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94章 李辰浩献策铸银元
    "七日必死"的威胁如一把利剑悬在头顶,李辰浩却无暇顾及。连续三昼夜,他将自己关在书房,案头堆满了从张明远处得来的秘密账册和从各处搜集的银钱样品。烛光下,他双眼布满血丝,手中的炭笔在宣纸上不断勾画着各种图案。

    第四日清晨,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断了他的思绪。

    "大人!刑部来人,说尚书大人急召!"老仆在门外喊道。

    李辰浩揉了揉酸胀的太阳穴,将桌上一堆草图拢入袖中。出门前,他特意在腰间别了一把短剑——自从收到那封威胁信后,他已不敢有丝毫大意。

    刑部大堂气氛凝重。尚书大人端坐案后,两侧站着几位侍郎和郎中。更令李辰浩意外的是,户部侍郎周大人竟也在场,正冷眼看着他走进来。

    "李郎中,"刑部尚书开门见山,"户部银库亏空案已有眉目否?"

    李辰浩拱手行礼:"回大人,下官正在追查。目前已掌握一些线索,指向——"

    "不必说了!"周侍郎突然打断,"尚书大人,下官早说过此案该由户部自查。李郎中既无进展,不如就此结案,免得多生事端。"

    李辰浩注意到周侍郎说这话时,手指不停摩挲着腰间玉佩,额角渗出细密汗珠。

    "周大人此言差矣。"李辰浩不卑不亢,"百万两白银不翼而飞,岂能草草结案?下官已有眉目,只待进一步查证。"

    "哦?"刑部尚书挑眉,"李郎中有何发现?"

    李辰浩深吸一口气,从袖中取出一叠纸张:"下官以为,此案根源在于钱法混乱。私铸劣币泛滥,皆因现行银两形制粗陋,易于仿造。"他展开最上面一张图纸,"故下官设计此新式银币,可绝私铸之弊。"

    图纸上绘着一枚精致的圆形银币,边缘呈锯齿状,正面刻有"大清通宝"四字,背面则是精细的龙纹图案。最引人注目的是,李辰浩详细标注了银币的外径、厚度和重量标准,甚至设计了特殊的边齿防伪结构。

    大堂内一片哗然。刑部尚书接过图纸细看,而周侍郎的脸色瞬间变得铁青。

    "荒谬!"周侍郎厉声喝道,"自太祖铸'洪武通宝'以来,钱法沿袭二百余年,岂容擅自更改?李郎中此举,是要变乱祖制吗?"

    李辰浩不慌不忙:"周大人,正因祖制陈旧,才使奸人有机可乘。请看——"他从怀中取出几块不同银钱,"这是官银,这是市面流通的砂板银,这是私铸的'剪边银'。形制相似,成色不一,百姓难以分辨。"

    他又指向自己设计的银币图纸:"而此银币有三重防伪:一是外缘锯齿,需特殊模具才能压制;二是精密花纹,手工难以模仿;三是暗记,每枚银币都藏有不易察觉的标记。且采用机器冲压,非传统浇铸,成色重量皆有保障。"

    刑部尚书仔细端详图纸,微微颔首:"确有可取之处。但改制钱法非刑部职权,需会同户部、工部商议。"

    周侍郎立刻反对:"尚书大人明鉴!银两形制关乎国本,岂能轻易变更?何况机制银币需新设工坊、购置机械,靡费甚巨。如今国库空虚,哪来这笔开销?"

    李辰浩早有准备:"周大人,私铸劣币每年使朝廷损失何止百万?若以机制银币杜绝此弊,所费不过一时,所得却是长远。"

    "够了!"周侍郎怒拍案几,"李郎中,你一介刑官,懂什么钱法?此议断不可行!"

    眼看争论升级,刑部尚书抬手制止:"二位不必争执。李郎中,你将此方案详细写成奏本,待本官与户部、工部会商后再议。"言下之意,今日讨论到此为止。

    离开刑部,李辰浩心中郁结。他早料到改革会遇阻力,但周侍郎的激烈反应仍令他生疑——那不像是一般的保守固执,倒像是害怕什么?

    正思索间,忽觉背后有人跟随。李辰浩手按剑柄,闪身拐入一条小巷。脚步声越来越近,他猛然转身——

    "李大人且慢!"来人急忙后退,竟是工部军器局大使徐铁山,"下官并无恶意。"

    李辰浩稍稍放松,但仍保持警惕:"徐大使为何尾随下官?"

