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24章 首次战后数据分析
    鹰嘴崖峡谷中的硝烟尚未散尽,李辰浩便随后勤部队进入了这片刚结束厮杀的战场。初春的风裹挟着血腥味扑面而来,他下意识地掩住口鼻,却掩不住眼前惨烈的景象。

    "抓紧时间清理战场!"领队的把总高声吆喝,"尸体就地掩埋,武器能用的带走,坏了的堆到一边!"

    士兵们三三两两地散开,开始搬运尸体。李辰浩站在原地,感到一阵眩晕。这是他第一次亲临战后战场,五十多具准噶尔骑兵和十几名清军士兵的尸体横七竖八地散布在峡谷中,有的还保持着战斗时的姿势,手中紧握着武器。

    "李书办,别愣着!"把总拍了拍他的肩膀,"去那边记录缴获的武器。"

    李辰浩回过神来,点了点头。作为军中文书,他的职责本是记录粮草器械,但眼前的景象让他心中萌生了一个念头。他快步走向最近的一具清军士兵尸体,蹲下身来。

    这是一名年轻士兵,看上去不超过二十岁,胸口插着一支箭,眼睛还睁着,仿佛在质问苍天为何如此不公。李辰浩轻轻为他合上眼皮,从怀中掏出随身携带的记事本和炭笔。

    "姓名王二狗。"他从士兵腰牌上辨认出模糊的字迹,"年龄约十九岁,籍贯陕西"他仔细记录着,然后检查伤口和身边的武器——一把卷刃的腰刀。

    "你在干什么?"把总走过来,皱眉看着他在本子上写写画画。

    李辰浩抬起头:"大人,我在记录阵亡将士的情况。"

    把总嗤笑一声:"记这些有什么用?朝廷自有抚恤章程,你做好武器清点就行了。"

    "下官以为,详细记录每位将士的死因和武器状况,或许对日后"李辰浩话未说完,把总已不耐烦地挥手走开。

    接下来的三天,李辰浩白天完成分配的武器清点工作,晚上则继续他的"无用功"。他给每具清军尸体编号,记录详细信息,甚至绘制了他们在战场上的位置图。渐渐地,一些规律开始浮现——大部分阵亡士兵都死于近距离弓箭射击,而火枪手无一伤亡。

    第四天清晨,李辰浩正在检查一具准噶尔骑兵的尸体,忽然听到身后传来脚步声。

    "李书办,你这些天在忙什么?"是岳钟琪将军的声音。

    李辰浩连忙起身行礼:"回将军,下官在记录阵亡将士和武器的详细情况。"

    岳钟琪接过他递来的记事本,翻看几页后,眉头渐渐舒展:"有意思你把每个士兵的死因都分类了?"

    "是的,将军。"李辰浩指向本子上的表格,"弓箭伤占七成,刀伤两成,其余为踩踏和内讧所致。下官还发现,我们的火枪虽无一炸膛,但有三成因保养不当而射程大减。"

    岳钟琪眼中闪过惊讶:"这些数据确实有用。我军火枪手无一伤亡,正是因为四爷安排他们埋伏在高处,而准噶尔人善骑射,近战弓箭杀伤力惊人"

    "正是如此!"李辰浩兴奋地接话,"下官还发现,弓箭杀伤力与距离成反比,三十步内几乎箭箭致命,五十步外则多为轻伤。"

    岳钟琪拍了拍他的肩膀:"继续你的工作,完成后呈报给我。"

    得到将军首肯,李辰浩干劲更足。他开始系统地记录武器损耗情况——多少火枪因火药潮湿哑火,多少弓箭因弓弦老化而射偏,多少刀剑因碰撞卷刃。他还注意到一个细节:清军制式腰刀在与准噶尔弯刀正面对抗时,十有八九会断裂。

    "李书办,你又在捣鼓那些没用的数字了?"同僚刘书办凑过来,看着李辰浩面前铺开的纸张,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数据和简图。

    李辰浩头也不抬:"刘兄,你看这把断刀。"他举起半截腰刀,"刀身淬火不均,这里是明显的裂纹起点。若能统计出武器断裂的比例和原因,或许能改进锻造工艺。"

    刘书办不以为然:"兵器监自有匠人操心这些,你我小小文书,做好分内事就够了。"

    "不然。"李辰浩摇头,"若知何种武器在何种情况下最易损坏,将来配发时便可因地制宜。比如西北干燥,弓弦易脆,当多备替换"

