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432章 战场上的事情就由你来掌控吧!
    关中的斜谷,历经半月行军,薛仁贵终于在金榜尘埃落定后抵达终点。

    他遥望远方,隐约可见这座承载千年底蕴的古都。

    自西汉刘邦建都以来,长安便被视为天下之中心,即便东汉时洛阳成为首都,长安依旧作为陪都享有重要地位,与洛阳并称为“两都”

    ,分别被称作东都和西都。

    长安所在的京兆尹,更是大汉唯一以“京”

    命名之地,彰显其非凡意义。

    董卓选择长安为新都,正是看重其特殊的历史地位。

    如今,薛仁贵即将在这座承载辉煌历史的城市展开新的篇章。

    开启他的全新征程!

    薛仁贵被誉为【当代战神】,注定要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

    同一时刻,关中,鹛坞。

    董卓接到了王允的消息,得知其提议“取汉帝而代之”

    。

    这一提议让董卓激动不已。

    董卓的野心从不小。

    他不屑于仅做一个权臣,他渴望的是万人之上的皇位。

    他不愿做霍光,而是梦想成为像王莽那样的君主。

    可惜时机未到,加之女婿兼谋士李儒的强烈反对,董卓不得不搁置此念。

    长期的奢靡生活已使董卓的雄心渐消。

    然而,王允的提议唤醒了他的野心。

    尽管统一全国已无望,但能在有生之年尝一尝皇帝的滋味,也算达成心愿。

    至于身后之事,他毫不在意。

    抱着“破罐子破摔”

    的心态,董卓决定彻底放纵自己,不管后果如何。

    既然选择了放弃,那就尽情地享受到最后。

    临终之际,能够达成一生最大的心愿,董卓认为是值得的。

    他打算整理行装,带上飞熊军前往长安,接受汉献帝刘协的禅位。

    最初,董卓想咨询李儒的意见,但看了王允的信后,得知李儒会强烈反对此事,便决定不告知李儒,采取“先行动后通知”

    的方式。

    即使李儒事后知晓,一切都无法改变。

    董卓通常很重视李儒的建议,但近来因沉迷享乐、疏于政事,与李儒的理念产生分歧,矛盾加剧。

    加上王允近两年的刻意挑拨,使得董卓对王允的信任远超李儒。

    看到王允的提议,董卓立刻动心,毫不犹豫地接受了,因为他对王允近两年的表现极为满意,视其为自己的亲信之一。

    王允的义女让董卓对他的信任更深,不久后董卓率领五千飞熊军前往长安,却未曾料到这一去便再无归期。

    幽州蓟县,华夏大地个人战力榜结束后,公孙瓒攻下了幽州治所,并杀害了汉室宗亲刘虞,这无疑是一次大胆之举。

    站在蓟县城墙上的公孙瓒充满自信,他认为除掉刘虞能让他独占幽州,不再受制于人。

    然而,他的战略思维过于狭隘,忽视了大汉尚存、天下民心依旧依附汉室的事实。

    刘虞不仅是他的上级,更是汉室宗亲,此举无异于挑战天下的底线。

    尽管当时诸侯各自为政,但名义上仍是朝廷官员,而公孙瓒的行为已严重违背了这一准则。

    这也导致了他的行动缺乏合法性,埋下了隐患。

    得到朝廷认可,百姓才会信服,才会支持。

    否则,各路诸侯不过是一盘散沙罢了。

    然而,公孙瓒竟反其道而行之,做出此等冒犯之举,这岂不是自寻死路?如今的天下,只有西凉王林枫有这样的实力和底气去做这样的事。

    即便如袁绍这般公认的二号人物,也绝无可能。

    袁绍能够崛起,很大程度依赖他身为四世三公之子的身份,若非如此,他如何能有今日地位?毕竟,他也不过是汉室的臣属,“四世三公”

    的荣耀终究来自天子恩赐。

    一旦他妄图僭越,等待他的必然是众叛亲离。

    这一点,袁术已用失败证明:手握十余郡的他,因称帝而迅速覆灭。

    相较之下,袁绍的实力远不及巅峰时期的袁术,更不敢如此轻举妄动。

    公孙瓒出身寒微,却做出了这种疯狂之事,无疑是在自掘坟墓。

    幽州世家本就对他心存芥蒂,这一举动只会加剧他们的对抗情绪。

    届时,幽州将陷入混乱,世家势力必然群起反抗,再加上袁绍在一旁虎视眈眈,公孙瓒的处境堪忧。

    内忧外患之际,即便是神仙也无法挽救公孙瓒的命运。

    然而,此刻的公孙瓒对此毫无察觉,依旧沉醉于成为“幽州之主”

    的幻想之中。

    ---

    西凉尉犁郡,林枫接获来自长安的情报。

    得知王允密函董卓提议“代汉称帝”

    后,他不禁一笑:“机会终于来了!”

