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42章 宫雪来信·告别!
    早上这会儿雪已经不大了。

    可地面上却是积了厚厚一层,走在上面松松软软还发出一阵阵的‘咯吱’声,脚感很好,还自带音效。

    看来昨天夜里的雪势不小。

    刘青山走到门外,叉着腰眺望远处的一道道山岭,放眼望去,尽是白茫茫一片。

    当真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大气磅礴之感扑面而来,令人情不自禁的感叹大自然的神奇造化,鬼斧神工,无可能及!

    正当他欣赏这难得一见的壮观雪景时,突然远处的山路上影影绰绰出现一道人影,他定睛望去,仔细看了良久,等那人走的更近一些了,他这才认出来。

    原来是高红军。

    “高哥,你咋来了?”刘青山赶忙迎了过去,“晚两天也没事,这天寒地冻的……”

    “哈哈,没事。”

    高红军站住,气喘吁吁的喘了好几口气,这才又道:“额听说过两天还有大雪,还是先把这些给你送过来吧,免得耽误你啥事。”

    “谢谢谢谢。”

    刘青山连声道谢,帮忙拎起地上的麻袋,又拉着高红军的胳膊,“高哥,走,去家喝口热水歇歇脚。”

    高红军连连拒绝,可刘青山愣是将他拉回了家。

    等他走的时候,怀里多了一个油纸包。

    包里是三张白面烙的葱花大油饼,还有二斤麻花。

    油饼是让他路上饿了吃,麻花则是让他拿回家给家里孩子吃。

    这年头,家家户户谁都不容易。

    别看高红军是邮递员,但他每月挣的钱也很有限。

    揣着这些吃食,他脸上笑开了花,一路上都在感慨怪不得老刘家能出个文曲星呢,看看人家这办事的敞亮劲儿,看看人家待人多热情。

    就冲这家风,家里想不发达都难!

    送走高红军之后,

    刘青山便又开始整理信件,先一封封拿出来看看封面,如果是不认识的,那就先放一边,这些基本上都是读者来信。

    如果是认识的,那就放另一边,等会儿看信的时候先看这些。

    这样一来,就不会出漏信的可能。

    因为所有收到的信,他并不会都一一看完。

    不是他懒,实在是太多了……

    看不完,真的看不完啊!

    诶?

    刘青山手上动作一滞,还真有认识的。

    ——李长征。

    好,先放一边。

    可紧接着,他又看到一封认识的。

    姑且算作是认识的吧……

    ——《延河》编辑部秦汉。

    刘青山不认识秦汉,但他认识《延河》这块招牌。

    先前崔阳来的时候,还说要给《延河》投稿呢,没想到自己却是收到了《延河》的来信。

    那么问题来了,《延河》给自己写信是干啥?

    算了,不想了,等会儿拆开看看不就知道了。

    放一边。

    整理到最后,刘青山不禁叹了口气,多少有些失望。

    还是没有宫雪的信……

    他伸了个懒腰,突然感觉有些闷,就想出去走走。

    当他刚走出院门,正好和去而复返的高红军撞上,“诶?高哥,你咋又回来了,有啥东西落下了?”

    “哈哈,没有。”

    高红军笑着摇头,“额兜里还有一封你的信哩,刚才忘给你了。”

    “哦……哈哈,那又让你多跑一趟。”

    “不碍事,是额忘了。”

    说着,高红军就从兜里摸出一封信递了过来,“给。”

    刘青山的心脏,突然砰砰砰跳的有些快。

    他下意识的就认为这封信应该是宫雪寄来的……

    他赶忙伸手接过,打眼一瞧。

    “哈哈哈,高哥,谢谢了啊!”

    刘青山瞬间心情大好,喜上眉梢,他的直觉没错,手中这封信的封面上,赫然是那熟悉的字体。

    娟秀小巧,精致漂亮。

    以及那个很美的名字——宫雪。

    看到刘青山这么高兴,高红军就知道这封信对他很重要,他笑着说道:“客气啥,那没别的事,额走了啊,回见。”

    “好好,高哥你路上……哎?”

    “咋了青山?”

    “高哥,你还有别的事没?你能不能等我半个钟头。”

    “能!”

    高红军答应的很爽快,立刻明白刘青山的意思,“你是想回信让额给你带走是吧?”

    “对,高哥英明。”

    “哎呦,那可不敢当,青山你去回信吧,额等你一个钟头都行。”

    “那真是谢谢了,走,去家里再坐会儿。”

    “好。”

    看到高红军去而复返,又听刘青山说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刘茂财和王凤仪两人再次道谢,热情招呼高红军再坐坐,再吃点瓜子花生。

    将高红军交给老爸老妈招待后,刘青山脚步匆匆回了自己窑。

    撕啦——

    信封被一把撕开,信纸就被捞了出来。

    飞快展开!

    “青山同志:”

    “许久未通音问,想必近来还好。”

    “秋深露重,北地可曾飘雪?”

