数及障碍物分布均符合比赛标准,实时监测数据无异常,判定场地适合比赛。”

    亚瑟用指尖敲了下“华夏号”控制台,舱室内的储物格突然弹出八个半透明的签筒,每个里面都飘着带造物标志的金属签,签身泛着淡淡的冷光。

    签上的记号共分四种,银蓝色星纹、赤红色矿痕、金绿色藤络,还有暗紫色云纹。

    林轩第一个上前,指尖刚碰到签筒边缘,一支银蓝色星纹的金属签就自动飘到他掌心,翻面时星纹在冷光下格外清晰。

    紧随其后的维克斯伸手一捞,赤红色矿痕的签子稳稳落在他指缝,他随手晃了晃,签身碰撞发出轻响。

    伊芙指尖轻点签筒,金绿色藤络的签子慢慢浮上来,她捏着签尾转了圈,抬头冲身旁的泽娜笑了笑。

    泽娜也跟着抽了支,暗紫色云纹刚显出来,她指尖轻轻蹭了蹭签身,转头看向还没抽签的几人。

    剩下几人陆续上前,泽尔抽中赤红色矿痕,洛克斯拿到金绿色藤络,马洛克的签上是暗紫色云纹,艾丽娅最后一个抽,指尖落下时,银蓝色星纹的签子恰好飘到她面前。

    抽到同色记号的自然归为一组,八人刚把签子握在手里,控制台屏幕就亮了,分组结果瞬间跳出来。

    埃隆举起能量杖,杖尖光束扫过八人,声音借着扩音器在宽大的指挥舱里清晰回荡:“老维对小泽,小伊对老洛头,泽老妹儿对老马,老林头儿对小艾!”

    埃隆走到指挥舱中央,举起能量杖,杖尖光束扫过全场,声音借着扩音器清晰回荡:“本次造物对决分三个阶段,先进行遭遇赛,再到半决赛、决赛。整体规则统一,所有阶段均以‘攻防对抗’为核心,进攻方需完成指定任务,防守方需成功拦截,具体任务与判定标准各轮不同。”

    他顿了顿,能量杖轻点控制台:“详细规则与分组信息,由rob1号同步投射到中央全息屏上,大伙儿可实时查看。”

    话音刚落,rob1号的机械音随即响起,中央全息屏瞬间亮起,左侧清晰列出阶段划分。

    “遭遇赛:每组对决两轮,一轮进攻、一轮防守。进攻方需在3分钟内完成指定任务,比如撞击目标、稳定生物体征;防守方成功拦截即得分,像阻挡冲击、干扰任务执行都算拦截成功,两轮累计赢局多者晋级……”

    主屏幕接着显示:“半决赛至决赛阶段规则:首先通过抽签确定每轮对决的攻防方,确定后每轮仅进行一局对决,对决胜负直接依据该轮攻防结果判定。核心规则沿用‘进攻方完成指定任务即胜,防守方成功拦截即胜’,且各轮次的具体进攻任务(如撞击目标、稳定生物体征等)与防守拦截要求(如阻挡冲击、干扰任务执行等),会随对决阶段同步明确。”

    屏幕右侧还同步弹出“任务示例”与“判定细则”的弹窗,搭配简单的动态示意图,比如进攻方“撞击目标”的成功标准、防守方“拦截成功”的界定,让所有人一眼看清各阶段的具体要求。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对决区选在无遮挡的真空带,远处蟹状星云泛着淡紫光晕,脉冲星的电磁信号会时不时化作银线掠过,独特的太空环境将直接影响双方操作。

    两轮比赛将互换攻防身份,最终赢下两轮的选手晋级下一轮。

    52 棱镜vs数据流,力场博弈定输赢

    埃隆刚宣布“第一组比赛,老维对小泽”,指尖还没触到记录仪,亚瑟忽然轻敲控制台,笑着提议:“先别急着调试设备,咱们添个乐子,搞个无奖竞猜,猜每组最终谁能晋级。就从第一组开始,大伙儿说说,老维和小泽这局谁能赢?”

