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424章 焦土残卷
    天光艰难地刺破弥漫在汴京城上空的灰霾,却无力驱散笼罩在崇文院上空的沉重与悲怆。昔日飞檐斗拱、书香氤氲的庄严之地,如今满目疮痍。丙字库、丁字库及相连的部分廊庑已彻底化为一片焦黑的废墟,残存的梁柱如同巨兽的枯骨,狰狞地指向天空,兀自冒着缕缕青烟。空气中混杂着焦糊味、湿木头味、还有一种令人作呕的、油脂燃烧后特有的腻味,经久不散。

    救火的人群已然力竭,或瘫坐在泥水地上喘息,或默默地收拾着水龙、麻搭等器械。开封府的衙役和驻军开始接管现场,拉起了警戒的绳索,禁止闲杂人等再入内。皇城司的兵士则依旧钉子般守在关键位置,锐利的目光扫视着每一个靠近的人,气氛凝重得如同铁块。

    赵明烛站在那片尚有余温的废墟边缘,脸色比地上的灰烬还要难看。他官袍的下摆已被泥水和火场灰烬染得污浊不堪,手掌因亲自参与救火和搏斗而磨出了水泡,但他仿佛毫无知觉,只是死死盯着那片埋葬了无数典籍和可能的真相的焦土。

    陈砚秋站在他身侧,同样的一身狼狈,脸色苍白,眼底的血丝愈发浓重。他的指尖无意识地捻动着,仿佛还能感受到昨夜那份清单在脑海中灼烧的温度。那份他凭借超凡记忆复原的、通往迷雾深处的路径,如今已大半化为了眼前这触目惊心的虚无。一种巨大的失落感和愤怒在他胸中翻腾。

    “清点损失。”赵明烛的声音沙哑干涩,如同被火燎过,“尤其是丙字、丁字库,我要知道,到底烧掉了什么,还剩下什么!”

    命令下达,早已等候在一旁的崇文院幸存官吏、以及皇城司和开封府抽调来的文吏们,开始战战兢兢、小心翼翼地进入废墟边缘,尝试进行初步的清理和清点工作。这是一项极其艰难且令人痛心的任务。

    废墟之中,随处可见的是烧得只剩下金属包角的书匣、熔化成奇异形状的蜡封、彻底碳化、一触即碎的书卷堆、以及大量混合着灰烬和救火积水的泥泞。每一声发现残卷的轻微惊呼,都伴随着更多无奈的低叹和摇头。

    “大人,”一名开封府的押司官捧着一本边缘焦黑卷曲、但内页似乎尚有部分残留的簿册,小心翼翼地过来禀报,“初步看来,丙字库乙区、丁区,存放的多是景佑、宝元年间地方州府上报的科举关联文书、考官巡查记录副本,几乎……十不存一。丁字库甲区,部分试卷样本存档,亦是如此……”

    每报出一个名字,陈砚秋的心就沉下去一分。这些都是他清单上重点标注的区域。 “可有发现人为破坏的痕迹?比如柜锁被撬?”赵明烛冷声问。

    那押司官面露难色:“回大人,火势太大,多数木制架阁、柜櫊均已焚毁,金属锁具也多熔化变形,难以辨别是火烧所致还是事前被撬……不过……”他犹豫了一下,“在丙字库一处坍塌的墙体下,发现了几具烧焦的尸骸,其中一具身旁,有一柄非救火所用的铁撬棍,已被烧得通红变形……”

    赵明烛与陈砚秋对视一眼,皆看到对方眼中的寒意。这印证了他们的猜测,纵火者不仅放火,还曾试图强行开启某些特定柜架!

    这时,崔月隐走了过来,他依旧冷静得像一块冰,只是袍角沾了些泥点。“大人,初步验看那几具尸骸。其中三具位于库房深处,呈挣扎躲避姿态,应为未能逃出的值守吏员。另外两具,一具 near the side door (靠近侧门),骨骼有劈砍伤,与昨夜被斧劈的老吏情况吻合。另一具……”他顿了顿,“位于丙字库丙区三排架阁附近,姿态怪异,并非躲避,而是呈向前扑倒状,且在其肋骨缝隙中,发现了一枚嵌入极深的、非制式的三棱透骨镖。此人,绝非吏员,亦非救火者,更像是……在火起后仍试图向库房深处冲,而后被灭口。”

    “灭口……”赵明烛咀嚼着这两个字,目光更加幽深。是任务完成后的清理?还是防止有人被活捉?或者,是两股不同势力在火场中发生了冲突?

