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638章 奇兵突袭,计取永安
    船队抵达鱼复(即后世的白帝城)外围水域时,战事正酣,却也陷入了胶着。

    永安城,这座扼守长江三峡入口的雄关,远比想象中更为坚固。

    守将乃是刘璋麾下的老将严颜,治军严谨,且城池依山傍水,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刘备军的主力,由张飞、赵云等将轮番攻打,数日下来,损兵折将不在少数,却始终难以撼动城池分毫。

    尤其是在水路方面,严颜布置了重重障碍和强弓硬弩,封锁了江面,使得荆州水军的优势难以发挥。

    连日的阴雨更是让道路泥泞,大型攻城器械的运输和使用也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我站在旗舰的船头,用望远镜(经过伪装,外表看起来更像某种特制的测距仪或观星筒)仔细观察着远处的战场。

    硝烟弥漫,喊杀声隐隐传来,江面上漂浮着断裂的箭矢和破碎的船板。

    刘备军的士气,明显因为连日的受挫而有些低落。

    诸葛亮站在我身旁不远处,眉头微蹙,羽扇轻摇的频率也比平时快了几分。

    显然,永安这座坚城,成为了西进道路上第一个硬骨头,

    若不能尽快拿下,不仅会延误整个入川的战略进程,更会打击初战的锐气。

    “子明,依你之见,这永安城,症结何在?”

    诸葛亮忽然转头问我,目光锐利,似乎想从我这个“旁观者”眼中,得到一些不同的看法。

    我心中一动,知道机会来了。

    这几天,我并未闲着。

    玄镜台的情报早已通过秘密渠道送达,结合我连日的观察,对永安城的防御体系已经有了相当精准的了解。

    我放下望远镜,沉吟片刻,故作思考状,然后指着远处被江水环绕的城墙一角说道:

    “孔明先生,昭连日观察,发现永安城防守虽固,然其西南角临江处,

    似有一段城墙相对低矮,且守备兵力较他处薄弱。

    更关键的是,据本地渔民私下所言(将情报来源伪装成民间信息),

    那段江面之下,水流湍急,暗礁颇多,寻常船只难以靠近,故守军或许因此而疏于防范。

    然若有精擅水性、船小灵活之士,于特定时辰(暗示掌握水文规律),或许能觅得路径,潜近城下。”

    我的这番话,九分真一分假。

    那处防御弱点和水文特点,确实是玄镜台探测分析的结果,而非什么“渔民所言”。

    但我必须将其包装得合情合理,符合我一个“江东参军”兼“地理爱好者”的身份。

    诸葛亮顺着我指的方向看去,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他没有立刻表态,而是转向身边的赵云:“子龙,你领水军多次试探,西南角情况如何?”

    赵云面容沉静,抱拳道:

    “回军师,陆参军所言不差。

    西南角城墙确较他处稍矮,江面看似平静,实则水下复杂,

    我军楼船难以抵近,强攻损失必大,故之前未将其作为主攻方向。”

    诸葛亮微微颔首,目光再次回到我身上:“子明继续说。”

    “昭以为,强攻不可取,或可考虑奇袭。”

    我继续说道,“若能于夜间,遣一支精锐小队,乘善操之舟,避开暗礁,潜至西南角城下,

    或攀爬,或用特殊器械(暗示可能有类似飞爪的工具),袭杀守军,夺占一小段城墙,举火为号。

    届时,主力大军再从正面佯攻,吸引敌军注意,同时分兵响应城内信号,水陆并进,或可一举破城!”

    这便是我根据情报制定的核心计划:利用信息差,进行一次精准的特种作战式突袭。

    诸葛亮听完,陷入了沉思。

    羽扇停止了摇动,目光在我和地图之间来回移动。

    这个计划,风险极大。

    夜间潜行,水下复杂,城墙攀爬,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可能导致奇袭部队全军覆没。

    “此计虽险,却不失为破局之策。”

    诸葛亮缓缓开口,“只是,何人可担此重任?需有胆有识,更需精通水性,且能统领精锐,临危不乱。”

    帐内一时寂静。

    张飞勇则勇矣,但不擅水战和精细活;

    赵云稳重可靠,但身为大将,不宜轻易涉险。

    其余将领,或经验不足,或水性不精。

    就在这时,一个清亮而带着英气的声音响起:“军师,此任务,尚香愿往!”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孙尚香不知何时已来到帐外(她名义上也是随军参赞,有旁听资格),

    一身劲装,英姿飒爽,眼神中充满了跃跃欲试的光芒。

    诸葛亮眉头微皱:“郡主,军旅之事,非同儿戏……”

    “军师!”

    孙尚香打断道,语气坚定,

    “尚香自幼随父兄征战,弓马娴熟,水性精通。

    此次随陆参军前来,所带‘锦帆卫’虽人数不多,皆是昔日甘将军麾下精锐,于水中来去自如,攀岩附壁亦是好手!