    "书呆子!"刘书办笑着走开了。

    夜深人静时,李辰浩在油灯下整理数据。他将所有信息分类汇总,制作了清晰的表格:《鹰嘴崖战役清军阵亡将士统计表》、《武器使用损耗分析》、《敌我伤亡对比》。每一张表格都配有简明的分析文字和手绘示意图。

    "李兄,还不睡?"同帐篷的赵书办揉着眼睛问。

    李辰浩活动了下酸痛的肩膀:"马上就好。赵兄,你看这个。"他指着刚完成的图表,"我军弓箭手平均每人携带二十支箭,实战中平均消耗十五支,这意味着若战斗延长,将有五分之一的弓箭手无箭可用。"

    赵书办睡意全无,凑近细看:"这确实是个问题。"

    "所以我建议,日后出征,每名弓箭手至少应配三十支箭。"李辰浩在建议栏写下这条,又补充道,"当然,这需要平衡负重和机动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半月后,一份装订整齐的册子摆在了岳钟琪的案头。封面上工整地写着《鹰嘴崖战役伤亡统计与武器损耗报告》,署名"兰州大营书办李辰浩谨呈"。

    岳钟琪翻阅片刻,突然拍案叫绝:"妙!这些数据和分析,正是我军所需!"他立即命人誊抄一份,快马送往四皇子胤禛处。

    三日后,李辰浩正在帐中核对粮草数目,忽有亲兵来报:"李书办,四爷要见你!"

    李辰浩手一抖,墨汁滴在账本上。他匆忙整理衣冠,随亲兵来到中军大帐。

    帐内,胤禛正与几位将领议事。李辰浩跪地行礼:"下官李辰浩,拜见四爷。"

    "起来吧。"胤禛的声音平静而威严,"你的报告,本王看了。"

    李辰浩心跳如鼓,不敢抬头。

    "说说看,为何想到做这样的统计?"胤禛问道。

    李辰浩深吸一口气:"回四爷,下官以为,战争不仅是勇气与力量的较量,更是经验与智慧的积累。详细记录每次战斗的得失,分析成败原因,方能避免重蹈覆辙,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胜利。"

    帐内一片寂静。片刻后,胤禛轻笑一声:"好一个'最小代价换取最大胜利'。李辰浩,你可知你的这份报告,在我大清军中尚属首例?"

    "下官不知。"李辰浩老实回答。

    "起来说话。"胤禛语气缓和了些,"你的分析很有见地。特别是关于火枪保养和弓箭配给的建议,本王已命人着手改进。"

    李辰浩这才敢抬头,只见胤禛手中正拿着他的报告,上面有不少朱笔批注。

    "不过,"胤禛话锋一转,"你的统计还可更完善。比如,为何不记录士兵的从军年限?老兵与新兵的伤亡比例,或许更能说明训练的重要性。"

    李辰浩眼前一亮:"四爷明鉴!下官疏忽了。"

    "此外,"胤禛继续道,"武器损耗与环境的关系也值得记录。西北风沙大,对火枪机括的影响如何?昼夜温差对弓弦张力有何影响?这些数据若能量化统计,对日后行军打仗大有裨益。"

    李辰浩激动不已:"下官明白了!四爷高瞻远瞩,下官愿继续完善此法。"

    胤禛满意地点点头:"即日起,你专职负责军中数据统计,可直接向本王汇报。所需人手物资,尽管提出来。"

    "谢四爷信任!"李辰浩深深一揖,心中澎湃不已。他没想到,自己的一时兴起,竟开创了军中先例。

    离开大帐时,岳钟琪追上来,笑着递给他一卷竹简:"李书办,不,现在该叫你李统计了。这是四爷赏你的《孙子兵法》手抄本,上面有四爷的亲笔批注。"

    李辰浩双手接过,如获至宝。翻开第一页,只见空白处一行朱笔小字:"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统计数据,知彼之始也。——胤禛"

    夕阳西下,李辰浩站在营帐外,望着远处操练的士兵。他手中紧握《孙子兵法》,心中已有了新的计划——他要设计一套标准的统计表格,培训助手,将这套方法推广到全军。

    风吹动他的衣袍,也吹散了战场上最后的硝烟。李辰浩知道,自己开创的这项工作,或许比一场局部的胜利更为重要。因为战争从不仅仅是刀光剑影,更是数字背后的智慧较量。

    喜欢天赐良臣请大家收藏:()天赐良臣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