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697章 虞羲《咏霍将军北伐》
    咏霍将军北伐

    虞羲

    拥旄为汉将,汗马出长城。

    长城地势险,万里与云平。

    凉秋八九月,虏骑入幽并。

    飞狐白日晚,瀚海愁云生。

    羽书时断绝,刁斗昼夜惊。

    乘墉挥宝剑,蔽日引高旌。

    云屯七萃士,鱼丽六郡兵。

    胡笳关下思,羌笛陇头鸣。

    骨都先自詟,日逐次亡精。

    玉门罢斥候,甲第始修营。

    位登万庾积,功立百行成。

    天长地自久,人道有亏盈。

    未穷激楚乐,已见高台倾。

    当令麟阁上,千载有雄名。

    ……

    赏析:

    《咏霍将军北伐》是一首借歌颂霍去病北伐功绩以表达诗人理想抱负的诗作。它生动描绘战争场景,刻画英雄形象,蕴含深刻人生思考,兼具文学与思想价值。

    一、气势恢宏,描绘战争画卷

    1 出征场景,彰显英勇: “拥旄为汉将,汗马出长城”,开篇便展现霍将军手持旌节,骑着汗血宝马出征的豪迈形象,“拥旄”象征权威,“汗马”突出行动迅速,尽显其英勇无畏与肩负重任。“长城地势险,万里与云平”描绘长城地势险要,与云相接,既点明作战环境恶劣,又为霍将军出征渲染出宏大悲壮氛围,预示战事艰难。

    2 敌方入侵,渲染紧张: “凉秋八九月,虏骑入幽并。飞狐白日晚,瀚海愁云生”,点明秋季敌方入侵时间与地点,“飞狐”“瀚海”勾勒出广阔战场,“白日晚”“愁云生”营造出压抑、紧张的战争氛围,暗示局势危急,为霍将军迎敌铺垫。“羽书时断绝,刁斗昼夜惊”,通过羽书断绝、刁斗惊扰,侧面表现战争激烈与形势严峻,强调战争给边境带来的动荡不安。

    二、刻画细致,塑造英雄形象

    1 指挥若定,英勇无畏: “乘墉挥宝剑,蔽日引高旌”,霍将军登上城墙,挥舞宝剑指挥,军旗蔽日,展现其临阵指挥的英勇姿态与镇定自若,凸显领导者风范,给士兵以鼓舞,彰显其在战争中的核心地位。

    2 部署有方,军队威武: “云屯七萃士,鱼丽六郡兵”,霍将军麾下士兵如云聚集,列成鱼丽之阵,“云屯”描绘兵力雄厚,“鱼丽”显示阵法精妙,体现霍将军卓越军事指挥能力,所率军队训练有素、纪律严明,为胜利奠定基础。

    三、巧用烘托,展现战争结果

    1 敌方惊恐,暗示胜利: “骨都先自詟,日逐次亡精”,匈奴骨都侯、日逐王先后惊恐丧胆,侧面烘托霍将军北伐声威,不直接写战斗过程,却让读者感受到其势如破竹,敌人不堪一击,暗示北伐大获全胜。

    2 战后场景,凸显功绩: “玉门罢斥候,甲第始修营”,玉门关撤去侦察哨兵,表明边境恢复安宁,开始修建豪宅则从侧面反映霍将军战功卓着,享受荣耀,衬托其北伐胜利对国家和平稳定的重大意义。

    四、卒章显志,表达人生思考

    1 荣华易逝,感慨人生: “天长地自久,人道有亏盈。未穷激楚乐,已见高台倾”,诗人由霍将军的荣耀转向对人生的思考,以天地长久与人生盈亏对比,感慨荣华易逝。霍将军可能还未享尽荣华,便面临命运变化,蕴含对人生无常的喟叹,使诗歌具有历史纵深感与哲学意味。

    2 追求美名,激励后人: “当令麟阁上,千载有雄名”,诗人强调霍将军应在麒麟阁留名千载,表达对其功绩高度赞扬,也借霍将军事迹表明自己对建功立业、青史留名的向往,激励后人追求卓越,实现人生价值,升华诗歌主题。

    五、艺术特色

    1 借古喻今,主题深刻: 借霍去病北伐事迹,表达对英雄的敬仰与建功立业渴望,同时反映当时社会对英雄的期盼及对战争和平的思考,借古喻今使主题更深刻,引发读者共鸣。

    2 情景交融,氛围浓厚: 诗中环境描写与战争场景、人物情感紧密结合。如“飞狐白日晚,瀚海愁云生”,借景渲染战争紧张,“胡笳关下思,羌笛陇头鸣”,以声传情,烘托士兵思乡之情,情景交融营造出浓厚的艺术氛围。

    3 语言精炼,气势磅礴: 语言简洁有力,用精准词汇描绘宏大战争场面与英雄形象。如“云屯”“鱼丽”“蔽日”等词,生动展现军队气势与战争规模,使诗歌具有雄浑壮阔的气势。

    ……

    解析:

    1 拥旄为汉将,汗马出长城

    - 解析:“拥旄”,“旄”指古代用牦牛尾装饰的旗子,将军“拥旄”,表明其拥有皇帝授予的军事指挥权,象征着身份的尊贵与肩负的重任。“汗马”,指代奔驰征战使马出汗,突出行程的辛劳与急迫。此句描绘霍去病身为汉朝将领,手持旌节,骑着历经征战的骏马,毅然出征越过长城,展现出他的英勇豪迈以及为国家出征的坚定决心,开篇便树立起一个英姿飒爽的将军形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2 长城地势险,万里与云平

