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22章 百家
    新秦中的战报已经送到了国史馆。一方面是帝国的战功,一方面是重要的史料,在国史馆工作的这些刘汉的遗老遗少,也是编纂史书的主要工作人员,对资料进行辨析、汇总、润色,最后会被写进未来的秦史。

    大秦并不忽略历史书籍。只是不承认六国视角的史书。扶苏登基以后,一改始皇帝禁止百家典籍的政策,在文化上采取了更开放的态度。

    这也是因为,新时代的文献数量,实在是太多。

    仅仅长城大学学报,每个月就有超过十万字内容。

    广播电台的播音脚本中,相当多涉及到新闻、学术的内容,也被播音助理整理出来,汇总成册,每个月也有数十万字文字。

    长安大学、长安军政大学、巩邑理工大学也开设了学报,各个院校的学报侧重点不同,但是目前,仍以公孙尼子执掌的长城大学学报地位最高、学科跨度最大、也最受当世的学者们的看重。

    这几所大学所刊发的论文着述,在新印刷技术的加持下,比商周春秋战国上千年时间积累的文献总数都要大得多,以三所大学为核心的文献内容,成为扶苏朝的学术主流,文献数量大、质量高、印刷精美传播广泛,在这个背景下,始皇帝和之前时代的诸子百家的学术,都相形见绌。

    学术水平强,就使得扶苏朝能够以远胜前朝的气度胸襟,对天下学术采取更宽容的态度。

    简单点说,就是朝廷所能影响到的嘴巴,比所有反对者都要多得多。朝廷能够充分掌握舆论主流,自然不需要再从官方角度对诸子的观点进行限制打压。

    三所大学的学报、教授、学生体系,对诸子的碾压态势,也把诸子逼到了墙角。诸子百家的学者也不得不低下头来涉猎三所大学的学术,学习学报论文的写作方法、积极向学报投稿、展开各种学术交流和学术辩论,试图让自己的学术在这个新时代,能够找到立足点,让自己一生所学在这个时代不至于太陈旧过时,让自己一生所学,在这个时代成为有价值的东西。

    学者们不再敝帚自珍。一些已经隐世很久的学派、一些在战乱中被藏起来的典籍,又重新被翻出来。曾经执掌学派牛耳的大师,也不得不谦卑的开始写作一些普及型的作品,试图争取普通人,甚至争取那些稚童。

    一些学问高绝的大师,也开始向三所大学递交申请,希望能进入大学开设课程,能够在官方渠道宣讲自己的学术。

    这是一个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时代。

    其中墨家、法家、儒家、道家的表现最为亮眼。

    墨家是最早倒向理工方向的学派。以寺工为核心的墨家,在新的钜子张诚的影响下,全面学习机械、物理、化学、数学四大学科,以帝国工程建设和军事用品制造为支点,丰富了技术体系,用理工大学的四大融入到墨家典籍,对墨家典籍进行全面的提升和重新包装。新的墨家典籍技术性更强、脉络更清晰,对制造业、建造业的指导更具体清晰。墨家以自己人力优势,全面编写了各个工序的技术手册,墨家经典的数量和质量,在几年时间远远超出历史的高峰。

    法家通过学报系统,将过去仅限于少数大师和政府官员所触及的司法和行政理念公开于众,更多人参与到法律和行政理论的讨论,皇帝扶苏本人就具有极深厚的法家学术素养,在皇帝的扶持之下,法家的触角伸展的更长、涉及的内容更细致,韩非李斯都不曾触及到的许多领域,包括行政法、皇室继承法、专利法、无线电通讯管制法等专题法律框架一一建设起来,在学报进行发布、全天下的学者都可以参与讨论,所有讨论在后续的立法中也产生重大影响。

    学法已经不仅仅是政府司法人员的事务,商行、机构也开始聘雇具有司法知识、掌握司法程序的退休官吏作为顾问,一个全新的被称作是律师的行当也开始形成——只要你花钱,就可以聘雇到熟悉法条和流程的人帮你去和法务机关交涉,很多时候,有律师的介入,能够帮你少走弯路、帮你省更多的钱。

    儒家的变化是最大的。

    自孔子以来,儒家就以博览群书、广泛学习为特点,儒家最擅长吸收其它学派的知识为己所用。儒家可以千变万化,也可以吞噬一切把一切都变成儒家。儒家学习物理学,把物理现象解释为天道。儒家学习数学,用数学的公式来解释易经、进行预测和占卜。这些被儒家侵染的理工学术,在民间忽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五行理论解读化学现象,成为坊间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话题。

    道家则沉浸在高深的数学学科之中,对逻辑学、统筹学、预测学进行吸收,试图统摄所有学科的学术规范……

    诸子百家在扶苏朝初期就开始焕发生机。

    所有学科都盯着张村和巩邑这两个地方。天下学者都知道,虽然长安是帝国国都,但是只有张村和巩邑,是真正的学术之都。稷下学院的繁盛景象,只能在这两个城市出现。

    张村已经被划出高奴县辖区,正式被命名为张村城,接替城主工作的,是县令。

    张诚总觉得,“张村城”这个名字,和石家庄有异曲同工的妙处。

    而让所有诸子学派最吐血的一件事,是巩邑理工大学宣布,全面接纳农家学派进入理工大学,开设了农学系这样一个全新的院系。

    一个在诸子中从来不被重视的小学派,一个最接地气的草根学派,被接纳为一项正式的学术,在巩邑理工大学单独开设了科系,而且是不问良莠,把整个学派的人一网打尽都聘了过去!

    对此,巩侯张诚私下对扶苏说的理由是这样的:农为天下本,大秦国策曰耕曰战,如何让这块美丽的土地长出更多更好的粮食,是这个国家的根本,而张村学术在农业方面基础极为薄弱,预期让这些理工人重新开始去建立农学体系,不如把已经有经验的农学学者在理工大学的环境支持下,把大秦的农业技术提高,再上几个台阶。

    巩邑的拖拉机厂、巩邑的化肥厂、巩邑的农学系,这三者是帝国农业发展的最强大的力量。

    喜欢六岁儿童一次杀了40个匈奴人请大家收藏:()六岁儿童一次杀了40个匈奴人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