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46章 年羹尧掌兵符
    雍正二年的春天来得格外迟。养心殿内,雍正将一份六百里加急军报重重拍在案上,震得茶盏叮当作响。

    "罗卜藏丹津好大的胆子!"雍正眼中寒光闪烁,"竟敢勾结准噶尔,公然叛乱!"

    侍立一旁的十三阿哥胤祥接过军报细看,眉头越皱越紧:"青海和硕特部全反了西北六十万大军群龙无首,局势危矣。"

    雍正负手走到窗前,望着西北方向的天空:"西北乃国家屏障,一旦有失,准噶尔铁骑可直捣中原。"他猛地转身,"必须立即派一员大将坐镇!"

    "皇上心中可有人选?"胤祥小心翼翼地问。

    雍正沉默片刻:"老十四"

    胤祥心头一跳。十四阿哥胤禵,与雍正一母同胞,曾任抚远大将军,在西北军中威望极高。但自雍正登基后,一直被软禁在京。

    "皇上,十四弟虽熟悉西北军务,但"胤祥欲言又止。

    "但他与老八一党过从甚密,朕不放心。"雍正冷冷接话,"况且,若让他重掌兵权,难保不生异心。"

    胤祥暗暗松了口气:"那年羹尧如何?"

    雍正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年羹尧确是朕的心腹,但他从未统帅过如此大军"

    "年羹尧虽无十四弟的威望,但对皇上忠心耿耿。"胤祥分析道,"且他在四川任上剿匪得力,用兵如神,西北将领多有所闻。"

    雍正沉思良久,突然拍案:"传旨!召年羹尧即刻进京!"

    三日后,太和殿外旌旗猎猎。年羹尧风尘仆仆地从四川赶回,一身戎装跪在丹墀之下,额头抵地:"臣年羹尧,叩见皇上!"

    "年卿平身。"雍正难得地面露笑容,"朕有重任相托。"

    年羹尧起身,剑眉星目间难掩兴奋之色。他不过四十出头,却已官至四川总督,是雍正潜邸时的旧部,深得信任。

    "青海罗卜藏丹津叛乱,西北危急。"雍正声音陡然转厉,"朕命你为抚远大将军,总制陕、甘、川、滇四省军务,统帅六十万大军,即日赴西北平叛!"

    年羹尧浑身一震,眼中精光爆射。抚远大将军!这可是当年十四阿哥胤禵的职位,节制半壁江山兵马!

    "臣臣恐难当此重任"年羹尧嘴上谦辞,声音却因激动而微微发颤。

    "朕信得过你。"雍正走下御座,亲手将一枚虎符放在年羹尧掌心,"西北安危,系于卿一身。"

    年羹尧双手接过虎符,只觉重若千钧。这小小铜符,代表着六十万大军的指挥权,是无数将领梦寐以求的至高权柄。

    "臣定肝脑涂地,不负圣恩!"年羹尧重重叩首,额头在金砖上磕出闷响。

    就在此时,殿外突然传来一阵骚动。大学士马齐领着几名官员闯了进来,跪地高呼:"皇上三思啊!"

    雍正脸色一沉:"马卿何故阻挠?"

    马齐叩首道:"年羹尧虽为能臣,但资历尚浅,恐难服众。西北六十万大军关系社稷安危,当遣一位德高望重的宗室亲王坐镇才是!"

    "哦?"雍正冷笑,"马卿认为哪位亲王合适?"

    马齐硬着头皮道:"十四阿哥胤禵曾任抚远大将军,熟悉西北军务"

    "放肆!"雍正厉喝,"胤禵闭门思过,岂能统兵?马齐,你一再为胤禵说项,是何居心?"

    马齐浑身发抖:"臣臣只是为江山社稷着想"

    "够了!"雍正一甩袖袍,"朕意已决!年羹尧为抚远大将军,三日后启程赴任!再有妄议者,以谋逆论处!"

    马齐等人面如土色,只能叩首退下。但年羹尧敏锐地注意到,马齐退下时与一名侍卫交换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

    册封礼毕,年羹尧捧着圣旨和虎符走出太和殿,阳光照在他崭新的官服上,绣着的麒麟纹样熠熠生辉。从今日起,他就是权倾朝野的抚远大将军了!

