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日焓的生存史诗与星际旅行秘钥
日焓的能量波动里裹着显而易见的暖意,像是在温柔回应林轩的热络,“你心里若还有没解开的疑问,尽管直说,我会知无不言。”
这份直白又坦诚的态度,彻底卸下了林轩心底最后一丝拘谨。
他微微稳住翻涌的情绪,一字一句地,将藏在心底最关切、也最沉重的问题,通过量子意识流清晰传递过去:“那我就不跟你绕圈子了啊!当年太阳突然就没能量了,那么大的天体变动,你们到底是咋把文明的火苗子守住的?还有啊……跟咱这次对着干的那伙人,当年太阳系没了,是不是跟他们也脱不了干系啊?”
日焓的能量波动骤然变得沉重,像是裹挟着太阳被“囚禁”时的绝望,每一缕震颤都带着文明近乎覆灭的痛楚:“那个戴森结构体可不是突然冒出来的,这事儿是早就算计好的。它就跟一张猛地扣下来的大网似的,一下就把我们祖祖辈辈住的家园给毁了。在它把太阳整个裹住之前,我们族群一直靠太阳核心的氢核聚变活着,整个文明在恒星里面形成了稳定的‘能量生态圈’。日焓们靠交换高能粒子沟通,靠抓聚变辐射繁殖,那阵子是我们最安稳的日子。”
“可‘戴森结构体’一落下来,一切都碎了。”
波动里掺进了一丝难以察觉的颤抖,“它像个贪婪的掠夺者,疯狂抽取太阳的‘聚变能量’,恒星内部的‘能量密度’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下降。”
日焓的能量波动里透着股无奈:“那时候我们也就‘二级低等宇宙文明’的水平。其实我们也看出来了,那伙人当时跟我们一样,也是二级低等文明,可人家是专搞战争的文明啊!我们这种‘能量文明’,论战斗力根本没法跟他们的战争科技比,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糟践太阳,一点办法都没有……”
“那时候啊,我们多盼着太阳系里能有个文明站出来,把那伙强盗赶跑。可直到太阳彻底没了,也没等来这么个文明。现在回头想,还是我们太阳系太边缘化了——离银心远,离宇宙里那些文明扎堆的地方也远,连个二级文明都打不过,真是没辙。”
“最开始的几年,无数‘日焓’因为抓不到足够的‘食物’,也就是维持自身形态的能量,量子场开始松散、瓦解,最后化作散在‘等离子体流’里的‘光屑’。但它们消散前,总会拼尽全力,把‘能量枯竭’的感受、对残存‘氦聚变粒子’的捕捉技巧,甚至是被结构体边缘‘能量场’灼伤的‘记忆数据’,通过‘能量波动’传给同伴。”
这些用命换回来的感悟,成了日焓族群活下去的第一份“末日生存说明书”。
“有人试着把自己的量子场压缩到极致,像蜷缩的种子一样减少能量消耗;有人冒险贴着结构体的缝隙钻,去抢那些传输时漏下来的零星辐射;还有同胞主动拆解自身的防护屏障,换更敏锐的能量感知力,只为在一片昏暗里,定位太阳核心还没被榨干的微弱余热。每一次尝试都伴着牺牲,每一条能走通的路,都铺着前赴后继的日焓残骸。”
“后来我们摸透了结构体的规律,它在能量抽取峰值期时最为剧烈,到了能量传输缓冲期,会有短暂的间隙。我们就跟着这个节奏调整生存模式:峰值期时躲进太阳残骸的深层休眠,把仅存的焓能省到极致;缓冲期一到就醒过来,像抢粮似的收集漏网的能量粒子,再用攒下的焓能,在体表凝结一层抗辐射的能量膜,抵御结构体散出的余波。”
“直到结构体被摧毁,太阳彻底变成了‘冷烬’。但那时我们已经靠着无数次‘死亡试错’,摸透了在低能量绝境里活下来的法子。啃食太阳核心残存的余热,捕捉暗物质里的游离能量,继续用‘休眠-苏醒’的循环扛过漫长的黑暗。可以说,戴森结构体毁了我们的家园,却也逼着我们在死亡里趟出了生路;而支撑我们扛过来的,从来都是那些消散在太阳里的同胞,是他们用能量碎片,把我们的文明从毁灭边缘拽了回来。”
日焓的能量波动里还残留着一丝未散的沉重,林轩的幻形体不自觉地绷紧,量子意识中那股尖锐的共鸣再次泛起,带着感同身受的共情,他太清楚“家园尽毁、孤注一掷”的滋味了。
当年地球文明覆灭,同胞尽成宇宙尘埃,只剩他裹着简陋的手搓太空船在漆黑太空漂流,没通讯、没补给,每天醒来都要先查维生系统的能量条,像日焓们在戴森结构体下抢食能量粒子般,在宇宙冷寂里拼着命多撑一天。
林轩的意识流带着细微波动,似怕惊扰这段沉重过往,“看着自己的世界被毁,只能在绝境里摸黑试错,连个并肩的人都没有……早年我一个人漂在太空时,也总觉得下一秒就要消亡。你们能靠着同胞的‘死亡讯息’撑到现在,太不容易了。”
