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大帅问到了关键!”
王嘉胤放下酒碗,对着帐外喊了一句:“取舆图来!”
很快,两名士兵取来一份军事舆图,简单的挂在了王嘉胤背后的帐篷之上。
王嘉胤接着说道:“嬴大帅,高闯王,王某认为从就近选择和占据难度来说,有两地可为我们义军盟的立足之地!”
“愿闻其详!”
“愿闻其详!”
嬴庆和高迎祥先后开口。
王嘉胤直接说出答案:“其一为府谷;其二为河曲!”
说着,他起身指向舆图上府谷的位置:“府谷,北面以长城为界,外为河套,蒙古鞑子活动的地盘,明军难以将手伸过去;东面为黄河,乃天然的防护屏障,少量兵力即可防守;西南一面连接神木、榆林,但只要我们控制住窟野河,于要道处设堡屯兵,那整个府谷便如铁桶一般牢固。”
随即,他话锋一转:“不过,府谷之地虽能拒敌,但也容易困己!因此,王某认为河曲更适合作为义军盟的立足之地!”
说着,他又指向河曲的位置:“河曲,北面和西面皆为黄河天险,东面为吕梁山脉,南面则是黄河与吕梁山并行的地带,于要隘处设防,明军难以跨越;明军若翻越吕梁山来攻,则补给困难,难以久持!”
王嘉胤目光看向嬴庆和高迎祥,掷地有声地说道:“更为重要的是,河曲地处山西与陕西交界,一旦局势有变,我们可依仗黄河,迅速转战东西!”
他坐回主位:“府谷与河曲都与东套接壤,便于从草原鞑子手中交易战马,甚至在战事不利之时,我们借助草原广袤之地重整旗鼓,也不失为良策!”
嬴庆听完王嘉胤所言,心中无比惊诧无比。
之前与王嘉胤接触,他可完全没看出后者有这等见识与谋略。
而且,他也不认为这些谋划,是王嘉胤自己能想出来的。
王嘉胤是穷苦人家出身,识字不多,后于边军入伍,因边军腐败而愤然出逃。
若说王嘉胤打仗有两把刷子,嬴庆坚信无疑,可说王嘉胤有此等智慧,嬴庆是万难相信。
不是他看不起王嘉胤,而是王嘉胤的人生经历摆在就这里,根本不可能滋生出这样的战略眼光。
除非,王嘉胤是明太祖那般的“天授”之人,有大气运在身。
但从原历史来看,王嘉胤显然不是那等人物。
原历史中,王嘉胤也是在府谷、河曲两地转辗作战,且以会盟兵力多次击败明军,但最终死于叛贼之手。
所以,定是有人在背后为其指点。
而能有此等谋略之人,必然不是简单人物,说不得是历史留名之人。
思及此处,嬴庆目光看向对面坐着的横营众人,搜寻着可能给王嘉胤出谋划策之人。
一番辨别之下,却没有结果。
对面坐着的,都是横营的将官,一个个皆是粗犷之辈。
即便是白玉柱张登喜和紫金梁王自用两人,也完全不像是心思细腻的谋士。
尽管王自用在原历史上是王嘉胤的军师,但先前的接触,王自用并未显露出谋略方面的才能。
当然,是嬴庆和种光道看走了眼也说不定。
“会是谁给王嘉胤出谋划策呢?难道真是张登喜或王自用?”嬴庆心中嘀咕着。
高迎祥却是再度抚掌大赞:“妙!甚妙!若依盟主所言,我们义军盟当可立于不败之地!”
被高迎祥的声音打断思绪,嬴庆收回目光,笑着抚掌附和:“大善!”
“哈哈,让嬴大帅和高闯王见笑了!”王嘉胤大笑着,自谦了一句。
嬴庆很想知道给王嘉胤出谋划策的人是谁,当即开口:“能想到如此高明的战略,盟主定然废了不少功夫吧,嬴某敬盟主一杯!”
他这一句话,意在侧面试探,也不知道王嘉胤上不上当。
王嘉胤端起酒碗一饮而尽,爽朗一笑:“不瞒嬴大帅和高闯王,这番言论非王某所想,而是一位云游学士指点!”
“哦?云游学士?”嬴庆眼中闪过一丝异色:“不知这位学士尊姓大名?盟主可否请这学士出来一见?”
“那云游学士姓宋,其名不详,非王某不肯请他出来,而是那人……”王嘉胤说到这便停了下来,似有难言之隐。
而嬴庆听到那云游学士姓宋,心中不由得生出了猜想,一个名字浮现脑海——宋献策!
不过,他也明白,仅凭一个姓,还无法断定那云游学士的身份。
王嘉胤在止言片刻后,继续说道:“王某本见那宋学术颇有才学,欲将其留在麾下效力,怎奈他为王某占卜一卦后,执意不肯留下,还言王某活不过明年,非其明主,真是岂有此理!”
嬴庆听闻此言,心中顿时一震,心下暗道:难道世间真有能掐会算之人?仅凭占卜就看出了王嘉胤的命数?
要知道,原历史中,王嘉胤死于崇祯四年六月,而当下是崇祯三年。
也就是说,那云游学士的占卜结果,竟与历史上王嘉胤的命数惊人吻合!
另外,嬴庆记得一些关于宋献策的记载,据说宋献策此人自幼苦读,学识渊博,尤为精通“术数”之学,长期云游四方,为人占卜吉凶祸福为生。
这些,倒与王嘉胤所说云游学士对得上,至于是不是宋献策,还有待验证。
若真是宋献策,那能想出王嘉胤所说的那些战略,也就不足为奇了。
只是,他记得原历史中,宋献策是崇祯十四年,才由牛金星引荐给闯王李自成。
而如今,不过才崇祯三年,连原历史最早加入义军的顾君恩,都还没出现,宋献策怎会提前现身于此?
难道说,他穿越的蝴蝶效应,已经有如此广泛的影响了?
这有些没道理呀,他也就是在陕西搅动了一下风云,略微影响了一下陕西局势,但也不至于如此吧?
还是说,原本历史上,宋献策本就与王嘉胤产生过交集,致使王嘉胤在府谷、河曲一带闹的那般剧烈?
嬴庆想不通其中奥妙,索性不再深究,转而回过神来,开口道:“既然那宋学士有大才,盟主何不效仿刘皇叔三顾茅庐?”
喜欢穿越明末,我率先举起义旗请大家收藏:()穿越明末,我率先举起义旗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