    深知历史走向的林枫明白,这是“连环计”

    的最后一环。

    董卓即将入宫加冕,而在此过程中,他将暂时脱离飞熊军的保护。

    届时,吕布背叛,内外夹击,董卓必死无疑。

    关中随之陷入混乱,失去首领的凉州兵如同一盘散沙,不堪一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对西凉军而言无疑是天赐良机。

    尽管林枫具备强大实力,即便董卓未死,西凉军仍能强攻潼关、消灭董卓并占领汉中,但这样的胜利代价高昂。

    林枫更倾向于以最小损失获取最大成果,避免无谓的牺牲。

    因此,他始终按兵不动,等待最佳时机。

    如今,时机已到。

    虽然得知薛仁贵已率数万精锐潜入关中腹地,但由于兵力悬殊,在二十余万凉州兵的包围下,他们难以扭转局势。

    林枫决定进攻潼关,以协助薛仁贵缓解内部压力。

    他命令典韦去通知徐晓,因为目前西凉地区的军队由徐晓负责。

    虽然典韦没有字,但林枫为了表示尊重,给了他“伯满”

    的字。

    徐晓作为军队的临时负责人,需要了解具体的军事部署。

    林枫虽然是西凉的实际掌控者,但并不直接参与具体事务,因此他对军队的情况并不完全掌握。

    为了确保行动顺利,他必须先与徐晓沟通,明确兵力和类型等细节。

    尽管林枫自称为“甩手掌柜”

    ,但他计划此次战役亲自到场,不过这更多是一种象征意义。

    林枫将统帅重任交给徐晓,自己则选择轻松旁观。

    尽管两人统帅值相同,但林枫更倾向于悠闲度日。

    徐晓在典韦引荐后,面对林枫的询问,表明对讨伐董卓毫无异议,并表示会全力以赴配合。

    然而,林枫却澄清自己并非真正亲征,只是名义上如此,实际另有安排。

    林枫对徐晓说道:“具体讨伐董卓的事宜就拜托你了。”

    “这次讨伐董卓的实际指挥权还是交给你。”

    “我不会干涉,只要在一旁观看就好。”

    “战场上的事情就由你来掌控吧!”

    徐晓愣住了,心想自家主公林枫这次居然要亲自出马。

    原本以为是林枫想要凭借榜单第一的身份证明实力,但显然不是。

    徐晓了解林枫的个性,他从不追求虚名,更不在意所谓的面子。

    这场所谓的“御驾亲征”

    ,恐怕只是林枫想去看个热闹罢了。

    徐晓心里暗笑,主公果然还是那个随性的人,这趟出征大概也就是一次游山玩水而已。

    天下间最壮观的景象,莫过于战争场面。

    对此,主公自然深谙其道。

    主公生性喜爱热闹,借“御驾亲征”

    之名,实则享受观战的乐趣,这并不奇怪。

    事实上,这与他之前的两次行动如出一辙。

    当年的洛阳之战和虎牢关之战,他虽带兵前往,却并未真正参战,只是远远观望。

    表面声称有所图谋,实则是为了彰显实力,满足内心的虚荣。

    首次洛阳之战,虽带回废帝刘辩和何太后,但这二人并无实际价值。

    刘辩仅被养着,而何太后成为他的主母。

    此举表面上为了一统天下的名正言顺,实则是为了得到一位绝世佳人。

    这般举动,显然出于对美色的渴望。

    作为追随者,我深知主公的偏好,若非同处一时空,定会斥其为“曹贼”

    。

    此外,貂蝉亦是他此行的目的之一。

    他一心向往的,是一位倾城绝艳、雍容华贵的女子。

    废帝刘辩的存在,只是附带的结果。

    毕竟他是家主夫人的儿子,顺手救一下也无妨。

    这不仅能让夫人更忠于家主,还能体现家主的仁慈。

    然而,所谓的名正言顺之说完全站不住脚。

    当今世人皆知,家主早已公开自立为西凉王,根本不将汉室放在眼里。

    即便在汉灵帝尚有实权时,家主就已敢无视朝廷号令,公然宣称自己不受约束。

    如今汉室衰败,再提名正言顺岂非笑谈?

    在忠臣看来,家主的行为早已被定性为叛逆。

    即使掌控废帝,也无法改变其乱臣贼子的形象。

    因此,家主发起“洛阳之战”

    的动机本身就很矛盾,难以自圆其说。

    这场战争动用了三十万大军,却只为得到两个女人,同时炫耀武力,实在荒诞至极。

    相较之下,虎牢关之战虽有所收获——包括洛阳百万人口、世家藏书及三位名将——但也不过如此。

    特别是蔡琰的加入,更是锦上添花。

    然而,这些成果依然无法掩盖整件事的荒谬本质。

    林枫召集众人,表面上是为了展示实力,实则是在诸侯面前彰显自己的威望。

    若非如此,何必要让李元霸主动挑战他人呢?这不过是想让诸侯知晓自己麾下有无双猛将罢了。

    想到主公一贯不拘小节却爱炫耀的性格,徐晓也只能无奈接受。

    喜欢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请大家收藏:()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