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两天,三天……时间一天天过去,一晃半年时间过去了,人们淡淡的忘记了,麒麟会的事件,但是麒麟会在人们心中,已经留下了深深地烙印。在这半年的时间里,只要是人们路过麒麟峰,都会想起麒麟会的英雄们,他们永远活在人们心中,想起他们为民办事的态度,贺长麟,赵无极,冷逸,夏天这四位麒麟会长老,为东路州人民除去了多少恶霸,救下了不知多少人,特别是赵无极,用他那神奇的医术,不知道救活那些病入膏肓的人,每当想到这里人们都会偷偷的流泪,还有好多家中,秘密供着他们牌位,每到初一十五他们都会上香,用来缅怀他们。麒麟峰虽然不复存在,但是麒麟峰依然高耸入云,他就像民族英雄们一样,永远屹立在人们心中一样,永远都不能抹去。
在东潞州的西北方向,大约七十公里远的地方有座小岛,这个小岛它三面环水,它背靠一座小山峰,虽然不高,但依然雄伟壮观。这个小岛的名字叫盘龙岛,他后面那座小山峰,就叫盘龙峰。
单说这一天,阳光明媚,太阳照着大地,冬天的太阳虽不炎热,但是照的大地暖洋洋的,盘龙峰上还有白雪,阳光照在白雪上十分耀眼,阳光有时刺的人们睁不开眼,别有一番风景,在山峰下一块草坪,并排来了几个人,他们每人手中推着一个轮椅,轮椅上坐着三个孩子,最大的那个小孩,只有十三岁,有个孩子只有十岁,最小的那个孩子九岁。
中间那个孩子,手上拿个毛草人,他正盯着,那个毛草人出神,似乎在想着些什么,推他们三个小孩,是两男一女,其中有个男的长得十分凶恶,特别他脸上那道伤疤,就好像一条长蜈蚣爬在脸上一般,看上去十分恐怖,他的背后背着一口大刀,这个刀疤脸男人,年纪在五十岁左右。
其中有个男的长得十分文静,就像个书生模样,但是背后背着一口大宝剑,那口大宝剑比一般的宝剑都要长。年纪也就是四十七八的样子。
那个女的年纪在四十五六的样子,她不像别的女人那样,打扮的十分妖娆,也没有那么妩媚,但是十分漂亮,年轻的时候,绝对是个大美人。
说了半天这六个人谁啊,他们分别是,十三岁那个孩子,叫冷锋,十岁的孩子叫霍东觉,九岁那个孩子叫夏遂良,这三个男的分别是,津门七虎中的老三,刀疤脸朱海静,那个长的好像个书生模样的男人,名叫姚蟾伯,人送外号书生剑客,女的叫沈小玉。人送外号虞美人。
有人要问了,霍东觉三小不是跳崖死了吗,写上卷书时我就说过,霍东觉是本书的主角,如果主角死了,我就不用写了,霍东觉三小跳下麒麟峰后,并没有摔死,但是你想啊,那么高摔下来,不死也得残,,他们跳下麒麟峰后,在麒麟峰后山下有一条河,这条河不是很深,河水十分清澈,它清澈见底,虽说见底,也不是很浅,也有齐腰的水。三小跳下麒麟峰后,正好掉在离河不远的水草上,水草很厚,而且水草下面有一层厚厚泥沙,他们摔在上面,被担了一下,但是他们当时摔晕,他们双手双腿都被摔断,鲜血染红了水草,四把金龙弯刀插在离他们不远的草地上,霍东觉身后还背着那个包,包里面有《四圣心源》跟《针灸甲乙经》这两部书,还有那一套金蝉手术刀,还有两副银针,一副银针是赫连章所赠,另一副是赵无极所赠。
这时在河面上,来了一艘渔船,这艘船由远而近,向麒麟峰后山驶来,船上有三个人,这三人不是别人是,刀疤脸朱海静,虞美人沈小玉,书生剑客姚蟾伯。
他们住在盘龙岛,他们在盘龙岛住了六年,这六年来,他们哪里都没去,盘龙岛三面环水,一面环山,它背靠盘龙峰,岛前面一条大河,河很宽,有三道岔口。
今天刀疤脸朱海静突发奇想,他找到虞美人沈小玉,书生剑客姚蟾伯,刀疤脸朱海静道:“沈妹子,书生,我今天想去左面那条河玩玩,听说这条河的尽头有座麒麟峰,我们到麒麟峰去看看,也不枉此生。”
虞美人沈小玉笑着说道:“我们在这盘龙岛,住了六年,从来没有出去过,也不知道外面发生什么事,听说孙中山成立了民国,从此废除帝制,不知道是民国好呢?还是清政府好呢?”