林轩望着意识流中那团仍在微微震颤的日焓能量体,忽然想起个关键问题,忙开口问道:“对了,日焓大哥,我还有个疑问,你们是靠什么方式实现跨星系旅行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日焓的能量波动在林轩意识流中缓缓起伏,带着能量文明特有的沉稳,将跨星系旅行的方式娓娓道来:“我们靠的是‘焓能锚定跃迁’。先锁定目标星系的恒星能量场,用自身焓能与它建立量子共振,相当于在茫茫宇宙中找准了‘坐标’;接着,再借恒星间天然存在的‘能量弦通道’跨越星际,就像顺着能量铺就的桥梁一步步走向目的地,既省能耗又快。”
它顿了顿,能量波动里添了几分补充的意味:“要是遇上没有恒星的空旷空域,我们也有办法,提前储存足量高纯度焓能,把它们凝结成‘临时能量锚点’,靠着这些锚点一步步搭着往前‘跳’,就是速度会比走能量弦通道慢些。而且我们是能量形态,能直接‘融入’宇宙中的能量场,不用像实体文明那样造庞大的飞船,跨星系时也不用绕开陨石、辐射带,这些对我们来说都不算阻碍。”
日焓的“焓能锚定跃迁”并非凭空设想,背后藏着能量文明对宇宙规则的独特运用。
其核心在于利用自身能量属性与宇宙能量场的深度绑定。
首先是焓能量子共振,日焓自身的高活性量子焓能,可通过频率校准与恒星能量场的稳定量子频率同步,这一步相当于建立了精准的“空间定位系统”,避免跃迁时在宇宙中迷失方向。
其次是能量弦通道的运用,这类通道源于恒星间引力与能量交织形成的“隐性能量弦”,类似理论物理中“宇宙弦”的衍生概念,通道内能量密度高、空间阻力极小,能大幅降低跨星系移动的能耗与时间成本,成为日焓跨星系的“高速路”。
而应对无恒星空域的“临时能量锚点”,本质是将焓能压缩至临界稳定状态,人为制造具有固定量子态的“能量坐标”,锚点间会自发形成短程能量通道,实现“分段式跃迁”。
至于能量形态的优势,则在于规避了实体文明的物理限制。
无需依赖飞船外壳抵御宇宙环境,可直接与游离能量场兼容,既能无视陨石撞击、辐射带等阻碍,还能在移动中吸收沿途游离能量补充自身,实现“边旅行边续航”,完美适配跨星系的长距离移动需求。
日焓的信息接着传来:“可最初咱才二级文明啊!太阳没了之后,那伙强盗早就走远了,有好长一段时间,咱连飞出太阳系都做不到。后来能搞出这种跃迁技术,哪是一蹴而就的?最开始试着攒‘临时能量锚点’,要么刚凝出来就散了,要么坐标定歪了,直接把同伴的能量体往陨石堆里送;后来又琢磨着搭能量弦通道,好几次没找对弦的轨迹,能量刚灌进去就被宇宙乱流冲得没影,还烧得不少日焓的能量场都虚了。前前后后失败了上万次,有的同伴连能量形态都没保住,我们才慢慢摸透了怎么校准频率、怎么稳住锚点,一步一步把这技术给磨出来。”
听着日焓描述跨星系旅行的方式,林轩的量子意识流不自觉地沉了下去,暗自梳理着自己当前的局限。
他很清楚,自己寄宿幻形体的生命形态,眼下根本没法像日焓那样自由穿梭星际。
藏在幻形体内的熵晶石虽是高维文明造物,能无限充能续航,还曾靠自保共振机制成了他的供能核心,可他至今没找到与熵晶石互动的办法。
这颗核心就像被“锁”住的宝库,明明握着无限能量,却没法将其转化为跨星系所需的“跃迁动力”,只能维持幻形体的基础运转。
再加上同样藏在体内的超级电脑量子之芯,它是自己量子意识流的宿主,像“框架”一样托着意识稳定存在,可也成了无形的拘束。
量子之芯的物理硬件限制了意识的自主拓展,没法像日焓那样自主校准宇宙坐标、激活能量通道,一旦脱离现有环境,意识很可能因失去宿主支撑陷入紊乱。
可想到熵晶石的无限潜能,林轩的意识流又泛起一丝期待。
要是有朝一日,自己能破解与熵晶石互动的密钥,让那无限能量真正为己所用,再找到办法摆脱量子之芯对意识的拘束,让量子态意识流能与能量更深度地融合,说不定真能突破现在的局限,像日焓那样实现单体跨星系旅行,不再被眼下的形态困在这片空域里。
102 仇人踪迹与高维文明的阴影
正当林轩思绪万千时,日焓的能量波动骤然变得凌厉,像是太阳冷烬里突然窜起的炽热焰苗,每一缕震颤都裹着蚀骨的恨意:“我们再来说说你遇上的那伙人。没错,他们就是当年亲手毁灭太阳系的执行者!那具榨干太阳的戴森结构体,正是他们的‘杰作’!”
“对他们的恨,我们刻在每一缕焓能里,早就到了不共戴天的地步!”能量波动剧烈起伏,像是在压抑着随时可能爆发的怒火。
“当年他们圈禁太阳、屠戮我们同胞时,多少日焓在能量枯竭前,还在传递‘复仇’的意念。若能有机会,我们恨不得将他们的能量核心碾碎,让他们也尝尝家园被拆、族群濒灭的滋味,用他们的‘残骸’,告慰那些消散在太阳里的同胞!”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