    这话一出,指挥舱里顿时热闹起来。

    林轩盯着屏幕里真空带的星图,先开口:“我押老维,他那数据流屏障裹住对决区跟浓雾似的,小泽的投射体飞5公里就得被拦,偏差肯定超15。”

    一旁的伊芙摆了摆手:“我觉得小泽能赢,他那棱镜能转出淡金色光轨,还能借暗物质陨石反射力场,说不定能找到su(5)规范场的空当,把偏差压到15以内。”

    泽娜抱着胳膊笑:“我站小泽,他手里镝-162细丝操控得比谁都细,真要调整棱镜角度抵消干扰,投射体未必会偏。”

    马洛克也跟着搭话:“我选老维,他加密干扰厉害,第二轮换老维进攻,小泽的导航频段说不定一下就乱了。”

    几人你一言我一语,连艾丽娅都插了句:“我猜小泽,他最会钻信号漏洞,万一频段崩了,说不定能抓脉冲星的电磁波纹补缺口。”

    没一会儿,舱里就分成两派,亚瑟干脆在控制台调出个临时竞猜面板,把“支持维克斯”“支持泽尔”的名字分别列在两侧,连埃隆都笑着点了下“维克斯”的选项。

    所有人的目光都锁在屏幕里的对决区,等着看结果。

    不远处,泽尔攥着由36块菱形棱镜拼成的架子,指节都捏白了,棱镜边的镝-162细丝闪着冷光。

    维克斯则晃了晃面前的超维拓扑信息节点,十二个透明棱柱里淡紫色的数据流不停跳:“你导航再准,碰到我这su(5)规范场加密,信号传不出去也是白搭。”

    泽尔手指飞快调着棱镜角度:“我能算出干扰的空当,肯定能精准投中目标!”

    对决双方的核心设备各有侧重。

    泽尔操控的是超维晶体棱镜组,36块菱形棱镜以镝-162细丝串联在特制支架上,每块棱镜都刻有细密的时空编织方程式,其原理基于光的折射与偏振,棱镜高速旋转时能生成淡金色光轨,为银灰色投射体提供实时导航校准,相当于给投射体装了“精准瞄准镜”,确保飞行轨迹贴合预设坐标。

    维克斯的防守装备则是超维拓扑信息节点,十二组半米长的透明棱柱呈正六边形排列,内置su(5)规范场算法,启动后能释放淡紫色数据流,形成覆盖整个对决区的无形力场屏障,本质是通过量子数据流扭曲局部空间轨迹,从根源上干扰投射体的飞行路径。

    本轮情况清晰,首轮由泽尔担任进攻方,他将使用36块棱镜组成的支架作为投射器,需在3分钟内将3个投射体精准投入10公里外的模拟舱,完成则进攻获胜。

    维克斯为防守方,依靠十二组透明棱柱释放淡紫色数据流屏障,只要能让投射体偏差超过15,即可防守获胜。

    比赛倒计时归零的瞬间,泽尔立刻启动超维晶体棱镜组,36块棱镜同步高速旋转,淡金色光轨顺着棱镜刻痕在虚空中迅速织成一条直线,第一个银灰色投射体顺着光轨疾驰而出。

    但就在投射体飞至5公里处,恰好是真空区域力场干扰最强的临界点,维克斯突然按下超维拓扑信息节点的启动键,十二组透明棱柱瞬间喷涌出淡紫色数据流,如同浓雾般裹住对决区。

    数据流形成的规范场力场直接作用于投射体,打乱了其惯性轨迹,投射体像撞上无形的墙,“砰”地偏出原路线,最终砸在10公里外目标舱旁3米的陨石碎块上。

    “偏差28,远超15判定线,维克斯防守获胜!”埃隆的播报声刚落,泽尔额头已渗出细汗。

    押维克斯赢的马洛克当即拍了下大腿,盯着屏幕里闪烁的数据流屏障咋舌:“嘿!老维你这信息节点够稳!我就跟老娘们儿说过,你这规范场能把小泽的投射体全拦在外头!”

    泽娜没好气地白了一眼马洛克。

    维克斯指尖划过控制台,笑着点头:“先别急着夸,还得看后面两轮。”

    泽尔则迅速调整超维晶体棱镜组的折射频率,第二次投射时特意让投射体贴着暗物质流边缘飞行,试图借暗物质微弱的引力场抵消数据流冲击,可最终投射体仍偏差17,以2的差距惜败。

    马洛克见状更笃定:“瞧见没?老维这干扰力场,小泽根本破不了!”

    直到第三次投射,泽尔盯着棱镜折射出的光纹突然顿悟,既然无法直接突破规范场力场,便借力场本身破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