书生剑客姚蟾伯说道:“沈妹子啊,我觉得刀疤脸建议不错,我们应该出去看看,看看外面的世界,老是窝在这小岛上,也打听不到任何消息。”
朱海静说道:“是啊,也不知道霍元甲和各位兄弟,现在过得怎么样,在这个小岛简直把人待霉了。书生你快去准备船,我去准备干粮跟水。”
就这样他们架着一只,向左面划去,三个人在船上高兴的不得了,看着这大好河山,三人兴奋的不得了,就好像出笼的鸟儿,虞美人沈小玉时不时还唱着歌,歌声船出去多远,游客们时不时听着,觉得歌声真的好听。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天他们就来到,麒麟峰后山山口,刚到后山口,就听到虞美人沈小玉惊叫道:“朱大哥,姚大哥你们快看看,那对面躺着三个孩子,我们快去看看,怎么回事。”
刀疤脸朱海静顺着虞美人沈小玉手指的方向望去,就见对面有块湿地,湿地上果然躺着三个孩子,大的十岁,最小的也才八九岁的样子,直挺挺躺在那里一动不动,跟死尸差不多,同时书生剑客姚蟾伯也看到了。
虞美人沈小玉着急的说道:“姚大哥,快划快点,我们过去看看,到底怎么回事?怎么会躺着三个孩子呢?难道他们是从这上面掉下来的,这么高掉下来恐怕早摔死了。”
书生剑客姚蟾伯加快了摇船的速度,就见水打船帮的声音,哗,哗,哗,向出事地点快速划去,当三人走近一看果然是三个孩子,他们身上还淌着血,把身边湿草地都染红了,刀疤脸朱海静还没等船挺稳,就一个箭步跳到岸边,快速的来到三个孩子身边,他赶忙俯下身去摸三个孩子的鼻息,居然发现还有微弱的气息,又连忙趴在另一个孩子心口处听听,还有很微弱的心跳声,其中一个孩子背后,还背着一个小包,鼓囊囊的不知道装的是什么,刀疤脸朱海静有些纳闷,这么高的地方掉下来,这个包居然还在他背上背着。
刀疤脸朱海静高兴的叫道:“书生,沈妹子快过来帮忙,他们好像还活着,沈妹子你快来看看,给他们检查一下,看看他们是不是还活着。”
书生剑客姚蟾伯跟虞美人沈小玉快步跑过来,就见虞美人沈小玉蹲下身子,先分别撑开三个孩子眼睛,又用双手分别按他们前胸。
虞美人沈小玉高兴道:“他们的确还活着不过伤的不轻,这个小一点孩子肩上,背上还有刀伤,看来这三个孩子是被逼的不得已才跳下来的,真是畜生啊,这肯定是遇到什么事了,不然他们也不会从那么高的地方跳下来,他们的腿都摔断了,双手也被摔断了,这个孩子背上,怎么还背着个包,姚大哥,朱大哥你们把孩子们先抱到船上,记得要趴着放。”
书生剑客姚蟾伯将霍东觉背上的包,轻轻的拿下来,交给虞美人沈小玉说道:“妹子啊,你看看这包里装的什么,再看看这周围还有什么东西没。”
虞美人沈小玉接过包,就见不远处,还有四把金龙弯刀插在地上,虞美人沈小玉赶忙跑过去,将刀从水槽处拔出来,就见这四把金龙弯刀,任然闪着寒光,看样子十分锋利,虞美人沈小玉小心翼翼的将四把刀规整在一起,又把那个包打开,不打开还好点,这一打开包,虞美人沈小玉就是一愣。
书生剑客姚蟾伯说完,就跟刀疤脸朱海静,两个人小心翼翼的将三个孩子抱上小船。
刀疤脸朱海静见虞美人沈小玉在那里发愣,他忙喊道:“沈妹子啊,你怎么了,你在那里发什么楞啊,快过来呀,我们快回岛上去。”