    “还有,”崔月隐补充道,“在未被完全焚毁的几处地面和残存木料上,发现了大量泼洒状的油腻残留,气味与猛火油类似,但似乎更为粘稠,混合了某种动物脂肪,助燃效果极强。纵火者,准备充分。”

    正听着汇报,另一名皇城司亲信快步走来,低声对赵明烛道:“大人,追查那几名逃脱歹徒的兄弟回报,崇文院西北角墙根发现一处废弃的排水暗道,洞口有新近挖掘和通过的痕迹,直通院外一条僻静巷弄。巷弄口发现了车辙印和数种纷乱的脚印,通向不同方向,追踪……断了。”

    又是这样!如同之前的王五,如同“青蛟帮”的覆灭,线索总是在最关键处戛然而止,被一只无形的手干净利落地切断。

    赵明烛的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挥挥手让手下退下。他环视着这片仍在冒着丝丝热气的废墟,一种巨大的无力感混合着滔天的怒火,几乎要将他吞噬。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陈砚秋默默走到一旁相对完整的临时堆放点。这里堆积着昨夜从火场边缘抢运出来的、少量未被完全焚毁的物品。几个木箱被烧得半边焦黑,里面的卷轴档案大多也被熏黑、水浸,甚至边缘碳化。几名文吏正在小心地尝试整理,动作轻柔,生怕碰碎了这些侥幸存世的残卷。

    陈砚秋蹲下身,拿起一份。纸张脆弱,墨迹洇染,但依稀还能辨认出是某地学子名录后的德行评语,上面有“性狡黠,结交非类”的批注,但关键的人名部分却被火舌舔舐,只留下一个焦黑的窟窿。他又拿起另一份,是一页账目记录的残片,数字模糊,只能看到“贴补”、“茶马”等零星字样,上下文尽毁。

    这些破碎的只言片语,如同被撕扯下来的历史碎片,模糊地暗示着某些不堪的真相,却再也无法拼凑出完整的图景。一种悲凉涌上陈砚秋的心头。文明的心血,百年的积累,竟如此脆弱,在野心与罪恶的火焰面前,不堪一击。

    然而,就在这弥漫的失望之中,他的目光被堆放点角落里的几件东西吸引。那是几个样式统一、材质坚硬的铁皮文书盒,表面被熏得乌黑,但形状大体完好,锁具处有被暴力撬砸的痕迹——正是昨夜那两名可疑“吏员”翻找过的箱子!

    陈砚秋的心猛地一跳。他立刻走过去,仔细查看。这几个铁盒显然保护了内部的部分文档,使其在大火中得以幸存。但盒盖都被撬开,里面一片狼藉,文档被翻得乱七八糟,显然被人匆忙而急切地搜查过。

    他强压住激动,小心地一份份取出里面的文档。大多是关于地方官学田产租赁、修缮记录之类的琐碎文书,似乎并非关键。但当他拿起最后一份看起来最厚、也被翻动得最厉害的卷宗时,他察觉到了异样。

    这份卷宗外面套着一个普通的蓝色布套,也被熏黑了。但入手的感觉,里面的纸张似乎比看起来要薄一些。他心中一动,仔细捏了捏卷宗的轴杆和边缘……

    有夹层!

    他立刻寻了一处稍微干净的地方,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拆开卷宗侧面的缝线。果然,在两层普通的官文书纸之间,藏着另外几页质地明显不同、更为细腻坚韧的纸张!

    他将那几页纸抽出一看,瞳孔骤然收缩!

    这并非官方文书格式,而是一种私密的记录!上面用一种略显潦草却熟悉的笔迹(他过目不忘的记忆立刻认出这与某份已归档的奏疏副本笔迹相同),密密麻麻地记载着数条信息:

    “宝元元年秋,益州路解试,名录与荐牒数额差三,疑与茶马司‘补贴’有关,王副使经办。” “景佑四年,江宁府乡试,‘誊录潦草’案,重誊令被压,时任转运判官韩某力主放榜,后三名中举者皆投吕门。” “康定元年,京畿路锁厅试,考官李某某夜收‘题引’一匣,来源不明,疑似出自‘墨香斋’。” ……

    每一条记录都言简意赅,却像一把把冰冷的匕首,直指科举肌体深处的脓疮与黑幕!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手法,都与陈砚秋记忆中的诸多疑点吻合,甚至提供了更具体的线索,如“王副使”、“韩某”、“墨香斋”!

    这显然是一位有心人私下记录、隐藏起来的“账本”!它本应藏在崇文院浩如烟海的档案中,等待着重见天日的那一天。纵火者及其同伙,他们的目标极其明确,就是要找到并销毁这类东西!昨夜那两名“吏员”,正是在疯狂寻找它!万幸的是,他们或许因为匆忙,或许因为火光昏暗,只翻找了明显的地方,竟没有发现这精心设置的夹层!

    陈砚秋的心脏狂跳起来,他迅速将这几页至关重要的纸张重新藏入怀中,然后将那卷宗恢复原状,放回铁盒,混入其他残卷之中,不留痕迹。

    他站起身,走到仍在听取损失汇报的赵明烛身边,不易察觉地递了一个眼神。

    赵明烛会意,暂时挥退了旁人。 “赵兄,”陈砚秋的声音压得极低,却带着一丝压抑不住的激动,“灰烬之中,尚有残卷。焦土之下,或存真金。”

    他轻轻按了按自己的胸口。 那里,不仅藏着那枚冰冷的铁盒,更藏着那几页从烈火和阴谋中抢救出来的、可能撕开黑暗的铁证。

    晨曦终于完全照亮了这片废墟,将满目苍夷照得更加清晰,也照在了两个浑身疲惫却眼神重新燃起火焰的官员身上。

    大火可以焚毁纸卷,却烧不掉记忆,更烧不掉追寻真相的决心。 从灰烬中爬起,前路或将更加艰险,但他们手中的剑,已然磨得更加锋利。

    喜欢不第河山请大家收藏:()不第河山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