    “昨夜读罢《收获》新刊,见君作《乔厂长上任记》赫然在列,不禁抚卷而叹。乔厂长宁肯站着死,决不跪着生之语,颇有燕赵慷慨之气,而君笔下改革之艰、人心之韧,尤令我想起在黑龙潭畔,君所言文学当为时代作证之志。今观此文,方知君非虚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又闻《致橡树》刊于《人民文学》,诗中有云‘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读来齿颊生香。”

    “想那木棉与橡树,并肩而立,风雨同担,诚乃人间至美之境!”

    “舍友争相传阅,爱不释手,且屡发感慨,诗人写‘根,紧握在地下’之时,是否真见过那样的橡树?诗人是否经历过那刻骨铭心的爱情?”

    看到这里,

    刘青山目光微眯,他仔细观察片刻,发现这里多了几个很小的点。

    这就像是写信之人,写到这里时突然有些踌躇犹豫,不该接下来该写什么、该怎么写、又或者是不知道该不该写……

    从而手中的笔,下意识的在纸上点了几下。

    刘青山心思稍定,继续往下看去……

    “近来演出任务繁忙,颇费心神。思及此后恐无暇执笔,今君名动文坛,想必飞鸿踏雪,日日堆叠于青案。”

    “故特修此书,一则为君双喜致贺,二则……”

    “二则作别。”

    “愿君如乔厂长般锐意进取,亦如橡树般得遇知音。”

    “祝君笔下生花,如春江潮水,奔涌不息。”

    “北风渐厉,望自珍重。”

    宫雪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一日。

    ……

    信不长,仅四五百字。

    可刘青山却是足足看了有二十分钟,这才放下。

    唉……

    他叹了口气。

    有种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感觉,不过又想了想,他又很快释然。

    宫雪的这种回应,不正在自己的意料之中吗?

    从她足足两个月没有回信,就足以看出来了。

    她信中所说的舍友之问,未尝不是她所想问的,只不过她应该是脸皮薄,也为了彼此不尴尬,这才借用舍友之口来说。

    就像后世群友经常说的:我有个朋友,他……

    细细思量片刻后,

    刘青山觉得这封信应该是宫雪的一个试探,如果结果让她满意,那以后就还会收到她的信,反之亦然。

    真是一个理智的姑娘啊!!

    刘青山有些感慨,随即便拿出纸笔,开始回信……

    “宫雪”

    “你好,见字如晤。”

    “立冬初雪,忽得芳笺,喜不自胜,幸甚幸甚!”

    “雪是北方的邮差,总在人不经意时叩响门扉,看来,这真是一场瑞雪!”

    “你的祝贺让我既欣喜又恓惶……”

    “若非你当初踏着星辉赶赴沪上,将《伤痕》亲手呈至《收获》编辑的案前,只怕这些文字至今仍尘封在我的抽屉里,在时光中渐渐泛黄。犹记分别那日,你身着素白连衣裙,在晨光中回眸浅笑:这样的文字,值得被更多人看见。”

    “如今每当我读到读者来信中说:这篇小说予我勇气的字句,便忍不住想——这份勇气中,有一半都源自你的坚持。”

    “这两个月没有你的音讯,我时常去水库边踱步。”

    “冰层下静卧的枯草,堤坝上散落的碎石,都在无声诉说着那个暴雨倾盆的夏夜——你俯身为我包扎时,发梢滴落的水珠,和那方素白手绢上,渐渐晕开的血色梅花。”

    “前夜又梦回彼时,醒来见满室清辉,忽有灵感涌上心头,遂成新篇!”

    “一棵开花的树。”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它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

    “…………”

    “夜半急就,未遑推敲,望卿斧正一二。”

    “盼之,盼之。”

    “青山。”

    “一九七八年冬,雪”

    ……

    刘青山笔走龙蛇,一封信匆匆写就。

    写完之后,他又看了一遍,满意的点了点头,然后装进信封用浆糊封好口,此时正值隆冬腊月、天寒地冻,他又点燃煤油灯,将封口处在灯上烤了一会儿,确认浆糊彻底凝固这才作罢。

    “高哥,谢谢了。”

    “不谢,额走了青山。”

    “嗯,路上慢点。”

    “哈哈,没事,这路额常走!回吧。”

    雪不知何时又下了起来,

    刘青山站在门外目送高红军远去,一直到他消失在雪地中,仍然没有回去。

    给宫雪的信,自然是精心写就的。

    虽然刘青山没有直面她的两个问题,但也从另一个角度回答了她,或者说是表明了他的想法和态度。

    ——《一棵开花的树》

    已经写的很清楚了!

    丝毫不差那首《致橡树》!

    其实这里,刘青山是讨了巧的,或者说是钻了个空子。

    因为宫雪并没有直截了当的问:你和朱霖是什么关系?她是不是你的橡树?

    那这样的话,留给刘青山的空间就很大了。

    他可以装傻,可以迂回,还可以视而不见……

    等等等等。

    如果宫雪直截了当的问,那反而不好办,恐怕得消耗更多的脑细胞才能写完这封信。

    ……

    直到又刮起风,身上凉飕飕的,刘青山这才回家。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