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174章 深渊兽变种,盾兽变种炮兽
    【盾兽纲·炮目·炮兽(ara-scutu)详尽档案】

    编号:scutu-artillery / 代号:炮兽(cannon-bastion)

    亲缘:盾兽·塔洛斯的特化变种,背甲基因链被11段“暗能炮管编码”替换,保留70盾兽防御基因,是“重甲-重火力”双核心单位

    威胁等级:黑·η(常规型可单独压制一个步兵连,变种集群可摧毁装甲团级阵地)

    一、基础形态:盾与炮的基因融合

    所有炮兽均保留盾兽的“重甲基底”,但背甲(原“黑镜盾”)演化为“可变形炮身”,核心结构遵循“量产标准化”原则(个体尺寸误差≤15)。

    1 共性外构

    - 体型:肩高32±005,体长68±01,战斗全重42±05t(比塔洛斯重17,因炮身组件)。

    - 核心模块:

    - 背甲炮座:由6块“暗能晶钢”装甲板拼接而成,可根据型号变形为不同炮身(厚度8-20,硬度≈莫氏92,基础防御可抵挡20机关炮直射)。

    - 暗能核心:胸腔内置“压缩暗能囊”(储量12x10?j),为火炮供能,耗尽后可通过吞噬战场暗能(如渊兽残骸、敌方爆炸能量)补充(每吞噬1kg暗能晶尘恢复10储量)。

    - 机动系统:四足粗壮(股骨直径04),奔跑速度12k/h(慢于塔洛斯),但可“锚定模式”——四肢弹出晶钩爪刺入地面,将自身固定为“活体炮台”(射击精度提升40)。

    2 量产特征

    - 所有变种的炮身都刻有“暗能弹道纹”(类似膛线,确保弹着点误差≤3/100)。

    - 量产批次每24小时更新一次“弹道校准基因”,根据前一批次战损数据微调(如某批次重炮型炸膛率03,下批次立即强化炮管晶钢密度)。

    二、常规型:均衡攻防的基础款

    作为炮兽的“基准模板”,平衡射速、威力与防御,是最常见的量产型号。

    1 武器参数

    - 炮身形态:背甲展开为单管“暗能滑膛炮”(口径120,炮管长28),炮口有环形“能量聚光环”(发射前闪烁红光,预警05秒)。

    - 射速:2-3发/分钟(受暗能核心输出限制,连续射击3发后需冷却10秒)。

    - 弹药类型:“暗能破片弹”——弹头为凝固暗能晶体,命中后炸裂为800±50块菱形碎片(每片含001g暗能),有效杀伤半径5±03(对无防护目标致死率92,对轻型装甲车毁伤率65)。

    - 射程:平射有效距离800,最大射程12k(超过后碎片分散,杀伤半径降至2)。

    2 防御与战术

    - 防御:非射击状态下,炮身可折叠为“半盾形态”(覆盖背部60区域),防御强度保留塔洛斯的80(可抵挡105榴弹直接命中)。

    - 定位:中距离火力支援,常与走兽纲(如刺兽·墨奎)协同——墨奎突进牵制,炮兽在后方提供压制,观兽共享视野校正弹道。

    3 战例:“锈蚀港巷战”(2035年)

    3只常规型炮兽依托废弃集装箱建立阵地,每2分钟交替射击,30分钟内摧毁12个步兵掩体、4辆装甲车,自身仅因火箭筒攻击出现3处非致命损伤(暗能晶钢装甲凹陷≤5),最终配合灰蚀体清剿剩余守军,战损比1:27(每损失1只炮兽消灭27名士兵)。

    三、变种型号:战术特化的精密分工

    炮兽的变种均基于常规型基因微调(变异率≤08),通过改变炮身结构、弹药类型实现战术分化,满足不同战场需求。

    1 机炮型(rapid-fire variant):弹幕压制专家

    - 外构特征:背甲展开为“四联装转管炮”(每管口径30,炮管长12),炮身环绕“散热鳍片”(铜色,因高射速产生高温),暗能核心体积比常规型大20(支持持续供能)。

    - 武器参数:

    - 射速:30-40发/分钟(四管轮转,每管7-10发/分钟),可持续射击2分钟(后需冷却3分钟,鳍片发红至800c)。

    - 弹药:“暗能穿甲弹”(弹头为钨合金+暗能涂层,初速850/s),单发杀伤半径2±02(聚焦穿透,可击穿15均质钢甲)。

    - 射程:有效距离500(超过后弹道偏移严重)。

    - 战术定位:压制敌方集群冲锋、封锁狭窄通道(如街道、桥梁),常与影兽·幽纱配合——幽纱黑雾掩护炮兽架设,机炮弹幕阻止敌方靠近。

    - 弱点:持续射击时散热鳍片易被穿甲弹击中(击毁概率35),导致炮管卡壳;防御仅为常规型的60(因炮身轻量化)。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2 重炮型(heavy siege variant):工事毁灭者