    徐铁山四十出头,面容黝黑,双手布满老茧,一看就是常年与金属打交道的匠人。他压低声音道:"方才堂上见李大人所绘银币图样,构思精巧,下官甚为钦佩。特来请教。"

    李辰浩打量他片刻,确认无诈,才道:"徐大使对机制银币也有兴趣?"

    "不瞒大人,"徐铁山眼中闪着兴奋的光,"军器局早有用重锤冲压制作铜件的工艺。若稍加改造,压制银币并非难事。"

    两人寻了处僻静茶楼详谈。徐铁山仔细研究了李辰浩的设计图,指出几处可改进的地方:"齿边间距需再密些,花纹要更精细。最好能用螺旋压机,比直锤更稳。"

    李辰浩大喜:"徐大使真乃行家!若能制出样品,说服朝中诸公就容易多了。"

    徐铁山却面露难色:"难处在于铜模。雕刻如此精细的模具,非顶尖匠人不可。而且"他犹豫片刻,"此事若让周侍郎知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周大人为何如此反对新钱法?"李辰浩趁机问道。

    徐铁山四下看看,声音几不可闻:"听说只是听说周大人与几家大钱庄有勾连。现行银两成色难以把控,正是他们渔利的好机会。"

    李辰浩眼中精光一闪。果然如此!私铸案、银库亏空、反对改革,一切都连起来了。

    "徐大使,能否秘密制作一套铜模?"李辰浩从怀中取出一锭银子,"这是十两足色纹银,权作定金。"

    徐铁山咬了咬牙:"为绝私铸之弊,下官愿冒险一试。三日后,请大人到军器局后巷的废料场取货。"

    三日来,李辰浩白天继续调查银库亏空案,夜里则完善银币设计方案。他设计了大小三种面额,分别对应一两、五钱和一钱,形成完整的银币体系。每种面额的图案、齿数都不同,且暗藏只有户部掌握的标记。

    第三日黄昏,李辰浩如约来到军器局后巷。这里堆满了废弃的金属边角料,空气中弥漫着铁锈和炭火的气味。他按照约定信号——三声鹧鸪叫——不久,徐铁山从一堆废铁后闪出,怀里抱着个布包。

    "幸不辱命。"徐铁山额头还带着汗渍,显然刚结束工作,"模具按大人要求做了两套,一套阳文,一套阴文。"

    李辰浩打开布包,里面是两枚精铜雕刻的模具,在夕阳下泛着暗红光泽。阳模凸起的图案与他设计的分毫不差,连最细微的龙鳞纹路都清晰可见;阴模则相应凹陷,两者严丝合缝。

    "妙极!"李辰浩由衷赞叹,"徐大使手艺超凡。"

    徐铁山憨厚一笑:"下官连夜赶工,还改良了压机。大人请看——"他引李辰浩来到废料场角落,掀开一块油布,露出一台小型螺旋压机,"这是试制样品用的,力道虽不及大压机,但做几枚样品足够了。"

    两人当即动手。李辰浩将带来的银块熔成小锭,徐铁山操作压机。当烧红的银锭放入模具,重锤落下时,整个废料场都为之一震。

    "成了!"徐铁山兴奋地取出压好的银币。

    银币尚带余温,在暮色中闪着柔和的光芒。边缘的锯齿整齐锋利,正面的"大清通宝"四字棱角分明,背面的龙纹栩栩如生。李辰浩用指尖轻触银币边缘,感受到那独特的齿痕——这是任何私铸者都难以模仿的精密工艺。

    "徐大使,此物一出,天下私铸者将无所遁形。"李辰浩难掩激动。

    徐铁山却忧心忡忡:"模具易制,难的是推广。周侍郎等人绝不会轻易让步。"

    李辰浩将样品银币收入怀中,目光坚定:"有了实证,明早我便上奏皇上。纵有千难万险,此利国利民之举,李某在所不辞!"

    就在此时,一阵冷风吹过,废料场边缘的废铁堆突然"哗啦"一声倒塌。李辰浩警觉地回头,似乎看到一道黑影闪过。

    "什么人?"他厉声喝问,手已按在剑柄上。

    只有风声呜咽,仿佛在预示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来临。

    喜欢天赐良臣请大家收藏:()天赐良臣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