    "年大将军留步。"

    年羹尧回头,看见十三阿哥胤祥站在廊柱旁,面色凝重。

    "十三爷有何指教?"年羹尧拱手,语气中已不自觉带上一丝傲气。

    胤祥走近两步,低声道:"西北军中多有八爷党余孽,大将军此去务必小心。"

    年羹尧不以为意:"多谢十三爷提醒。不过些跳梁小丑,何足挂齿?"

    西北大营辕门外,三颗血淋淋的人头高悬旗杆。李晨浩勒马驻足,仰望着那三张青灰色的面孔,手指在缰绳上收紧。作为皇上曾经的幕僚,他比谁都清楚这三名将领的死意味着什么——年羹尧正在用鲜血浇筑自己的权力王座。

    "李大人,大帅等您多时了。"亲兵统领迎上来接过马缰。

    中军帐内,年羹尧高坐虎皮交椅,案上赫然摆着鎏金蟠龙香炉。李晨浩瞳孔骤缩——这是御用之物!

    "晨浩来了。"年羹尧抬手示意他就坐,腕间露出明黄衬里,"皇上派你来犒军?"

    李晨浩将圣旨高举过头:"奉皇上口谕,特来劳军。"眼角余光扫过帐内陈设,黄缎坐垫、龙纹屏风处处都是逾制的证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宴席间,将领们轮流向年羹尧敬酒,称呼已从"大将军"变成了"大帅"。当参将王德用五爪金杯斟酒时,李晨浩终于拍案而起:"此乃御用之物!大将军是要造反吗?"

    帐内霎时死寂。年羹尧眯起眼睛,手指摩挲着剑柄:"晨浩,你我是旧识,本帅当你没说过这话。"

    "正因是旧识,下官才不得不谏!"李晨浩掏出密旨展开,"皇上赐您生杀大权,不是让您僭越礼制!这些御用器物——"

    "够了!"年羹尧剑鞘重重顿地,"西北天高皇帝远,本帅就是这里的王法!"他猛地掀翻桌案,金杯玉盏碎了一地,"来人!送李大人去歇息!"

    当夜,李晨浩在客帐中辗转难眠。忽听帐外传来三声鹧鸪叫——这是他与粘杆处密探的暗号。掀开帐帘,岳钟琪鬼魅般闪入。

    "李大人今日好胆色。"岳钟琪递上一封火漆密信,"八爷托我问您,可愿共襄义举?"

    信纸在油灯下泛着青光,八阿哥胤禩的亲笔字迹力透纸背。李晨浩手指微颤,这分明是谋逆铁证!他忽然想起离京前,张廷玉在文渊阁暗室里的交代:"年羹尧已生二心,皇上需要一双眼睛"

    "岳将军,"李晨浩突然将信纸凑近灯焰,"下官就当今夜没见过你。"火苗窜起时,岳钟琪脸色骤变。

    待岳钟琪愤然离去,李晨浩立即从靴筒抽出密折,用特制墨水写下:"年羹尧僭制属实,八爷党暗中联络,臣请速决。"唤来心腹连夜送往京城。

    五更时分,李晨浩被亲兵推醒。年羹尧一身戎装立在榻前,腰间悬着那柄御赐宝剑。

    "晨浩,"年羹尧的声音出奇平静,"你我还是不是一条船上的人?"

    帐外火把映照下,李晨浩看清年羹尧身后站着二十名刀斧手。他缓缓系好衣襟,从枕下取出雍正密旨:"皇上命我如实禀报西北见闻。"

    年羹尧盯着那方黄绫,突然大笑:"好!好个忠臣!"笑声戛然而止,"既如此,你即刻返京复命吧。"他转身时佩剑擦过李晨浩脖颈,"告诉皇上,臣年羹尧,定当荡平西北!"

    返京路上,李晨浩不断回望西北天际。那里乌云翻涌,隐约有雷声传来。他摸了摸藏在胸口的岳钟琪密信副本——这是张廷玉特意嘱咐要保留的证据。马鞭扬起时,他忽然想起三年前初入年府时,那个教他兵法的儒将,与如今骄横的"西北王"已判若两人。

    喜欢天赐良臣请大家收藏:()天赐良臣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