    强攻城池,尚香不敢夸口,但若论夜间潜行、水上突袭,自信不输于帐下任何男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她的声音掷地有声,充满了自信。

    我心中暗暗点头,这正是我想要的效果。

    由孙尚香主动请缨,比我直接推荐要自然得多,也更能打消诸葛亮的疑虑。

    毕竟,让她参与战斗,也算是某种意义上的“历练”。

    诸葛亮看向我,眼神中带着询问。

    我适时开口道:

    “孔明先生,郡主所言不虚。

    ‘锦帆卫’之名,昭在江东亦有耳闻,确是水战精锐。

    郡主本人更是勇武非凡,有万夫不当之勇。

    若由郡主率领一支小队执行此奇袭任务,或许……确有几分胜算。

    当然,此事风险极大,还需先生与主公定夺。”

    我表明了支持的态度,但也把最终决定权交还给诸葛亮和刘备。

    帐内气氛变得有些微妙。

    让一位江东郡主,一个女子,去执行如此关键且危险的任务,这在刘备军中是前所未有的。

    徐庶在一旁补充道:

    “军师,兵行险着,方能出奇制胜。

    永安若久攻不下,恐迟则生变。

    郡主勇气可嘉,且有精锐相助,配合陆参军所献之策,或真能奏效。

    若能一战而下永安,于我军士气、于联盟大义,皆有裨益。”

    他从“联盟”和“士气”的角度进行劝说,进一步增加了方案的说服力。

    诸葛亮沉吟良久,终于下定决心:

    “好!既然郡主有此胆魄,子明有此良策,便依计行事!

    子龙,你挑选五百精兵,于江岸待命,一旦城内火起,立刻强渡响应!

    翼德,你率本部兵马,于明日凌晨,向东门发起猛攻,务必吸引严颜主力!”

    “尚香郡主,”

    诸葛亮转向孙尚香,语气变得严肃,

    “此行凶险异常,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你可挑选五十名最精锐的锦帆卫,由陆参军……提供具体路径和时机的情报支持。

    所需舟船、器械,军需处全力保障!”

    “遵命!” 孙尚香眼中放出兴奋的光彩,抱拳领命。

    计划就此敲定。

    接下来的时间,我将玄镜台提供的最精确的水文数据、潮汐时间、城墙结构弱点、守军换防规律等信息,

    以“个人推算”和“细致观察”的名义,详细告知了孙尚香和负责接应的赵云部将。

    每一个细节,都反复推敲,力求万无一失。

    入夜,江面上起了薄雾,星月无光。

    五十名精锐的锦帆卫,在孙尚香的带领下,乘坐着特制的小型快船,如同幽灵般悄无声息地滑入黑暗的江水中。

    她们摒弃了所有可能发出声响的金属盔甲,只穿着便于行动的紧身水靠,背负着绳索、飞爪等攀爬工具和短兵器。

    我站在江边的一处高地上,身边只有徐庶和负责联络的玄镜台成员(伪装成亲兵)。

    望远镜的镜片在夜色中反射着微弱的光芒,我的心也随着那几艘消失在黑暗中的小船而悬了起来。

    这不仅是夺取永安的关键,更是对我、对孙尚香、对玄镜台能力的一次重要检验。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江面上除了风声和水流声,一片死寂。

    约定的时间快到了,远处的城墙上依旧是零星的火把,看不出任何异样。

    我的手心微微出汗。

    就在此时,西南角的城墙上,猛地腾起一股不大的火光!

    火光摇曳了几下,随即稳定燃烧起来!

    “成功了!” 我身边的徐庶低呼一声,语气中难掩激动。

    几乎在同时,早已蓄势待发的赵云部将,立刻发出信号,五百精兵乘坐蒙冲、斗舰,向着火光指引的方向奋力划去!

    而另一边,张飞的咆哮声也如同炸雷般响起,伴随着震天的战鼓和喊杀声,东门方向的攻城战猛烈爆发!

    无数的火把和箭矢射向城头,吸引了城内守军大部分的注意力和兵力。

    城内,孙尚香她们得手后,并未恋战,而是迅速清理了城墙上的一小段区域,利用绳索将后续的精兵接应上墙头。

    她们就像一把锋利的匕首,精准地刺入了永安城的心脏。

    内外夹击之下,永安城的守军顿时陷入混乱。

    严颜虽是老将,却也未曾料到敌人会从防守最为严密(自认为)的西南水路突破。

    当赵云率领的生力军如同潮水般涌上城头时,守军的抵抗意志开始崩溃。

    天色微明之时,永安城的城门被从内部打开,“刘”字大旗,插上了白帝城的城头。

    这场奇袭战,以最小的代价,取得了最大的战果。

    当浑身湿透、脸上兀自带着兴奋和煞气的孙尚香,

    提着一颗血淋淋的敌将首级(或许是守卫水门的小校)来到刘备和诸葛亮面前复命时,帐内所有人的目光都变了。

    惊愕、赞叹、难以置信,以及一丝丝敬畏。

    刘备抚掌大笑:“好!好!不愧是江东虎女!此番首功,当记郡主!”

    诸葛亮也微笑着点头:

    “郡主英勇,锦帆卫强悍,子明……观察细致,献策有功。此皆联盟之幸事!”

    他巧妙地将功劳分配,既肯定了孙尚香的勇武,也点出了我的“献策”之功,却又将其归于“联盟”的框架之下。

    我连忙谦逊道:“皆赖主公洪福,军师妙算,将士用命,昭不敢居功。”

    孙尚香看了我一眼,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似乎有感激,也有好奇,

    但更多的是一种被认可后的骄傲和喜悦。

    她大大咧咧地一抹脸上的水珠,笑道:“打仗嘛,就该这样痛快!比在江东憋着强多了!”

    攻克永安,意义重大。

    它不仅打通了入川的门户,极大地振奋了刘备军的士气,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次“完美”的合作,

    我成功地在刘备和诸葛亮心中,初步建立起了“足智多谋、值得信赖”的形象,

    同时也让孙尚香这位“盟友”,真正融入了团队,并展现了她的价值。

    这一切,都为我后续行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如今,我的第一步,已经成功迈出。

    前方的道路,依然充满变数,但至少,我已经在这盘棋上,落下了一颗关键的棋子。

    喜欢算鼎三国:玄镜红颜录请大家收藏:()算鼎三国:玄镜红颜录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