    - 外构特征:背甲折叠为“单管巨炮”(口径300,炮管长52,占体长76),炮身覆盖“厚层晶钢甲”(厚度20),需四肢完全锚定地面才能射击(否则后坐力会导致自身骨折)。

    - 武器参数:

    - 射速:1发/5分钟(暗能核心需5分钟压缩至临界状态)。

    - 弹药:“暗能坍缩弹”——弹头含微型暗能黑洞(质量10kg),命中后产生“空间坍缩”,有效杀伤半径20±1(范围内混凝土工事直接被撕碎,坦克装甲会向内凹陷50)。

    - 射程:最大2k(平射),可曲射攻击3k外目标(精度误差±10)。

    - 战术定位:摧毁坚固工事(如堡垒、地下掩体)、瘫痪装甲集群,需盾兽·塔洛斯或灰蚀体在周围构筑防御圈(因装填时完全无法移动)。

    - 弱点:装填阶段背甲炮座暴露(防御降至30),易被精确制导武器击中;炮弹飞行速度慢(300/s),可被防空武器拦截(成功率40)。

    3 霰弹型(scattershot variant):近距离清场利器

    - 外构特征:背甲展开为“多膛霰弹炮”(6个100口径短炮管,呈放射状排列),炮口无聚光环,代之以“扩散格栅”(控制弹丸散射角度)。

    - 武器参数:

    - 射速:1发/15秒(6管同时发射,每发含1200颗暗能钢珠),连续3发后冷却2分钟。

    - 弹药:“暗能霰弹”——钢珠初速400/s,有效散射半径15±1(30外动能衰减至无害),对掩体后的目标杀伤率≥70(钢珠可穿透5厚木板/2钢板)。

    - 战术定位:清理室内、战壕等近距离复杂环境,配合刺兽·墨奎“突入-清场”战术——墨奎撕裂入口,霰弹型炮兽跟进射击,覆盖室内所有角落。

    - 弱点:有效射程短(≤50),远距离完全失效;钢珠对重甲目标(如坦克)毁伤率<10。

    4 暗能侵蚀型(rruption variant):区域污染炮

    - 外构特征:炮身呈“螺旋纹管状”(口径150),炮管表面流动着黑红色暗能(与深渊侵蚀stage-1症状同源),背甲装甲板布满蜂窝状小孔(用于释放侵蚀性暗能)。

    - 武器参数:

    - 射速:1发/2分钟,弹头为“暗能缓释囊”(含5kg液态暗能)。

    - 效果:命中后形成直径10的“暗能污染区”(持续10分钟),区内暗能浓度达2x10?j/3——人类进入后10秒出现stage-0症状(√2倍心率),30秒进入stage-1(虹膜裂纹);机械装备会被暗能腐蚀(电子元件1分钟内短路)。

    - 射程:800,弹道精准(误差±2,因观兽视野校正)。

    - 战术定位:封锁战略要地(如指挥中心入口、桥梁),迫使敌方放弃区域或承受侵蚀风险,常与功兽纲·噪点配合——噪点干扰通讯,侵蚀型炮兽持续污染,瓦解守军意志。

    - 弱点:污染区对渊兽同样有微弱影响(灰蚀体进入后行动速度下降10);炮身暗能易被白蚀体白焰中和(白焰接触后污染效果减半)。

    5 曲射型(arc-fire variant):掩体穿透者

    - 外构特征:炮管向上弯曲30°(固定角度),炮身短粗(长18,口径180),背部装有“弹道计算晶核”(突出于背甲,类似小型雷达)。

    - 武器参数:

    - 射速:1发/90秒,采用“高抛弹道”(抛物线顶点高100),可越过10高掩体攻击后方目标。

    - 弹药:“延时爆破弹”——弹头触地后不立即爆炸,而是钻入地下05(或穿透2层楼板)后引爆,产生直径8的“地下冲击波”(对掩体后的人员杀伤率85,对轻型工事造成结构性破坏)。

    - 战术定位:攻击战壕、建筑物内的敌方单位,配合观兽提供的“掩体坐标”精准打击,在“城市巷战”“山地防御战”中效果显着。

    - 弱点:弹道固定(无法平射),近距离目标(<100)无法命中;弹道计算晶核易被狙击步枪击毁(命中后精度误差扩大至±15)。

    6 盾炮一体型(shield-cannon variant):攻防转换枢纽

    - 外构特征:背甲分为“可分离模块”——60区域为“主炮身”(口径150),40区域为“可折叠副盾”(展开后形成直径3的半球形盾,防御强度等同塔洛斯的黑镜盾)。

    - 武器参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