    - 解析:诗人在此着力描写长城的地势。“险”字直接点明长城地形的险要,是天然的军事屏障。“万里与云平”运用夸张手法,极言长城的雄伟壮阔,其延绵万里,仿佛与天际的云朵平齐。这样的描写不仅展现了长城的壮丽景色,更重要的是为霍去病的出征渲染了一种宏大、严峻的背景氛围,暗示着此次北伐征途的艰难险阻。

    3 凉秋八九月,虏骑入幽并

    - 解析:“凉秋八九月”点明时间,秋季本就给人一种萧索之感,而这个时节往往是北方游牧民族南下侵扰的高发期。“虏骑”明确指出是匈奴的骑兵,“入幽并”则表明敌人的入侵地点为幽州和并州一带。此句简洁地交代了战争爆发的时间与地点,让读者对局势有了清晰的认识,同时也营造出一种紧张的战争氛围。

    4 飞狐白日晚,瀚海愁云生

    - 解析:“飞狐”为地名,地势险要,是军事要冲;“瀚海”指代北方大沙漠。“白日晚”描绘出飞狐地区白昼时间缩短,给人一种压抑、暗沉的感觉,暗示着战争的阴影笼罩。“愁云生”将天空中的云朵赋予了人的情感,仿佛云朵也因战争而发愁,生动地渲染出战场上愁惨、紧张的氛围,进一步强调了战争局势的严峻。

    5 羽书时断绝,刁斗昼夜惊

    - 解析:“羽书”即插有鸟羽的紧急军事文书,“时断绝”说明由于战争的激烈和复杂,通信时常受阻,消息不通,反映出战场局势的混乱和危急。“刁斗”是古代军中白天用来烧饭、夜间用于打更报警的器具,“昼夜惊”表明在战争期间,无论白天黑夜,刁斗声都让人惊恐不安,从侧面烘托出战争的紧张气氛以及给边境军民带来的巨大心理压力。

    6 乘墉挥宝剑,蔽日引高旌

    - 解析:“乘墉”指登上城墙,描绘霍去病站在城墙上,“挥宝剑”这一动作展现出他的英勇果敢,仿佛在向士兵们传递必胜的信念,同时也有指挥作战之意。“蔽日引高旌”,“高旌”即高高的军旗,众多军旗招展,遮蔽了太阳,既体现出军队阵容的庞大,又烘托出霍将军指挥若定、威风凛凛的形象,彰显出汉军的军威。

    7 云屯七萃士,鱼丽六郡兵

    - 解析:“云屯”形象地描绘出士兵像云朵一样密集地聚集在一起,形容兵力雄厚。“七萃士”指周王的禁卫军,这里借指霍去病率领的精锐部队。“鱼丽”是古代一种作战阵法,“六郡兵”指来自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西河这六个地方的士兵,以勇敢善战着称。此句表明霍去病麾下既有精锐的禁卫军,又有来自六郡的英勇之士,且他们列成精妙的鱼丽之阵,体现出军队的训练有素和强大战斗力,同时也突出了霍将军卓越的军事组织能力。

    8 胡笳关下思,羌笛陇头鸣

    - 解析:“胡笳”和“羌笛”都是北方少数民族的乐器,其音色哀怨。“关下”“陇头”点明地点,在这两个地方分别响起胡笳和羌笛之声。这里运用了以声衬情的手法,胡笳和羌笛的声音在关下和陇头响起,勾起了士兵们的思乡之情,从侧面反映出战争给士兵们带来的身心煎熬,同时也为紧张的战争场景增添了一丝悲凉的氛围。

    9 骨都先自詟,日逐次亡精

    - 解析:“骨都”和“日逐”分别是匈奴的两个重要官职,“詟”意为恐惧、害怕。此句描述匈奴的骨都侯先自惊恐万分,日逐王紧接着也丧失了斗志。诗人通过描写匈奴重要首领的惊恐之态,侧面烘托出霍去病率领的汉军的强大威慑力,暗示了汉军在战场上的优势,不直接描述战斗过程,却让读者感受到战争胜利的趋势。

    10 玉门罢斥候,甲第始修营

    - 解析:“玉门”是汉朝重要的边境关隘,“斥候”指侦察兵。“罢斥候”表明因为战争胜利,边境局势稳定,玉门关一带撤去了侦察的哨兵,说明边境恢复了安宁。“甲第”指贵族的宅第,“始修营”表示开始修建豪宅。此句从战后边境的安稳和将领开始享受胜利成果两个方面,间接体现了霍去病北伐的卓越功绩,突出了战争胜利对国家和将领的重要意义。

    11 位登万庾积,功立百行成

    - 解析:“位登万庾积”,“庾”是古代容量单位,这里用“万庾积”来形容霍将军因战功赫赫而获得极高的官位,财富如同堆积如山的粮食一样多,极言其地位之高、财富之丰。“功立百行成”表示随着功绩的建立,他的各种品行也得到了认可和彰显,意味着霍将军不仅在军事上取得巨大成功,在个人品德和行为方面也堪称楷模,全面地塑造了一个功成名就的英雄形象。

    12 天长地自久,人道有亏盈

    - 解析:此句由对霍将军功绩的歌颂转向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天长地自久”,天地的存在是永恒而长久的,形成一种宏大、永恒的时空背景。“人道有亏盈”则指出人生的道路充满了曲折与变化,有得意之时,也会有失意之日,如同月有阴晴圆缺,与天地的永恒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使诗歌的主题得到了深化。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