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490章 三杰密会,陆昭、徐庶、诸葛亮的判断
    与元直在密室中达成初步共识后,我们并未立刻离开。

    我知道,接下来的行动,必须得到另一位关键人物的认可与参与——诸葛孔明。

    虽然关于“双轨撤退”的核心秘密,我暂时不会完全对他和盘托出,但在判断危局、制定大方向以及说服主公等关键环节,孔明的作用无可替代。

    我与元直步出密室,来到外间的书房。

    这里光线稍亮,布置雅洁,是我平日处理公务和会见重要幕僚的地方。

    相较于密室的绝对隐秘,这里更适合与孔明进行正式而紧急的商议,既显尊重,又能保持必要的私密性。

    我吩咐亲信,立刻去请军师中郎将诸葛先生,告知有十万火急之事相商。

    等待的时间并不长。

    很快,门外传来了从容不迫的脚步声。

    诸葛亮一袭青衫,步履稳健地走了进来。

    他的神色一如既往地平静,仿佛泰山崩于前亦不能令其动容。

    但当他看到书房内,不仅有我,还有神色异常凝重的徐庶时,他那双深邃的眼眸中,还是不易察觉地闪过了一丝讶异。

    “子明,元直,”他微微颔首,目光在我们两人脸上扫过,“深夜相召,且神色如此,莫非……”

    他没有说下去,但那询问的眼神已经说明了一切。

    以他的智慧,自然明白,能让我们两人同时如此郑重其事,必然是发生了足以动摇根基的重大变故。

    “孔明,请坐。”我伸手示意,语气沉重,“确实……是天大的事。”

    待他落座,我不再耽搁,直接切入正题:

    “就在方才,我连续收到了数道来自不同渠道的紧急军情和消息,相互印证之下,情况已是危急万分。”

    我顿了顿,看向孔明,缓缓说道:

    “首先,是关于襄阳的消息。我们布置在襄阳周边的斥候传回急报,结合一些从襄阳逃散出来的官吏和行商带来的零散消息,可以确认,刘荆州……恐怕已病入膏肓,命不久矣。

    而蔡瑁、张允等人,趁机把持了襄阳军政大权,城中气氛极其紧张,恐怕已生内变!”

    我仔细观察着孔明的反应。

    他的眉头微微蹙起,手指在膝上轻轻叩击,显然在快速分析这则消息背后的含义。

    我继续说道:

    “更糟糕的是,根据我们安插在北线的探马和截获的部分曹军文书分析,曹操亲率的主力大军,已经彻底平定了北方,其南下的速度远超预期!

    最新的、经过反复确认的情报显示,其麾下最精锐的虎豹骑,最迟在昨日,已经抵达了南阳郡的宛城!”

    “宛城?!”尽管我已有心理准备,但孔明听到这个地名时,那平静的面容上还是第一次露出了明显的惊容。

    他霍然抬头,目光如电,“子明此言当真?!”

    “千真万确!”我斩钉截铁地回答,“多方情报交叉印证,绝无虚假!宛城距离新野,骑兵一日可至!”

    书房内的空气仿佛瞬间凝固了。

    襄阳内变,曹军兵临百里之外!

    这两个消息叠加在一起,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

    一直沉默的徐庶此时开口了,他的声音带着压抑的怒火和沉重的忧虑:

    “孔明,子明所言非虚。

    襄阳那边,以蔡瑁、张允之流的心性,刘荆州一旦离世,他们为保自身富贵,必定会选择投降曹操!

    刘琮公子年幼,根本无力掌控局面。

    届时,襄阳将从我等的后盾,变成顶在背后的尖刀!”

    他指向墙上悬挂的地图,手指重重地点在新野和樊城的位置:

    “而北面,曹军主力转瞬即至,虎豹骑更是天下精锐。

    我等困守新野、樊城这等小城,兵力不过数万,且多为新募之卒,如何能抵挡曹操数十万大军的雷霆一击?

    强守,唯有城破人亡!”

    徐庶的话语,如同重锤一般,敲打在每个人的心头。

    诸葛亮没有立刻说话。

    他站起身,走到地图前,负手而立,目光在襄阳、新野、江陵、江夏等地缓缓移动。

    他的眼神深邃,仿佛能穿透地图,看到那片土地上正在发生的风云变幻。

    书房里安静得可怕,只有窗外的风声呜咽。

    我和元直都耐心地等待着,等待着这位卧龙先生的判断。

    过了许久,诸葛亮才缓缓转过身来。

    他的脸上已经恢复了平静,但眼神中却多了一份前所未有的凝重。

    “子明,元直,”他开口了,声音低沉而清晰,“二位所言,亮,深以为然。”

    他走到我们面前,目光在我们两人脸上扫过:

    “刘景升优柔寡断,外宽内忌,早已为荆州今日之祸埋下伏笔。

    蔡瑁、蒯越等本土豪族,盘根错节,只图私利,全无远志。刘琮年幼暗弱,一旦景升离世,必定为蔡氏所操控。

    投降曹操,换取苟安富贵,实乃必然之举,甚至可能早已暗通款曲!”

    他的分析,与我和元直基于玄镜台情报得出的结论,几乎完全一致,甚至在对人物性格和政治动机的剖析上更为深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就是孔明的可怕之处,即便没有最直接的情报,他也能凭借对人性和时局的洞察,推演出最接近真相的答案。

    “而曹操,”他继续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忌惮,

    “挟天子以令诸侯,扫平北方,虎视眈眈,其势已成。

    如今大军南下,志在必得。襄阳一旦归降,荆州门户洞开,江陵粮草辎重,唾手可得。

    以曹操之雄才大略,断不会放过此等良机。”

    他深吸一口气,看向我们,眼神锐利:

    “新野、樊城,地处四战之地,无险可守,兵力微薄,民心虽附,然仓促之间,难以形成坚城之势。

    若曹军与襄阳降军南北夹击,我等……插翅难逃!”

    “唯一的生路,”诸葛亮一字一顿地说道,目光坚定,“唯有……撤离!”

    “撤!”我和徐庶几乎异口同声地应道。

    在对危局的判断上,我们三人的意见达到了惊人的一致。

    这并非偶然,而是基于对当前局势最理性、最客观的分析。

    无论是基于玄镜台的秘密情报,还是基于公开信息的逻辑推演,结论都指向了同一个方向

    ——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必须立刻行动!

    “好!”我站起身,神情肃穆,

    “既然我等已达成共识,那事不宜迟!必须立刻将此危局禀报主公,并请主公定夺,即刻准备撤军事宜!”

    诸葛亮和徐庶也随之起身,神色同样凝重。

    “子明所言极是!”诸葛亮沉声道,

    “主公仁德,骤闻此变,必受震动。我等需同心协力,陈述利害,务必使主公当机立断!”

    “正是!”徐庶也点头道,“迟则生变!曹军铁骑,旦夕可至!”

    三双目光在空中交汇,充满了决绝和紧迫。

    虽然前路充满了未知和凶险,但至少在这一刻,我们这个小小的核心智囊团,已经凝聚了共识,明确了方向。

    而我,作为这一切的推动者和知晓更多秘密的人,心中清楚,这仅仅是开始。

    真正的考验,是如何在这场生死大撤退中,既保全刘备集团的元气,又能悄无声息地执行我的“双轨计划”,将那些关乎未来的“种子”,安全地带离这片即将化为焦土的绝境!

    喜欢算鼎三国:玄镜红颜录请大家收藏:()算鼎三国:玄镜红颜录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