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413章 户部失足
    皇城司秘勘房内的空气,因“南阳石粉”可能指向宫廷乃至韩府的猜测而骤然紧绷。赵明烛亲自去安排对“宝瑞斋”及其背后关联的绝密调查,留下陈砚秋一人,对着那块冰冷的石片和粗糙的麻绳,心绪如潮。

    暮色彻底吞噬了汴京,窗外灯火次第亮起,勾勒出这座百万人口都市的轮廓,繁华,却也更显深邃难测。

    等待总是煎熬的。无论是崔月隐在张家的验尸结果,还是对“宝瑞斋”的深入探查,亦或是寻找那夜更夫所见骡车的进展,任何一处的突破都可能改变局面,但也可能石沉大海。

    时间一点点流逝。终于,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赵明烛去而复返,脸色在灯下显得愈发阴沉,他身后跟着一名风尘仆仆的察子。

    “如何?”陈砚秋立刻迎上前。

    赵明烛先是摇了摇头,语气沉重:“‘宝瑞斋’那边,水比想象得深。明面上的东家是个老实巴交的匠户,但背后似乎有几层干系,牵扯到内侍省某位有点权势的押班,甚至可能……可能和某些宗室子弟的玩赏喜好有关。查起来束手束脚,不敢用强,只能暗中布控,慢慢梳理。”

    内侍省?宗室?陈砚秋的心又沉下去几分。线索似乎指向了更复杂、更危险的领域。

    “那骡车呢?”陈砚秋追问。

    赵明烛看向那名察子。察子连忙禀报:“回干办,陈承事郎,属下等找到了昨夜四更天当值的更夫刘三。细问之下,他确实瞥见一辆骡车从王敬家附近的巷口快速驶离。天色太暗,看不清驾车人样貌,但他隐约记得,那骡车的车篷似乎是深青色的,右侧的车轮挡板上,好像……好像用白漆画了个什么标记,像是……像是个简笔的鸟儿或者鱼儿,看不太真切。至于车型,就是汴京常见的运货骡车,并无特别。”

    深青色车篷?白色简笔标记?这算是一条线索,但汴京城内骡车成千上万,仅凭这点模糊特征,排查起来依旧困难重重。

    “画下来!让所有兄弟按图索骥,重点排查西城一带的车行、货栈、以及大户人家拥有此类骡车的!”赵明烛下令,虽知希望渺茫,却也不肯放过任何可能。

    就在这时,另一名派去张家附近打探消息的察子也回来了,脸色颇为古怪。

    “禀干办,张家那边……闹得不可开交。崔太医被他们堵在门外,根本进不去。张家人一口咬定人是失足落水,哭喊着要留全尸,早日入土为安,坚决不让验尸。还……还惊动了左右邻舍,不少人都围着看热闹。”

    “混账!”赵明烛怒道,“开封府的人呢?就干看着?”

    “开封府的差役也在,但……但似乎有些忌惮,只是在一旁劝解,并未用强。属下打听了一下,那张主事……他有个堂妹,是……是现任三司使张尧佐张大人家中的一名得宠侍妾……”

    “张尧佐?!”赵明烛和陈砚秋同时倒吸一口凉气。

    张尧佐,当朝三司使,掌管全国财政大权,权势熏天。更重要的是,他乃是当朝宠妃张贵妃(温成皇后)的伯父!凭此裙带关系,他在朝中可谓是无人敢轻易招惹的存在。虽说张贵妃已于去岁(庆历八年,1048年)薨逝,但仁宗皇帝对张家的恩宠并未立刻衰减,张尧佐的权势依旧稳固。

    一个户部度支司的区区主事,竟然能攀上张尧佐这棵大树?虽是堂妹为妾,但这层关系在关键时刻,却足以让开封府乃至皇城司都感到投鼠忌器!

    “难怪……难怪开封府畏手畏脚!难怪张家如此有恃无恐!”赵明烛咬牙,感到一阵深深的无力。权力与关系的蛛网,再次显现出其强大的阻力。

    “赵兄,”陈砚秋眉头紧锁,“张主事之死,若真是灭口,那对手的能量未免太过骇人。不仅能动用专业杀手,还能牵扯出宫廷石料,如今更是与张尧佐这等人物有了间接关联……这潭水,太深了。”

    “深也得趟!”赵明烛眼中闪过狠厉,“越是遮掩,越是证明有问题!张尧佐又如何?他还能大过王法去?!崔太医进不去,我就亲自去!我看谁敢拦我皇城司办案!”

    就在赵明烛准备亲自带人硬闯张家时,崔月隐终于回来了。老人面色疲惫,官袍上甚至还沾了些许泥渍,显然经历了一番波折。

    “崔太医,情况如何?”陈砚秋急忙问道。

    崔月隐叹了口气:“张家门户紧闭,泼妇刁奴堵门,根本无法近身验尸。老夫亮出太医局和开封府的文书,他们也只允我隔着一丈远看了几眼抬出来的尸体。”

    “可有何发现?”赵明烛急切地问。哪怕只是远远几眼,以崔月隐的眼力,或许也能捕捉到不寻常之处。

    崔月隐面色凝重地点点头:“虽未能细验,但确有可疑之处。其一,死者面色并非典型溺亡者的青紫肿胀,反而略显苍白,口鼻周围虽有水渍,却未见大量蕈状泡沫。其二,其露在袖口外的手掌皮肤,褶皱异常,并非长时间浸泡后的‘洗衣妇手’,倒像是……死后不久才被投入水中所致。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崔月隐压低了声音:“老夫趁其家人不备,角度凑巧,远远瞥见其右侧太阳穴附近,发际线边缘,似乎有一小块不自然的紫红色淤痕,虽被头发遮掩大半,但形状……不像磕碰所致。”

    并非溺死?!可能有击打伤?!