虞美人沈小玉听到喊声,这才回过神来,连忙把包又扣好,然后拿着那四把金龙弯刀,快步跑到河边迈步就上了小船。
刀疤脸朱海静问:“沈妹子,你这是拿的什么东西啊,怎么还有四把弯刀啊,这东西看着好眼熟啊,我怎么看,怎么像老六的刀呢?对这就是老六的金龙弯刀,六弟的刀怎么会在这里呢,也不知道他们过得怎么样?你快给我看看。”
虞美人沈小玉也没说什么,将金龙弯刀递给刀疤脸朱海静,就见他双手接过刀,翻来覆去的看个没完。
书生剑客姚蟾伯说道:“刀疤脸,不要想太多了,快来帮忙划船,快回岛救孩子要紧只要这几个孩子救活了,一切问题都有了。”
刀疤脸朱海静将刀轻轻地放在船板上,然后就帮着划船,就见这只小船如离弦的箭一样,飞速前进。
虞美人沈小玉在船舱里照顾着孩子,他十分好奇,她又把包打开一看,仔细的翻看起来,这里怎么有两套银针呢?其中一套银针她认识,这不是我师兄赵无极的吗?还有金蝉手术刀,也是我师兄的,怎么会在这个包里,而且包里面还有两部医书,她将油纸打开,这两部书就露出本相来,就见这两部书的书皮上,分别写着:《四圣心源》跟《针灸甲乙经》虞美人沈小玉真是惊喜如狂,心说道:这真是奇书啊,这就是医学界都梦寐以求的好书,有了这两部书,我的医术将会更上一层楼,真的是太好了,这三个孩子到底怎么回事,有些奇怪,先不想这些了,有了银针就先保住他们的命再说,于是她捻起三枚银针讯速的刺进一个孩子几处大穴里,又捻起三枚银针,就这样九枚银针分别刺进三个孩子那三道大穴里,她端详着几个孩子若有所思的看着孩子们,幸亏遇到我,要不是我恐怕这几个孩子,真不一定能救活,他们为啥要从那么高的地方跳下来,又是什么人把他们逼得,非得跳下悬崖呢?
原来这个虞美人沈小玉,是江苏宿州人,十二岁那年家乡大旱,庄稼颗粒无收,家乡待不下去了,父亲不得已,只有带着母亲跟弟弟,到东潞州投靠舅舅,一路上靠要饭生活,饥一顿饱一顿,有时候甚至几天没有吃的,就这样好不容来到东潞州,一打听顺她舅舅一家,半年前都搬走了,不知道去哪里了,屋漏偏逢连夜雨,没想到母亲跟弟弟又生病,父亲不得已,想了一个办法,就是卖掉一个孩子,于是含泪把女儿小玉卖掉,这样就有钱给母亲和弟弟看病了,于是来到集市上,看到有人卖孩子,不少人都围过来看热闹,这时遇到一个好心人,这个人就是赵无极的父亲赵原博,赵原博是本地的大善人,而且有精湛的医术,看到一家子那么可怜,就把他们带回了家里,并且还医治好了母亲跟弟弟的病,一家子千恩万谢,虞美人沈小玉她决定不走了,要跟赵原博学医,赵原博看到孩子执意要学医,也只好答应,于是给了沈父足够的川资路费,就这样沈父带着母亲跟弟弟,又返回原籍,沈小玉就留在赵原博身边,跟着赵无极一起学医,沈小玉十分聪明,又加上有这方面的天赋,所以学习起来十分快,这样过一晃八年过去了,而且医术学成,她的医术不亚于她师父赵原博,沈小玉也长大成人了,长得是亭亭玉立,十分漂亮,于是人们就给她送个称号虞美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