    崔月隐的远观判断,虽然无法作为铁证,但却极大地强化了张主事死于他杀、死后抛尸入水的嫌疑!

    “果然也是灭口!”赵明烛一拳砸在案上,“好狠的手段!好大的胆子!”

    一连串的死亡,精准地清除着与川蜀旧案相关的链条人物。对手的嚣张和效率,令人发指。

    “张家凭借张尧佐的势,强行阻挠验尸,就是想掩盖真相,尽快了结此事!”陈砚秋道,“我们必须想办法拿到尸体!”

    “硬闯恐怕不行,”崔月隐摇头,“张家已有所备,且牵扯张尧佐,强行冲撞,理亏在我,到时反而被弹劾,于查案更不利。”

    “那怎么办?难道就眼睁睁看着他们明天就把人埋了?”赵明烛焦躁地踱步。

    陈砚秋沉思片刻,眼中光芒一闪:“或许……可从‘失足落水’这个说法本身入手。张家人声称他是醉酒失足。那么,他昨夜为何去那偏僻的汴河河段?与谁饮酒?在何处饮酒?最后被人见到是何时?这些,他们总得有个说法。只要其说辞有漏洞,我们便可借此施压,要求开棺验尸!”

    “不错!”赵明烛立刻反应过来,“查他昨夜行踪!”

    皇城司的机器再次开动。调查的重点转向了张主事昨夜的活动轨迹。

    很快,初步的信息汇总回来:据户部同僚称,张主事昨日散值后,心情似乎不错,曾说约了朋友小酌。但具体与谁、去何处,并未明言。其家人则一口咬定他是独自外出访友,醉酒回归途中失足落水。

    然而,察子们走访了张家附近以及从其衙门回家常路径上的多家酒肆茶楼,却并未找到张主事昨夜出现的证据。

    “访友?访的哪门子友?连个具体名姓都没有!”赵明烛冷笑,“分明是搪塞之词!”

    就在调查似乎又要陷入僵局时,一名负责询问张家仆役的察子带来了一个不起眼却关键的消息:张家的门房老仆无意中提及,昨日傍晚,似乎有一位客人来过府上,与张主事在门房处低声交谈了几句,随后张主事便随其出去了。因天色已暗,老仆没看清来人样貌,只记得那人穿着像是某个大户人家仆役的青色短衫,腰间好像挂着一个深色的牌子。

    “大户人家的仆役?腰牌?”陈砚秋敏锐地捕捉到这一点,“可能认出是哪家的服饰?腰牌样式?”

    老仆年迈眼花,无法提供更多细节。但这至少证明,张主事昨夜并非独自外出,而是被人叫走的!

    “深色腰牌……大户人家……”赵明烛沉吟道,“汴京高官显贵之家,仆役服饰皆有定规,腰牌更是身份凭证。查!重点查与张主事可能有公务往来,或者……与川蜀旧案可能有关的那些府邸!”

    范围似乎缩小了,但依旧如同在迷雾中摸索。

    时间不等人。拖得越久,尸体被下葬,线索被彻底湮灭的可能性就越大。

    “赵兄,”陈砚秋忽然道,“或许……我们可以双管齐下。一方面,继续追查那仆役和腰牌的线索;另一方面,从王敬案发现场找到的麻绳和石粉入手。”

    他拿起那截粗糙的麻绳:“此绳质地,多用于货包捆扎、船舶。张主事落水处的河道偏僻,附近可有码头、货栈?或者……夜间是否有船只停靠?凶手杀人后,用船运尸抛入水中,岂不比用车更隐蔽?”

    赵明烛眼睛一亮:“有理!立刻派人去张主事‘落水’点上下游勘查,寻找可能的码头、泊位,询问昨夜是否有船只异常停靠或离开!”

    “还有这南阳石粉,”陈砚秋又指向那石块,“‘宝瑞斋’一时难以突破,但或许有其他途径。此类石粉用途特殊,除了宫内和皇商,汴京城内哪些地方还会使用?高级瓷器店?古籍修补作坊?或是……某些有特殊喜好的富家子弟私设的工坊?”

    他顿了顿,补充道:“尤其是,与韩府、张尧佐府,或者其他可能涉案的权贵府邸,能扯上关系的地方!”

    思路再次打开。皇城司的力量被分派到各个可能的方向。

    夜更深了。汴京城渐渐沉寂下来,但皇城司内却灯火通明,无数消息汇入,又无数指令发出。

    陈砚秋感到一阵疲惫袭来,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更是精神上的。对手仿佛一个无形的巨人,每一次他们以为抓住了对方的衣角,却发现那不过是又一重迷雾。

    权力、阴谋、死亡……交织成一张大网,而他与赵明烛,就像网中挣扎的飞蛾。

    然而,他不能放弃。王敬颈部的勒痕,张主事太阳穴疑似击打伤,还有琼林宴上李进士临死前写下的“墨池深”血字……这些亡魂,都在无声地催促着他。

    就在这时,之前派去调查张主事“落水”河段的察子,带来了一个突破性的消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